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銅行業深度報告:供應減速,需求擴張,景氣上行

2020-11-25 騰訊網

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1、銅博士觸底反彈

銅(Cu)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質地柔軟因而延展性好,具有良好的導熱性 和導電性,廣泛應用於電纜、電子電氣元件、建材和多種合金中,是世界上應用量僅次 於鐵、鋁的第三大金屬。

銅產業鏈上遊主要為礦山開採、廢雜銅回收企業,中遊為銅精礦粗煉以及廢雜銅精 煉企業,下遊則為銅材深加工企業。

銅價具有「銅博士」之稱,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錨。長期來看,「銅價與美 元指數走勢相反」的論斷大多成立。2011 年開始,伴隨美國加息,美元指數走弱,經濟 增長乏力,銅價進入漫長的下行期。

銅價下行抑制銅礦探採投資。 銅價觸底反彈。銅價於 2020 年 3 月跌至 4618 美元/噸的歷史低位,隨後觸底反彈, 於 2020 年 6 月底突破 6000 美元/噸。短周期來看,銅價自 2017 年底以來的下跌告一段 落;中周期來看,銅價自 2011 年上一波高點至今,很少出現接近 3000 美元/噸的大力度 反彈,本次的反彈持續性如何,未來空間如何,相關上市公司受益程度如何?本文將重 點分析銅價背後的供需關係以及演變趨勢,為銅價以及銅行業股票的分析提供參考。

2. 銅資源儲量南美最高,我國銅礦依賴進口

2.1. 全球資源分布,集中在南美洲

根據 USGS 數據,2019 年全球銅可採儲量僅為 87000 萬噸,智利居第一位,儲量為 20000 萬噸,佔全世界總儲量的 23.0%;澳大利亞儲量為 8800 萬噸,佔比 10.1%;秘魯 儲量為 8700 萬噸,佔比 10.0%;墨西儲量為 5300 萬噸,佔比 6.1%;其後分別為美國 (5100 萬噸)、中國(2600 萬噸)。

得益於現代勘查和採礦技術及規模化開發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過去二十年(2000- 2019)全球銅儲量增速為 5.1%。其中智利不僅體量最高,且增速不低,增速為 4.4%; 同樣位於拉美地區的秘魯和墨西哥 2000 年銅儲量僅為 1900、1500 萬噸,經政府大力勘 探開採,2019 年銅儲量分別佔據全球 10%、6.1%,年複合增速 8.3%、6.9%;美國儲量 較大,但增速緩慢,年複合增速僅為 0.7%;我國的複合增速為 2.0%,總體偏低。

從分布位置來看,超級銅礦山絕大多數分布在智利(五座)和秘魯(三座)兩國。 2019 年全球銅精礦產量為 2037 萬噸,同比出現 0.3%的負增長。2019 年智利憑藉 560 萬 噸的銅精礦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銅礦大國當之無愧。2019 年全球前十大銅礦山總計生產 銅精礦 496 萬噸,佔比全球產量 24.3%。

2.2. 中國銅礦集中在西北、華東、東北

受資源稟賦的限制,我國銅礦具有分布較為分散、品位低、採選難度大等特點,並 且小型礦山居多,中大型礦山較少,全國共有銅礦區 2159 處(2014 年國土資源部統計)。 規模在萬噸以上的銅礦僅有 18 處:

 從地理分布上看,西北(新藏青蒙)、華東(贛徽閩)、東北(黑)、西南地區(川 滇),分別擁有 6、5、3、3 個萬噸礦山;

 從礦山歸屬來看,江銅佔 3 個(德興、城門山、武山),紫金礦業集團 4 個(紫 金山、多寶山、阿舍勒、德爾尼),中國黃金集團 3 個(烏奴格吐山、湖北三 鑫、甲瑪),雲銅集團擁有 2 個(大紅山、拉拉),銅陵有色 1 個(冬瓜山)、 金川集團 1 個(龍首山)、西部礦業 1 個(霍各乞)、陸玖銅礦(民營獨資,3 個)。金川集團僅有的龍首山銅鎳礦和中國黃金集團的湖北三鑫金銅礦均為伴 生銅礦,產量媲美主體銅礦山,同樣歸為萬噸級銅礦山序列。

