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是瀕危物種?有的甚至已經滅絕!

2021-01-09 你知道嗎h

遠東豹是全球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俄羅斯,朝鮮北部地區。遠東豹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

據資料記載,2005年統計顯示,中國境內有7——12隻,俄羅斯境內有38隻左右,朝鮮境內有10隻左右,野生遠東豹全球不超過百隻。

由於森林的破壞,野生食物鏈的減少,加之盜獵,且分部成孤島狀,是世界極度瀕臨的大型貓科動物,處在比野生東北虎更要瀕危的極危境地!2016年遠東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野生動物紅色名錄——極危。

雪豹是生存在海拔最高的食肉動物,百分之四十生活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中亞平原青藏高原及帕米爾高原。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

雪豹有自己固定的洞穴,夜行性傍晚進行捕食,喜愛獨居生活,因其皮毛漂亮有光澤因而變得極為珍貴,遭到偷獵者大量的捕殺,一張成年完整的雪豹皮大約在五十五萬人民幣左右,因此偷獵者不惜鋌而走險走上高原進行大量屠殺。

據2017年相關資料顯示,全球現僅存數量大約在4000隻,而中國雪豹數量正在回升,但也只有可憐的1000隻左右,如果氣候變化趨勢和人類捕殺不能得以扭轉將會把雪豹種族進一步推向滅絕的邊緣。

臺灣雲豹是屬於臺灣島特有的大型貓科野生動物,體型僅次於臺灣的黑熊。雲豹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因此得名。

由於皮毛美觀大方毛質柔軟並且富有光澤,是製作皮衣的上等原料,當時歐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歡用雲豹的皮毛做的皮衣,雲豹的骨頭還被人當做中藥材。

臺灣的雲豹主要分布在臺灣的東部和南部山區。1972年,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與棲息地被破壞,臺灣雲豹再未見蹤跡,2013年4月,臺灣學者宣布,其可能已經滅絕。

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裡,地球上有300多種美麗的動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而絕大多數動物的滅絕,是由於人類的擴張,打獵和自然棲息地的破壞,氣候的變化,汙染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動物的大量滅絕。

