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苔——會吹泡泡的草

2021-02-12 rlyl的自然世界

它是最桀驁的水草,不喜歡紮根一處,總愛四處遊走。你很難完全掌控它。但它有著一股魔幻的力量,無論嫩綠的色彩、飽滿的形態,還是那壯觀的氣泡海,若你掌握習性,運用得法,它將呈現出無邊的魅力。

鹿角苔

學名:Riccia fluitans,又名叉錢苔,是摩絲的一種,但是質感比莫斯更水嫩,口感應該不錯。

▼野生水上鹿角苔

▼放大鏡下的鹿角苔

▼顯微鏡下的鹿角苔

永遠嫩綠的顏色,可以任意捆綁造型。

但是它最討人喜歡的就是,Y字形叢生葉端,會冒出一顆顆的泡泡。

跟其他水草需要強光高co2不同的是,它在任何環境下,總是掛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泡泡。

如果大面積種植,更能欣賞一片氣泡海的壯觀景象。

由於鹿角苔是沒有根部的海綿狀漂浮性水草,因此多半是以細網將它固定在需要的地方……

鹿角苔造景

草地

用鐵絲網固定後,反轉扣在底沙上,作為前景,宛若一大片碧綠的草地,往往出現在荷蘭式造景缸中。

山景

鹿角苔生長快速且茂盛,用在山景中,很容易形成山間積翠,草木蔥蘢茂盛的景象。

主景

翠綠的顏色,飽滿的形態,總是掛在頂上的小氣泡,讓鹿角苔作為主景也能呈現出別樣魅力。

樹冠

鹿角苔的顏色淺綠,形態飽滿,比其他摩絲做出的樹冠顯得更有春的氣息,一般用鐵絲網固定在沉木上。

當然也可以直接塞在在樹枝間隙裡,雖然不持久,但是更自然。

化平庸為神奇的鹿角苔

雖然很多人說鹿角苔是一種自由散漫的草,無根無莖葉,倒處飄散很不聽話。

但是,如果你能掌控它,合理的運用它,它也會回饋你難以想像的壯觀和美豔。

種植鹿角的話一定要用細網固定噢!不然飄浮的氣泡就要變成飄浮的鹿角苔啦

From:九棵樹

Author:kitty

Editor:rlyl

📖延伸閱讀


水草造景十大技巧!