2016 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 年)》由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工信 部、財政部、環保部、商務部共同組織編制並發布實施,其中明確了全國九大礦區。

江西銅儲量長期居於國內最高水平,但由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制約因素不斷增多, 接續基地嚴重不足,現有礦山增儲增產難度加大,新勘探儲量增速遠低於消耗速度,儲 量逐年下滑,從 2010 年近 700 萬噸下滑至 2017 年的 450 萬噸,年複合增速-6.1%;西 藏於 2016 年發現鐵格隆南銅(金銀)礦床,為我國最大單個千萬噸級銅礦床,遠景資 源量超過 1500 萬噸,一躍至我國銅儲量最大省份。

我國礦山開採目前遇到的問題有:

 資源儲備不足影響礦山服務年限。中國萬噸級銅礦山隨著開採年限增長,資源 將出現下降,最低的礦山服務年限僅餘 5 年。

 工藝裝備相對落後影響礦山經濟效益。回採率偏低、貧化率偏高,礦石回收量 相對偏低,導致成本升高;設備落後不僅造成生產效率低、物耗高、產能限制, 並且影響選礦回收率。

 銅價在成本區間波動影響生產穩定性。中國萬噸級銅礦山生產完全成本平均在 33000-35000 元/噸,新建礦山、品位低礦山及負擔較重的老礦山完全成本較高 約在 38000 元/噸左右。

 環保問題嚴峻。尾礦的環保問題一直存在,其較大的佔地面積,尾礦隨大風形成的揚塵易造成的空氣汙染問題,管理不當易造成洩露、滑坡等問題;另外礦 區採礦每天會產生數萬噸含有重金屬元素的廢石,長期堆放易造成重金屬元素 隨著降雨四處漫流。

2.3. 中國產量高於全球,進口增速放緩

2019 年,全球礦產銅產量 2000 萬噸,我國為 160 萬噸。過去二十年我國銅產量的 複合增速為 5.4%,高於全球的 2.2%,但我國增速的波動大於全球。

銅進口方面,我國 2019 年為 2200 萬噸,過去十年複合增速 14.0%,近年增速有所 放緩。進口來源方面,智利、秘魯兩國作為全球銅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019 年分別 佔比 35.2%、27.0%,兩者合計佔比逐步上升。2020 年上半年,由於南美新冠疫情蔓延, 銅礦運營受到較大衝擊,兩國進口佔比有所下滑。

3. 銅需求穩步增長

全球來看,精煉銅消費量增長緩慢,2000-2019 年複合增速僅為 2.4%,而我國年復 合增速高達 10.5%,遠超全球水平。全球需求大國按佔比從高到低排列為中、美、德、 日和韓國,其中我國需求佔比呈現逐步提升的趨勢,從 2000 年佔比 12.7%,提升至 2019 年的 53.7%,已佔據全球半壁江山。

目前我國精煉銅下遊需求最高的板塊是電力,佔比 53%,其次分別是空調家電、交 運(汽車)、建築和電子,佔比分別為 15%、9%、8%和 7%。

電網投資回暖,銅需求小幅拉升。電力行業是國內銅消費的第一大領域,銅產品廣 泛應用於電線電纜、電機、輸變電設備(高壓開關、變壓器)、電器附件。2019 年,我 國共計完成電網投資 4856 億元,超額完成 2019 年計劃的 4500 億元投資。2020 年 6 月 電網基本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轉正,電力投資現回暖跡象;且由於新基建中特高壓項目 逐步上馬,對銅需求量具備一定提拉作用,電網日常檢修耗銅量也將隨之較大。我們預 計 2020-2022 年電網用銅需求量小幅增長,增速分別為 1.2%/1.0%/0.8%,需求量分別為 686.5/693.4/699.0 萬噸。

