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的帝國到底有多大?

2021-01-21 長江商學院金融MBA

1920年,華特·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和一位曾經的同事烏布·伊沃克斯(Ub Iwerks)在堪薩斯合夥成立了伊沃克斯—迪士尼商業美術公司(Iwerks-Disney Commercial Artists),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倆人得一邊打工一邊養活公司,僅維持了一個月就關門大吉。不過,烏布成為華特最老的朋友和最早的合作夥伴,並且也是米老鼠最早的創作者之一。



烏布·伊沃克斯(右)和華特·迪士尼一樣留著小鬍子,當年兩個人經常被媒體搞錯。


1922年,華特東山再起,和烏布創建歡笑動畫公司(Laugh-O-gram Films),製作了《小歡樂》(Laugh-O-Grams)系列動畫短片賣給堪薩斯城的發行商。不幸的是,公司獲取的利潤不足以支付員工的薪水,華特也不是個善於理財的經營者,一年後公司又倒閉了。華特只得求助在銀行工作的三哥羅伊(Roy Oliver Disney),希望藉助他在財務方面的經驗幫助自己再度創業。羅伊答應了弟弟,哥倆和烏布等幾位昔日的合作夥伴來到新興的影都好萊塢闖蕩。


1923年10月16日,華特和羅伊注資3200美元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卡通工作室(Disney Brothers Cartoon Studio)。1926年,公司遷入位於洛杉磯銀湖區的新址後,在羅伊的建議下,公司更名為「華特·迪士尼工作室」(Walt Disney Studio),因為他認為單個名字比帶有「兄弟」一詞更響亮。1929年公司再次更名為『華特·迪士尼製作公司』(Walt Disney Productions)。


華特·迪士尼工作室(Walt Disney Studio)的漫畫家們,拍攝於1930年。


華特是一位大夢想家和創意天才,他活躍在臺前;而羅伊則是經營公司的好手,在幕後汲汲營營地打理財務,保證了公司財務的穩定和各個部門有效的運轉。羅伊不好出風頭,在42年的職業生涯中甘當綠葉,以至於後人都淡忘了他為迪士尼公司做出的巨大貢獻。哥哥的謙和、實幹讓華特的奇思妙想一步步轉變為現實,為迪士尼日後之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



羅伊·迪士尼和華特·迪士尼兄弟合影


在1928年和1934年,華特分別推出了風靡全球的動畫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鴨。1937年,迪士尼公司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上映,這部耗時三年多的影片製作費用高達150萬美元,花光了公司所有積蓄,令業界人士咋舌:花這麼多錢拍一部動畫片,儂腦子瓦特啦?!幸好影片上映後口碑奇佳,票房斬獲800萬美元(約合今天的1.33億美元),隨後拍攝的動畫長片《木偶奇遇記》、《幻想曲》、《小飛象》和《小鹿斑比》也大發利市,迪士尼迎來了公司發展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1937)劇照


二戰期間迪士尼遭遇罷工、徵兵,大部分攝影棚被軍方徵用等糟心事,公司利潤急劇下滑,只能做些動畫短片勉強餬口。二戰結束後公司恢復正常運營,華特並不滿足於只生產動畫片,1945年他籤下公司第一個真人演員詹姆斯·巴斯克特(James Baskett),出演了迪士尼第一部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電影《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1946),而1950年的《金銀島》(Treasure Island)是迪士尼與雷電華合作的第一部全真人電影。電視業在五十年代的蓬勃發展給了迪士尼大好機會,華特親自上陣攜手美國廣播公司(ABC)製作了兩欄特長系列電視片《迪士尼奇妙世界》(Disneyland or The Wonderful World of Disney,1954—1992)和《米老鼠俱樂部》(The Mickey Mouse Club,1955—1996),均以播放迪士尼動畫為主,這也為後來迪士尼收購ABC打下基礎。五、六十年代迪士尼拍攝了《灰姑娘》、《愛麗絲夢遊仙境》、《小飛俠》、《小姐與流浪漢》、《睡美人》、《101忠狗》、《森林王子》等動畫長片,迎來自己第二個黃金時代。



