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專題報告:電動化、智能化、5G驅動行業景氣持續上行

2021-01-15 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作者:興業證券,謝恆、姚康)

報告綜述

MLCC 是應用最廣泛的基礎電子元件。MLCC(片式多層瓷介質電容器) 具備體積小、比容大、壽命長、可靠性高、易 SMT 等優點,廣泛用於手 機、平板、PC、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據統計,MLCC 年需求量已經超 過 4.3 萬億隻,市場規模在 130 億美金以上。

材料、工藝、設備垂直一體化構築行業壁壘,集中度較高。MLCC 的生 產有非常高的壁壘,除了掌握介質薄層化和共燒等核心技術外,對上遊粉 體製備、配方研究,和基於材料、工藝理解定製設備的能力,都極為關鍵。 也正因為此,日韓廠商在中高端領域獲得了幾近壟斷的地位。國內以三環、 風華為代表的龍頭廠商,持續進行陶瓷材料、核心工藝和專用設備垂直一 體化的探索,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需求提速、供給受限,行業高景氣持續。兩大驅動因素拉動 MLCC 需求 加速增長:

1)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高容值、大尺寸車用 MLCC 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單車 3-8 倍提升);

2)5G 終端、物聯網設備出貨 快速增長,進一步拉動 MLCC 需求。而供給端的擴產相對穩定,短期東 南亞產能仍有疫情幹擾,我們測算 20-23 年供給過剩比例分別為-15%、3%、 9%、10%,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行業將繼續保持高景氣,價格具備向上 彈性,考慮到目前庫存水平較低,這一輪上行周期更為持久。

1、MLCC:應用最廣泛的基礎電子元件

根據內部是否有源,電子元件分為主動元件和被動元件。一般來說,被動元件不 必接電就可以運作,能產生調節電流電壓、儲存靜電、防治電磁波幹擾、過濾電 流雜質等的功能,主要包括電容、電阻、電感,以及變壓器、晶振等。按產值計 算,電容、電阻、電感合計佔比在 90%左右,其中,電容又是用量最大的元件, 超過被動元件總產值的 65%。

電容的主要功能為濾波、耦合、諧振、旁路等,可細分為陶瓷電容器、鋁電解電 容、鉭電解電容、薄膜電容器四種,針對不同應用領域選擇也不同。從產值來看, 陶瓷電容是最主要的電容產品,2016 年佔比 56%,其中,MLCC 佔陶瓷電容市場 93%的份額,相當於一半以上的電容器市場。

MLCC 全稱片式多層瓷介質電容器,以電子陶瓷材料作為介質,將預製好的陶瓷 漿料通過流延方式製成要求厚度的陶瓷介質薄膜,然後在介質薄膜上印刷內電極, 並將印有內電極的陶瓷介質膜片交替疊合熱壓,形成多個電容器並聯,並在高溫下一次燒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電子元器件,最後在電子元器件的端部塗敷外 電極漿料,使之與內電極形成良好的電氣連接,形成 MLCC 的兩極。

MLCC 尺寸規格繁多,一般有三種劃分標準:按照所採用的陶瓷介質類型,溫度特性、材料等特性或 SIZE 封裝大小進行分類。一般來說,中大尺寸高容高耐壓 的產品應用場景最為廣泛,小尺寸通常用於智慧型手機、手錶、耳機等小型化電子 產品,超大尺寸封裝電容一般用在超高容、超高壓的場景。

由於 MLCC 具有體積小、比容大、壽命長、可靠性高和適合表面貼裝等優點,廣 泛應用於手機、平板、PC、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手機是用量最大的細分領域, 達到 35%以上,其次是音視頻、iot 等消費類電子,PC 平板和汽車等。據統計, MLCC 年需求量已經超過 4.3 萬億隻,市場規模在 130 億美金以上。

2、材料、工藝、設備垂直一體化構築行業壁壘,集中度較高

2.1、MLCC 的高壁壘,體現在材料、工藝和設備的垂直一體化

MLCC 的生產製造具備非常高的壁壘,調漿、成型、堆疊、均壓、燒結、電鍍等 眾多環節,無一不對廠商在陶瓷粉體、成型燒結工藝、專用設備的積累,有著極 高的要求。

2.1.1、粉體製備和配方是產品性能和成本的關鍵

MLCC 使用的陶瓷粉體,是在鈦酸鋇基礎粉上添加改性添加劑形成的配方粉。鈦 酸鋇可以作為電介質材料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常溫條件下介電常數較高,但另一方面,鈦酸鋇也存在缺陷,在常溫下鈦酸鋇材料的損耗角正切值很大,介電常數溫度係數也很大,因此未經改性的鈦酸鋇尚不適合作為電介質。