空調用銅需求仍具成長空間。家電行業中,銅主要運用於空調、冰箱、微波爐等家 電的導電導熱元器件,其中又以空調、冰箱產品為主。相比冰箱「一戶一臺」的保有量, 空調具備「一戶多臺」的屬性,每戶家庭空調保有量可達到甚至超過兩臺。考慮農村居 民家庭冰箱已經過於飽和,空調需求仍具成長空間。我們預計 2020-2022 年家電領域銅需求增速為 2.8%/1.9%/1.5%,需求量為 204.2/208.1/211.2 萬噸。

交通運輸行業中,銅主要用於汽車領域。2019 年 12 月中國工信部表示為穩定市場 預期,承諾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2020 年宣布補貼將延 續至 2022 年,且每年退坡緩慢。相比於 2019 年補貼大幅下滑的境況,2020 年政策更加 溫和,車企盈利將回升,更多優質車型將推出,利好市場增長。因此,我們預計 2020- 2022 年新能源車銅需求增速 42%/35%/38%,傳統汽車銅需求增速 3%/2.8%/3.4%,汽車 銅總需求增速分別為 6.9%/7.1%/9.2%,需求量分別為 101/108/118 萬噸。

建築行業中,電線、電纜、銅水管、燃氣管等均是涉及銅消費的主要產品,其中主 要是供電設備消耗銅材比較多。考慮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房屋竣工面積增速均已轉 正,地產需求復甦,我們預計 2020-2022 年建築用銅增速 2.2%/2.0%/1.7%,需求量分別 為 104.7/106.7/108.6 萬噸。

綜合以上,我們預計 2020-2022 年精煉銅需求分別為 1307/1340/1364 萬噸,年複合 增速為 2.1%。各下遊中,電網需求佔比最高,電網投資回暖疊加特高壓項目催生更高電 網銅需求;新能源車需求增長是汽車領域的重要增長極,但佔比過小,對總需求增長貢 獻不大。

4. 銅精礦供給偏緊,中期景氣上行

4.1. 疫情衝擊,全球銅精礦供給收縮

截至目前秘魯的 Quellaveco 和 Quebrada Blanca 二期項目都已停止項目建設,蒙古 Oyu Tolgo 也放緩了地下礦項目的建設。預計比起已有產能的縮減,疫情對全球銅礦後 續新增產能的釋放的影響會更大。

自由港、力拓、安託法加斯塔和淡水河谷等礦業企業都下調了全年產量預期。根據 測算,目前全球銅礦受疫情影響的銅礦產量達 35 萬噸,海外 33.5 萬噸、國內 1.5 萬噸。

綜合考慮全年疫情因素,2020 年礦產銅受影響產量約 45 萬噸。

與海外銅礦相比,國內銅礦供應受疫情影響不大,一季度礦山減產 2 萬噸。儘管小 型礦山 2 月底被迫停產,內蒙新疆的一些小礦 4 月中旬才恢復,但由於大礦山春節生產 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大礦山佔總供應量的 60%,因此對全年產量影響不大。考慮國內多 寶山等項目投產,預計 2020 年國內銅礦產量增加 7 萬噸左右。

4.2. 南美礦山擴產計劃推遲

疫情爆發前,展望 2020-2023 年,預計可能投產的 10 萬噸級以上的大礦大多集中 在秘魯和智利,未來四年預計增加產能 190 萬噸/年。除此之外印尼的 Grasberg、蒙古的 Oyu Tolgoi 和民主剛果的 Kamoa-Kakula 銅礦同樣會帶來非常可觀的銅礦產能增量,綜 合考慮,2020-2023 年僅 10 萬噸以上規模的礦山的擴產達到 189.9 萬噸,整體礦山擴產 很可能超過 200 萬噸。

疫情衝擊不僅影響現有產能運行,還推遲各大銅礦擴產計劃。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 宣布本應在 2020 年底投產的 MineJusta 項目將「推遲數月」,投產時間延後至 2021 年; 四月,必和必拓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工作人員減少,旗下位於智利的 Spence 銅礦擴產項 目推遲至 2021 年初;泰克資源也宣布重啟 Quebrada Blanca 二期項目,但投產時間從 2021 年下半年推遲 6 個月至 2022 年初;Cetninela、Michiquillay 礦工罷工風波未決,擴 產計劃預期各推遲一年。

