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表示,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原上的冰川融化足以將海平面抬升65米,目前正在追蹤聯合國對海平面上升的最壞情況,並強調了當前氣候變化模型的缺陷。
他們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報告說,從2007年到2017年,由於融水和冰層崩塌造成的冰川大量損失與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極端的預測幾乎完全一致,這兩個冰原預計到2100年將使全球海平面增加40釐米。
這種增加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破壞性影響,增加風暴潮的破壞力,並使數億人居住的沿海地區遭受嚴重的洪水災害。
這比IPCC在2014年最後一份主要評估報告中的中期預測高出近三倍,該報告預測所有的海平面都將上升70釐米,還包括了山區冰川的融化和海水變暖時的體積膨脹。
儘管觀察到的冰層加速瓦解的現實與追蹤這些趨勢的模型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匹配,但去年IPCC關於地球冰凍地區的特別報告維持了對格陵蘭島本世紀末的預測。
我們需要為冰層提出一個新的最壞情況,因為它們的融化速度已經和我們目前的速度一致了。海平面預測對於幫助政府規劃氣候政策、減緩和適應戰略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低估了未來的海平面上升,那麼目前這些措施是遠遠不夠的。
根據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IPCC預測上限的冰層融化將使全球約5000萬人在本世紀中葉面臨每年的沿海洪水。
海平面總高度至少上升一米,就可能需要每年花費數百億元來建造海堤和其他防洪設施。
根據新的分析,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聯合國預測海平面所依據的氣候模型可能會對冰原不屑一顧。
冰原模型在描述全球逐漸變暖的長期影響方面做得很好,兩極的溫度上升速度遠遠超過整個地球。
但它們未能考慮到天氣模式的短期波動,而這些波動本身就深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我們需要更好地研究這些,以改善我們的海平面上升預測。
直到21世紀初,南極西部和格陵蘭島的冰層一般積累的質量和融化的質量一樣多。但在過去的20年裡,全球變暖的步伐越來越快,已經打破了這種平衡。
去年,格陵蘭島損失了創紀錄的5320億噸冰塊--相當於每秒鐘有6個奧林匹克遊泳池的冷水、淡水流入大西洋。這種徑流佔到了2019年海平面上升的40%。
新一代的氣候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冰層、海洋和大氣層如何相互作用,將成為IPCC下一份重要報告的基礎,該報告將於明年完成。
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歐洲地球科學聯盟雜誌《冰凍圈》上的另一項研究中,1994年至2017年期間,地球的冰塊-包括山地冰川、北極冰蓋和南極冰原,損失了近28萬億噸的質量。
其中不到一半的數量造成了海平面上升。例如,北極冰蓋是在海洋中形成的,因此當它融化時不會增加海平面。
研究發現,在這段時間內,冰的流失速度增加了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