改性添加劑主要包括稀土類元素,例如釔、鈥、鏑等,以保證配方粉的絕緣性; 另一部分添加劑,例如鎂、錳、釩、鉻、鉬、鎢等,主要用以保證配方粉的溫度 穩定性和可靠性。這些添加劑必須與鈦酸鋇粉形成均勻的分布,以控制電介質陶 瓷材料在燒結過程中的微觀結構及電氣特徵,改性添加物一般佔到 MLCC 配方粉 重量的 5%。

MLCC 所用電子陶瓷粉料的微細度、均勻度和可靠性直接決定了下遊 MLCC 產品 的尺寸、電容量和性能的穩定,同樣體積下要實現更高的容值,就需要更薄的陶 瓷介質達到更多的疊層,即要求陶瓷粉體顆粒足夠精細。同時,粉體在 MLCC 的 成本結構中佔比在 20%-45%之間,粉體的自製也直接影響 MLCC 的盈利。因此, 日本 MLCC 龍頭廠商,都有較高的粉體自製比例。

目前國內外產業化的高純鈦酸鋇主要生產方法有:固相法、草酸共沉澱法和水熱 合成法,後兩者都屬於液相法。固相法是將等摩爾的高純碳酸鋇(99.8%以上)和 二氧化鈦(99.9%以上),經球磨、混合、壓濾、乾燥,再經 1050-1150℃煅燒而 得,反應式為:BaCO3+TiO2→BaTiO3+CO2。

共沉澱法是將等摩爾的可溶性 Ba2+、Ti4+混合,在偏鹼的條件下,加入沉澱劑中,使Ba、Ti 共沉澱,然後經過濾、洗滌、乾燥、煅燒後得到鈦酸鋇粉體,以草酸作 為沉澱劑的應用最為廣泛。水熱法是指在密閉的高壓釜中,通過將反應體系水溶 液加熱至臨界溫度,從而產生高壓環境並進行無機合成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 將含有鋇和鈦的前體(一般是氫氧化鋇和水合氧化鈦)水漿體,置於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下(相對常溫、常壓),使他們發生化學反應,經過一定時間後,鈦酸鋇粉體就在這種熱水介質中直接生成。

固相法工藝簡單,但是顆粒大、化學成分不均勻,共沉澱法產品純度較高,粒度 較小,但也很難達到 100nm 以下,同時洗滌工藝複雜,成本高,鈦和鋇的摩爾比 也很難控制。水熱法是目前最主流的製備方法,純度高、均勻度好、粒度細,可 以達到 20nm 左右,當然溫度和壓力等反應條件苛刻、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目前能夠實現高純度、精細度和均勻度的鈦酸鋇粉體製備的廠商以日本和美國為 主,日本 Sakai 化學、日本化學、日本 FujiTi、美國 Ferro 等佔據 85%左右份額, 可以製備 100nm 粒徑以下的鈦酸鋇粉體,國內的國瓷材料,是繼 Sakai 化學全球 第二家能成功運用水熱工藝批量生產納米鈦酸鋇粉體的廠家,市佔率在 10%左右。

2.1.2、核心工藝和定製設備的能力都需要積累大量的 Know-How

除了高精細度鈦酸鋇粉體製備,介質薄層化技術和共燒技術也是 MLCC 生產需要 掌握的核心技術。在一定的體積上提升電容量是 MLCC 替代其他類型電容器的有 效途徑,MLCC 的電容量與內電極交疊面積、電介質瓷料層數及使用的電介質陶 瓷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成正比關係,與單層介質厚度成反比關係。因此,在一定 體積上提升電容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其一是降低介質厚度,介質厚度越低, MLCC 的電容量越高;其二是增加 MLCC 內部的疊層數,疊層數越多,MLCC 的 電容量越高。

目前以村田為代表的日本廠商,已經可以將單層薄膜介質厚度減少至 0.5μm 以 下,疊層在 1000 層以上,而國內的較高水平為 3μm 左右厚度的薄膜介質。介質 薄層化主要使用流延工藝,將漿料均勻塗布在 PET Film 上,通過加熱乾燥方式, 形成一定厚度、密度、均一的薄膜。