華特·迪士尼與設計中的迪士尼樂園


1955年7月17日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Anaheim)、耗資1700萬美元的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盛大開業,實現了華特多年的夙願。在這個被譽為「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The Happiest Place on Earch)成立的六十年間,接待人數超過5.5億人次,其中有總統、國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過,華特不歡迎希區柯克來玩,因為他打心眼裡厭惡那部《驚魂記》(Psycho,1960)。自此,主題公園和度假村(Parks & Resorts)成為迪士尼公司的支柱產業之一。

華特在1964年推出的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電影《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是迪士尼迄今奧斯卡戰績最好的電影,共獲得13項提名,最終贏得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五項大獎。2013年的影片《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講述了該片臺前幕後的故事。BTW:男主角湯姆·漢克斯是華特·迪士尼的遠房親戚。


1966年12月15日,華特在剛剛過完65歲生日後十天因肺癌逝世,哥哥羅伊接掌了公司大權。羅伊並沒有弟弟的創造力,此前他主要是處理公司的行政和財務事務,所以他決定以守業為主,保留公司所有華特·迪士尼時代的特徵和風格。這段時間內,迪士尼在電視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此外,公司又先後興建了多家迪士尼樂園,而電影在公司裡的地位日益下降。1971年12月20日,羅伊積勞成疾,死於腦溢血,而後迪士尼公司逐漸步入低迷,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


進入到八十年代,迪士尼主題公園逐漸喪失生氣,米老鼠和唐老鴨幾乎被人忘記,公司更是爆發了著名的『董事局戰爭』。1984年,迪士尼董事會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擊退了來自金融大鱷索爾·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的惡意收購。在大股東希德·巴斯家族(Sid Bass family)和羅伊·愛德華·迪士尼(Roy Edward Disney,羅伊的兒子,時任公司副董事長)的推動下,迪士尼請來派拉蒙電影公司的總裁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擔任公司執行長兼董事長,前華納兄弟副總裁弗蘭克·威爾斯(Frank G.Wells)擔任總裁,傑弗裡·卡岑伯格(Jeffrey Katzenberg)負責製片,組成新的領導班子。經過這次風暴洗禮,迪士尼保住了獨立的藝術風格和地位,成為史上唯一一家沒有被金融資本集團交易過的好萊塢大電影公司。



被稱為『暴君』的迪士尼前掌舵人麥可·艾斯納


麥可·艾斯納在位21年(1984—2005),在他的領導下,公司擴大了業務範圍。1986年公司重組,華特·迪斯尼製作公司(Walt Disney Productions)更名為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迪士尼迎來又一個黃金時代,公司各項業務史無前例的增長,收入從10.5億猛增到80.5億美元。股票升值了1500% ,主題樂園和相關收入增長3倍,消費品收入增長13倍。疲軟的製片業務更是煥發出生機——艾斯納上任伊始便創立試金石影業公司,從以往只生產那些合家歡的G級或PG級影片,開始製作發行成年人化的電影;1993年又收購獨立電影巨頭米拉麥克斯(Miramax Films)擴充藝術類電影,由此公司製片收入增長15倍,從傳統『六大』電影公司中的小弟弟快速成長為大哥哥。那段時期迪士尼不斷有傑作問世,例如《誰陷害了兔子羅傑》、《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等等。1996年以19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美國廣播公司(ABC)後,迪士尼擁有了強大的媒體網絡競爭實力。


然而過分追求利益也受人詬病為迪士尼公司已經變成了一個「貪婪」、「喪失靈魂」的公司,這與創始人迪士尼兄弟「為所有人創造歡樂和幸福」的理念相悖;而艾斯納飛揚跋扈的行事風格也讓他成為眾矢之的。2004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拯救迪士尼」(Save Disney)運動在股東間掀起,43%的股東對艾斯納投不信任票,要求他下臺。2005年,合約還有一年才到期的艾斯納被迫辭職,原公司總裁羅伯特·艾格(Robert A. Iger)繼任公司CEO兼董事長。在艾格的領導下,迪士尼大手筆不斷,2006年收購了皮克斯動畫,2009年收購了漫威娛樂,2011年宣布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工,2012年收購了盧卡斯影業,一步步擴大著迪士尼娛樂王國的版圖。



