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TMS320F28035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研究

2020-12-03 電子產品世界

永磁同步電動機(PMSM)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多樣、可靠性高等優點。在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等自動化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數位化交流伺服調速系統採用的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矢量控制算法,即電壓空間矢量脈寬調製(SVPWM)。SVPWM的主要思想是:以三相對稱正弦波電壓供電時三相對稱電動機定子理想磁鏈圓為參考標準,以三相逆變器不同開關模式作適當的切換,從而形成脈寬調製(PWM)波,以所形成的實際磁鏈矢量來追蹤其準確磁鏈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6665.htm

由於矢量控制算法對採集PMSM轉子的電流、電壓等參數的實時性要求很高,且計算量大,一般的微處理器很難達到要求。因此,文中採用TI公司C2000系列高壓數字電機開發

套件,利用其DSP晶片TMS320F28035高速數據處理能力,使得整個電機控制系統具有控制精度高,實時性強的特點。

1 系統結構

針對永磁同步電機高階、多變量、非線性、強耦合的控制特點,如何有效解耦進而實現直流電機般的轉矩控制方式,一直以來都是主要的研究熱點。永磁同步電機的轉子機械位置和磁通位置的一致性,決定了其實現矢量控制方面的優越性。矢量控制即磁場定向控制,利用坐標變換消除原坐標系下參數的耦合,實現對電機的電磁轉矩和勵磁磁場進行分別控制,進而實現類似直流電機的轉矩控制。

目前,PMSM的矢量控制策略主要可以分為:id=0控制、力矩電流比最大控制、總磁鏈恆定控制、直接轉矩控制等。本系統採用id=0控制,該方法由於電樞反應沒有直軸去磁分量,就不會產生去磁效應,也就不會出現因永磁電機退磁而導致電機性能變壞的現象,能保證電機的電樞電流和電磁轉矩成正比,實現轉矩的線性化控制。要實現id=0的解耦控制通常有兩種實施方案:電流滯環控制和速度、電流的雙閉環控制。本系統選用速度、電流的雙閉環控制方式。

由圖1可知,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有以下五部分組成:速度、電流PI調節器;坐標變換模塊;空間電壓矢量調製(SVPWM)模塊;電壓逆變模塊;位置與速度檢測模塊。系統的具體控制過程為:通過正交編碼器(QEP)對電機的位置和速度信號進行採樣,並將速度信號與速度指令信號進行比較,經速度PI調節器的調節後輸出指令信號;通過電流採樣獲得兩相定子電流信號(第三相可通過另外兩相計算得出),並經坐標變換得到電流信號;將電流信號分別與指令信號進行比較,經電流PI調節器調節後輸出d—q軸電壓信號,再經Park逆變換輸出軸電壓信號;通過SVPWM模塊輸出六路PWM信號驅動逆變器,產生頻率、幅值可變的三相正弦電流輸入電機,實現電機的驅動。

2 系統設計

2.1 系統硬體設計

基於DSP28035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組成主要包括:埃斯頓EMJ系列永磁同步電機、PC上位機以及TI高壓數字電機控制和功率因數校正(HVDMC+PFC)開發板。其中,TI公司C2000系列Piccolo TMS320F28035 DSP為其核心控制晶片。系統的硬體總體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系統以TI公司C2000 Piccolo系列TMS320F28035 DSP為其核心控制晶片,主要包括兩相整流模塊、軟起動濾波與電壓測量模塊、IPM功率模塊和電流測量模塊。外設包括JTAG仿真接口、SCI模塊、QEP模塊、ADC模塊、通用I/O口和PWM模塊。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由JTAAG接口進行重載代碼,在線仿真;與上位機進行通信,利用SCI模塊進行擴展;通過通用I/O口與鍵盤和液晶顯示進行連接。

F28035晶片除了主要完成系統所需的控制算法,包括電壓、電流採樣的模/數轉換、Clark變換、Park變換、PI調節器、產生一定的PWM信號去控制系統工作外,還要負責與上位機進行實時通訊及完成系統所需的其他各項控制功能。HVDMC+PFC開發板主要由DSP晶片、主板模塊、交流電源輸入模塊、直流電源輸入模塊、輔助電源模塊、獨立聯合測試行動小組(Joint Test Action GroupJTAG)仿真模塊、兩相交錯功率因數校正模塊和三相逆變器模塊8部分組成。PFC和功率模塊(IPM)是其中兩個重要的組成。PFC的作用是將DSP輸出的PWM脈衝放大到足以驅動功率開關管,它能夠改善功率開關管的開關特性,從而減小開關損耗,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及功率器件工作的可靠性。

