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航母自身雖不需要燃油,但艦載機燃油消耗量卻十分可觀。(資料圖)
近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科研人員宣稱,他們已成功進行了利用海水來製造燃油的試驗。有媒體宣稱,此舉將令軍艦能源供應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中國不少媒體紛紛跟風宣傳,聲稱「軍艦或告別燃油」,「美軍解決艦艇燃料難題」,「海水將成航母和戰機燃料」,把美軍新發明說成「黑科技」和「魔法」。
眾所周知,「水變油」是一個拙劣的騙局,完全違背能量守恆定律。而美軍的「海水騙局」卻完全不同,將兩者等同視之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由於媒體記者往往缺乏物理常識,因此把一些原理並不複雜的新技術,當成了神話。
美軍的「海軍變油」技術,主要分為兩個關鍵環節:第一,通過反應將海水分解,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第二,將氫氣和二氧化碳進行催化合成,生成液態烴,後者就成為製造燃油的基本原料。可見,從能量角度看,第一個環節必須消耗大量能量才能實現。然而,中國的媒體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造成分析結論截然相反。
美國海軍官方網站介紹這項新技術時也公開了基本原理,第一個環節就是「將海水通過電源」。可見,美國海軍所謂的「燃料革命」,實際上就是電解水。不過,原理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海水煉油」的技術含量還是貨真價實的,關鍵難點在於第二環節——如何以較低成本利用氫氣和二氧化碳合成製造燃油,這個技術難度是第一環節的電解水完全不可比的。但說成是「黑技術」和「魔法」,仍然屬於吹捧過度。
美國海軍的這個技術突破,實際上有很高的戰略價值。
美國核動力航母是不擔心燃料問題的,但是航母上的艦載機卻不一樣,近百架高性能戰機需要消耗大量燃油。因此,儘管美國航母多年才需要補充核燃料,但戰機用的燃油卻必須隨時補充,造成了沉重的後勤負擔。因此,美國航母編隊必須配備大批油料補給船。
「海水變油」技術突破後,這個尷尬問題將顯著扭轉。航母依靠核動力提供充足電力,自行利用海水合成燃油,以滿足作戰飛機的需要,從而相對減少補給艦這個「拖油瓶」,大大提高了作戰靈活性和作戰效率。
不過,所謂「海水變油」可讓「軍艦告別燃油」,這個說法值得商榷。要知道,美國只有航母和潛艇使用核動力,才能實現這項電解水-合成燃料的技術。普通巡洋艦、驅逐艦本來就用燃油動力,還消耗燃油去製造燃油,純屬蛋疼。「告別燃油」的首先是航母艦載機,驅逐艦之流未必輪得上。
當然,讓美國軍艦全部「告別燃油」也是有可能的,前提就是將所有航母都變成「油料補給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