華特·迪士尼公司加州伯班克總部


時至今日,華特·迪士尼公司已是多元化的跨國企業,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中的成份股,全球最大的娛樂媒體公司(以營業額計算)。在2013年《福布斯》雜誌(Forbes)評選的世界500強公司中排名第248位;在娛樂行業榜單上位列第一,遠高於排名第二的新聞集團(NEWS CORP,第332位)和第三名時代華納(Time Warner,第402位)。公司主要業務分為五大類:影視娛樂(Studio Entertainment),媒體網絡(Media Networks),主題公園和度假村(Parks & Resorts),消費品部(Consumer Products)和迪士尼互動(Disney Interactive)。


迪士尼影視娛樂/影業集團

Studio Entertainment

Walt Disney Studios


——這部分業務的核心是製片、發行、音樂出版以及舞臺製作。該部門負責包括迪士尼、試金石、皮克斯、盧卡斯等眾多品牌電影全球發行和公司音像製品的發行;同時負責音樂劇、冰上迪士尼等舞臺劇的製作、發行以及迪士尼多品牌唱片的發行。迪士尼出品的所有電影,都是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試金石影業公司負責院線發行;而家庭娛樂平臺的發行則交由華特·迪士尼影業家庭娛樂公司(Walt Disney Studios Home Entertainment)負責。


迪士尼主題樂園度假區

Parks and Resorts

——該部門負責全球迪士尼主題樂園的運營、設計和建造。除了全球6個迪士尼度假區(中國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預計2015年開業),14個主題樂園,37個度假酒店之外,同時擁有4艘巨型遊輪迪士尼海上巡遊線。


迪士尼媒體網絡

Media Networks

——由迪士尼/ABC電視集團與ESPN共同組建。該部門負責運營迪士尼的各種媒體網絡資產,包括廣播,有線、無線電視網,ABC和ESPN兩個部門眾多的數字業務,也掌控著全球的迪士尼頻道(Disney Channel Worldwide)以及一些其他擁有股份的頻道。ESPN如今是整個公司裡利潤貢獻率最大的單位,從而帶動媒體網絡成為公司營收最高的部門。


迪士尼消費品

Consumer Products


——該部門始於1929年,主要負責迪士尼周邊消費品的授權,作為全球最大的品牌消費品授權商,迪士尼和全球廣泛的授權商合作推出包括服飾、玩具、圖書、食品等各種消費品;迪士尼直銷業務包括直銷網站和迪士尼專賣店,另外迪士尼全球出版部門也在該部門旗下。2013年迪士尼正式獲得『星球大戰』的消費品特許經營權。


迪士尼互動

Disney Interactive

——該部門成立於1995年,前身是『為迪士尼互動媒體集團和華特迪士尼網際網路集團』(Disney Interactive Media Group & Walt Disney Internet Group),負責迪士尼品牌遊戲等互動產品開發與營銷。現在的迪士尼互動娛樂業務範圍包括迪士尼的網際網路、移動、社交媒體、虛擬世界和遊戲。不過它在整個公司中是唯一一個長期虧損的部門,過去六年裡已經累計虧損了14億美元。


以上是迪士尼公司的概述,其成長過程中的諸多故事,因為篇幅所限就不細聊了。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影業部門下屬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


整個迪士尼公司的聲名都是建立在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基礎上的。它旗下的電影品牌主要包括: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試金石影業公司、迪士尼自然電影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以及盧卡斯影業。但影業集團的利潤在整個公司中只能算是下遊,僅僅比常年虧損的互動部門好點。2013年的淨利潤為6.61億美元,尚不到媒體網絡利潤的十分之一,也比不上主題公園和度假村的22.2億和消費品部的11.12億美元。隨著成功收購漫威娛樂以及盧卡斯影業,迪士尼有了與當前製片業龍頭華納兄弟分庭抗禮的實力。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Walt Disney Pictures


