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失火慘劇換來文物保護的黎明

2021-01-15 騰訊網

建寺源流

談及日本佛教史,繞不開一位關鍵人物——聖德太子(廄戶皇子,574—622)。聖德太子是日本的首位女天皇——推古天皇的侄兒,獲選以皇太子的身份輔政。在他輔政20餘年間,對外與隋唐建立外交關係,對內推行改革,催生了飛鳥時代的新文化。

聖德太子不僅是政治家,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積極推進佛教的發展,廣興佛寺,讓寺院在各地發揮教化的功能。推古九年(601),聖德太子在斑鳩裡建造了斑鳩宮,並發願為亡父用明天皇建寺祈福。該寺耗時六年完工,為現今法隆寺的前身。儘管近代學者對於法隆寺各建築物的年代仍有諸多討論,但普遍同意法隆寺的創建可追溯到7世紀前半葉聖德太子在世時期,是佛教初傳日本時最早修建的寺院之一。

法隆寺

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

法隆寺建築群佔地面積約19公頃,在1993年成為日本首個世界遺產,匯集了從7 世紀到18世紀為止各時代的佛教建築物精髓,後人在此可以考證各種建築式樣的變遷。此外,法隆寺地區絕大多數的建築物都被指定為「國寶」和「重要文化財」,因此得名「佛教文化的寶庫」。

法隆寺分東、西兩院。西院是從7世紀後期到8世紀初期再建而成的,由五重塔、金堂、大講堂等構成,都是在現在的中國和朝鮮半島也幾乎沒有保留下來的初代佛教建築,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造結構建築。

被指定為「國寶」的五重塔,外觀類似樓閣式塔,但塔內沒有樓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剎約佔三分之一高,上有九個相輪。建築風格與中國南北朝時代建築一脈相承,學者推測是通過百濟工匠傳入。塔的特色是底層到頂層的房簷的遞減率高,第五重頂層房簷的一邊只有底層房簷的一半左右,形成安定的視覺效果。第一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面各安置著稱作「塔本塑像」的群像,其中80尊為國寶。主題依序:東面是文殊菩薩與維摩居士問答,北面是釋迦涅槃(圖1),西面是諸王分舍利,南面是彌勒之淨土。五重塔內部也有壁畫,但因剝落嚴重已移至別處保管。

東院伽藍建立於聖德太子一族曾居住過的斑鳩宮遺址。以八角圓堂夢殿為中心,四周環繞迴廊,迴廊南面為禮堂,北面為繪殿及舍利殿,繪殿及舍利殿北接傳法堂。夢殿(國寶,圖2)為天平時代的建物,堂內安置秘佛的救世觀音像,由於救世觀音像被認為是聖德太子的等身像,夢殿也具有聖德太子靈廟的性質,是聖德太子信仰的聖地。傳法堂(國寶)由聖武天皇夫人橘古那可智的住所改造而成,是貴重的奈良時代住宅遺蹟,堂內安置有眾多佛像,但通常不對外公開。

1. 塔本塑像(北面),釋迦涅槃像,奈良時代,和銅四年(711),塑造漆箔彩繪,日本國寶,法隆寺藏

在伽藍配置方面,較法隆寺年代稍早的飛鳥寺遺蹟、四天王寺的建物都呈現對稱的配置,與百濟、高句麗的寺院遺蹟極為相近。法隆寺將塔與金堂在寺院橫軸上配置成左右非對稱形態,在當時日本屬於創新的配置方式,對日本寺院配置產生顯著影響。

2.法隆寺夢殿,奈良時代,日本國寶

何謂法隆寺獻納寶物?

