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餅還是吹風,蔚來量產固態電池之惑

2021-01-18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無論蔚來用哪家的固態電池,最核心的還是固態電池量產這一事實,這對整個新能源行業都是一次跨越式的進步。

編輯:小花

記者:大釗

出品:電動勢(wxid-dianxiaoer01)

1月9日,2020 nio day正式到來。熟悉蔚來(NIO.US)的應該知道,蔚來每次都會在蔚來日上發布一些硬核技術。這一次也不例外,蔚來發布了包括第二代換電站、自動駕駛系統、電驅動與固態電池等技術。

電動勢認為,這裡面最具跨時代意義的技術當屬固態電池技術。

當前,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所有問題,電池能量密度、成本、電動車安全等問題,固態電池都可以完美解決。所以,固態電池的推出,可以認為是掃清了新能源發展最大的阻礙。

但對於固態電池,業內此前一致認為,短期內沒有推出的可能性。比如當前全球電池老大寧德時代(300750.SZ)的固態電池,也要到2030年才推出,再比如豐田也要到2025年才推出。

所以,蔚來此次推出的固態電池是哪家的呢?非常令人疑惑,並且蔚來這次也沒有公布固態電池廠商,無疑進一步增加了業內的猜測與討論。

對於蔚來這個固態電池供應商,此前,36氪有獨家報導:蘇州清陶或臺灣輝能,但這一消息未能得到蔚來的確認。也有說法認為,蔚來這個固態電池依然是寧德時代的,據說比較確切。

01 是清陶發展嗎?

清陶並非第一次闖入固態電池視線了。早在去年10月,另一家新勢力哪吒汽車便宣布與清陶達成合作,將後者固態電池裝到哪吒U進行試驗。但是電動勢從相關知情人士獲悉,該項目沒有取得「重大進展」,還在驗證中。

隨後,我又查了下清陶的官網,發現清陶在固態電池上的步伐早已邁開。

2018年11月,在第三屆鋰電池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清陶宣布率先建成固態鋰電池量產產線,從核心材料、裝備、工藝三方面實現「自主可控」、「三位一體」發展,帶動固態鋰電池從科技成果進入量產時代。

本次論壇上,清陶發布了四類固態鋰電池產品:

1、高安全可攜式設備電源,主要應用在智能穿戴裝備、兒童電子用品、單兵武器裝備、異形空間等場景;

2、特種環境安全電源系統,主要應用在分布式設備電源系統、密閉環境電源系統等場景;

3、電動智能出行安全動力電源,主要應用在電動汽車、軌道交通,短途出行工具、特種車輛等場景;

4、輕量化高比能動力電源,主要應用在飛行類設備、高端乘用車等場景。

2019年7月29日,宜春清陶動力固態鋰電池項目(一期)正式投產,該項目由清陶發展投資建設,一期投資5.5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年產能1GWh,生產標準全面達到車規級。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北汽、廣汽、合眾等多家車企、投資機構,青島紅星化工集團等重要合作夥伴共100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清陶還宣布,開發的第一代量產型動力固態鋰電池產品於2019年通過國家機動車產品強檢,正與多家整車廠就固態動力鋰電池上車項目開展密切合作。上文提及的幾個車企應該就是潛在合作夥伴。

除了上文提及的合眾,清陶與北汽新能源的接觸更早。2017年,北汽新能源率先立項啟動固態電池及整車搭載匹配技術研究,並與清陶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2019年7月,一輛搭載清陶固態電池系統的純電動樣車在北汽新能源完成調試,成功下線。這臺樣車是國內首次公開的可行駛的固態電池樣車,它的下線標誌著清陶在固態電池汽車技術研究上邁出關鍵一步。

另外,這輛樣車搭載蘇州清陶生產的第I代固態電池系統,在系統能量密度、-5℃工況放電能量保持率、充放電能量效率、0%-80%SOC快充時間等指標上已經優於常規設計的液態三元電池,清陶表示已經初具量產可行性。