——是迪士尼發行電影時的主要招牌,也是影業集團下的製片公司實體,負責迪士尼真人電影的全部製作工作,還包括影片的題材選擇、創意以及監製等。看到它的名字也就意味著影片屬於合家歡類型,宣揚快樂與希望;它製作發行的絕大部分影片屬於G級、PG級,2003年的《加勒比海盜:黑珍珠號的詛咒》是其第一部PG-13級(兒童不宜)的電影。出品過《歡樂滿人間》、《親愛的,我把孩子變小了》、《101條斑點狗》、《愛麗絲夢遊仙境》、《加勒比海盜》系列、《國家寶藏》系列等等。


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

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DisneyToon Studios

——是影業公司的核心部門之一,也是公司最早的始創部門,負責公司動畫長片的製作;曾叫『華特迪士尼動畫長片』(Walt Disney Feature Animation),現如今的名稱為『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DisneyToon Studios)。而該部門的運營方式也是最特別的——公司用自己的導演和畫師完成真正的迪士尼作品,而不是好萊塢傳統的尋找導演和演員拍攝影片並發行的模式。出品過《冰雪奇緣》、《無敵破壞王》、《長髮公主》、《公主與青蛙》、《四眼天雞》、《人猿泰山》、《星銀島》、《花木蘭》、《風中奇緣》、《獅子王》、《阿拉丁》等等。


迪士尼卡通工作室

DisneyToon Studios


——負責製作迪士尼成本相對較低的動畫作品,直接在電視網絡上播放或發行光碟製品,大多數迪士尼動畫長片的衍生續集都出自這個部門,例如《阿拉丁和大盜之王》、《獅子王2:辛巴的榮耀》、《風中奇緣2》、《小美人魚》系列、《小鹿斑比2》、《奇妙仙子》系列等等。近兩年開始嘗試製作供院線放映的原創作品,例如2013年的《飛機總動員》。


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試金石影業公司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 Touchstone Pictures


——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博偉電影發行公司(Buena Vista Pictures Distribution),負責所有迪士尼影片的發行業務。在1953年前,迪士尼製作的影片都是由雷電華、哥倫比亞或聯美公司負責發行的,迪士尼兄弟看到發行環節流失的巨大利潤心有不甘,於是成立了博偉電影發行公司,開始自產自銷。2007年博偉品牌停用,原發行業務改組為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負責迪士尼影片、迪士尼動畫、皮克斯動畫、漫威電影的發行工作。


試金石影業是迪士尼公司的電影發行品牌,成立於1984年。試金石影業只是個品牌,沒有特別的業務內容,也不是以獨立的公司存在的。與用『迪士尼影片』品牌發行的影片相比,試金石公司發行的片子通常都是成年人主題,調子也更灰暗些,它製作了迪士尼第一部R級影片《貝弗利山奇遇記》(Down and Out in Beverly Hills,1986)。自1984年出品第一部電影《美人魚》(Splash)開始,在此品牌下發行了許多優秀影片,包括《早安越南》、《春風化雨》、《風月俏佳人》、《修女也瘋狂》、《空中監獄》、《世界末日》等等。目前試金石與恢復獨立製片的夢工廠工作室(DreamWorks)合作,負責夢工廠2011年以後製作的30部影片的發行業務,並且包含部分影片的投資。雙方已合作了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戰馬》(War Horse,2011)、《林肯》(Lincoln,2012)和夢工廠出品的《維基解密》(The Fifth Estate,2013)、《捐精大丈夫》(Delivery Man,2013)等影片。(獨立出來的夢工廠動畫結束了一直由派拉蒙發行的歷史,2012年8月與20世紀福克斯籤訂了五年(2013-2017)的發行協議,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迪士尼—皮克斯動畫)。試金石影業同時也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在北美市場的發行商。