成型方式的選擇、刮刀和基帶的距離、擠壓機的壓力會影響薄膜介質的厚度,基帶流速、乾燥溫度的控制則會影響薄膜介質的均勻度,整個流延工藝中需要積累 大量 Know-how。同時,廠商需要有設備改造的能力,標準化設備並不足以發揮 最大的效能,以核心設備流延機為例,刮刀的選擇,Dry Zone 的設計等,都是廠商對陶瓷材料和工藝深刻理解的體現。

關於共燒技術,MLCC 元件主要由陶瓷介質、內電極金屬層和外電極金屬層構成。 在生產過程中,陶瓷介質和印刷內電極漿料需進行疊合共燒,因此不可避免地需 解決不同收縮率的陶瓷介質和內電極金屬如何在高溫燒制環節中不分層、開裂的 問題,即所謂的陶瓷粉料和金屬電極共燒問題。共燒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在燒結設備上進行持續研發;另一方面也需要 MLCC 瓷粉供應商在瓷粉製備階段就與 MLCC 廠商進行緊密的合作,通過調整瓷粉的燒結伸縮曲線,使之與電極匹配良 好、更易於與金屬電極共同燒結。陶瓷粉體、工藝、設備垂直一體化就更為重要。

2.2、日韓臺主導行業格局,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日韓廠商憑藉陶瓷粉體材料、核心工藝、專用設備的垂直一體化,在 MLCC 行業 佔據了非常高的份額,根據國巨披露的數據,村田以 31%的市佔率排名第一,其 次是三星電機市佔率 19%,國巨收購 Kemet 後市佔率達到 15%,太陽誘電市佔率 在 13%左右,前五大廠商佔據 85%份額,集中度很高。在性能、可靠性要求最高 的車用 MLCC 領域,日本廠商更是佔據壟斷地位,村田、TDK、太陽誘電等日廠 市佔率在 90%左右。

國內 MLCC 領域玩家主要有三環集團、風華高科、宇陽和微容,目前按產值計算, 市場份額合計 4%左右,以三環集團為代表的廠商,持續進行陶瓷材料、核心工藝 和專用設備垂直一體化的探索,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3、需求提速、供給受限,行業高景氣持續

3.1、電動化、智能化和 5G 滲透拉動 MLCC 需求加速增長

在當前時點,我們認為兩大驅動因素將帶動 MLCC 行業快速增長:1)電動化、 智能化、網聯化加速,車用 MLCC 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2)5G 終端、物聯網設 備出貨快速增長,進一步拉動 MLCC 需求。

3.1.1、汽車電子化驅動下,高容值、大尺寸車用

MLCC 迎爆發式增長 汽車電子化驅動車用 MLCC 用量 3-8 倍提升,價值量 5-10 倍提升。根據村田披露數據,傳統燃油車 MLCC 用量在 3000 顆左右,LV2 等級的 HEV 用量在 6000 顆以,而 LV3 等級的電動車 MLCC 用量在 10000 顆以上,超過傳統燃油車的 3 倍, LV4 等級及以上的電動車用量在 20000 顆左右。

其中,動力系統、ADAS 系統是用量最大的兩個部分,安全、娛樂和其他模塊則 具體看配置。根據我們測算,在電動化、智能化帶動下,車用 MLCC 需求量有望 實現 25%以上的複合增長,在 2024 年達到 1.1 萬億顆以上。

首先是電動化,2020 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和歐洲市場新能源車銷量迎來快速增長, 預計 2021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 470 萬輛以上,同比增長超過 60%,國內和歐洲市 場分別達到 200 萬輛。根據德勤的預測,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 30%左右。

新能源汽車能顯著拉動 MLCC 的使用需求,來自於其核心的三電系統:電機系統、 電控系統和電池系統,包括電動引擎、控制器、直流轉換器、逆變器、電池管理 系統(BMS)、充電系統等,主要使用高介電常數 MLCC,電容量較大,比如 X7R。以 BMS 系統為例,BMS 負責監控電池的電壓、電流、溫度和整體狀況,保護電 池不過分充電,電路中需要 MLCC 幫助抑制電磁幹擾和射頻幹擾,同時要滿足耐高溫和系統微型尺寸的要求。根據拆解不難發現,Model X 的電池板中使用了大 量的 MLCC。

其次智能化方面,ADAS 的滲透率正快速提升,ADAS 在提高駕駛安全性方面發 揮著重要作用,支持這類功能的 IC 越來越多,為了抑制噪聲,需要使用更多平滑 去耦 MLCC。出於節省更多的空間的目的,小型化、高電容的 MLCC 需求不斷 增加,一般來說 ADAS 部分增加 2000-3000顆MLCC 用量。

