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式小區420根羅馬柱成「高空炸彈」
小區不少羅馬柱已經有了明顯的裂縫
業主家中的陽臺和玻璃房被墜落的水泥塊砸穿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殷立勤
住在環球翡翠灣花園小區的居民們沒有想到,小區當初用作裝飾的420根羅馬柱,如今變成了懸在頭頂的「高空炸彈」。因日久出現老化現象,羅馬柱及裙邊頻頻發生脫落,近兩年發生墜落20餘次,不僅砸爛了玻璃房和陽臺,一名八旬老太差點也被砸到,居民生命財產均受到威脅。
面對羅馬柱的高墜威脅,物業表示超出了自身維修的範圍,而開發商則表示已經過了2年保修期概不負責。如何處理這些「高空炸彈」,成為居民面臨的難題。
業主家中陽臺被砸穿
回想起上周二發生的一幕,翡翠灣花園小區172號業主段女士依然心有餘悸。
段女士家住在一樓,7月25日晚上,突然聽到南陽臺外面「轟隆」一聲響,家裡80歲的老人也發出驚叫,她急忙跑出來一看,一塊巨大的水泥塊直接砸斷了陽臺頂上的木樑,餘勢還將木地板砸出一個大坑。家裡的老人剛好在旁邊,水泥塊落在老人面前,差一點點就砸到頭上,老人嚇得坐到了地上。
記者在段女士家中看到,南面的陽臺依然保留著被砸壞的慘狀。原來用木樑搭建的頂棚被砸出一個大洞,拳頭粗的木樑直接被砸斷,地上也有一個洞,可見落石的威力。段女士表示,掉下來的水泥塊有八九十斤,她一個人都搬不動。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並不是首次。段女士告訴記者,這已經是近幾個月來她家第4次被砸了,根據她的指引,記者看到陽臺旁邊的玻璃房也被砸得一塌糊塗,上面的玻璃頂被砸出兩個大洞。而落到居民家的高空墜物,就是樓上外牆的羅馬柱和裙邊。
羅馬柱脫落進入高發期
遭受高空墜物威脅的並不僅是段女士一家,而是小區全體業主。
據悉,環球翡翠灣花園小區是一個歐式花園小區,2006年開始入住,當時是三林鎮最高檔的小區之一。房屋外立面採用羅馬柱裝飾,就是該小區的特色。然而,當初為了彰顯小區品位的裝飾物,如今卻成了懸停在居民頭頂的「高空炸彈」。
小區業委會成員傅先生介紹,小區所有的14棟高層都裝有羅馬柱,共計420根。因為日曬風吹雨淋,羅馬柱及裙邊都開始老化開裂,脫落後從高空墜落,砸到地面的情況時時發生,據統計近年來已經發生20多起,被砸最多的就是底樓居民的陽臺和玻璃房,唯一慶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生過居民被砸到的情況。
「現在小區的房齡已經超過10年,設施老化問題嚴重,羅馬柱及裙邊脫落已經進入了高發期。」傅先生表示,尤其是今年高溫持續時間長,外立面經過暴曬後,如果再有颱風來襲,很可能發生大面積脫落事件。在他的指引下,記者在小區轉了一圈,僅憑肉眼觀察,就能看到不少樓房外立面的羅馬柱和裙邊有開裂情況,有的已經有了明顯的裂縫,有的已經脫落了部分。在一些居民樓下,還能看到砸落的痕跡,殘留著脫落的水泥殘片,其中一塊殘片落下,插入地面20釐米,裸露在外的內部結構顯示,裡面的鋼筋已經全部生鏽,而且很細。
據介紹,一根羅馬柱高度達4.5米,半徑30釐米,裡面是鋼筋,外面是水泥,從高空墜落,無異於一枚「高空炸彈」。這麼多的「炸彈」懸停在居民頭上,讓居民出行都小心翼翼,儘量避開高樓兩側,生怕一不小心遭遇飛來橫禍。
兩大難題導致無法拆除
既然這麼多「高空炸彈」嚴重威脅業主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何不進行維修或拆除呢?