位於剛果的 Kamoa-Kakula 銅礦進展順利。該礦由紫金礦業和艾芬豪各持有 39.6% 股份。艾芬豪礦業公司 7 月初表示,其 Kakula 銅礦地下開發工作進度超預期,現已超 前完成 5.1 公裡,總計完成超 17 公裡。6 月採礦團隊完成了 1729 米的地下開發,比當 月計劃超前了 575 米。預計 Kakula 銅礦將於 2021 年三季度正式投產。

疫情爆發前,2020/2021/2022/2023 年礦山擴產分別為 28.7/83.7/22.5/55.0 萬噸;疫 情爆發後,各大礦山紛紛延遲擴產計劃,2020/2021/2022/2023 年擴產計劃分別為 0/66.9/45.5/77.5 萬噸。雖然總量變化不大,但擴產節奏大大不同,即 2020-2022 年實際 擴產情況,較此前預期大幅下降。而推遲到 2023 年的這部分擴產量,將會面臨較大的 不確定性,因此總體上,疫情導致全球銅礦供給量大幅低於預期。

2020 年,國內貢獻增量的主要項目是黑龍江的多寶山銅礦二期擴建工程,預計增量 在 1.5 萬噸。隨著紫金礦業收購巨龍銅業,項目投產有望加速,預計 2021 年底一期項目 建成投產,在未來可能為國內銅礦供應貢獻重要增量。

4.3. 銅精礦全球供需中期偏緊,景氣度上行

根據南美各主要礦山擴產計劃推遲情況,2020-2022 年,全球銅精礦產能為 2413.0、 2479.9 和 2525.4 萬金屬噸,同比增速分別為 0%、2.8%和 1.8%。根據 ICSG,2020 年 5 月全球銅礦山產能利用率為 76.2%,我們考慮到 2020 年底後續各礦山逐步恢復正常運 營,預計 2020、2021、2022 年全球礦山產能利用率分別為 82.5%、83%和 83%,從而預 計銅精礦供給分別為 2008.0、2058.3、2096.1 萬噸,增速為-2.2%、2.5%和 1.8%,其中 2020 年由於疫情和罷工等因素影響,供給負增長。

全球銅精礦需求量為 2019 年為 1992 萬金屬噸,2020-2022 年我們預測分別為 2035.3、 2087.8 和 2121.9 萬噸,由此得到 2020-2022 年銅精礦缺口為-27.3、-29.5、-25.9 萬噸。 即需求持續穩步上升,以及疫情的衝擊,使得全球銅精礦供需格局逐步由松轉緊,未來 三年銅精礦出現小幅缺口。

國內情況,考慮國內多寶山、鶴山、西藏巨龍銅礦等項目投產,國內供給小幅增長; 隨著我國廢銅回收能力增強,廢銅需求增速觸底反彈,我們測算 2020-2022 年我國銅精 礦缺口為-563、-569、-583 萬噸,仍然供不應求,需要依賴進口。

5. 精煉銅:冶煉費下降壓制產量,供應逐步轉為偏緊

5.1. 我國是精煉銅大國

根據 ICSG 統計,全球精煉銅產能從 2000 年的 1700 萬噸上升至 2019 的 2880 萬 噸,年複合增速 2.8%;產量從 2000 年的 1480 萬噸/年上升至 2364 萬噸/年,年複合增 速 2.5%。全球精煉銅產能利用率除了 2009 年外(金融危機導致僅為 79.2%),過去二十 年均高於 80%。

我國並非儲量豐厚的銅資源國,卻是銅冶煉大國。2019 年我國精煉銅產能已達 1259 萬噸/年,銅冶煉行業投資同比增長 40.9%;隨著新建擴建,產能不斷增長,2020 年我國 新增冶煉產能 45 萬噸,2021 年預計新增產能 64 萬噸/年,預計 2021 年我國精煉銅將達 到 1368 萬噸/年。

我國精煉銅產能在 40 萬噸/年以上的有六家,其中最高的為貴溪冶煉廠,年產能達 到 100 萬噸/年。智利作為銅資源大國,高產能冶煉單位僅有 4 家,印度、日本各為 3 家, 且單一冶煉單位產能均未超過 50 萬噸/年。

