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景有後勁 家電市場供需旺(經濟新方位·擴內需促消費)

2021-01-13 央視網

  家電家具歷來是消費市場的「大頭」。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全國居住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家電、家具、建材零售額增速比上月分別加快3.2、1.9和3.7個百分點。各地各部門正積極開展消費促進活動、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大力提振家電、家具等重點消費。

  新風尚

  家電消費回暖提速,智能產品受歡迎

  「這款冰箱節能環保,容量大,取存東西方便,還不會結霜,比家裡那臺老式的實用多了。」江西鷹潭市餘江區好又多購物廣場四平電器賣場裡,市民陳先發在一臺變頻冰箱前仔細打量,「雖說價格高了些,但操作簡單,無噪聲,看上去也上檔次,就買它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質家電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全國家電線上渠道銷售規模達689億元,同比增長10.6%。蘇寧易購集團家電集團總裁吳丁劍說,市場上明星級產品涵蓋多個家電品類,提升生活品質成為家電消費主流。

  在一批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及各類促銷活動的推動下,我國家電消費回暖提速,智能家電、新興家電受到消費者歡迎,成為家電消費領域新的增長點,科技、健康、衛生、安全等成為家電消費關鍵詞。

  智能風颳起。這個冬天,智能馬桶蓋、中央空調和明裝採暖走俏。2020年「雙11」期間,蘇寧平臺智能家電訂單增長223%;含有低功耗無線網、窄帶物聯網等技術的小米智能生活家電在各大平臺熱銷,小米空氣淨化器、淨水器年銷售額均超10億元……

  新興產品熱銷。中國家電行業市場運行情況及高端市場表現情況通報顯示,2020年前10月,新興健康小家電市場表現突出,吸塵器、破壁機需求旺盛,集成灶、洗碗機成新的消費熱點。

  「當前,人們對於高品質、高端家電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家電市場也朝著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升級,預計這種增長趨勢將繼續保持下去。」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說。

  新體驗

  綠色、環保家具受青睞,線上線下刷新消費體驗

  浙江建德市博森家居建材廣場,商家打折促銷,市民陳西為新裝修的房子購置了生活家居用品。從沙發到茶具,從座椅到衣櫃,每一樣她都精挑細選,綠色、環保、健康、無醛概念的品牌她尤為關注。

  「關於家居裝修,如今在許多消費者眼中,最看重的是環保,其次才是收納能力、經濟實惠等。」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說,中國家居家裝消費正從過去的「從無到有」變成「從有到優」,裝配化、智能化、綠色化、定製化、健康化將是未來家居家裝發展的藍海。

  據中國家具協會數據,2019年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6410家,累計完成營業收入7117.16億元,同比增長1.48%;實現利潤462.73億元,同比增長10.81%。面對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全行業正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以新模式、新技術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反向定製等新模式正賦予家具行業新的活力,促進消費潛力釋放。團團圓家具2020年7月上線拼多多,目前店鋪營業額已達1億元。「線上店鋪的迅猛發展離不開電商平臺的『智慧支持』,藉助反向定製模式,平臺將用戶需求轉化為準確的參數、功能及定價策略,指導我們有針對性地研發和生產產品。」公司董事長羅海龍說。

  線上線下融合以及數位化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改善了家裝消費體驗。商家把線下樣板間等比例複製到線上,消費者可在手機上全景逛全場,點擊樣板間的商品,即可加入購物車。

  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屠祺建議,要推動家具行業更深入地參與數位化的實際應用、人工智慧的產業融合、低碳經濟的產業鏈延伸等新領域,實現家具製造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同時要引導品質消費,提升消費信心,更好滿足居民家具消費升級需求。

  新模式

  「網際網路+廢舊物資回收」促進家電更新換代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嚴先生最近嘗到了「以舊換新」的甜頭。2020年底,他通過愛回收小程序評估了舊手機的回收價格,隨後在家附近的線下門店出售;接著又以同樣的方式,出售了舊電腦。

  近年來,為鼓勵發展「網際網路+廢舊物資回收」新模式,相關政策不斷出臺。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提出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城市功能與專業服務相結合,城市、街道、社區、家庭相貫通的廢舊家電回收網絡。

  各類市場主體也加快創新步伐,在回收廢舊物資、推動居民消費更新換代方面按下「加速鍵」。萬物新生集團(愛回收)通過統一標準、統一定價及規範質檢的方式使回收更方便更安全,2019年,集團二手電子產品處理量超2200萬臺,交易金額超200億元。中再資源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共有11家廢舊家電處理企業,實際拆解量達1900萬臺(套)/年。「『網際網路+回收』不僅為居民帶來便利,實現折價換新,更因為流程可控、流向清晰,有效減少了拆解廢舊電器帶來的環境汙染。」洪勇說。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新聞發言人劉進喜介紹,供銷社系統將利用廣泛的經營服務網絡,打造廢舊大宗消費品便捷回收、高效處理、薄利多銷的全產業鏈條,力爭兩年內在處理廢舊家電能力上達到社會總量的1/3以上,幫助廣大消費者切實解決大宗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後顧之憂。