清陶的固態電池也得到了部委的關注。去年10月1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一行蒞臨宜春清陶固態動力鋰電池產業基地調研。

在此次調研中,馬建堂書記視察了清陶新材料、終端鋰電池產品,並詳細了解其性能、構成、銷售等情況,對清陶吸引到北汽、上汽、廣汽投資的領先技術和強大實力予以積極評價。

所以,從以上消息來看,清陶的固態電池似乎具備量產特徵了。

然而,我們在清陶官網也找到了一款適用於新能源乘用車的電池包,如下圖。

儘管披露的數據不多,但依舊能判斷出其水平如何,大致與目前最好的寧德時代811電池相當,不過與蔚來宣布的固態電芯密度360Wh/kg相差甚遠。當然,不排除清陶「藏了一手」。

02 是輝能嗎?

似乎,這個可能性比較大。

電動勢粉絲群有人披露,蔚來已經入股了輝能。另外,2019年8月,蔚來便宣布與輝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就固態電池的生產應用展開進一步合作,並將打造採用輝能MAB固態電池包的樣車。

我在輝能官網上也找到這句話:

「透過同時提升成組效率與電芯能量密度,輝能計畫在2022年就能以不犧牲安全性、具經濟可行性的方案創造出續航裡程與燃油車相當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包,克服現行電動車在安全性與續航裡程上的痛點,將真正安全高效的電動車帶入市場。」

是的,輝能推出固態電池的時間點與蔚來明年下半年批量交付eT7是重合的。

我們再看看輝能的電池技術,其最核心的技術是「MAB多軸向雙極電池包」。據介紹,這個電池包內看不到普遍定義的電芯,而是透過雙極電池技術直接堆疊極片來進行串並聯,且在電芯階段就自帶散熱功能,省去大量無法提供電量的線材、封裝散熱熱材料、精簡BMS設計。

輝能表示,在PACK階段,可以大幅提升成組效率,同時拉升能量密度並降低成本,使PACK提及得以縮小至傳統PACK的五成(我猜測,這就是蔚來最看重輝能固態電池的地方)、成本降至七成,電動車的行駛距離將有機會達到倍數增長。

輝能對這個固態電池的產品優勢描述是這樣:

超安全: 遭物理/電性/高溫破壞也不漏液/起火/爆炸高能量密度: 高體積/重量成組效率 (提升29%~56.5%)長使用壽命:長循環/儲存/日曆壽命快充能力佳操作溫度廣(Discharge: -40°C~105°C)

另外,由於輝能這個固態電池的突破性,其獲得了美國CES創新獎與美國愛迪生獎金獎。輝能表示,目前正在與全球各大車廠合作創造兼具安全與性能的動力電池方案。

03 固態電池真的準備好了嗎?

從這兩家各自對固態電池的推進來看,似乎固態電池已經具備了量產的可行性。我們粉絲群有人對此表示認可,他說固態電池已具備量產可行性,他自己正在找投資中。

但是辯證來看,可以量產,跟可以批量投產,這是兩碼事。我相信不管是清陶還是輝能,亦或寧德時代的固態電池,都已具備量產可行性,但能否批量投產是個疑問,因為這不僅是固態電池自身的技術問題,還有與當前液鋰電池的成本PK問題。

事實上,固態電池的技術問題,有無實質性解決,依然存疑。

2020年11月17日(就在最近啊),輝能官網掛了一份天風證券的固態電池行業深度報告,這裡面對當前全球固態電池的發展做了深入梳理,我們可以看看。

對於行業的發展,以及固態電池的原理介紹我們就省掉了,直接看重點。

從全球來看,目前有多家企業在積極布局固態電池,但各個方案都不一樣,歐洲是聚合物體系,美國是固液混合,而中日韓是氧化物。

雖然布局的廠家比較多,但是全固態電池的批量投產基本都在2025年以後。所以,蔚來說2022年量產固態是說謊嗎?不是,只能說耍了個小聰明。

其實,蔚來此次推出的並非全固態電池,而是固液電池,也就是半固態。按照輝能的說法——混成固態,其量產時間正是2021年。

至於寧德時代、豐田等企業為何沒有推出半固態電池,是技術原因,還是成本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就eT7這個數據表現,360Wh/kg的電芯密度,150度電,1000公裡綜合續航,半固態似乎也具備量產可行性,難道是成本偏高?那就只有蔚來能扛了。