【水草造景】天然水草小蝦缸

相關焦點

  • 水草資料:大鹿角苔簡介
    全名:大鹿角苔    別名:Monosolenium Tenerum    難度:容易    光照要求:中-高    植物種類:莫斯類    種屬:單月苔科(Monosoleniaceae)單月苔屬(Monosolenium)    生長速度:中等    適宜水質
  • 關於前景草,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兒!
    接下來要為各位朋友介紹的,是前景草的種植方法。由於前景草的平均高度都在10公分以下,在栽種的過程上就必須格外細心。前景草的種植方法大致上可以分成捆綁法與栽種法兩種。捆綁法多半運用在鹿角苔、莫絲等側芽生長的水草上,其捆綁的方法在後期的《沉木與石材》篇再介紹。至於其他種類的前景草,則多半採取栽種法,在此就以最常見的矮珍珠做為範例,為各位示範一下栽種法的步驟。在種植矮珍珠前,應先將水草做適當的修剪,把不好的葉子及爛掉的根剪掉,接近根部2公分的葉片也應一併剪掉,以免種植時埋入砂裡而腐爛。
  • 吹呀吹呀吹泡泡!呀!泡泡破掉了
    我去了一個夢幻國度在那裡吹泡泡可以吹出雪花和星星(●′ω`●)雖然吹出雪花和星星能讓我開心很久但是當泡泡破滅時有你們陪在我身邊我就比擁有星星雪花還要開心吶
  • 常見前景草
    在水草造景玩家心目中,10cm以下,一般為密集種植的水草統稱為前景草。在自然界中,水草玩家心目中的前景草種類大多生長於淺水中,這是為了更好更多的吸收到光、吸收到二氧化碳,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一般水草缸中的前景草種類生長都需要適度強光及強二氧化碳。我們最常見的水草缸前景草種類有:迷你矮珍珠、
  • 鹿角苔資料簡介
    簡介鹿角苔,又名叉錢苔。其最討人喜歡的就是Y字形叢生葉端會冒出一顆顆氣泡,幻化成美人魚的祝福。但要看到氣泡海的壯觀景象,強光和充足的C02是必須的。不喜含鹽軟水。迷你鹿角苔外觀和鹿角苔相似,不過生長高度比較底,葉片也比較小。體積小巧的優點往往能營造出較為細膩的感覺,非常適合用來營造綠地的效果。修剪方式和鹿角苔相同。
  • 為什麼陽光下的泡泡五彩斑斕?這樣吹出的泡泡更漂亮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吹出來的泡泡會往下滴水。同理,在重力因素的影響下,泡泡頂部的水膜會先變薄,再加上水分的蒸發,使得水膜上光的幹涉情況時刻發生變化,使泡泡呈現出光影的變化。那怎樣才能更神奇地玩泡泡?當然是用科學知識來助我們一臂之力了。
  • 神奇的吹泡泡技巧,為什麼海綿寶寶的泡泡,又大又漂亮
    到處飄著大大小小、五光十色的泡泡,成了泡泡的海洋。這樣的場景有沒有很美?小夥伴們,有喜歡吹泡泡的嗎?在《海綿寶寶》裡面,派大星和海綿寶寶都是特別喜歡吹泡泡的,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玩法,都會玩得特別開心。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懷念一下,《海綿寶寶》第一季第一集,一起吹泡泡。
  • 圖跡 | 吹泡泡的雨蛙
    雨後初晴一隻雨蛙趴在葉片上休憩巨大的腳蹼帶有吸盤一雙碩大的眼睛緊盯前方呱吹出一個大泡泡中國雨蛙生活於海拔200-1000米低山區。白天匿居,夜晚活動。分布於中國(河南南部、湖北西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臺灣、廣東、香港、廣西東北部)、越南北部。
  • 怪蕨莫絲,海帶莫絲,木耳苔真的好多名字.但是正確的名字你知道嗎?
    本種很像苔蘚類,而且長久以來就一直被誤以為是鹿角莫絲或其同屬植物,其實它是一種沉水性的蘿蔓藤蕨類,因這屬於的蕨類幾乎全都是半著生性,多攀附在樹幹上生長,而且具有一般蕨類的外觀,唯獨本種長得像葉苔,所以筆者才將它命名為「怪蕨莫絲」。它與鹿角莫絲最大的區別,除了在植物學上有不同分類地位外,最明顯的差別是它並無中肋結杆,以及長得比較慢。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當肥皂泡的液膜受到擾動而局部變薄時,這部分區域表面張力會變大,並對周圍液體產生更大拉力。於是,液體會被自然拉向變薄處,完成自我修復。這種現象名為馬拉高尼效應(Marangoni Effect)。開爾文曾說:「如果你吹一個肥皂泡並進行觀察,你可以對它進行一生的研究,並從中獲得一個又一個物理定律。」 1887年,開爾文的侄女特意到鄉下去看望這位老爵士。打開大門,眼前的畫面是這位大學者在開心地吹著泡泡。沉迷於肥皂泡的開爾文勳爵,曾提出過一個問題:如果將空間劃分成很多個部分,保證接觸面積最小,這些部分應該是什麼形狀?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肥皂泡從吹出到破裂,僅存在寥寥幾秒。但在歷史長河中,卻有無數學者沉醉於這轉瞬即逝的魅力,試圖解答泡泡所帶來的迷思。表面張力與長壽泡泡英國實驗物理學家波易斯,設計過一個也許是受眾最廣的肥皂泡實驗。1889年聖誕節期間,他進行了幾次公開演講,給青少展示肥皂泡實驗。
