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麼大,天體離我們那麼遠,科學家是如何研究宇宙和空間的?

2020-12-06 悟空科學世界

從日常的觀點來看,「宇宙」這個詞可以等同於「自然」這個概念,即:所有現存的物種和生命形式的多樣性的總和。然而,科學家們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宇宙是所有天體的集合,也是組成這些天體的要素、作用於這些粒子的場和力。宇宙是一個從四面八方圍繞著我們的巨大鏡像。

可觀察到的宇宙部分

宇宙分為兩部分,即:可觀測部分和不可觀測部分。前者可稱為Metagalaxy,它創建了一個可「訪問」的區域。

通過現代技術,我們能夠計算出Metagalaxy的極限。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使用了最大的距離單位,即:光年。結果顯示,Metagalaxy的極限值為100億光年。

研究宇宙的方法

同其他科學領域一樣,科學家也是通過兩種主要的方法來理解宇宙,即:理論和實踐(實驗)。其中,理論方法包括了更多的抽象概念,它是建立在特定個體的個人經驗和能力基礎之上的;而作為實驗的方法被認為是更加可靠,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此外,實際研究又分為兩種方式:實驗室的實驗研究和空間數據的直接收集。

1.實驗的方法。例如,我們可以分析空間物體或者「從天而降」(例如隕石)的巖石的化學成分,以及確定輻射類型,找出所研究材料的性質,進行計算,並呈現出某些天體或整個系統的演化過程。

當然,這也包括研究整個宇宙及其各部分的熱輻射。由於許多天體我們無法直接去研究,例如熱星,但實驗這種方法卻得到了廣泛使用。在現代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可以準確地分析出恆星的化學成分、大小、質量和大致年齡,並預測它們在演變過程中的行為。

2.空間數據收集是科學的一個特殊部分,既昂貴又極具風險。只有在現代宇宙學出現了革新之後,才有可能以更快、更好的方式來研究空間。

望遠鏡

天文學家使用的儀器就是望遠鏡了。藉助望遠鏡,我們不僅可以觀察到天體,而且還能研究其他類型的輻射,例如從無線電波到超硬波。

光學望遠鏡

光學望遠鏡是研究宇宙最古老的方式。以前,人們只能判斷出天體的數量及其運動情況。而現代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宇宙的多維視圖,並且能夠談論其化學和幾何學。

望遠鏡的操作原理是基於捕獲某些粒子的流動。這個儀器的主要部分就是鏡頭,它可以捕捉到流動。光學望遠鏡還包括金屬化拋物面鏡,這種器件被稱為反射器。第二種光學望遠鏡則是折射望遠鏡。

宇宙科學

這門學科是當今最古老的科學之一。它被稱為天文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部分。天文學已涉及到物理學、力學、現代技術等領域的知識。

