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戰領頭羊仍是美軍 研製兩千多種「病毒」武器

2021-01-20 環球網

原標題:網戰領頭羊仍是美軍 已研製兩千多種「病毒」武器

美國媒體發布所謂「中國軍方黑客」報告後,再度樹立假想敵,將這股震撼全球的網絡戰風暴又一次掀起。與此同時,美國加緊網絡戰布局。據《華盛頓郵報》最新報導,美國國防部決定今後幾年把網絡安全部隊擴編至4900人,達到現有人數的5倍,以增強網絡戰能力。對於網絡空間這一沒有硝煙的無形戰場,美國的網絡戰最新備戰動向如何?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沒有硝煙的戰場爭奪戰

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國家安全的疆域正在從陸地、海洋、天空、外空不斷向網絡空間急速拓展。網絡空間的技術性、虛擬性及廣延性,決定了該領域國家安全博弈的極端複雜性。對此,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在加緊籌劃網絡空間國家安全戰略,以便搶得先機。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美國國防部已經從立法、組織、演習及裝備等多方面積極籌劃應對未來的網絡戰爭。

立法:為「先發制人」打擊披上合法外衣

2010年5月2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家安全戰略》中專門用一節的篇幅來闡述了網絡安全問題,強調「網絡空間安全威脅是當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經濟領域中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挑戰之一」。

2011年5月16日,時任美國副防務卿比爾·林思與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司法部伏埃裡克·霍爾德、商務部長駱家輝、國土安全部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等共同發布題為《網絡空間國際戰略》的綱領性文件,集中闡述美國對網際網路未來的看法、目標以及其計劃著力推進的多項政策。

2011年7月14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林恩在國防大學發表演說,披露了國防部首部《網絡空間行動戰略》的非機密部分。這是美國政府繼發布《網絡空間國際戰略》之後又一份重要的戰略文件,集中體現了美國政府對網絡空間的戰略價值、威脅來源以及應對策略的最新看法。

縱觀歷史,軍事技術進步的「紅利」總是青睞於最先獲得這些技術的軍隊。但在網絡戰時代,這種擁「兵」自重模式卻不再成立。網絡系統之於美國實在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極大地增強美國軍事優勢的同時,也使其嚴重依賴網絡的脆弱性暴露無遺,特別懼怕他國在網絡空間對其展開「非對稱攻擊」。

為此,美國在大力推進網絡戰能力建設的同時,積極拓展網絡軍事同盟,試圖主導國際社會就網絡戰制定規則,為其「先發制人」的網絡攻擊披上合法外衣。

其在《網絡空間國際戰略》中明確指出,要將國防戰略中的「威懾」概念納入網絡安全的體系,構建具有威懾性的網絡能力。隨後國防部和國務院各自分工:國防部通過組建網軍、提出了《網絡空間行動指導方針》,明確了軍事領域網絡戰的概念。其主要特徵是模糊網絡攻擊與物理毀傷的界限,使用跨境網絡攻擊、物理精確打擊的方式,「先發制人」地摧毀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計算機、用戶及軟體;國務院則提出了「網絡外交」概念,把網絡力量的進攻性使用納入「網絡外交」。近來,美國歐巴馬政府更是秘密制訂出利用網絡力量攻擊他國的新規則,歐巴馬有權命令對他國發起先發制人的打擊,其所謂的原由是:「只要美國發現他國從境外攻擊美國目標的可靠證據」。

組織:網絡戰調兵遣將的「軍師」

為在未來網絡戰領域佔據制高點,同時也為實現作戰指揮集中化、有序化與標準化,2009年6月23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正式籤署命令,創建美軍網電空間司令部。

美軍網電空間司令部將重點放在網電防禦和網電攻擊上。從其組成上來看,美軍網電空間司令部由諸軍種聯合司令部、下屬各軍種網電空間司令部和作戰部隊共同組成,其中包括網電企業技術司令部、陸軍第九通信司令部和第1信息戰司令部、美國艦隊網電空間司令部、美國第10艦隊、空軍第24航空隊、第67網電空間戰聯隊和第688信息戰聯隊、海軍陸戰隊網電空間司令部等。就其人員組成來說,則可分為作戰人員、領域專家、分析人員和開發人員四類。具體而言,作戰人員負責制訂計劃、指揮和實施網電空間的進攻和防禦行動;領域專家負責網電空間技術方面事宜;分析人員主要是情報人員;開發人員主要負責設計和修改軟體和硬體。