值得一提的是從1994年開始與迪士尼合作的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因其2013年的大製作《獨行俠》票房慘敗,損失高達2億美元,被迪士尼一腳踢出門,結束了雙方長達19年的合作關係,布魯克海默轉身投靠派拉蒙。


迪士尼自然電影公司

Disneynature


——迪士尼自然電影公司是迪士尼影業集團下屬的一個獨立電影廠牌,主要致力於製作發行有關自然科學的紀錄片,總部設在巴黎,是迪士尼唯一一個總部設在美國以外國家的子公司。迪士尼自然已出的紀錄片有《地球》、《海洋》、《非洲貓科》、《黑猩猩》等等。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皮克斯的前身是盧卡斯影業在1979年成立的的計算機動畫部。喬治·盧卡斯在1986年由於離婚官司遭遇現金流危機,決定出售這個部門。而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當時剛剛離開蘋果公司,便以1千萬美元收購這個部門,成立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並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億美元收購,成為的迪士尼影業集團的子公司。從《賽車總動員》(Cars,2006)開始,電影品牌的標示變為「Disney·Pixar」。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位於加州舊金山北部的埃默裡維爾市(Emeryville)


盧卡斯影業

Lucasfilm


——喬治·盧卡斯於1971年建立,旗下擁有好萊塢最強大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以及天行者音效公司(Skywalker Sound)和盧卡斯藝術遊戲公司(LucasArts)等子公司。



盧卡斯影業新加坡總部沙壘大廈(Sandscrawler),設計靈感來自《星球大戰》中的沙壘戰車。


2012年10月30日,迪士尼公司宣布以現金加股票換購共計40.5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成為迪士尼影影業集團的子公司。這樁交易,迪斯尼最看重的還是盧卡斯公司的《星球大戰》系列和《奪寶奇兵》系列開拍後續影集的所有權。《星球大戰》系列一直是由20世紀福克斯負責發行,而今後迪士尼將取而代之,不過前六部《星球大戰》版權目前仍歸屬20世紀福克斯(永久擁有第四集《新希望》的發行權,其餘五部的發行權2020年到期)。盧卡斯放棄了未來《星球大戰》續集的票房收入,而作為交換,他擁有了除票房之外的所有權利,包括各種紀念品、玩具和據此改編的遊戲等,據估算盧卡斯在有生之年將從中再獲得數十億美元的特許權收益。


漫威娛樂公司

Marvel Entertainment


——2009年漫威娛樂公司(Marvel Entertainment)被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以42.4億美元收購為子公司。漫威娛樂原子公司漫威電影工作室(Marvel Studios)則成為到影業集團子公司。漫威幫助迪士尼發展到更多的觀眾群體,並且擴充了真人動漫電影的內容供應,雙方計劃每年推出兩部真人動漫電影。漫威旗下包括『復仇者聯盟』在內的眾多超級英雄在影壇成功的編制出一張營銷巨網,將同樣是動畫巨擘的DC公司遠遠拋在身後。漫威還將為迪士尼價值30多億美元的消費品市場提供了一系列嶄新的動漫人物形象。與皮克斯公司一樣,漫威娛樂將保留著大部分自治權,充分享有自己獨立的文化和特色,而迪士尼今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


ESPN電影

ESPN Films


——前身是ESPN原創娛樂(ESPN Original Entertainment),專門製作發行體育電影和紀錄片。製作過《橄欖球少年》(The Junction Boys,2002)、《騙子查理》(Hustle,2004)、《破譯員》(Code Breakers,2005)、《四分鐘》(Four Minutes,2005)等電視電影和《透火線》(Through the Fire,2005)、《終生大事》(Once in a Lifetime: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the New York Cosmos,2006)、《巨星科比的一天》(Kobe Doin' Work,2009)等優秀紀錄片。第一部以『ESPN電影』標示出現的影片是是記錄黑人籃球運動的《黑色魔法》(Black Magic,2008),第一部在院線上映的紀錄片是《極限運動電影3D》(X Games 3D: the Movie,2009)。


