導讀:不講別人過失,這叫積德。有個詞叫「緣會,」意思是說,因果都是相對的,傷害的對方,也是傷害了自己。如果一方失去了,另外一方也就沒有了,這叫緣會。同樣的道理,常說別人的「缺點,」也是在暴露自己的缺點,因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口為禍福之門,如果說別人的缺點,是善意的,不會有罪過,但這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事,聖人能看清一個人根基的深淺,你說的對方的缺點,對方能不能接受,這是主要的,如果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最好止語。不要打著對人好的旗號,出口傷人。
說別人的醜事,最犯神怒。所以說,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就造業,最好不說他人的過失,甚至要隱藏。佛在《法句經》中說:「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
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最好不要對人做出評價,因果不饒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習氣,就是經常說人長短,尤其是兩人在一塊閒談,總會談到第三個人,說人是非,講人過失,其實這本身對自己就是一種過失,是在造業,很多人害怕因果報應,但是自己卻天天講人缺點,這種因果,難道就不後怕嗎。
在佛教中講「口業」,而且分為四大類,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四種口業,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犯的,要知道「口業」猛如虎,要想運氣好,亦應慎之。有些人熱衷於說些沒用的閒話、巴結人的話,這就是佛教中所說的「綺語」。
還有一點,是比較犯忌的,就是自己的經歷,自己的經歷在別人不問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去講。要是有人想知道,也要思量一下,如果說出來能給對方帶去一定的幫助,就可以說一些,如果是負面影響就不能亂講。
再有就是「惡口」這個罪過更重,出口就是惡語的人,能快速折損自己的福報。去寺院做供養,曾聽一位老僧講:「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可輕易出口惡言。
有人會說,罵他是為他好。這一點剛才說過了,為了對方好,也要有智慧,看看自己有沒有調伏對方的能力,有沒有這個緣分。如果沒有智慧,罵完對方,自己是痛快了,但是遭到了對方的記恨,那就有罪過,這樣的發心也不正確。
在《百業經》中,有這樣一則公案,有一位女子,從小造口業嚴重,遇到點小事,就罵其他家庭的女子是「母狗」,後來在六道輪迴中的五百世,這位女子都轉生為母狗,而且受盡主人的打罵。這是《百業經》中的一個故事,所以說,講惡語,首先傷害的就是自己。
在因果面前,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因果就像電子秤,不會有絲毫差錯。善語能招感吉祥,惡語自招禍殃。語言是門藝術,可以分為3個階段,說話是人的一種能力,不說話是一種智慧,會說話是一種覺悟。你是處於哪個階段呢?
願大眾,都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善滿三千,天必降之福。
佛教:命好之人,身上有5大「吉兆」,佔1種,就是有福人
夫妻姻緣,不單單是「緣」的問題,還包含有「三世因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