另外,天風證券還對比了幾家固態電池的性能與工藝,可以看到,要麼是能量密度提上去了,要麼是循環壽命不夠,就像一個矛與盾。其中贛鋒鋰業與輝能在能量密度與壽命之間取得了相對的平衡,但綜合性能相較當前最先進的寧德時代811,依舊不佔優勢。

再看蔚來大概率用的輝能的技術路線,其2021年量產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僅為250Wh/kg,2022年也僅有270Wh/kg,直到2025年也只有335Wh/kg,與蔚來宣布的360存在很大差距。

所以,到底是天風證券的報告滯後了,還是蔚來在說謊?事物並非只有對立面,當著NIO DAY,我相信蔚來不會做這麼蠢的事,蔚來在技術上一向比較激進,但基本也都可以實現,只是時間問題。

無論蔚來用哪家的固態電池,最核心的還是固態電池量產這一核心事實,這對整個新能源行業,都是一次跨越式的進步,一次鼓舞人心的時刻。作為電車人,我們也可以驕傲宣判燃油車的末日真的來了。

2021年,值得銘記,未來已來。

相關焦點

  • 蔚來量產固態電池之惑
    熟悉蔚來的應該知道,蔚來每次都會在蔚來日上發布一些硬核技術。這一次也不例外,蔚來發布了包括第二代換電站、自動駕駛系統、電驅動與固態電池等技術。  電動勢認為,這裡面最具跨時代意義的技術當屬固態電池技術。  當前,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所有問題,電池能量密度、成本、電動車安全等問題,固態電池都可以完美解決。所以,固態電池的推出,可以認為是掃清了新能源發展最大的阻礙。
  • 揭蔚來「固態電池」之惑
    西方熱潮尚未退卻(特斯拉Model Y上市),東方熱浪蕩然湧起(蔚來新品發布),在剛入2021年的元月,東西方電動車巨頭似乎就開始第一波「逐鹿之爭」。正因如此,固態電池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蔚來真能量產應用固態電池?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在發布會上,李斌出對電池的容量外,其餘詳細參數只字未提,供應商更是不便披露。只是說:「一定是最好最先進,能量產的技術。」據牛車網了解,實際上,蔚來在此事件上玩了個「瞞天過海」。我們從蔚來官方公布的新電池的信息,不難找出紕漏。
  • 蔚來汽車固態電池新車型量產 最高續航能力達1000公裡
    他強調,目前蔚來採用的並非全固態電池,還是帶有液體(電解質),全固態電池的量產還是很遠的事情,但電池供應商是誰?不方便透露。 目前,在業界推測的蔚來固態電池潛在供應商的名單上,包括清陶能源、輝能科技、寧德時代。 清陶能源表示不知情,輝能是否有望研發出蔚來所需要的電池包呢?
  • 揭蔚來「固態電池」之惑
    [資訊-牛車網]西方熱潮尚未退卻(特斯拉Model Y上市),東方熱浪蕩然湧起(蔚來新品發布),在剛入2021年的元月,東西方電動車巨頭似乎就開始第一波「逐鹿之爭」。面對特斯拉Model Y的上市即國產版降價,蔚來即刻在1月9日的蔚來日上放出「大招」,公布首款轎車ET7將搭載容量高達150kWh、續航超1000公裡的固態電池,並於2022年底量產交付。
  • 蔚來新品問世「嚇壞」鋰電巨頭 全固態電池量產短期難實現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蔚來新品問世「嚇壞」鋰電巨頭,全固態電池量產短期難實現一塊電池引發的鋰電材料股價閃蹦。1月11日,鋰電池材料龍頭悉數大跌。但固態電池實現產業化仍較遙遠。受蔚來發布固態電池方案等消息的影響,1月11日,A股動力電池概念板塊遭重創。
  • 蔚來固態電池包有望率先實現量產!
    1月9日,蔚來發布了固態電池包,總電量可達150kWh電池包,裝配在ET7上,續航裡程將超過1000km。蔚來方面表示,該電芯密度達到360Wh/kg,電池包能量密度能提升50%。 蔚來汽車官方透露,搭載這種技術的蔚來電動車預計將於2022年第四度交付。這是首款明確確定了量產商用固態電池的車型。
  • 蔚來新品問世「嚇壞」鋰電巨頭,全固態電池量產短期難實現