UTV影業

UTV Motion Pictures


——隸屬迪士尼影業的印度電影公司,在印度電影界成績名列前茅,負責製作、發行本土電影,並向國際市場輸送;也是為數不多成功打入南印度市場的電影公司。代表作有《青春無敵》(Rang De Basanti,2006)、《進球才是硬道理》(Dhan Dhana Dhan Goal,2007)、《時尚》(Fashion,2008)、《哈裡什昌德拉工廠》(Harishchandrachi Factory,2009)、《鐵血硬漢》(Paan Singh Tomar,2010)、《寶萊塢:史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Bollywood: The Greatest Love Story Ever Told,2011)、《巴菲的奇妙命運》(Barfi! 2012)、《斷線人生》(Kai po che! 2013)等影片。


曾經擁有:


博偉

Buena Vista


——博偉是迪士尼公司自1953年起廣泛使用的品牌,負責自家影片的發行業務。1996年9月繼迪士尼公司收購美國廣播公司(ABC)後,博偉公司被合併重組為迪士尼影業下屬子公司。2007年4月迪士尼終止了博偉品牌的使用,發行環節以外的業務被改組為華特·迪斯尼影業家庭娛樂公司(Walt Disney Studios Home Entertainment),只保留了「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Inc.」作為光碟製品的發行事業品牌名稱。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Miramax Films



——米拉麥克斯由鮑勃·溫斯坦(Bob Weinstein)與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兄弟倆在1979創立,曾是美國最重要獨立片商之一。1993年被迪士尼公司以6000萬美元併購,專門負責發行藝術類或較小眾的獨立電影,進入21世紀後也開始朝大眾電影發展。在與迪士尼多年合作中,米拉麥克斯出品的影片16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而《莎翁情史》、《英國病人》、《芝加哥》和《老無所依》更是成功折桂。由於溫斯坦兄弟和當時的迪士尼CEO麥可·埃斯納一向不和,2005年10月哥倆離開米拉麥克斯,成立了溫斯坦影業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隨後,米拉麥克斯員工們紛紛跳槽投奔派拉蒙、索尼、夢工廠等公司,2007年公司減員70%,米拉麥克斯幾乎癱瘓。2010年迪士尼公司以6.63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Filmyard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好萊塢電影公司

Hollywood Pictures


——好萊塢電影公司是迪士尼影業集團下的一個電影發行品牌,它製作的電影主要面向成年人觀眾,有點類似試金石。它製作的第一部電影是《小魔星》(Arachnophobia,1990),發行過不少好片子,較著名的有《勇闖奪命島》、《紅潮風暴》、《第六感》、《特警判官》、《貝隆夫人》等等。


該品牌經常作為聯合發行商和其他品牌共同推出電影,也獨立推出一些低成本驚悸片。『好萊塢電影』自2001年曾經中斷很長時間沒有使用,2006年之後又有《生存遊戲》(Stay Alive,2006)、《萬鱷巨獸》(Primeval,2007)、《隱形人》(The Invisible,2007)等影片發行,不過這個品牌在2007年後再次停用。