  • 陰性草養殖介紹
    苔類光弱光強都能養好,但是需要CO2才能長的健壯,溫度20℃~28℃比較適宜。 苔類都有假根,一般苔類即使碎裂也能繁殖。 有的苔類能附著於木頭或石頭生長,例如鹿角株株苔、美國鳳尾苔、地錢苔。
  • 卸妝水為什麼能吹泡泡?純乾貨總結來啦!
    想必很多人有注意到「卸妝水吹泡泡」挑戰,隨著挑戰人數越來越多,不少人也產生了疑問,例如卸妝水為什麼能吹泡泡」「能吹泡泡的卸妝水是否不夠溫和」……從左至右依次是歐萊雅、alovivi、蓓昂斯Byphasse、花印、貝德瑪帶著這些疑問,小編特地找來市面上比較火的5款卸妝水來試驗,結果發現它們都可以吹泡泡。
  • 胡蜂「吹泡泡」 只為蜂巢不潮溼變垮
    原標題:胡蜂「吹泡泡」 只為蜂巢不潮溼變垮 乍看之下,這隻胡蜂似乎正在「吹泡泡」,而它吹出的水珠恰好映照出一朵玫瑰花,充滿了美感。   科學家對這種奇特的現象做出了解釋。據觀察,有好幾種「勤勉」的昆蟲有用口器懸掛水珠的現象。事實上,它們是在採集巢穴中過多的水汽,然後慢慢匯集成一個個小水珠排出去。這一過程會使它們看起來就像是在「吹泡泡」。
  • 作文展|《吹泡泡遊戲》《四季》《我學會了洗衣服》
    吹泡泡遊戲二年級 朱紫妍一天上作文課,馮老師神秘兮兮地從講臺後面拿出一些紙杯和一些吸管。然後,在紙杯裡倒上了一些透明的液體,周芸感覺很奇怪,問:「馮老師,這是白開水嗎?我看了好想喝。」馮老師連忙說:「這是泡泡液,今天我們要玩吹泡泡遊戲。
  • 孩子們都愛玩的吹泡泡,風險很大但是你可以在家自製
    每到這個時候,我都喜歡帶小小常去公園,場地大,空氣好,還可以玩五彩的泡泡玩具,讓孩子們吹啊吹,追啊追,既好玩又鍛鍊身體。飄揚的五彩泡泡,在孩子心中絕對是無可替代的童年回憶。可是最近看了一則新聞,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這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泡泡水,成本也就幾塊錢,我們在家用肥皂等生活用品,自己就可以做。
  •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海綿寶寶一樣吹泡泡,比如說章魚哥就不行!
    對於會做蟹黃堡,喜歡洗澡的海綿寶寶來說,吹泡泡那是多麼簡單的事了,但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海綿寶寶那樣,把吹泡泡吹出花樣來的,我們吹出來的泡泡那就只能說是泡泡了,今天我們來看看海綿寶寶吹出來的泡泡吧!
  • 這樣的起泡器,比吹泡泡好玩多了
    小時候最喜歡玩的東西就是吹泡泡看著五顏六色的泡泡漫天飛舞就像自己的心飛向遙遠的未來一樣覺得每個泡泡都藏著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 X實驗室|「會跳舞的泡泡」 可愛又好玩
    泡泡也會跳舞?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用塑料吸管蘸一點在家調試好的泡泡水,用嘴輕輕一吹,冒出彩色的泡泡,有大有小,從空中緩緩地向下掉落。這時,用帶著羊絨手套的手接住小泡泡,再輕輕地往上拋,就像拋氣球一樣,泡泡就會優哉遊哉地在我們手上飄上落下,像跳舞一樣,可愛又好玩。
  • 吹「泡泡」「吹」出一篇《Science》封面!氣泡破裂的真正原因
    相信大家在小時候都玩過「肥皂泡」,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技巧,一定可以吹出一個夠大,夠漂亮的「肥皂泡」。我們都知道肥皂泡的基本原理在於表面張力,通過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劑,顯著的降低表面張力,使穩定液面的曲率半徑更大,從而形成「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