    1月9日,蔚來汽車(NIO)發布了搭載全新150kWh固態電池的旗艦轎車ET7,計劃於2022年第一季度起逐步交付。據了解,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研發的主流方向,優點主要體現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且全固態電池完全沒有電解液。此次蔚來汽車發布的150kWh電池不再採用行業主流的液態鋰電池技術,而是採用量產的固態電池技術,實現50%的能量密度提升。
  • 蔚來360Wh/kg的固態電池,到底是不是真的?
    更讓我關注的是蔚來此次推出的蔚來ET7上,號稱將首次裝備150千瓦的固態電池,續航裡程可以達到1000公裡以上。儘管這款固態電池的版本,最快要等到2022年的四季度才能交付。前段時間外媒一陣瘋炒豐田的固態電池,但說了半天,豐田的固態電池還是停留在實驗室裡,量產最快也要2022年。結果蔚來忽然弄了這麼一下子,好叫人意外。那麼固體電池真的距離我們很近了嗎?蔚來這套固態電池到底什麼來頭呢?
  • 被央視報導5年後量產的固態電池,蔚來是如何在2022年用上的?
    記者 | 李亦萌、周純粼、李文博11月9日,中國智能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在成都發布150kWh電池。除電池容量大外,這塊電池有兩個亮點:第一,採用量產「固態電池技術」;第二,能量密度達到360Wh/kg,是蔚來70kWh電池包133wh/kg能量密度的2.7倍。
  • 觀察 ▏蔚來360Wh/kg固態電池發布
    1月9日,蔚來汽車在國內率先發布了一款單體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150kWh固態電池包產品。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研發的主流方向,包括中國、日韓、歐美等國的車企、電池企業近些年都在致力這一技術的研發及量產。不過,目前業界較為統一的共識是,成熟的固態電池產業化量產預計要到2025年之後,甚至到2030年。
  • 蔚來固態電池引市場異動 鋰電池隔膜板塊遭重創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11日晚間美股開盤,蔚來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直接趕超比亞迪,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新能源車企。蔚來還在發布會上宣布,全新150KWh電池包將採用量產固態電池技術,實現50%的能量密度提升,並將於2020年第四季度交付。那麼,蔚來會選擇誰來作為固態電池的供應商呢?該技術的出現是否會帶動相關概念股的上漲呢?又是否會對鋰電材料板塊有所衝擊呢?
  • 蔚來汽車拋出的固態電池概念,只是一個營銷噱頭
    Model Y的降價,無疑對產品價位接近的蔚來,衝擊是最大的。網上一度也傳言蔚來官網遭遇大面積退訂的消息。但是「營銷大師」李斌,在1月9日晚上,很快扳回了一局。當天舉辦的蔚來2021年NIO Day上,號稱是「目前最先進技術集成」的蔚來首款量產轎車ET7,正式亮相。一時間,在網絡上呈刷屏之勢。
  • 誰是蔚來汽車固態電池供應商?|燕說車市
    密度高達360Wh/kg、續航裡程超1000公裡,蔚來在1月9日的Nio day上表示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固態電池。消息一出,當晚便有分析認為,該電池的供應商是清陶(崑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清陶能源」),後者在2020年7月曾宣布,清陶固態動力鋰電池項目(一期)在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
  • 固態電池商用要等到2025年,那蔚來的固態電池?