同時,隨著自動駕駛程度的提高,相比 LV1,LV4 的 ADAS 系統在超聲傳感器、 攝像頭、雷達和光線探測和測距(LiDAR)四個模塊的數量都會翻倍增長,進一 步拉動 MLCC 用量。從 TESLARATI 的拆解可以看出,Model3 的 ADAS 模塊上 鋪滿了各種尺寸的 MLCC,總計用量在 3600 顆左右。

在具體要求上,車用 MLCC,特別是新能源車動力系統和 ADAS 系統,以大尺寸、 高容值、高可靠性產品為主。車用 MLCC 尺寸基本在 0603 以上,1005 和 1608 是兩種主要規格,Tesla 的 Model 3 中則大量使用了 2012 規格的產品,村田也推出了 3216M/47μF 和 3225M/100μF 車用高容 MLCC。

根據村田的測算,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加速滲透,高容值 MLCC 用量 5 年內會有 接近翻倍增長,高可靠性 MLCC 用量會有近 3 倍提升。

3.1.2、5G 終端和 ioT 出貨快速增長,進一步拉動 MLCC 需求

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創新持續帶動 MLCC 單機需求量快速提升。智慧型手機的新功能如 無線充電、快充技術、屏下指紋、TOF 攝像頭等新應用使得手機結構更加複雜, 新增的模塊需要更多的被動元件進行穩壓、穩流和過濾雜波。以無線充電為例, 通過電容和電感配套形成的諧振電路來產生感應電流進行充電的,這就需要大幅 增加電感和電容的使用量。

比較各代 iPhone 的 MLCC 使用量,由初代 iPhone 用量為 177 個,iPhone X 則增 加至 1100 個,未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新功能的不斷增加,我們判斷 MLCC 的單機使 用量有望持續增加。

同時,通信制式的升級也大幅拉動 MLCC 的用量。2G 手機 MLCC 用量約為 166 個,4G 手機用量為 550-900 個,隨著 5G 手機開始滲透,手機的頻段增加,需要 新增射頻前端模塊,每個射頻前端模塊都需要使用大量的 MLCC,單臺手機的被 動元件用量有望大幅提升,預計提升幅度在 20%-30%。

另外,物聯網設備出貨量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根據 IoT Analytics 數據,目前物聯網連接數在 100 億以上,並以 20%以上的複合增速增長。村田測 算,智能機和新終端 MLCC 用量 5 年後有望接近翻倍。

3.2、供給端平穩增長疊加部分產能受限,行業持續高景氣

根據我們統計,2019 年全球主要 MLCC 廠商產能合計在 4200億顆/月以上,主要 集中在村田、三星電機、國巨、太陽誘電、華新科等廠商,廠區主要分布在日本、 韓國、中國臺灣、大陸、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

中國大陸是 MLCC 的主要生產地,產能佔比超過 50%,日、韓、中國臺灣等佔比 30%左右,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日韓廠商 16%的產能。根據我們測算,在 5G 手 機換機和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加速滲透驅動下,MLCC 在 20-23 年需求增速分別 為 6%、18%、12%和 10%,從各個廠商擴產規劃來看,20-23 年增速分別為 12%、12%、11%、10%,考慮到 20、21 年東南亞疫情以及 20 年日韓疫情相對嚴重,我 們修正供給增速為-19%、43%、19%、10%,按照 90%稼動率計算,20-23 年供給 過剩比例(計算公式為:供給/需求-1)分別為-15%、3%、9%、10%。

因此 20 年 MLCC 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21 年需求端 5G 手機、新能源車加速滲透驅動下,供給端東南亞仍有疫情幹擾,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我們判斷 MLCC 行業將繼續維持高景氣度,價格具備向上彈性。

4、重點企業分析(詳見原報告)

三環集團:被動元件業務景氣度的持續提升和公司產能的不斷擴張。

風華高科:下遊汽車電子和 5G、物聯網對 MLCC 需求的拉動,公司的產能擴張有望加速國產替代進程,進一步貢獻業績。

潔美科技: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汽車、家電等需求復甦,5G 終端、電動車加速滲透進一步拉動 下遊被動元件需求,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5、風險提示

下遊需求疲軟:MLCC 行業的景氣度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下遊需求的情況,如果下 遊需求疲軟,相關公司的業績增長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產品價格下滑:MLCC 的價格直接影響相關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情況,如果產品價 格下滑,會對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5G 終端、新能源車增速放緩:5G 終端和新能源車是 MLCC 的重要應用領域,如 果 5G 終端和新能源車增速放緩,MLCC 市場規模及相關公司業績的增長將不具 有可持續性。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相關焦點