瀕危動物保護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失去的,無法挽回。現存的,更需要珍惜。

相關焦點

  • 這些種物種為雲南特有,有些已經瀕危。
    雲南被譽為動物王國,動物資源豐富,也孕育了一些特有的物種,成為雲南的名片。但是其中有一些已經處在瀕臨滅絕的境地,所以這些動物十分珍貴,所以保護他們是我們的責任。綠孔雀應該說孔雀是雲南一張很好的名片,很多建築都以孔雀為原型,就連雲南電視臺臺標都是孔雀,甚至雲南的輪廓都像一隻孔雀。
  • 已經滅絕的猛獁象,為什麼還被列入瀕危物種?-虎嗅網
    這一曾經稱霸北美、歐洲和亞洲北部,並早已在4000多年前滅絕的物種,最近卻因一個議題再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此次大會中的一項關於猛獁象的議題有些令人費解——這一早已滅絕的生物,可能會被重新歸為瀕危物種。CITES的目標是通過管制,防止現存野生動物因相關貿易而瀕臨滅絕,但不會完全禁止這些國際貿易。猛獁象作為確定已經滅絕的物種,被添加進受監管的存活物種的名單中著實有些怪異,也讓此項提議充滿了爭議。
  • 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負責為IUCN跟蹤鳥類的英國劍橋市國際鳥類聯盟科學主管Stuart Butchart認為,這項研究的總體方法是合理的。
  • 稀有的動物: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的9種動物
    ,而近些年科學家研究發現,由於人類的行為,已經造成了不少動物身處瀕危狀態,當然,有的物種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那麼根據這方面,今天小編來聊聊,稀有的動物: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的9種動物!
  • 世界上瀕危滅絕的幾種動物,你認識哪幾個?
    但是,生命也存在奇蹟,有些動物我們以為它們已經滅絕,但它們又神奇地出現在我們面前。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曾經已經「滅絕」的6種神奇動物,圖2生活在百慕達,卻被過度獵殺!1、樹龍蝦樹龍蝦也被稱為豪勳爵島節蟲,是一種大型的夜間昆蟲,曾在澳大利亞的豪勳爵島上很豐富。到1920年,引入該島的老鼠和大鼠使昆蟲滅絕。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包括鳥類、樹木、蕨類、真菌、魚類、昆蟲以及哺乳動物在內的物種數量是地球這45億年歷史中最多的時候,但也是大量物種消失的時候。這項新研究分析了29400種生活在陸地上的脊椎動物,包括老鼠、鷹、河馬、蛇等。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目錄。在這些物種中,有515種(佔研究物種的1.7%)瀕臨滅絕。 這些物種包括小頭鼠海豚,鷦鷯和蘇門答臘犀牛等。
  • 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Ted Matherly/Flickr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瀕危物種名單上不再有動物,大熊貓終於脫離了瀕臨滅絕
    大熊貓(不再瀕危:2016年)1961年,當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次選擇大熊貓作為他們的標誌時,大熊貓幾乎已經滅絕。當時大熊貓就是瀕危動物的代表,截至2016年9月,大熊貓已經扭轉趨勢,不再面臨瀕臨滅絕。我國現在有67個熊貓保護區,保護著1.4萬平方公裡的棲息地。到2004年,大約有1500隻生活在野外。今天這個數字超過2000。雖然大熊貓仍在「脆弱」名單上,但幸運的是,它不再瀕臨滅絕的邊緣。斯特勒海獅(不再瀕危:2013年)斯特勒海獅是一種巨大的野獸,生活在在阿拉斯加西部寒冷多巖石的海岸上,是美國土生土長的動物之一。
  • 瀕危物種越來越多,生物滅絕正在加速進行?要恢復可能需要百萬年
    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上所剩無多的珍貴物種就開始大量消失,數百種珍奇物種瀕臨滅絕。許多人把這歸結為「自然消亡」,但是更加科學、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向我們逼近,甚至正在發生中。
  • 儘量減少物種在我們的時代滅絕 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
    我在書店攝影類的書架上一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圖片和書名後,就決定要買下它,直覺告訴我這本書值得一看。這本書的封面是一隻冠冕狐猴的照片,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書裡有很多極其罕見,只能通過影像觀賞的生物,它們有些現存數量極少難覓蹤跡,有些甚至已經滅絕。還有一些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生物,看過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似很常見很普通的生物也岌岌可危。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這隻雄性僧侶海豹於4月底由一隻代號為「R405」的雌性產下,R405是一隻「短暫」的海豹,從哪兒來的尚無人知曉,於2019年3月首次被發現。這個小傢伙在6月中旬已經斷奶,這是R405最後一次被蒙克海豹醫院的官員發現的時候。這隻「斷奶娃娃」正忙著跟一隻名叫Kaulana的雄性僧海豹玩,Kaulana是去年RA20在同一個海灘上生下的。
  • 盤點八種極度瀕危物種:侏儒眼鏡猴酷似菲比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最近進行的一項有關47677種動植物的評估,其中有17291種物種面臨滅絕風險,雷伯氏飾邊樹蛙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只在巴拿馬中部艾爾·瓦勒·德·安東周圍的山脈地區發現這種青蛙的蹤影。森林砍伐以及真菌病是導致它們數量驟減的兩大罪魁禍首。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之所以選用脊椎動物,是因為相對於昆蟲等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有更好的化石記錄。」  報告採用了最為保守的估計,評估人類活動是否導致了物種大規模滅絕。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自從1500年以來,已經有617種物種滅絕,其中大多數是在過去的114年間消失的。按照自然的物種滅絕的速度,自1900年以來,應該只有9種脊椎動物滅絕。
  • 今年有5種鯊魚將列入瀕危物種 那魚翅還能吃嗎?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中,受到一定的保護。【名詞解釋】CITES附錄II列入該附錄的物種目前還沒有遭受滅絕的威脅,但如果沒有嚴格的貿易監管以避免對該物種的過度利用,該物種有可能在未來瀕臨滅絕,這樣的物種佔CITES附錄名單的96%。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人類或是罪魁禍首
    隨著地球人口總數突破75億,加上人類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汙染、自然資源過度使用、肆意捕殺等等因素的存在,地球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物種滅絕速度大大加快,有科學研究稱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而《自然》雜誌也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
  • 長耳跳鼠現身朔州 為全球100種最瀕危滅絕物種之一
    原標題:長耳跳鼠現身朔州    為全球100種最瀕危滅絕物種之一    4月12日,記者從朔城區林業部門獲悉,朔州市朔城區一位果農近日在自家果園裡發現了一隻瀕危動物——長耳跳鼠。據了解,長耳跳鼠在朔州出現尚屬首次。    4月12日上午,記者在朔州市朔城區南榆林鄉青鍾村,見到了果農邢瑞,以及暫時安置在鳥籠中的長耳跳鼠。
  • 銀杏樹滿大街都是,為何還是瀕危物種?
    記得小時候,銀杏樹可是個稀罕物,上高中的時候有位校友贈送了母校一棵銀杏樹,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網上的資料顯示,銀杏樹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的一員,保護級別是瀕危。然而現如今,我們在大街小巷上就能看到銀杏樹,尤其在一些景點的街道兩邊,幾乎都是銀杏樹的身影!
  • 它們一不小心就會滅絕-地球,瀕危,滅絕,物種,動物 ——快...
    雖說物種的誕生於滅絕更多是由於自然進化選擇需要所致,但現代人類活動的幹涉無疑也是造成大量物種「被」滅絕重要因素之一。今天,我們就通過媒體的盤點來看看那些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中國娃娃魚(瀕危指數:7.21):這是世界上最大兩棲動物,體長可達1.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