文中採用單個鎖定性霍爾原件做轉速和位置的檢測。由於霍爾元件具有尺寸小、質量輕、無觸點、外圍電路簡單、頻響寬、動態性能好、使用壽命長、調試方便等特點,用他可以做成各種傳感器。廣泛應用於位移測量、傾角測量、壓力測量、轉速或轉數等方面的測量。由於鎖定型霍爾元件是雙極觸發元件,所以通常鎖定型霍爾元件的導通時間等於截止時間,脈衝波形是佔空比為50%的方波,它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不考慮安裝誤差的情況下,鎖定型霍爾元件的輸出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代表轉子位置為0和π,假設在相鄰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的轉速保持不變,可以通過檢測相鄰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間的時間差來計算轉速。計算出角速度w以後,便能計算出每個時刻的轉子位置值。

2.2 系統軟體設計

在完成硬體系統設計後,進行其軟體開發需要兩個工具:一個TI提供的JTAG接口的仿真器;另一個是集成開發環境CCS(Code Composer Studio)。整個系統軟體是由初始化

主程序和中斷子程序構成。主程序主要工作是初始化系統,把PWM處於SVPWM工作條件下,捕捉口CAP1和CAP2處於QEP工作狀態下,設定速度等;中斷程序主要完成讀取位置信息、採集電流、完成矢量轉換,並根據控制值產生相應的SVPWM波形。CCS作為智能化集成開發環境,能適應多種場合、多處理器的DSP項目需求,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編程方式多樣,可使用彙編語言和C語音混合編程,不需要手動編寫大量彙編程序;

2)基於專業的行業標準,可視化的代碼編輯界面,操作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3)具有強大的調試能力,可查看寄存器值、設置斷點為探針、顯示波形等;

4)具有一個開放式應用程式接口(API),可以構建自定義的插件與其組件交互。

全數位化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軟體伺服,即改變控制功能主要通過改變軟體設計來實現。軟體伺服增強了控制系統的靈活性,較少了更改硬體產生的成本風險,但是對系統軟體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PMSM矢量控制系統中,軟體設計要求在指定中斷周期內,對被控電流、位置、轉速信號進行採樣、邏輯運算,完成控制算法,輸出控制信號,並實時進行故障處理。本系統的軟體設計採用模塊化設計結構,分為主程序和中斷服務程序兩部分,主要包括系統初始化模塊、電流採樣模塊、坐標變換模塊、控制算法模塊、SVPWM發生模塊、QEP計算模塊、串行通信模塊等。

如圖3所示,系統初始化主要完成初始化控制系統(關閉看門狗和設定系統鎖相倍頻等)、PIE和外設等。關閉PWM是為了防止PWM1-6產生錯誤動作,定位子程序是為了獲得轉子對於光電編碼器的相對位置。系統初始化程序是對DSP的宏觀系統進行初始化,進行存儲空間、系統時鐘、系統看門狗、系統中斷的設置。

中斷服務程序是軟體設計的核心部分,包括定時器下溢中斷和CPU定時器中斷。定時器下溢中斷主要通過調用電流採樣處理、位置和轉速計算、小標變換、數字PID控制和SVPWM發生等功能子模塊實現系統控制算法、數據採集;CPU定時器中斷主要通過對採樣值的處理和I/O狀態的檢測來完成系統的軟體保護,並形成報警碼送顯。

3 系統實驗結果

以埃斯頓伺服電機(型號為EMJ-04APB22)為實驗對象,電機定子電阻R=2.8Ω,等效電感L=0.008 5H,轉子磁鏈ψf=0.175Wb,極對數Pm=6,轉動慣量J=0.000 87km·m2,力矩常數KT=0.575。

d、q軸電流在起動過程中,q軸電流經歷一個很小的超調量之後趨於穩定,穩定後q軸電流保持一個恆定幅值,d軸電流經過一個短暫的振蕩過程後趨於穩定,基本上等於給定電流且幅值幾乎保持0值不變,從而說明磁場定向準確,d、q軸電流完全解耦。圖4所示的為q軸給定電流與數據變換後q軸反饋電流波形。從該圖可以看出反饋電流能很好地跟蹤