我國銅礦儲量僅佔百分之三,但精煉銅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19 年全球精煉銅產量 為 2365 萬噸,我國為 978 萬噸,佔比 40%,位居全球第一;智利、日本產量分別為 227 萬噸、150 萬噸,佔比 10%、6%。

5.2. 冶煉費持續下行壓制供給

TC/RC 指的是精銅礦轉化為精煉銅的總費用,TC(Treatment charges)就是粗煉費, RC 就是(Rifining charges)精煉費。TC/RC 越高,越利好冶煉廠商;TC/RC 越低,越利 好礦產商。目前仍位於 60 美元/噸以下,直逼冶煉廠成本線。江西銅業和銅陵有色與安 託法加斯塔籤訂 2020 上半年 TC 長單,僅為 65 美元/噸,與歷史最高價相去甚遠。

冶煉費用下降壓制產量增速。自 2015 年冶煉費用下滑之後,全球、中國產量增速 均出現下滑。2019 年,全球、中國精煉銅產量增速分別回落至為-0.4%、5.6%,較 2014 年的 7.2%、14.7%的增速大幅下滑。

5.3. 我國精煉銅供需維持弱平衡

我們預計國內 2020/21/22 年電解銅產量分別為 960/990/1030 萬噸,精煉銅進口量逐 步下降,國內需求增速為 2.1%/2.5%/1.8%。目前由於全球疫情衝擊,疊加冶煉費用持續 下行,產量難以高速增長。2020-2022 年國內精煉銅仍供需兩弱。

6. 投資建議(詳見報告原文)

1) 由於南美礦山受疫情衝擊,運營情況、擴產計劃受阻。全球銅礦供應進入低速 甚至減速增長時代,全球銅精礦中期供給偏緊。

2) 加工費持續走弱壓制冶煉企業產能,國內精煉銅供應偏緊,銅價有望迎來反彈, 冶煉端標的將迎來重估機會。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作者:東吳證券)