    蔚來1月9日在成都舉辦了今年的NIO Day,在本次NIO Day上,蔚來發布了自己旗下首款量產轎車蔚來ET7,並且將有150kWh的固態電池包可選,續航裡程超過1000km,一經發布,引起了行業內部的高度關注,畢竟對於電動車來說,續航和充電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蔚來的換電技術可以暫且不談充電
  • 李斌稱蔚來量產的固態電池含電解液
    【TechWeb】一方面來自消息面「固態電池」的壓力,一方面來自新能源概念過去一段時間漲勢「過猛」,1月11日早盤,鋰電隔膜、電解液個股全線大跌,星源材質跌幅近20%,新宙邦跌逾15%,恩捷股份、天賜材料、中材科技等個股跌停。
  • 1000+公裡續航,蔚來墊起固態電池長城的第一塊磚
    1月9日,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宣布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ET7,並使用150kWh的固態電池,該車的續航裡程將達到1000公裡以上,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開始交付。隨後,蔚來董事長李斌也提到如今與固態電池供應商合作關係緊密,供應商是業內領先的公司。
  • 能跑1000公裡的蔚來固態電池哪來的?寧德時代回應
    蔚來汽車(NIO)發布固態電池方案引發行業關注後,又有市場消息稱國內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300750)或為其固態電池供應商。1月11日,記者向寧德時代求證,對方未直接確認這一消息,表示「公司高強度研發投入和技術儲備,以及量產製造能力,能夠支撐產品競爭力的持續領先」。1月9日,蔚來汽車在其一年一度的NIO Day上發布旗下第四款量產車型兼首款轎車ET7,同步推出了一款單體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150kWh固態電池包產品,搭載該電池包的ET7車型NEDC續航將超1000公裡。
  • 蔚來發布150kWh的固態電池,寧德時代/輝能或成供應商
    似是對標特斯拉,在1月9日的 「NIO Day」上,蔚來接連放出重磅消息,賺足了眼球。除了推出首款轎車ET7、發布蔚來自動駕駛NAD系統之外,蔚來還發布了首款150kWh固態電池。採用三種技術,或為半固態電池根據介紹,蔚來搭載的150kwh電池或為半固態電池,採用超高鎳正極+預鋰化矽碳負極+固液電解質(固態+液態)+隔膜,屬於液態至固態電池的過渡性技術。蔚來創始人李斌也強調,電池還是帶有液體(電解質),全固態電池的量產還是很遠的事情,原因是目前固態電池的市場需求很低。業內預計真正的全固態電池量產仍需5-10年。
  • 蔚來將推出150度固態電池包,最早明年上車
    36氪獲悉,蔚來150度固態電池的一個潛在合作方是江蘇崑山的清陶能源,這一信息得到清陶能源內部人士確認。 針對上述消息,36氪向蔚來和清陶能源尋求回應,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相比傳統鋰電池,固態電池被認為是電動汽車的理想電池技術,其在能量密度、充電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會有質的提升,也是行業一項新的技術突破。
  • 蔚來固態電池資本衝擊波:新能源板塊"虛驚一場"
    開盤走弱,盤中拉升反包,1月11日被蔚來固態電池消息帶崩的鋰電板塊在12日出現修復。 資本衝擊波1月11日,新一周的第一個交易日,鋰電板塊一度被周末的蔚來固態電池消息帶崩。1月9日,蔚來在第四年NIO Day上發布了旗下第四款量產車型兼首款轎車ET7,該車型補貼前起售價為44.8萬元,預計於2022年第一季度開啟交付。隨新車型一起發布的,還有一款能量密度達360Wh/kg、續航裡程超1000公裡的150kWh固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