來源: 新浪博客


2015秋季班(深圳班)招生進行中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FMBA



相關焦點

  • 毀滅艾歐澤亞的蠻神巴哈姆特到底有多大?
    毀滅艾歐澤亞的蠻神巴哈姆特到底有多大?在被封印的3000年的歲月過去,最終在帝國第七軍團的幹涉下突破了封印,封印巴哈姆特的衛月在艾歐澤亞三國聯軍與帝國第七第十四軍團的戰場上空爆炸。
  •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Atlantis: The Lost Empire
    美女與野獸》和《鐘樓怪人》,上述兩片的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唐·漢恩,外加《泰山》的編劇,以及許久未曾行走江湖的麥可·J·福克斯加盟配音,可謂是強強聯合,再看看迪斯尼公司為推出今年這部強檔巨製那不遺餘力的宣傳攻勢,有點兒佔領暑期,捨我其誰的架勢吧?
  • 地球到底有多大?
    地球到底有多大?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張旅行者一號給我們留下的經典照片吧!這就是《暗淡藍點》。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宇宙深處拍攝的地球。在這張照片中地球只有一個像素大小,它就像一粒發出淡藍色光芒的塵埃懸浮在太陽系中漆黑的背景當中。
  • 科普丨電影史上有多少只金剛,金剛到底有多大?
    在回答金剛為什麼會長這麼大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金剛到底有多大。雖然地球人都知道金剛很大,但具體有多大,大到什麼程度,卻很少有直觀的印象。是一輛卡車,還是一棟房子?當然在明確金剛到底有多大之前,我們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電影史上到底有多少只金剛?
  • 迪斯尼:當米老鼠「穿上唐裝」之後(資料)
    香港迪斯尼首席設計師康斯多在接手香港迪斯尼的項目後,專程考察了北京、蘇州的中國園林,汲取靈感。他曾公開表示,在香港迪斯尼的自然景觀部分中,將會處處體現移步換景的中國園林風格。  樂園在其他方面的設計中,也充分考慮了內地遊客的喜好。在全世界的其他四個樂園中,都只供應美國式的快餐,就算在法國,也只是在美式餐廳供應法國食品。但在香港迪斯尼的八個餐廳中,有兩個中式的正餐廳。
  • 太陽繫到底有多大?
    太陽系已知大行星太陽繫到底有多大我們知道,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而比鄰星則是半人馬座南門二三星系統中的一顆星,這個三星系統距離太陽大約4.37光年,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倍多點,根據萬有引力原理,太陽系與南門二邊界應該是在大約1.81光年處,那麼在已知範圍60億公裡外,到底存在些什麼呢?
  • 宇宙到底有多大
    科學家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圖那麼宇宙到底有多大呢?首先宇宙可能是無限大的。因此,討論宇宙有多大的問題,變得不可能。
  • 太陽系的範圍到底有多大?
    我們的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實際上這個大小主要在於人類對於太陽系的認識和定義,人類的航天探測歷史也就有五六十年的樣子,太陽系在大多數人眼中就是中心太陽帶著八個大行星在運動,這就是大家印象中太陽系的全部。從距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有四顆巖石行星和四顆氣態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之前的冥王星已經被開除出大行星範圍,變成了柯伊伯帶天體,一顆矮行星。但是太陽系絕不是僅僅如此,太陽系內還含有大量的小行星、矮行星、太空碎片、以及彗星等,這些天體都是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在運動,因此太陽系的範圍要更大一些才對。
  • 童話夢幻元素 迪斯尼M21音樂手機多圖解
    發布會上發布的迪斯尼M21手機憑藉獨特的設計和風格吸引了在場嘉賓的注意。迪斯尼M21手機以音樂為主題,能夠一鍵進入MP3隨身聽功能,迪斯尼M21手機富有流線型外觀和獨一無二的精緻輪廓,迪斯尼M21手機外觀嬌小精緻,圓潤細膩的機身和明媚絢麗色調充滿夢幻與富麗之美,有時尚和經典兩個版本,分月影藍、草莓粉和古典銅三個顏色。下面就讓編輯帶大家來看看這款迪斯尼M21的廬山真面目。
  • 銀河繫到底有多大?
    然而這些恆星的光輝,那麼銀河系當中到底有多少顆恆星呢?關於星系中恆星的數量,包括最權威的天文學家在內,都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因為目前人類既不能靠天文觀測得到準確數據,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計算方法。前後能夠差距5倍,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其實還是因為我們目前的天文觀測手段有限。
  • 迪斯尼禁演《華氏911度》(圖)