作為「塑造,反應和防禦」戰略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上的具體體現,網電空間司令部正憑藉其在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採取包括「先發制人」在內的各種方式,形成了一套有針對性的運行機制,從而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至關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基於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網絡戰的發展形勢,美軍網電空間司令部所實施的網絡戰指揮主要包括:秘密資料的竊和防,網電輿論戰及直接網電對抗。據蓋茨籤署的備忘錄記載:初級階段,網電空間司令部在行政級別上屬於美軍戰略司令部的一個次級司令部,但將保持業務與指揮上的獨立性,最終可能完全獨立運作。

演習:丈量從構想到實戰的距離

為檢測網絡戰對抗能力,訓練網絡戰力量,理順網絡應急響應流程,美軍正加大力度開展各種網電靶場的建設並組織和開展了一系列網絡演習。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米勒斯維萊網電測試場實際上就是建立了一個網際網路環境,旨在仿真攻擊和評估信息技術、網電運營和網電安全防禦。其測試場內配有1200多臺主機,具備聯網、圖像管理、流量生成、網電測量、信息安全和電源管理等能力。其信息安全技術包括防火牆、入侵檢測、抗病毒和脆弱性管理軟體等。可根據用戶的測試腳本構建各種各樣複雜的邏輯體系結構。而始於2008年的「國家網電安全綜合計劃」則是一項旨在保護美國的網電安全,防止美國遭受敵對的電子攻擊,並能對敵方展開網電攻擊的分步驟實施計劃。

網電靶場將美軍的網電攻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搬至一個真實的試驗環境,這必然有助於促進美軍網絡作戰能力的快速形成與不斷提升,從而達到搶佔網絡戰優勢的目的。而與此同時,美軍還進行了各種網絡戰演習,如美國國土安全部牽頭組織的「網電風暴」演習,國家安全局主辦、各軍事院校參加的「網電防禦」演習,空軍第460航天聯隊新近創辦的「網電閃電」演習,空軍航天司令部太空作戰中心組織的「施裡弗」演習等。

當然,對於美軍而言,一方面,這些有針對性的軍事演習為其在網絡空間領域的戰爭準備提供了一塊最佳的試驗田。但另一方面,由於目前網絡安全技術尚年輕,在層出不窮的網絡攻擊面前,美軍也明白,試圖「以不變應萬變」的一勞永逸做法顯然是徒勞無益的。因此,在設計軍事演習科目時,連貫性與前瞻性這兩個方面往往並重考慮,唯此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網絡對抗中靈活應對。

裝備:打造殺人於無形的利器

不同於傳統戰爭所追求的以殲滅敵人、攻城掠地為主要目標的火力攻擊,網絡武器運用的實質是在保障己方網絡系統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將戰爭的矛頭指向敵方網絡系統的安全漏洞,通過對其實施攻擊與破壞,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己方的絕對軍事優勢。

1988年,就讀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年僅23歲的莫裡斯通過美國最大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把自己設計的名為「蠕蟲」的病毒輸入到五角大樓遠景規劃局網絡,導致美軍軍事基地、國家航空航天局的8500臺計算機全部「罷工」,變成一堆「高級廢鐵」。因此,有人預測,未來戰爭中,一兩個黑客,加上一臺聯網的計算機,只需用手中滑鼠點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比特」炸彈,就足以放倒一個國家,其作用堪與核武器效能相媲美。

