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種植中,最大的威脅就是蟲害,一旦遭遇蟲害,不僅降低了果實的品質,更為甚者還會對果樹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我國主要有柑橘大實蠅、蜜柑大實蠅和柑橘小實蠅這三種實蠅。其中,柑橘大實蠅分布最廣,並嚴重危害柑橘果實,損害其經濟價值。柑橘大實蠅俗稱柑橘大果實蠅、黃果蠅、果實蠅等。
分布範圍及寄主品類
我國主要分布於貴州、四川、重慶、雲南、湖南、湖北、廣西、陝西和臺灣等省、直轄市、自治區。柑橘大實蠅寄主為甜橙、酸橙、柚子、紅橘、京橘、溫州蜜柑、檸檬、葡萄柚、枸櫞和佛手等柑橘類果實,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造成經濟損失,嚴重園區根本無經濟價值。
危害症狀
柑橘大實蠅是柑橘類檢疫性有害生物,以幼蟲在果內蛀食果肉,常使果實未熟先黃,提早脫落,被害果內部腐爛,使果實完全失去食用價值。
形態特徵
1. 成蟲體長10-13mm,黃褐色。複眼腎形,金綠色。胸部背面有鬃6對,頂鬃2對,上側鬃1對,下側額鬃2對,均黑色。中胸背面中央有倒Y形深褐色斑紋,兩旁各有1條寬直斑紋。背側鬃前後各1對。腹部第3節前緣有1條較寬的黑色橫紋,與腹背中央的黑色縱紋相交呈十字形。產卵器基節與腹部等長約6.5mm,後端狹小部分長於腹部第5節。
2. 卵:長橢圓形,長徑1.4-1.5mm,橫徑0.3-0.4mm,一端稍尖,另一端鈍圓,中部微彎曲,兩端透明、中央乳白色。
3.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5-18mm,乳白色,蛆形,前端尖細,後端大而鈍圓。前氣門扇形,中央四陷,上有乳狀突起30個以上;後氣門新月形,左右各有3個粗糙而細長的孔。
4. 蛹:橢圓形,長9-10mm,黃褐色,羽化前為黑色。
發生規律
柑橘實蠅1年1代,以蛹的形態在土中越冬。成蟲發生期因時因地而異。在重慶江津,翌年4月下旬氣溫上升到19-20℃時開始羽化出土,4月底至5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成蟲活動期可持續到9月底。雌成蟲產卵期為6月中旬到7月上旬。幼蟲於7月上旬開始孵化,9月中旬為孵化盛期。10月中旬到11月上中旬幼蟲先後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成蟲羽化出土多在上午,羽化前適應的溫度為21℃,相對溼度70%-80%,雨後天晴,氣溫較高時羽化最盛。成蟲出土後遷入果園附近雜木林中取食蚜蟲等分泌的蜜露,待性成熟後再遷回柑橘園產卵。
成蟲羽化後20餘日開始交尾,交尾後即可產卵,能多次交尾,交尾時間多在中午。成蟲最喜在直徑為3公分的果上產卵,卵產在幼果果皮下接近果瓤處或直入瓤中。產卵部位及症狀因柑橘種類不同而有差異。
甜橙上卵多在果臍與果腰間,產卵處呈乳突狀;橘多近臍部,產卵處呈黑色圓點;柚子則多近果蒂部,產卵處呈圓形或橢圓形內陷的褐色小孔。每孔產卵2-14粒,最多可達40-70粒。每雌產卵量約為150粒。
幼蟲孵化後,群集取食瓤瓣。幼蟲老熟後隨果落地入土化蛹,也有在果實落地前即穿孔爬出入土化蛹的。人土深度主要為土表3cm深以內,越深越少。
綠色防控方法
①使用微型昆蟲智能監測系統
1 該系統利用生物的趨色性引誘微型害蟲,集色誘雙向誘集,確保誘集高效的同時,實現綠色無汙染;
2 圖像高質採集,使用高清工業CCD相機,實現自動對焦,一板雙拍,正反雙攝;
3 數據準確分析,利用神經網絡及OpenCV圖像識別技術,準確統計害蟲數量
4 通訊功能多態性,支持GPRS、TCP、LORA、Zigbee、無線網絡橋接等十餘種物聯網通訊方式;
該系統為保護天敵、精準、集中防控橘果實蠅等微型害蟲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