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由上海有色網(SMM)、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舉辦的2020有色金屬行業年會暨長約嘉年華上,大西洋銅業總裁兼自由港市場高級副總裁Javier Targhetta就社會發展趨勢對金屬市場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目前,全球朝著城市化、電器化的方向發展,同時,能源面臨著轉型,清潔能源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電動汽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至關重要。同時,基本金屬主要運用在建築、電器網絡、一般性消費產品、交通運輸以及工業機械等領域,其中,相關金屬佔比具體如下:
當今,55%的全球人口居住在城市,而2018年這一比例為30%,預計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64%,而其中90%的轉化將發生在亞洲以及非洲地區。
能源方面,到2040年,全球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將達到10574 TWh,而這一增長將主要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將達到26%,而2017年,這一數字僅為9%。
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已達到了160萬輛,背後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政府監管和相關的激勵措施,汽車製造商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生產電動汽車,目前,市場愈發認為電動汽車產量將呈指數型增長。
綜上,目前的社會發展趨勢也助長了相關金屬的消費,例如銅、鋁、鋰等。不過,隨著建築行業的增長率走低,中國的鋁消費量在2020年後將開始走弱;而隨著鋅在農業廢料中作為一種微量元素的使用,該金屬的消費量料不斷刷新高;另外,隨著建築和基礎設施領域走向成熟,像鋼鐵這種較早使用的金屬的初始增長率料放緩甚至轉為負增長;2019年,鋰金屬的需求同比增長超9%,而其中95%的增長動力源於電池領域。預計到2040年,鋰的最大需求來自於電動汽車領域,屆時,鋰需求將是2019年的三倍。
回收在低碳時代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消耗更少的能量並且減少碳排放。廢金屬是金屬供應不可或缺的一環,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銅消費中有31%為廢銅。
由於幹擾率高於平均水平,今年全球銅產量料下滑2.1%。
此外,受疫情影響,多個大型項目被迫推遲,供應端風險猶存,例如疫情、智利勞資糾紛、秘魯社會動蕩以及非洲以及亞洲的資源民主主義。另一方面,對銅礦的長期需求仍存,需要不斷開發銅礦項目以滿足未來的銅需求。
(文章來源:S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