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有色金屬鈦行業深度報告:高端需求拉動,鈦材行業景氣向上
    鈦材產能有序擴張,高端產能仍呈現供不應求態勢。2018 年我國鈦加工材產量 6.34 萬噸,2015-2018 年年均增速為 9.3%。受持續收緊的環保政策影響,預計未來三年我國 鈦材產量擴張至 8 萬噸規模。2018 年鈦材進口量 8680 噸,繼續保持 20%以上高增速, 顯示出國內高端鈦材供應仍然緊張,進口依賴程度高。
  • 化工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復甦和補庫共振 化工行業景氣可期
    分行業看,2021年復甦預期下紡服海外需求有望上行,補庫空間大,而國內化纖行業低庫存現狀下,Q4部分產品價格已出現景氣底部反轉跡象,未來有望迎來景氣修復。同時油價未來有望在成本端抬升的判斷以及「社交經濟」恢復帶動出行需求增加的假設下重塑景氣。
  • 專訪巨國賢:工業金屬需求復甦,行業景氣形勢整體向上
    今日,證券時報特邀廣發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巨國賢做客時報會客廳,與投資者暢談有色金屬行情將如何演繹。訪談精彩回顧主持人:首先想先請您對有色金屬的細分品種和各自的上漲邏輯做一個簡單的科普。第一類是工業金屬,是和工業基礎建設相關的,通常來講是大的景氣周期的產物,在全球經濟整體向好時,價格一般會有比較大的上漲,由於礦業公司成本相對剛性,利潤就會大幅增長。第二類是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鉑等,這類品種價格波動與供需關係並不密切,與美聯儲貨幣政策相關性高。第三類是小金屬,近年來比較受大家關注的有鋰、鈷、稀土等,每個品種的供需結構不太一樣。總體上看,有色金屬是個龐雜又有共性的行業。
  • 有色金屬板塊大漲是曇花一現 還是景氣周期回歸?
    來源:上海證券報 這個板塊大漲,是曇花一現,還是景氣周期回歸?王喬琪 滕飛 11月23日,有色金屬板塊高開高走,其中又以銅、鋁為主的工業金屬漲幅最為明顯。工業金屬價格上湧,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景氣周期的回歸?上證報記者通過採訪業內龍頭企業、產業人士,試圖理清有色金屬發力背後的邏輯鏈條。社會庫存大幅降低據上證報記者採訪了解到,業內普遍認為,這一輪有色金屬行情來襲,背後最大的支撐要素是社會庫存處於低位,在下遊需求復甦的背景下,市場急需補庫存。
  • 有色金屬價格上漲 企業盈利有望抬升
    近期多種有色金屬價格漲幅明顯,相關企業受益。專家指出,有色金屬價格仍具備上漲動力。當前有色金屬板塊公司估值處於歷史中樞以下,伴隨盈利抬升,板塊估值具備上行動力。供應緊張需求走高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1月13日,電解銅均價報52020元/噸,較今年以來3664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15380元/噸;電解鋁15630元/噸,較1122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4410元/噸;鉛錠14675元/噸,較13375
  • 再看2020年行業景氣輪動特徵
    2021年伴隨疫苗的落地和全球生產的重啟,行業景氣將延續錯位修復,順周期板塊的上遊原料、中遊設備、下遊可選消費和服務行業仍有較大復甦空間,而逆周期的基建、早周期的地產和失去比較優勢的出口類行業或出現景氣度的回落。11月規上工業企業庫存小幅回補,PPI繼續修復,多達30個行業景氣度延續上行。
  • 有色金屬領跑 三位有色基金經理暢談機遇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中信有色金屬近5日以6.28%的漲幅在所有行業中領跑,近20日也有17.22%的漲幅。為何近期有色漲勢如虹?後續還有機會嗎?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南方有色金屬ETF基金經理崔蕾、國泰國證有色金屬行業基金經理謝東旭、創金合信資源主題基金經理李遊,這些基金經理認為,基本面和市場熱點共振引爆有色行業,未來半年維度或有「需求驅動」行情。
  • 有色金屬價格上漲 企業盈利有望抬升_證券要聞_財經_中金在線
    專家指出,有色金屬價格仍具備上漲動力。當前有色金屬板塊公司估值處於歷史中樞以下,伴隨盈利抬升,板塊估值具備上行動力。  供應緊張需求走高  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1月13日,電解銅均價報52020元/噸,較今年以來3664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15380元/噸;電解鋁15630元/噸,較1122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4410元/噸;鉛錠14675元/噸,較13375元/噸的最低價上漲1300元/噸;鋅錠20070元/噸,較1432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5750元/噸。
  • 銅箔行業深度報告:鋰電銅箔邁入高增長景氣向上周期
    2019 年國內鋰電銅 箔產量為 11.62 萬噸,約佔世界鋰電銅箔的 65.65%,國內大廠的產能規 劃與生產進度對全行業的影響舉足輕重。 6μm 動力電池用鋰電銅箔,供應端主要以諾德股份、嘉元科技、靈寶華鑫、 銅冠銅箔產量為主。目前諾德股份總產能為 4.3 萬噸,預計電子銅箔產能在 5000 噸,鋰電銅箔產能在 3.8 萬噸。
  • 「三箭定天山」 有色金屬欲說當年好風光