天文學的未來將取決於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之間如何密切合作的程度。也就是說,許多問題的解決是基於創造出一個共同的科學學科或合併成一個單一的整體。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膨脹,告訴我們外面可能還有空間,那麼外面會是什麼?
    可是當我們真正走出地球之後,科學家探索的重點目光也放在了浩瀚的宇宙。宇宙有太多的謎團等著我們去破解,而在眾多的謎團,探究宇宙的起源是科學家最早進行的,通過大量的宇宙觀察研究,科學家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這個奇點是一個炙熱、稠密、充滿物質粒子和高能輻射的東西,它的體積無限小,質量卻無限大。
  • 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看到宇宙邊緣呢?
    宇宙很大,大到無法想像,而我們人類又這麼渺小,那我們又是如何看到遙遠的宇宙的呢?你想呀,在宇宙中有那麼多天體,離我們又是那麼的遠,肯定有被擋住的吧,也肯定會有太暗看不見的吧,那麼對於這樣的天體,或者那麼大的宇宙,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去看呢?
  • 黑洞離我們那麼遙遠,又看不到,我們是如何找到它的?
    連忙實施一個緊急計劃,組織成立了一個團隊,研究如何利用空間探測器,探測核爆炸放出的X射線、γ射線和高能粒子。這對監測蘇聯未來的核試驗是很重要的。這項計劃,在短短的16年間(1962年—1978年),使得X射線望遠鏡的測量精度提高了30萬倍。X射線望遠鏡測量精度的提高,從而讓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 《天體物理學雜誌》:新研究指參宿四沒那麼大 離地球也沒那麼遠
    雜誌》:新研究指參宿四沒那麼大 離地球也沒那麼遠(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參宿四(Betelgeuse)是一顆紅超巨星,與太陽相比,它是個龐然大物。本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開了對這顆恆星的質量和距離的一些新計算,並為人們提供了對它什麼時候可能成為超新星的預測。從2019年底開始,當這顆恆星經歷了一些奇怪的變暗和變亮的情況時,圍繞著參宿四爆炸的猜測就開始了。科學家認為,塵埃雲導致了其中一個事件。
  •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茫茫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每個天體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在宇宙中運轉,對人類來說,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空間,因為宇宙中沒有一個天體是完全靜止的,比如部分行星會繞著恆星公轉,恆星也會繞著星系中心工作,可以說,如果宇宙中的天體不轉動,等待它們的結果或許只有滅亡,雖說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自轉和公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卻無法感知地球在轉動,但是當人們換一個角度思考
  •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 茫茫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每個天體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在宇宙中運轉,對人類來說,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空間,因為宇宙中沒有一個天體是完全靜止的,比如部分行星會繞著恆星公轉,恆星也會繞著星系中心工作,可以說,如果宇宙中的天體不轉動,等待它們的結果或許只有滅亡,雖說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自轉和公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卻無法感知地球在轉動,但是當人們換一個角度思考,例如地球的黑夜和白晝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 如果宇宙由奇點大爆炸而來,那麼奇點又是如何來的?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一個神秘的奇點聚集了無窮的能量,然後在強大的壓力之下,發生了大爆炸,於是誕生了我們的宇宙。如果宇宙是由奇點大爆炸而來,那麼很多人又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 這個奇點是如何來的?相信很多人都想杭明白這個事情,奇點用現代科學來描述,它就是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能量集合體。
  • 宇宙一直在膨脹,表示外面還有空間,那麼宇宙外面到底是什麼呢?
    可觀測宇宙的由來宇宙的誕生和可觀測宇宙密切相關,因為每一個時刻都代表著人類可以實現的可觀測極限,比如我們現在能在可見光波段觀測到的最遠天體大約是134億光年外的GN-Z11,這個星系實在是太遙遠了,根據宇宙膨脹,它大約在300億光年外!
  • 科學家如何尋找系外行星?距離那麼遠,科學家能找到嗎?
    在這個系列裡,我們介紹了科學家測量地球直徑、質量、日地距離、系外恆星距離的各種方法,有沒有讓大家長知識呢?接下來,咱們要介紹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直接觀測法——「霸王硬上弓」系外行星的發現和太陽系行星的發現不同,難度大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 人類是如何判斷宇宙的年齡是140億歲的?靠判斷最遠天體的距離