  • 汽車智能化專題報告:從EE架構變化看控制器行業機會
    市場空間:智能電動驅動,執行和中央控制同步發展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應用的不斷提升是控制器數量提升的驅動力,汽車電子在汽車內部價 值的佔比將躍升,也帶來控制器在車內價值量的提升。一方面在智能化、電動化驅動下, 車燈控制器、底盤控制器、微電機控制器等數量將持續上升,另一方面,自動駕駛和智 能座艙的需求以及電氣架構的升級帶來三大域控制器的引入。前者可以作為後者的執行 端控制器,執行端控制與上層控制的分工以及爆發式的功能需求將推升基礎系統控制器 與域控制的同步高增長。
  • 電子行業研究:景氣向上,看好5G拉動和創新驅動的新機遇
    預測 2020 年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 全球被動元件將繼續下滑,受益於智慧型手機銷量恢復,5G 手機加速滲透、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IOT 等需求驅動,預測 2021 年全球被動元件產值有 望年成長約 11.1%。 中國是全球最大需求市場。
  • 電子行業三大拐點已確定 2021年有望迎來整體景氣度上行
    電子行業三大拐點已確定 2021年有望迎來整體景氣度上行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0-11-26 11:38:48
  • 被動電子元器件行業深度報告:MLCC、電容、電感、晶振等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核心觀點:1.MLCC:景氣度持續提升,營收增速&毛利率上升通道Q1營收增速環比提升:20Q1單季營收同比增速為-7.3%,環比19Q4提高5.3pct;行業代表公司國巨6月單月營收45.4億新臺幣,同比增長48%,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毛利率環比提升趨勢:20Q1平均毛利率為30.7%,環比19Q4提高1.9pct。2.
  • 中信證券諸建芳:從景氣上行到利潤改善——製造業大類行業觀察
    目前各行業生產景氣普遍略好於需求,預計產成品為資源品和中下遊工業品的行業將率先進入補庫階段,產能利用率達歷史高位的行業或將加快固定資產投資,以及上遊行業有望最先受益於本輪價格上漲,預計製造業有望成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之一。摘要近期製造業持續位於高景氣區間,有望成為2021年經濟增長動力引擎之一。
  • 行業景氣觀察:有機矽景氣上行 面板價格維持漲勢
    11月份液晶面板價格繼續全面上行,TV顯示器面板出貨量環比下降;10月份北美、日本半導體設備出貨額同比增幅均有所收窄,集成電路當月進出口金額同比增幅均收窄,貿易逆差縮小,前三季度集成電路銷售額累計同比增幅略有擴大;1-10月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同比增幅略有擴大;10月我國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當月同比繼續上行,5G用戶數持續增長。
  • 通信行業深度報告:5G,物聯網,雲計算,軍工通信
    同時 5G 網絡將前所未有地大量引入 IT 化技術和設備,實現網絡 切片和邊緣計算來支撐行業應用,ICT 綜合設備商將迎來市場機遇。網絡 是雲計算的基礎,5G 將推動雲計算的滲透率提升。雲計算與網際網路的寡頭 效應催生了超大型數據中心需求,5G 應用驅動數據流量的增長,數據中心 的資本開支呈現震蕩上行趨勢,200/400Gbps 的升級周期將加速。
  • 機械行業專題報告:從底層邏輯把握製造業投資機會
    一般邏輯是:下遊行業的需求回升→資本開支加大→機械行業景氣度提升,下遊行業眾多決定了機械設備行業投資機會多且分散,需要按照底層邏輯,精選賽道和個股。1.2 時代背景孕育行業機會我們復盤了機械行業指數與滬深300指數走勢對比圖,在過去幾輪大的時代背景下,機械行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投資機會,整體投資機會由單一到多樣化,尤其是2018年以來,呈現「多點開花」局面。
  • 化工行業:多數化工產品漲價持續 行業景氣度上行
    重點行業觀點  鈦白粉行業觀點:現貨緊張,預計鈦白粉價格繼續上漲。  本周鈦白粉價格繼續上漲,目前硫酸法金紅石型鈦白粉市場主流報價為14000-15500元/噸,銳鈦型鈦白粉主流報價為11800-13200元/噸,氯化法鈦白粉目前報價為16500-18000元/噸。
  • 有機矽行業專題報告:有望開啟新一輪景氣周期