當然,這樣的預測或許有些誇張,但從美軍正大力發展的一系列武器裝備,如集戰場偵查、電子幹擾、網電攻擊、精確打擊於一體的「舒特」系統,首個使用虛擬網電空間來控制真實世界實體的「超級武器」——「震網」病毒,利用網際網路的結構漏洞進行攻擊從而導致整個網絡通信癱瘓的數字大炮,以及以虛假身份與敵對國「貼身作戰」的「馬甲軍團」等等,可以料想,圍繞計算機網絡的攻擊與防禦,「網絡攻防戰」「網絡突襲戰」等的出現也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猶如蛛網般縱橫交錯、左右互聯的特性使得網際網路天生便具備「此斷彼通,此阻彼達,此毀彼存」的軍事優勢,單憑「比特」炸彈這樣的無形殺手還不能完全做到全面摧毀與徹底破壞。因此,針對不同作戰對象,只有軟硬結合地採用不同作用機理和不同用途的網絡戰武器裝備,才能在未來網絡戰中搶得先機、奪取優勢。

在此領域,美國仍然是各國軍隊的「領頭羊」。其中,在軟殺傷網絡戰武器方面,美軍已研製出2000多種計算機病毒武器,如「蠕蟲」程序、「特洛伊木馬」程序、「邏輯炸彈」、「陷阱門」等。通過病毒、木馬程序、邏輯炸彈等進行情報搜集和網絡阻塞攻擊,五角大樓可以全面癱瘓敵方電子信息系統,迫使敵信息系統關閉,大規模偷竊敵方信息數據,甚至侵入敵軍的作戰指揮系統,篡改控制信號,調動對方軍隊。硬殺傷網絡戰武器方面,美國已研製成或正在發展電磁脈衝彈、次聲波武器、雷射反衛星武器、動能攔截彈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對別國網絡的物理載體進行攻擊。

回顧歷史,從柯林頓時代的網絡基礎設施保護,到布希時代的網絡反恐,再到歐巴馬時代的創建網絡司令部,美國的網絡安全戰略經歷了一個從「被動防禦」到「主動進攻」的演化過程。值得警醒的是,在不遠的未來,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網絡戰場景,或許真要以不同的面孔幻化為現實了。何以應對?美軍的積極備戰給世界各國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士出了一道難題。(石海明 賈珍珍 曾華鋒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焦點