    我們整天說宇宙的年齡大約是一百四十億歲,這背後的理由呢是因為我們只能看到離我們最遠一百四十億光年左右遠的天體,所以光最多只有一百四十億年的時間傳達到地球上,所以宇宙只能存在了一百四十億年。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怎麼知道我們能看到的天體最遠是一百四十億光年的呢?
  • 宇宙是浩瀚無垠,那麼宇宙之外是什麼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眾所周知,地球被浩瀚無邊的宇宙空 間包圍著。離地球很近的空間或距離我們數百光年的空間都 同樣是宇宙。
  • 宇宙的不斷膨脹,告訴我們外面還有空間,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奇點大爆炸誕生後的宇宙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一邊在快速膨脹,一邊又在進行著各種演化,一步步演化成為了現在的宇宙空間。 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的謎團等著我們破解,而其中有兩個謎團可以稱得上是終極奧秘,一個是宇宙的起源,一個則是宇宙之外是否有空間的存在,如果有空間,那麼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麼?
  • 膨脹中的宇宙,天體離我們多遠?它們遠離我們的速度有多快?
    宇宙冷卻到變得透明後的一段時間,被天文學家們稱為黑暗時代(Dark ages)。黑暗時代指的是原初大火球之後,最古老的恆星和星系形成之前的一段時間。關於宇宙的這段歷史,天文學家們所知甚少,因為那時候的物質大部分都是以氣體雲的形式存在。幾億年後,初代恆星和星系才開始形成。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排名,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宇宙質量的95%
    當涉及到宇宙學時,天體這個術語是一個鬆散的概念,因為宇宙中充滿了如此多的天體,如行星、恆星、黑洞和脈衝星。然而,人們必須要問,任何受引力束縛的物質結構,是否被認為是一個天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必須把星雲、星系、星系團,和星系團的星系團也看做是物體。
  • 宇宙中存在那麼多恆星,為什麼宇宙還是冰冷黑暗的呢?
    黑暗冰冷的宇宙宇宙為什麼黑暗關於宇宙為什麼是黑暗的,很久以前就進入了科學家們的研究範圍。早在1823年的時候就有奧伯斯悖論——假設宇宙無限大,且永恆存在,那麼在宇宙中會擁有無限多的恆星,這樣一來,我們不管從哪個地方看都能夠看到恆星,而且恆星之間也不應該有間隙,就算是在夜晚,我們所看到的宇宙應該也是非常的明亮。
  • 宇宙那麼大,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找到有生命的星球吶?
    據科學家估計,不可觀測宇宙直徑範圍現在至少達到23萬億光年,而一光年對於人類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了。由此可以看出來宇宙是真的很大,大到難以想像。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陽系內的一顆普通恆星,整個太陽系的大小如果把奧爾特雲當作是邊界的話,那麼直徑在2-3光年。而太陽僅僅是銀河系兩千多億顆恆星之一,而銀河系又是宇宙中2萬億個星系之一,這個數據是難以想像的。
  • 地球是球形的,那麼宇宙又是什麼形狀,科學家終於揭開了它的面紗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廣闊的宇宙時,我們都感嘆宇宙真的是一個神奇而神秘的存在。科學家們一直想解開宇宙的終極之謎,並了解宇宙是什麼。它是如何誕生的?至於宇宙的起源,現代科學認為它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異爆炸。大爆炸之後,宇宙誕生了,同時開始向外迅速膨脹。在宇宙膨脹的過程中,各種天體和物質開始出現。
  • 宇宙那麼大,還是遇上了你
    宇宙那麼大,充斥著各種迎面而來的引力波▼宇宙那麼大,看見你我才知道哪裡是家▼我認為最好的愛情是互相吸引沒有外力的影響,沒有內心的焦急一定有什麼使得彼此吸引能不知不覺感染著彼此改變著彼此面對愛情,我們都曾瘋狂不顧一切,一廂情願但它更是包容,也是忍耐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不休止宇宙那麼大,還是遇上了你▼
  • 真實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認為宇宙或許一個「漆黑的大網」
    很多科學家都想找到宇宙的「幾何形狀」,例如宇宙空間也有可能是圓形的,就像是一個氣球一樣慢慢膨脹,但是一些數據告訴我們,宇宙可能並不是圓形的,反而可能是「馬鞍形」或者是「絕對平坦」的宇宙模型。因為地球是球形的,人類的眼球也是球形的,因此兩條平行的線在距離我們足夠遠後,會呈現一個「消失點」。
  • 科學家猜測宇宙中可能存在五種特殊的天體,每一個都非常神奇
    宇宙浩瀚廣闊,無人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不如,有著無數的天體,大部分的天體都非常正常普通,但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神秘的天體,比如中子星,脈衝星,黑洞等。這些特殊的天體是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觀測並研認存在的天體。那麼宇宙中是否還存在一些人類還沒有發現的特殊天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