給定電流,在給定±2 A電流時,反饋電流最大超調只有±300mA,而且很快穩定下來。

從圖5中得知,該電機的頻率為5 Hz,速度為+1 500 r/min,反饋速度能很快的跟蹤,且基本上無超調。在給定一個階躍後,系統大約經過0.035 s調節時間趨於穩定,三相電流波形完全平衡,並且有很好的正弦化趨勢。經過大約0.035 s的上升及調節時間,轉速趨於穩定,反映了系統響應的快速性,調節過程呈現過阻尼衰減振蕩形式,調節過程結束後,轉速反饋曲線與轉速給定曲線重合,反映出很好的跟隨性,但是調節過程有一個大約10%的超調量,在實際系統中,超調量會大大減小。

4 結論

本文PMSM控制系統採用TMS320F28035,充分運用DSP晶片速度快、運算能力強的優勢,使系統具有較好的動態特性和穩態精度。實驗結果表明,基於DSP所實現的矢量控制算法,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的應用上,電機的速度控制效果很理想。

相關焦點

  • 基於SimuIink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研究
    電機磁場定向矢量控制的仿真模型,並對PMSM控制系統進行了仿真研究,同時用仿真結果表明了該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控制算法的正確性,為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設計和調試提供了理論基礎。關鍵詞:Simulink;PMSM;矢量控制;仿真模型0 引言 永磁同步電機作為一種新型的電機,在結構上去掉了電刷和換向器,運行可靠性較高;而且結構簡單、體積小、運行時轉子無損耗。轉子磁場定向的矢量控制是交流伺服系統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控制方式。
  • 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仿真研究
    傳統的控制方式由於引入了位置傳感器而給當前的調速系統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佔據了比較大的有效空間,使系統編程複雜。因此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系統的研究變得越發的重要。SIMULINK仿真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的系統結構框圖,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PMSM驅動仿真分析,用id=0時的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的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各個模塊介紹如下:給定的參考轉速是700rpm;速度通過PI調節模塊,實現轉速的閉環控制策略,該調節採用了輸出限幅
  • 基於交流永磁同步電機的全數字伺服控制系統
    摘要:根據永磁同步電機的數學模型和矢量控制原理,通過仿真和實驗研究,開發出一套基於DSP控制的伺服系統,並給出了相應的實驗結果驗證該系統的可行性。
  • 學術|基於新型滑模觀測器的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系統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張立偉、李行、宋佩佩、張鵬、雲藍斯,在2019年《電工技術學報》增刊1上撰文指出,現代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中多採用機械式速度傳感器檢測轉子位置和轉速信息,因電機內部工作環境複雜惡劣,機械式速度傳感器無法保證系統穩定性,因此逐漸採用無速度傳感器進行控制。
  • 交流永磁同步電機的全數字伺服控制系統介紹
    摘要:根據永磁同步電機的數學模型和矢量控制原理,通過仿真和實驗研究,開發出一套基於DSP控制的伺服系統,並給出了相應的實驗結果驗證該系統的可行性。
  • 基於STM32的大扭矩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
    ,具有效率高、振動與噪聲小、精度高、響應快、使用維修方便等一系列突出優點[1].近年來,隨著電力電子技術、永磁材料、電機設計與製造技術、傳感技術、控制理論等的發展,大扭矩永磁同步電機在數控工具機、礦山機械、港口機械等高性能系統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2 - 3].
  • 基於F2808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設計
    摘要:設計了一種基於DSF F2808的永磁同步電機(PMSM)伺服控制系統,系統基於關鍵詞:同步電機;伺服控制;工程設計1 引言與其他電機相比,PMSM構成的交流伺服系統具有明顯的優勢,如效率高、低速性能好、轉子慣量小等,因此研究PMSM構成的高性能驅動和伺服控制系統,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 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無傳感器矢量控制方案
    引言永磁同步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和功率因數高等優點,在各種高性能驅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9415.htm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 高性能交流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現狀
    和異步電動機相比,它由於不需要無功勵磁電流,因而效率高,功率因數高,力矩慣量比大,定子電流和定子電阻損耗減小,且轉子參數可測、控制性能好;但它與異步電機相比,也有成本高、起動困難等缺點。和普通同步電動機相比,它省去了勵磁裝置,簡化了結構,提高了效率。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能夠實現高精度、高動態性能、大範圍的調速或定位控制,因此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 潛油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應用