    銅市場四季度消費預期開始兌現,逢低多策略依然有效。此外,當前鋅市場交易的主邏輯仍是TC低背景下礦的緊缺預期。鋁去庫態勢基本不變,且到年底,部分廠家有趕工加產需求,後期市場需求或繼續對鋁價構成較好支撐,鋁價將在高價區域偏強震蕩。   目前來看,全球經濟持續復甦,歐美國家貨幣政策仍處在擴張周期。
  • 行業景氣觀察:有機矽景氣上行 面板價格維持漲勢
    一方面有機矽下遊用途廣泛,國內外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目前有機矽行業開工率偏低,庫存處於低位,並且經過近幾年的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全球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後續來看,隨著地產、汽車、紡織等行業的復甦,有機矽需求仍然有支撐,新增產能需要時間並且有不確定性,預計未來有機矽的供需或將好於預期。
  • 招商證券:迎接有色金屬行情的猛烈衝擊
    (2)供應增速放緩。從需求端來看,海外需求仍處於抑制狀態。但隨著疫苗接種的普及,海外經濟料將快速復甦。這將與國內需求形成共振效應,預計2021年有色供求矛盾或將更加突出。(2)企業盈利修復,但公司股價仍處於中低位水平。有色行業的公司盈利已經創造歷史高點,但股價僅為2017年高點的50%(比如電解鋁),因此上漲行情仍在途中。(3)機構持倉比例較低。
  • 中信證券諸建芳:從景氣上行到利潤改善——製造業大類行業觀察
    目前各行業生產景氣普遍略好於需求,預計產成品為資源品和中下遊工業品的行業將率先進入補庫階段,產能利用率達歷史高位的行業或將加快固定資產投資,以及上遊行業有望最先受益於本輪價格上漲,預計製造業有望成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之一。摘要近期製造業持續位於高景氣區間,有望成為2021年經濟增長動力引擎之一。
  • 通用減速機行業專題報告:國產設備高端化,減速機龍頭有望受益,給予...
    機構:西部證券 評級:超配 通用設備製造回暖,減速機行業景氣度上行。減速機行業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其中通用減速機市場規模在600億元左右。通用減速機幾乎應用於製造業所有細分領域,工程機械、混凝土機械和礦山設備佔比較高。
  •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年全球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深度調整期,儘管美國經濟明顯復甦,但其它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疲軟,主要新興工業體經濟增速下滑,新常態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新《環保法》的實施以及資源、環境、人工等要素成本的提高迫使有色金屬工業需儘快從規模擴張向創新驅動轉變。與此同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
  • 有色金屬低迷告一段落 有望燃起冬天的一把火
    在有色金屬資產走弱之際,部分研究人士認為,有色金屬的「春天」將要到來。業內人士表示,在貨幣寬鬆的大背景下,黃金-白銀-銅的輪動行情已經啟動。2019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銅市可能迎來「超配」機會,判斷主要基於其供應增速放緩、顯性庫存水平偏低、全球逆周期政策逐步落地和升級三大條件。  在供應方面,在上一輪大宗商品牛市後,銅價和銅企資本開支相繼於2011年和2013年見頂回落。
  • 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如何找尋有色板塊投資機會來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國盛證券,黃詩濤)1.前言:如何找尋有色板塊投資機會1.1 有色板塊投資的底層邏輯對於有色行業投資機會的經典分析模式,我們常以市場供需為研究方向,從供給與需求 為基本出發點,向上搭建供需增長預期、成本邊際曲線等量化分析模型,進而得出庫存 變動、商品價格、產業格局的未來研判,判定行業所處周期位置與推薦等級。
  • 化學纖維行業深度報告:景氣度拐點臨近,滌綸長絲宜配置
    恆逸石化、桐昆股份和新鳳鳴三家企業 2020 和 2021 年預 計新增長絲產能 210 和 250 萬噸,佔當年權重新增產能的三分之二,行業集中 度有望進一步提升,長絲龍頭公司料將受益於產能擴張+需求回暖。投資主題報告亮點梳理了化纖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產業鏈關係。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以來,受疫情及前期價格低迷拖累,基本金屬供應進入整體趨緊周期。以金屬銅為例,2020年以來,佔全球銅精礦產量近40%的智利和秘魯因疫情停產,部分智利銅礦開啟新一輪勞資談判,其中不乏 Escondida這樣的大型銅礦。數據顯示,秘魯上半年銅精礦銅產量同比下降20.4%;1-8月秘魯累計產銅1341866噸,同比下滑16.7%。
  • MLCC專題報告:電動化、智能化、5G驅動行業景氣持續上行
    而供給端的擴產相對穩定,短期東 南亞產能仍有疫情幹擾,我們測算 20-23 年供給過剩比例分別為-15%、3%、 9%、10%,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行業將繼續保持高景氣,價格具備向上 彈性,考慮到目前庫存水平較低,這一輪上行周期更為持久。1、MLCC:應用最廣泛的基礎電子元件根據內部是否有源,電子元件分為主動元件和被動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