    有機矽在建築、汽車、紡織、電子電氣 等傳統領域具備廣泛的應用,同時由於具有獨特的優良屬性,有機矽可以不斷開發出高端 性能產品,滿足新能源、節能環保、醫藥醫療、先進裝備製造等高端領域獨特需求,甚至通 過有機矽的高性能可以驅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 分立器件行業專題報告:功率半導體和射頻晶片
    其中 IGBT 主要用 於逆變器等主驅動系統的中高壓領域,MOSFET 用於電動門窗、儀錶盤等中低壓應 用。隨著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車用半導體價值量不斷提升,其中功率半導 體佔據主要份額。、 需求多點開花,行業盈利能力拐點向上2020Q2 以來功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不斷上升,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快速增長。
  • 有色金屬銅行業深度報告:供應減速,需求擴張,景氣上行
    銅精礦供給偏緊,中期景氣上行 4.1. 疫情衝擊,全球銅精礦供給收縮 截至目前秘魯的 Quellaveco 和 Quebrada Blanca 二期項目都已停止項目建設,蒙古 Oyu Tolgo 也放緩了地下礦項目的建設。預計比起已有產能的縮減,疫情對全球銅礦後 續新增產能的釋放的影響會更大。
  • 半導體板塊持續火熱 收漲1.85%_股市直播_市場_中金在線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原標題:【熱股】半導體板塊持續火熱
  • 化工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復甦和補庫共振 化工行業景氣可期
    分終端看2020年復甦是主旋律,地產鏈方面美國新房銷售強勢反轉;汽車方面,2021年國內乘用車市場有望維持正增長;其他消費方面,海外社零增長重回景氣高點,「宅經濟」行業受益,中國「出口替代」作用顯現。  需求持續復甦,化工價格有望延續景氣:2020年全球化工品產量增速大幅下滑,而終端消費快速復甦,2021年化工品價格有望重啟新一輪景氣周期。
  • 功率半導體行業專題報告:新能源汽車重塑功率半導體價值
    汽車「四化」趨勢明確,對半導體需求價值量倍增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101/421836.htm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數位化及聯網化方向發展,直接帶動汽車 含矽量提升。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出現意味著傳統汽車的核心競爭要素將 被取代,產品價值鏈被重塑。
  • 安信證券:擁抱全球電動化大時代 細分領域迎漲價周期
    歐洲方面,我們預計2030年碳排放指標有望在之前59.4g/km的基礎上降至47.5g/km,若減排目標進一步提升將使碳排放目標進一步趨嚴,預計碳排放指標將降至45g/km,目前,法國和德國皆提出延長補貼時限,而英國則提出2030年去燃油化目標,主要國家電動化政策不斷加碼;在此基礎上,我們預計歐洲電動車高增長態勢將持續,今年銷量預計近120萬輛;明年銷量將超190萬輛,同比增長近70%
  • 再看2020年行業景氣輪動特徵
    2021年伴隨疫苗的落地和全球生產的重啟,行業景氣將延續錯位修復,順周期板塊的上遊原料、中遊設備、下遊可選消費和服務行業仍有較大復甦空間,而逆周期的基建、早周期的地產和失去比較優勢的出口類行業或出現景氣度的回落。11月規上工業企業庫存小幅回補,PPI繼續修復,多達30個行業景氣度延續上行。
  • 11月玻璃市場價格上行 行業迎來價利齊升高景氣周期(附股)
    原標題:【機會挖掘】11月玻璃市場價格上行 行業迎來價利齊升高景氣周期(附股)   行業數據顯示,11月
  • 電子行業回顧與展望:5G加速科技創新,汽車智能化有望提速
    二、5G 仍是核心,智慧型手機換代與汽車智能化趨勢是電子信息產業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2.1.消費電子終端需求連續增長,5G 手機市佔率上行確定2.1.1.消費電子終端 2020 年 3 季度需求繼續增長,全球 PC、平板、手機均 連續增長。
  • 漲價潮蔓延產業鏈 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
    有行業人士指出,由於5G的普及和汽車行業對上遊晶片需求的增長,疊加疫情帶來PC 需求上升和數據中心投資力度加大,導致半導體產業鏈供需平衡被打破,價格持續上升。整體產業景氣度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保持向上趨勢。在政策紅利和市場成長的雙重作用下,我國半導體行業有望迎來高質量發展。同時在國產替代趨勢加速背景下,半導體板塊或將持續受到資金追捧,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