明治維新以後「廢佛毀釋」,法隆寺與其他佛教寺院都遭遇財政困難,往往被迫變賣寺寶。法隆寺在明治十一年(1878)將300多件寺寶獻給日本皇室,獲得10000日元的賞賜,才得以維修7 世紀以來的珍貴建築。這批寺寶曾短暫保存於正倉院,後被轉移到帝室博物館。二戰後,原屬宮內省管轄的帝室博物館更名為東京國立博物館,除去歸還法隆寺的四件及宮中留下的十件寶物,其餘文物皆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目前保存於該館的法隆寺寶物館。這批文物包含金銅佛、伎樂面具、佛教繪畫、佛經、法器等,較著名的國寶有海磯鏡、龍首水瓶(圖3)。

龍首水瓶,7世紀,飛鳥時代,日本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圖片來源/東京國立博物館(嚴禁盜用)

法隆寺藏飛鳥時代佛教藝術珍品選

釋迦三尊像

飛鳥時代(7 世紀),銅鍍金,日本國寶,法隆寺藏

現供奉於法隆寺金堂的釋迦三尊像,是飛鳥時代佛教造像中的重要名品。根據佛像背光的銘文推知造像年代為推古三十一年(623),由當時首屈一指的佛雕師鞍作止利製作。主尊佛肉髻高聳,面頰頎長,嘴角微微上揚,隱隱含笑,是飛鳥、白鳳時代典型的「古拙微笑」(archaic smile)。佛的身形修長扁瘦,袈裟下擺於臺座前層疊垂下,講究對稱的線條富有裝飾性,此風格可追溯到中國北魏的造像。

百濟觀音像

飛鳥時代,木造,日本國寶,法隆寺藏

這尊在許多文藝作品中頻獲頌讚的木造像,近代通稱為「百濟觀音」,但實際上並不來自朝鮮半島,而是日本國內的作例。江戶時代,法隆寺寺內習稱此像為「虛空藏菩薩」,至明治時代,由於在寶冠發現了化佛,才確定此像尊格為觀音菩薩。百濟觀音像高達209釐米,九頭身的奇特比例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柔和的面部表情與華麗的頭光相輝映,纖細修長的身姿、朝信徒伸出右手的生動姿態,都展現了不可思議的魅力。

救世觀音像

作為夢殿秘佛的救世觀音像,自古以白布包裹,直到明治十七年(1884),才在美國東洋美術學者費諾羅薩(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3—1908)與日本美術史學家岡倉天心(1862—1913)的主持下揭開白布,重現世人眼前。由於長年秘藏,保存狀態極好,是日本現存年代最早的木造佛像。此像高178 釐米,由東院落成不久時的資材帳(761)記載了「上宮王等身觀世音菩薩木像」的內容,推測是聖德太子的等身像。觀音手捧火焰寶珠,頭戴鏤空寶冠,頭光以寶塔為中心,輔以火焰紋與蔓草紋,極其細膩華麗,遠勝代表飛鳥前期造像水平的止利派,推測其風格範本應是當時某尊「請來像」(通稱自外國傳入日本的佛像)。

失火慘劇換來文化財保護的黎明

昭和二十四年(1949)1月26日,法隆寺金堂在壁畫摹寫作業中發生火災,金堂部分柱子與一半以上的壁畫都遭燒損。據寺方表示,起火原因是電熱坐墊過熱起火,雖然起訴了現場負責人與坐墊製造商,然而最終法院仍以無法明確起火原因判決無罪。法隆寺金堂的壁畫(圖3)屬飛鳥時代,是日本最古老的佛教繪畫作品,其藝術與歷史價值堪與印度阿姜塔石窟(Ajanta Caves)壁畫、敦煌石窟壁畫比肩,突遭火災可說是全人類文明的損失。

3. 觀音菩薩像壁畫(燒損前),法隆寺金堂第六壁阿彌陀浄土,飛鳥時代,日本重要文化財,法隆寺藏。燒損後的壁畫目前保存于大寶藏殿北方的收藏庫,不對外公開展示

昭和二十四年正值日本宣布投降不久,全國局勢混亂,文物外流以及古蹟毀損在當時幾乎是家常便飯。法隆寺金堂壁畫逃過了漫長歲月中種種自然災害與戰火流傳至今,卻因為人為疏失遭到如此慘劇(圖4),這場火災就像當頭棒喝一樣,敲醒了日本國民,輿論開始督促日本政府正視文物保護的危機。以此為契機,來年日本政府頒布了更完善的《文化財保護法》,每年的1月26日也被指定為「文化財保護日」。