  • 外媒稱美軍針對華研基因武器!
    (資料圖:基因)原標題:美軍研發基因武器搜集華人基因 中國需做好兩件事基因編輯,世界末日武器?2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美國情報部門的新年度《全球威脅評估報告》將「基因編輯」列入了「大規模殺傷性與擴散性武器」清單,這一消息在全球輿論 界引起軒然大波。
  • 美軍研製新型太空武器「上帝之杖」
    >    ●如同彗星撞地球,「天外來客」是否給力    在某個靜謐的夜晚,當你和朋友在戶外欣賞滿天繁星時,忽然,一道閃亮的火光劃破天空,請不要歡呼雀躍,也不要對著它許願,因為那很可能不是傳說中既美麗又能帶來幸運的流星……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導,美軍目前已開始研製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
  • 美軍研發未來武器「四大金剛」[組圖]
    美軍研發未來武器「四大金剛」[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22:04 來源:北京晚報     正因為上述優點,如果美軍把這些人造冰鋪設在馬路上,駕車前來的敵人可能因人造冰而失控,從而把一場襲擊扼殺在萌芽狀態。而美軍的軍靴和輪胎因使用了正在開發中的防滑材料,能夠讓他們在「冰」上信步如飛,自由馳騁。DARPA說,人造冰將使美軍獲得前所未有的控制局面能力和行動助手,美軍通過鋪設人造冰,改變地形,可以把敵人局限於某一特定區域,削弱他們射擊和追擊的能力。
  • 美媒:美軍研發基因武器 搜集亞洲華人等基因
    如果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伊波拉病毒」「愛滋病病毒」等製作成基因武器,其破壞性難以估量。因此,有的人把基因編輯技術稱為「世界末日武器」。並且,基因編輯技術相對於其它高新科技來說,操作簡單,成本便宜,材料在網上就能買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具有相關專業技術的人員也變得容易了。因而,基因編輯技術極易被某些國家和恐怖組織當作武器來使用。
  • 「洗衣粉」事件再次上演,美國賊喊捉賊,指責俄羅斯持有生化武器
    其實在疫情爆發初期,就有人懷疑是美國研究的生化武器,不過在後來世界衛生組織經過調查表明,這種病毒並不是實驗室合成出來的人工病毒。但國際社會對於美國研製生化武器的質疑從未停止過,畢竟美國在海外的各個國家都設立了生化實驗室,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美軍在研製生化武器的同時,還故意抹黑俄羅斯研製並製造了伊波拉病毒以及馬爾堡病毒,甚至還曾表示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出現了末日武器,那麼一定是俄羅斯研製出來的。
  • 美軍未來電子戰能力建設淺析
    此次升級將為E-2D當前配裝的AN/ALQ-217D電子支援設備採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的高級數字式接收機/處理機、有源前端和天線等武器可更換組件,以增強E-2D在信號密集的沿海與開放海洋環境中的態勢感知能力,並實現完全自主性,美軍計劃於2023年9月前完成發展和試驗,於2021年~2024年交付。
  • 幫731部隊洗罪,暗地研發生化武器,美國意欲何為?
    美軍在世界各地搭建了200多個生物實驗室,然而,這些實驗室的功能、用途、安全係數,美軍卻三緘其口。生物武器的研究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人類首次的"生物戰"發生於18世紀60年代。當時正在進攻印第安部落的英國上校,將天花病人用過的毛毯和手帕作為禮物送給了兩位敵對的印第安部落首領。幾個月後天花在幾個部落流行起來,英國人不戰而勝。
  • 美軍開發出真正的「未來武器」,能迅速穿透雷達,無視敵方防禦
    據報導,五角大樓的機密計劃表明,美軍正在研究一種神秘的微波「射線槍」。如果研製成功,這種「槍枝」就可以迅速穿透敵人的雷達和傳感器,從根本上壓制對手的防空系統。這種武器仍處於研發階段,但這展現了未來武器發展趨勢,也證明了美軍正在尋求效率更高的方式摧毀敵人的防禦系統。
  • 美高官稱病毒屬於生物武器:緊急叫停9萬美軍出國,艦隊不準靠岸
    媒體報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由於病毒蔓延,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已經籤署了一項命令,將所有美國軍隊在海外的行動凍結60天。這項命令將會讓所有在海外的30萬美軍保留在原地不動,9萬兵力部署也被推遲。
  • 美軍建「軌道戰」部隊,馬斯克要掃「太空垃圾」,釋放戰備信號
    隨著SpaceX公司逐漸與美軍走近,其中的目的,可以說是十分耐人尋味。 最近美軍還曝光了一支專門用於"軌道戰"的特殊部隊,向外界展示了一種新的戰爭形態,這種情況下,中國能夠應對自如嗎?
  • 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美軍在韓國建4所生化武器實驗室,引起民眾恐慌