    潛油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方法目前常用於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策略主要是磁場定向矢量控制(VC)和直接轉矩控制(DTC)。1 矢量控制方法磁場定向矢量控制首先應用於異步電機中,這之後被引入到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中。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模仿直流電機的磁場定向過程。
  • 基於tanh函數的永磁同步電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研究
    關鍵詞:永磁同步電機;滑模觀測器;tanh函數;鎖相環  0 引言  永磁同步電動機自身具有的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以及相對較小的形狀體積等良好特性[1],在新能源汽車中作為電動汽車的驅動系統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 永磁同步電機系統在電動叉車上的應用
    從各種電機的特點來看,異步電機可靠性高,永磁同步電機則綜合性能優良,但異步電機與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都面對控制器成本較高的問題。表1 所列是各種電動叉車驅動電機的性能比較。隨著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及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永磁同步電機系統在電動車輛領域將有更廣的應用。針對以上分析,本文介紹了一套電動叉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並與相同功率等級的直流電機進行了性能對比。
  • 電流傳感器採樣在伺服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華中數控hsv系列全數字交流伺服電機驅動單元具有良好的性能。我公司自主開發的全數字交流伺服系統調速比為1:5000。高端產品往往要採用國外的交流伺服系統,主要是國產伺服驅動控制器在高速和高精等控制特性方面,與日本的fanuc、三菱、松下、富士以及德國的西門子等國外先進產品相比,還存在著顯著差距。
  • 擴展卡爾曼濾波器在同步電機無速度矢量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魯棒控制及複雜系統。摘要:針對機械式速度傳感器存在的系統複雜、適應性低以及成本高的問題,研究了一種基於擴展卡爾曼濾波器的無速度傳感器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其在不改變電機本體機構的基礎上,使得同步電機矢量控制系統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以及較低的成本,且可以精確地預測出電機的轉速
  • 大功率永磁低速同步電機的無傳感器控制
    摘要:為了滿足大功率永磁同步電機(PMSM)在低速運轉時實現無傳感器控制的需要,研究了一種新型的滑模觀測器(SMO)方法。採用SMO對d,q坐標系下的感應電動勢進行估算,並結合鎖相環(PLL)原理得到轉子位置和速度,同時基於Lyapunov函數分析了SMO參數的收斂性,並對滑模增益的選擇進行了分析,該方法解決了傳統SMO算法在極低速下無法實現的問題。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準確計算出電機的轉子位置和速度,使系統具有良好的穩態精度和動態性能。
  • 永磁同步伺服電機驅動器原理
    現在,高性能的伺服系統,大多數採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統其中包括永磁同步交流伺服電動機和全數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驅動器兩部分。伺服驅動器有兩部分組成:驅動器硬體和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決定交流伺服系統性能好壞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國外交流伺服技術封鎖的主要部分,也是在技術壟斷的核心。
  • 釹鐵硼永磁同步電機還有有哪些研究熱點呢?
    釹鐵硼永磁同步電機的轉矩特性 為了提高電機的轉矩特性,許多學者和研究機構在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革新,並且取得了許多新進展。在同等功率要求的情況下,降低了逆變器容量,提高了驅動系統的效率。因此,電動汽車驅動用永磁同步電機普遍採用弱磁擴速。
  • 基於FPGA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器設計
    摘要:提出一種基於FPGA的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器的設計方案,該設計可應用於具有高動態性能要求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控制系統。為提高伺服控制系統的實時性,簡化電路及節省成本,該系統設計採用Ahera公司生產的CycloneIII EP3C25Q240C8型FPGA器件實現電機控制器。嵌入NiosⅡCPU軟核配合片內硬體乘法器及可編程邏輯門陣列,實現軟硬體協同工作。通過QuartusⅡ軟體自帶的SignalTaplI嵌入式邏輯分析儀進行板上調試驗證,得到帶有死區輸出的PWM波形。
  • 永磁同步伺服電機(PMSM)驅動器原理
    永磁交流伺服系統的驅動器經歷了模擬式、模式混合式的發展後,目前已經進入了全數字的時代。全數字伺服驅動器不僅克服了模擬式伺服的分散性大、零漂、低可靠性等確定,還充分發揮了數字控制在控制精度上的優勢和控制方法的靈活,使伺服驅動器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性能更加的可靠。現在,高性能的伺服系統,大多數採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統其中包括永磁同步交流伺服電動機和全數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驅動器兩部分。
  • 為什麼說和感應電機相比 比亞迪的永磁同步電機才是正確選擇?
    ,而國產純電動汽車則基本全部使用永磁同步電機呢?相比感應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具有功率密度高、能量轉換效率高(約 90%-95%)、能耗較低等優勢。現階段電動汽車超過 90% 均採用交流異步電機或永磁同步電機,因為同等功率下永磁同步電機體積更小,效率更高,容易得到更多車企的青睞。雖然永磁體高溫下有退磁風險,但一些車企已經克服了這個問題,如比亞迪通過優化直軸電感及凸極率,提升了永磁同步電機的抗退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