相關焦點

  • 家電「以舊換新」迎利好 推動消費升級
    家電「以舊換新」迎來了政策利好。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淘汰舊家電家具併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目前,各大家電廠商和平臺紛紛推出「自選動作」,搶佔家電「以舊換新」市場商機。
  • 以供應鏈助力實體經濟,京東打造服務型消費新樣本
    在消費者與商業企業的短暫而密集的互動下,雙11無疑成為新消費的風向標。2020年的雙11所帶給市場最大的變化,莫過於服務型消費正在成為消費增長的新驅動。以京東為例,從高效物流到房產、居家、出行、醫療健康等各類服務型消費,乃至對上遊廠商、品牌商家的賦能,京東依託於強大的智能供應鏈,在雙11業績再創新高的同時,更是帶動了線上線下合作夥伴們的共同成長。
  • 12部門5條「硬招」促消費 點燃四大領域新引擎
    業內人士認為,12個部門聯合發布的促消費的重磅文件,勾勒出了2021年促消費的「路線圖」,點燃四大領域的消費新增長點。按照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推算,僅2020年度,預計我國有1.6億臺家電產品達到安全使用年限。值得一提的是,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為3690億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14.13%。「去年,我國家電市場行情受疫情影響很大,國家及時推出了具有針對性的促消費舉措,為家電市場注入了動力。」
  • 激活內需熱啟動 提振經濟熱動力
    我們在看到中國經濟暖意更濃的同時,更需保持冷靜理智,也有必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提振內需。目前,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樂觀預期,已經成為國內外眾多研究機構的主流共識。中國政府出臺的經濟支持政策還將持續釋放紅利效應,隨著更大力度政策加快落地,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逐季回升,中國經濟走勢將持續向好。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需求修復速度仍慢於生產修復速度,而且受境外疫情蔓延態勢影響、目前外部需求仍顯不足。
  • 2020下沉市場新消費研究報告
    導語:在中國內循環大環境中,下沉市場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熱土。本報告立足下沉用戶新消費研究,剖析以京喜為代表的下沉電商平臺戰略布局與價值創新,在新時代新格局新起點之上,探討下沉市場支撐中國消費內循環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未來期許。
  • 消費是拉動經濟的第一動力,「推促新型消費」提升消費與供給的適配性
    「新型消費」是指基於網際網路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網絡化、數位化和智能化。消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消費對經濟增長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受疫情衝擊,今年我國消費受到抑制和凍結,實際有效需求出現下滑,但部分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 立足新階段深化對擴大內需戰略的認識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供給側,在於供給產品、供給質量和服務不能有效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不斷升級的美好生活新需求,為此,還要不斷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  第三,擴大內需戰略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供給制約需求,需求也會通過市場信號、市場機制等發揮對供給側的牽引作用。
  • 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遊、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後,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甦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消費市場強勁復甦「大家默契的笑聲、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
  • 提振消費政策專題研究:新消費模式開啟中國新經濟窗口
    家電:經濟緩行、疫情全面影響下,家電促進政策或在路上經濟新常態,疫情影響向海外蔓延,家電消費促進政策或在路上。此次發改委發布的文件,與 2019 年所發布的三次文件精神一脈相承,繼續支持智能綠色 產品、超高清產品和渠道下沉的發展,同時我們認為各地區對家電產品更新消費的具體促 進政策落地預期進一步增強,有利於穩定宏觀經濟及疫情影響下的家電需求。
  • 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適應發展新階段的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這裡所指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怎樣的意義?
  • 挖新興消費潛力 促民間投資活力
    「這些重大項目既有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項目,又有產業發展領域強弱項、鍛長板項目,還有民生發展和生態環保項目,體現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說。專項債券帶動有效投資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下,中國經濟之所以表現出足夠韌性,重大項目功不可沒。
  • 漫談新零售(8):宏觀經濟對零售有什麼影響?
    並且因為中國產品的品牌價值、設計水平和科技含量尚處於中低水平,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正在漸漸過去。勞動力成本不可能再大幅降低,於是,提升品牌、科技、與設計附加值成為出口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產業升級勢在必行。3. 消費零售是基於消費和內需的,近年來社會上一直都在說中國內需不振,背後原因分析五花八門。
  • 消費"井噴"折射經濟回暖加速——透視十一黃金周
    就汽車消費而言,燃油稅改革,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汽車報廢補貼、汽車以舊換新——優惠政策一項連著一項,刺激政策的「緩釋效應」在下半年逐步釋放。重慶、河南、遼寧、浙江、河北等省市汽車銷售量均呈兩位數增長。    針對農村市場消費的刺激政策,在這個長假中也得到顯現。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盛朝迅:把握好這個「基點」,就穩住了中國經濟...
    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市場收縮,傳統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弱化,2008年-2019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從56.4%逐年下降至31.8%,而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04.6%,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達56.3%。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發揮內需尤其是消費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 社會消費量穩增汽車家電最耀眼 聚烯烴走向何處?
    如圖所示,從社消增長情況看,無論單月還是累計增速仍未恢復到疫情之前,仍有巨大提高空間。數據來源:金聯創從商品零售增長情況看,跟社會消費總額情況一樣,無論單月還是累計的增速都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住宿、娛樂等與疫情之前仍舊有較大的差距。隨著歐美新冠疫情出現變種,疫情加劇蔓延,國內零星出現,對上述消費的影響短期難以消除。
  • 精準施策 經濟良性循環(經濟新方位·八字方針半年觀察④)
    把握市場需求,產業升級添動能   「每噸只盈利幾百元,照這麼幹,廠子前景渺茫啊。」謝宇梟是遼寧撫順石化公司烯烴廠副總工程師,廠裡過去主要生產水果託盤、塑料盆等產品的原材料。這種行業裡俗稱的「大眾料」,附加值低,市場不緊俏。   他們通過調研發現,瓶蓋料市場大有可為,僅華東地區年需求量就達25萬噸。
  • 買了新的家電 舊的家電該怎麼處理?
    近期,國家發改委印發 《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 發布19條舉措 擴大內需、促進消費 其中一條提倡 淘汰超過安全使用年限的家電
  • 眾世天成開創雙向賦能多元發展的內循環經濟新業態
    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並已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我們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