    美國沃爾特·迪斯尼公司時下宣布,禁止旗下一家電影公司發行麥可·穆爾執導的「9·11」事件紀錄片《華氏911度》。穆爾5日告訴記者,迪斯尼公司此舉是因為影片批評美國總統布希。不過,迪斯尼公司的禁令似乎並沒有「鎮」住這位慣於抨擊布希的著名製片人。
  • 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盡頭在哪裡?
    關於宇宙到底有多麼大,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說出真正的答案。就算我們生活的地球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也真的是太小了。每當我們看到無盡的星空的時候,我們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盡頭又在哪裡呢?
  • 盤點科幻動畫之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網友:失落的神作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科幻動畫之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網友:失落的神作,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想像中的亞特蘭蒂斯城神奇瑰麗,魔幻水晶,圖騰建築,超讚,真有身臨其境之感。略開頭覺得有些配角搭戲好輕慢,但是後來的整體讓人嘆為觀止,又有非常向善美好的主題,非常不錯。對於奇異舊文明的懷念,絕對不吝溢美之辭,導演則是不吝神奇哈。
  • 人的「力氣」到底能有多大?
    然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人類擅於利用自己的力氣,那麼人的力氣到底有多大?科學家告訴你真相!一直以來,人類都被告知自身擁有莫大的潛力,只是無法被挖掘,無論是智力還是力氣,都是處於待開發的狀態。根據各種歷史學術上的記載,有隋唐演義傳中的李元霸,也有令人敬仰的大力士等等,他們都依靠自身強大的力量獲得了人們的認可,也因此成為了人類在研究極限以及人的潛力上的代表性人物。在大約一百年前,有一位大力士層留下了駭人的力量記錄,至今無人能破。這位大力士來自加拿大,名叫路易斯西爾,從小體格優越的他在成年後身高達到1.85米,體重也增長到120公斤。
  • 《上帝之城:監獄帝國》到底有什麼值得期待的?
    該遊戲的綠光頁面,近1000個留言可見玩家對這款作品的期待程度之高  然而,在幾周前突然有一個奇怪的問題不停縈繞在我的腦海裡:「《上帝之城I:監獄帝國》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去期待的地方?」當然,其中不可否認還是有像《失落城堡》、《行星探索》這樣高品質、高水準的作品。可能在一年前,你跟我說國產遊戲要支持我能接受。但現在,我更會關注遊戲的本身品質,而不是其「國產」的頭銜。
  • 美設計師拍攝真人版迪斯尼公主 形象逼真[組圖]
    迪斯尼影片中的白雪公主、長髮姑娘、睡美人等美女形象一直以來令無數的小女孩為之著迷,她們金黃色的頭髮、性感的嘴唇以及魔鬼般的身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日美國加州攝影師瑞安 阿斯塔曼迪憑藉高超的形象設計技巧和攝影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活靈活現地展現出這些動畫形象,逼真程度令人驚訝。
  • 雷電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雷電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2010-03-09 16:59:35 來源: 中國網
  • 成就了馬斯克的《銀河帝國》,到底有多震撼!
    這不僅是沉寂數年後,「載人航天」這個名詞的重磅回歸,也是全球首次有商業機構做到載人航天。 但這位大神中的大神,究竟為什麼會有了「星辰大海」的太空夢?這一切都要從一套叫《銀河帝國》的科幻小說說起。 他在接受採訪中說到,《銀河帝國》教會了他「文明是周而復始的」;也是在《銀河帝國》中,他看到「45億年來,人類首次有可能將生命延續至地球之外。
  • 香港迪斯尼總裁談樂園:米奇老鼠移民水土不服
    如「新玩具」 將在文化差異上配合  迪斯尼樂園去年9月開幕初期爆出連串負面新聞,迄今錄得的入場人數仍低於預期。安明智昨日分析其中一個不足之處,是中國人不了解迪斯尼卡通的背景故事,故遊覽時未能全情投入,「日後要多作公眾教育」。他指迪斯尼就如港人及內地旅客的「新玩具」,要慢慢「教」如何玩。
  • 宇宙到底有多大?天文學家的解釋,讓人意想不到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宇宙很大,但它到底有多大呢?這取決於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即使是「大」這個字也很難解釋清楚。並且現在我們討論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大小還是宇宙的實際大小呢?宇宙很大,但它到底有多大呢?這到底是什麼奇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