對此,小區物業李經理表示,物業部門也經常接到羅馬柱脫落的情況反映,近一個月來已經有兩戶業主家中被砸,其中一起僅差1米就砸到業主。儘管事態危急,但徹底解決此事確實超出了物業的權限。「物業的維修範圍主要集中在對小區公共部位的設施進行維護,羅馬柱這種外立面的維修已經超出了物業的維修範圍。羅馬柱及裙邊這樣的外立面作業,必須要有高空作業證等專業資質的隊伍才能進行。如果要拆除的話,一是要徵得業主同意,二是要解決資金難題。
此前,業委會也曾請來施工隊拆除過部分羅馬柱,但業主在對待羅馬柱的處理問題上,也存在著不同意見。有些業主認為拆除可以解決隱患,但還有一部分業主認為拆除影響小區美觀,會留下一道道的「疤痕」,當初就是衝著歐式風格在這個小區買房的,不能一拆了之,而是應該在消除隱患的基礎上恢復原樣,最終拆除工作被擱置。
最關鍵的問題是,資金難題無法解決。李經理介紹,如果要動用物業維修基金,必須要經過2/3業主投票通過。而即使動用物業維修基金,也捉襟見肘。「初步估算,拆除全部的羅馬柱及裙邊,再做防水處理,需要的資金要超過千萬元,基本上維修基金要見底,再無餘力做其他維修。」李經理表示,對於高空墜物的處理,現在物業加強排查,優先解決緊急問題,幫助被砸業主家中恢復原樣,同時提醒業主加強自身防範,儘量遠離陽臺等危險區域。
開發商稱已過保修期
更多的業主則認為,拆除羅馬柱的資金不應該由業主承擔,也就是不能從物業維修基金中支出。自己花錢買了房子,現在因為羅馬柱出現了安全隱患,作為開發商應該承擔責任。
永泰社區黨委書記徐龍表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今年4月浦東新區政府專門召開了相關部門專題會,包括社區、居委會、物業、開發商等相關部門都參加了會議。
在此次會議上,作為小區開發商的代表,浦發集團振豐房地產開發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羅馬柱及裙邊屬於小區的建築裝飾物,而裝飾物的保修期為2年,目前已經超過了保修期,該問題屬於物業的維護範疇,與開發商無關。
由於最終無法達成一致,浦東新區建交委等相關部門建議進行房屋質量鑑定,委託第三方對小區進行房屋質量檢測。經永泰社區與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協商,最終確定由同濟大學房屋質量監測站(資質為甲級)進行檢測。
檢測報告建議拆除羅馬柱
同濟大學房屋質量檢測站接受委託,對小區兩棟高樓進行了專業檢測,並在7月14日出具了一份檢測報告。
記者在這份檢測報告上看到,檢測結論為:兩棟樓裝飾羅馬柱老化嚴重,且材料強度嚴重不足,內部鋼筋鏽蝕嚴重,基本失去連接功能。裝飾裙邊粉刷厚度約為40毫米,普遍存在脫落和連接不牢的情況,脫落後危險極大。
至於羅馬柱及裙邊的脫落原因,監測站分析認為,是由於在房屋使用過程中,羅馬柱日久老化嚴重並開裂滲水、剝落等,導致內部鋼筋與牆面螺栓的連接部分嚴重鏽蝕、鏽斷,失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功能,造成脫落的危險。而裙邊脫落的原因在於施工連接不牢固和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裙邊老化導致,且粉刷厚度偏大也導致連接不牢。
檢測報告認為,羅馬柱及裙邊屬裝飾物,與結構無關,目前破損日益加劇,掉落頻度增強。出於安全考慮,建議將羅馬柱及裙邊全部拆除,及時排除隱患。
三林房辦稱開發商應擔責
然而,對於同濟大學房屋質量檢測站出具的這份檢測報告,開發商卻不置可否,始終不作回應。
徐龍表示,檢測結果出來後,已經在第一時間向開發商發送了一份檢測報告,但目前為止尚未收到開發商的回應。記者昨日也撥打了振豐房地產開發公司一名負責經理的電話,記者剛表明身份,對方就掛斷了電話,此後不再接聽。而當時開發商在小區的項目部,也已經人去樓空,找不到相關負責人。
對此,三林鎮房屋管理辦事處科長張斌表示,根據規定,房屋的主體結構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而羅馬柱及裙邊屬於附屬設施,開發商可以約定保修期。但如果附屬設施存在質量問題,開發商應該承擔相應責任,不能完全免責。
「房屋不能僅僅追求好看,更重要的是安全。」張斌指出,現在不少開發商喜歡弄一些噱頭,比如裝飾羅馬柱、水井之類,片面追求眼球效應,儘管剛開始是合格的,也能通過驗收,但卻忽視了安全風險。而從檢測報告來說,這些羅馬柱和裙邊大多是鑲嵌上去的,連接不牢固,時間一久肯定存在著脫落的危險。開發商在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這些潛在的安全隱患,而不是等到出問題後以過了保修期來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