4. 住持佐伯定胤在火災後的金堂合掌祈禱

法隆寺

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法隆寺山內1-1

文|賴奐瑜

圖|本刊資料室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中國版2019年11月刊。原標題為法隆寺秘寶 照亮飛鳥時代的佛教藝術》。

相關焦點

  • 探秘法隆寺——全球最古老的木建築
    到了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古建築普查中,又發現了比佛光寺還早75年的南禪寺大殿。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黃色建築物為國寶級文物。(圖/MAP&NEWS) 關於法隆寺的建造時間有很多爭論。
  • 法隆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竟然在日本
    法隆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別名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飛鳥時代,推古天皇根據先帝用明天皇的遺命與聖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全寺為木結構,據傳始建於607年,但是已無從考證。法隆寺有西院、 東院兩部分,共有伽藍40多座,西院的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
  • 《十二生肖》:文物是國家的一部分,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這部影片一開始雖然是以偷取文物,把文物從拍賣會賣掉開始的,而且整部片子也貫滿了打架的鏡頭,但是這部影片也存在了滿滿的溫暖。是一部積極進取,宣揚文物是國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護文物人人都有責任。看完影片讓我感覺到了熱血沸騰,愛護國家文物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的責任。
  • 「草原神鷹」,織就文物保護天羅地網
    可以說,伴隨著多項重要考古發現,邊疆地區正成為文物考古界新的富礦。但與此同時,我國邊疆地區有大批文物、古墓、古遺址分布在偏遠的地區,由於這裡交通、信息、人力受限,文物保護工作具有很大難度,「文物犯罪分子有從中原向邊疆地區轉移的趨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永志告訴記者。該如何應對? 從2013年起,包頭開全國先河,在邊境地區推廣警民共建文物保護「草原神鷹」工程。
  • 巴黎聖母院就火災提訴訟 失火原因或是"人為疏忽"
    原標題:巴黎聖母院就火災提訴訟失火原因或是"人為疏忽"他傾向於認定失火原因是「人為疏忽或者電線短路」。在被問及社會各界為重建巴黎聖母院捐資已逾10億歐元一事時,派屈克·肖維表示,善款將主要用於浩大的重建工程。預計教堂修復工作耗費的人力將達一千人以上。如果教堂修復後捐款尚有結餘將如何處理,派屈克·肖維表示,籌款總額的百分之一將用於修繕存在遭災失修等情況的其它有需要的教堂。
  • 奧林巴斯金相顯微鏡在文物保護領域自有一套
    原標題:奧林巴斯金相顯微鏡在文物保護領域自有一套8月8日上午,受連日降雨影響,位於西安市新城區新城廣場西側,於2009年實施的明秦王府城牆遺址修復保護砌體約20米發生坍塌。所幸從專家目前研判來看,文物本體未受到破壞,當地文物部門正在馬不停蹄落實搶險保護措施。
  • 內蒙古:馬背、駝峰、無人機助力田野文物保護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7日電(記者任軍川、勿日汗)內蒙古自治區歷史遺存豐富,為更好地保護廣袤土地上散布的21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這些年,相關部門探索以馬背文物保護隊、駝峰文物保護隊、無人機巡護等方式,確保田野文物安全。
  • 登上月球的代價——阿波羅1號慘劇
    原計劃是用土星1B號運載火箭來發射,它與後來將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等人送上月球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是一個系列。 但是阿波羅1號並沒有發射。任務指令長格裡森表示希望讓太空艙在軌道運行滿14天,比到達月球再返回還要多六天。
  • 3D掃描儀:對青銅器等文物保護起著關鍵性作用
    3D掃描儀在保護文物的需求上,應用的很廣泛。目前國內有很多的博物館、藝術館都在用3D掃描儀做文物或藝術品的數字存檔,這對於後期的文物修復以及無接觸展示都有很大的幫助。