    韓國民眾惶恐不已而就在近日,相關媒體報導稱,美軍在韓國建立了4所生化武器實驗室。而這也引起了韓國民眾的恐慌。據稱此生化武器實驗室要比新冠病毒更可怕,主要是研究炭疽桿菌。在過去的幾年間,建立於韓國的生化武器實驗室已經進行過很多次相關病毒的實驗。但事實上,韓國民眾對於這些並不知情。而這些生化武器實驗室是否會造成洩漏,也並沒有透露。
  • 【互動】人類的終結者--基因武器
    《公約》生效(實際生效日期為1975年3月26日)至今已近30年,可是少數國家仍然在秘密研製和開發生物武器,尤其加緊對基因武器的研製,國際社會只能予以輿論的譴責,卻不能有效制止。  第一代生物戰劑——利用傳染病毒進行的細菌戰  利用病毒進行細菌戰是人類在早期的戰爭中,因為一些偶然的事件,受到了某種啟發,轉而採用的一種特殊作戰手段,比如,當看到疾病對生命的巨大威脅時,便想方設法把傳染病人或動物所攜帶的病菌傳播給敵方軍隊,使病菌在敵方軍隊中蔓延,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 美軍拿韓國人做病毒實驗,一克能讓百萬人傷亡
    美國一直在做生化實驗然後最近韓國《統一新聞》《每日新聞》等紛紛刊文,展露了美國一直以來的絕密計劃,原來一直拿韓國人做病毒實驗,一克重的病毒就能讓上百萬人傷亡。據相關信息指出,多年以來,駐韓美軍一直在韓國基地展開病毒研究,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發生多次實驗事故和病毒洩漏事件。而這一危險的行為,也被韓國民眾發現,最後發起示威遊行,要求該國政府對此事件展開調查。
  • 美軍研製救命基因槍 以應對敵方生化武器襲擊
    本報綜合報導 假如你今後在新聞中看到這樣的鏡頭:美軍的醫務人員拔槍開火,將金色「子彈」射向他們自己人的身軀,而士兵們卻一副「求之不得」的架勢,請不要驚訝——因為這是橫空出世的基因槍,它射出的決非奪命的金屬子彈,而是救命的DNA疫苗。
  • 美打造「軌道戰」部隊搶佔太空戰略制高點
    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太空軍成立了一支名為「太空三角洲9隊」的部隊,專門負責太空「軌道戰」,這是美推進太空軍事力量建設的最新舉措。近年來,美軍加快太空作戰能力建設,專門組建了「第六軍種」——太空軍。
  • 美軍惡行瞞不住被曝光,大量生化武器廢料排入太平洋,已喪失底線
    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研製高殺傷力的生化武器。我們知道,這種武器能殺人於無形之中,十分殘忍。但研製這種武器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毒劑廢料,所以這些基地往往都會建在島嶼上,一來是隱蔽,二來是為了方便廢料的排放。按照正常程序來說,這些有毒的廢料都需要集中處理,不能隨意丟棄排放,但美國為了掩蓋事實真相,直接將其排放到海洋中。
  • 揭秘失能武器:英艦雷射武器「擊落」阿根廷戰機
    近十年來,美軍一直在進行失能武器的研究工作,先後投入的研究經費達到3.86億美元。目前已經公開露面的失能武器種類繁多,包括化學失能劑、刺激劑、幻覺武器、次聲波武器等。隨著這些武器在作戰部隊的陸續列裝,勢必會對未來戰爭行動和非戰爭軍事任務產生巨大影響。
  • 解放軍這10大武器讓美軍最看重:美曝最新中國軍力新報告
    其中在第三章中,美軍著力披露了中國近些年所研製的新武器。那麼我們就看看美軍眼中最具威脅性的十大中國軍隊武器。首先就是中國的東風-26彈道飛彈。美軍軍力報告認為。解放軍正在以超乎尋常的速度來實施常規飛彈武器的現代化。今天中國已經已經部署了多種飛彈,美國在日本的基地都在其射程之內。特別是新曝光的東風-26飛彈,能夠對美軍在關島的軍事基地實施中遠程精確對地打擊。
  • 電磁脈衝武器戰鬥力很強,美軍首次用於戰場,或將影響戰爭勝負
    各國技術不斷提升,武器的研製也越來越先進,戰爭已經不再是之前的常規武器比拼,更多的是兩國之間技術的較量,一些高科技武器往往可以在戰場上發揮巨大的作用,甚至有的時候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就拿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來說,雖然核武器的研製需要很高的技術,但如果擁有核武器,將會對自己國家的實力有很大的幫助,甚至可以幫助一個實力並不強的國家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事實上,還有很多武器在世界上佔據著很大的份額,如果一個國家擁有這些先進武器,將會使自己國家的實力獲得大幅增長。今天要說的武器就是電磁脈衝武器。
  • 基因編輯,世界末日武器?
    中華醫學會智庫專家、免疫學博士錢勇說,從理論上講,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創造新的病毒、新的細菌、新的植物、新的動物。 然而,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一正一反的雙向用途技術,既能作為正常的科學技術造福人類,也可以製造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從而威脅人類生存。據估算,用5000萬美元建造一個基因武器庫,其殺傷效能超過50億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