  • 甘肅省文物保護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省文物保護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1月31日訊(記者 施秀萍)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省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我省文物部門一手抓文物保護、一手抓文物考古,兩項工作齊頭並進,比翼雙飛,雙雙取得突破性發展。
  • 香港一大廈失火致3死,警方調查是否肇因有人用磷粉練魔術
    香港一大廈失火致3死,警方調查是否肇因有人用磷粉練魔術 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消息,前日傍晚釀成3名90後男女死亡的香港葵湧美適工業大廈劏房火警,其中死亡的一對男女原為熱戀中情侶,女方是兼職魔術師
  • 公益訴訟|發揮公益訴訟職能 ,助力文物保護!
    將樂縣檢察院在對巖仔洞遺址進行現場勘查後,發現存在安全保護措施不完善、保護標識設置不明顯等問題,及時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全面履行文物保護職責,確保該遺址能夠得到妥善保護,並積極開展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
  • 唐陵石刻保護調查:石刻文物保存現狀堪憂
    但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陵墓的四門逐漸都通了水泥路,雖然方便了文保員的工作,但也增加了文物的風險,因為通路就意 味著大型起重設備能夠直接到達石刻附近。」井增利坦言,和簡陵一樣,其它多座唐朝陵墓都面臨著這樣的保護困境,出於安全的考慮,多處石刻都從原址搬離進行 保護,包括被盜後追回來的唐簡陵南門石獅,遷移保護還發生在富平縣的唐中宗定陵,以及幾年前丟失石刻的禮泉縣唐肅宗建陵。
  • 2010年中國考古與文物保護深度研究報告
    目前國內還有很多世界遺產都加入到了科技保護的行列之中。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包括古蹟遺址在內的不可移動文物40餘萬處,其中1271處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世界遺產30處;已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3座。此外,全國現有各類博物館2200餘座,館藏文物在2000萬件(套)以上。
  • 阿波羅1號慘劇,讓人類登上月球的一課
    原計劃是用土星1B號運載火箭來發射,它與後來將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等人送上月球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是一個系列。但是阿波羅1號並沒有發射。任務指令長格裡森表示希望讓太空艙在軌道運行滿14天,比到達月球再返回還要多六天。
  • 3公裡的文物保護路需要走多久
    從三門峽市規劃和城管執法局到李家窯遺址只有不到3公裡的距離,從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和湖濱區國土資源局到李家窯遺址,也不足3公裡,而該集貿市場未批先建近3年來,相關部門無一過問□ 文/圖 本報記者 馬維博近日,記者接到河南省三門峽市群眾舉報,稱該市李家窯遺址上,蓋起了3層樓房和9個鋼架結構大棚。「我們有手續,還是國家文物局批下來的。」
  • 氧化鋯氧氣傳感器在文物保護過程中的應用解決方案
    原標題:氧化鋯氧氣傳感器在文物保護過程中的應用解決方案   文物保護指的是對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各種歷史遺存採取各種保護措施的過程。
  •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保護技術與修復材料專業委員會第四次學術年會在...
    11月20日至22日,「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保護技術與修復材料專業委員會第四次學術年會暨土遺址保護及材料應用研討會」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保護技術與修復材料專業委員會主辦。保護材料一直是土遺址保護的難題,研發出合適、有效、安全的保護材料是幾代文保人不懈的追求。在土遺址保護新技術應用研討會上,王菊琳、李玉虎、項瑾斐、葛川、房立民、杜慧茹、孟誠磊、何靜8位代表先後做學術演講。
  • 中國研製首個「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
    國際上,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墨西哥等國已將這一技術應用於考古現場調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保護工作。 1972年,美國緬因州博物館建立了「移動保護實驗室」,對一些中小型博物館以及發掘現場的文物進行測繪、保護、修復和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