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實蠅俗稱針蜂、果蛆,可危害多種果樹的果實,造成嚴重減產。特別是在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和果蔬頻繁調運後,其分布範圍不斷擴大,危害程度逐漸加重,現已演變成水果的上的重要害蟲。
認識桔小實蠅
桔小實蠅隸屬雙翅目實蠅科果實蠅屬昆蟲,1911年在我國臺灣高雄首次被記載,後經過90多年擴散,現已分布於世界各地。
桔小實蠅的一生要經歷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4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發育類型。
成蟲:體長大多在6~8mm之間,雌蟲比雄蟲略長,主要辨識點是胸部的U形黃白色斑紋與腹部的T形黑斑。
幼蟲:蛆形,無頭無足,頭尖尾粗,口鉤黑色,老熟時體長約10mm,並由黃白色轉為黃褐色,鑽出果實,入土化蛹。
無惡不作的桔小實蠅
桔小實蠅的食性特別雜,寄主更是包括了番石榴、蓮霧、柑橘、百香果、芒果、李、梨、棗、無花果、茄子、辣椒等46科的250多種水果和蔬菜。
柑橘上的桔小實蠅
龍眼上的桔小實蠅
梨上的桔小實蠅
不過在這其中,近球形的果實往往更受它們青睞,圓柱形、橢圓形的果實次之。
番石榴上的桔小實蠅
百香果桔小實蠅(產卵痕)
除去果型因素外,果實的揮發性香氣物質似乎也能影響它們的選擇,如番石榴上桔小實蠅就特別多。此外,近年來隨著百香果擴種,桔小實蠅也躍升成了重要害蟲。
芒果內的桔小實蠅幼蟲
蓮霧內的桔小實蠅
桔小實蠅主要以幼蟲取食危害果實,在果實內縱橫竄食,導致果實腐爛、脫落。
桔小實蠅的危害特點
由北至南,桔小實蠅年發生代數逐漸增多,但在北方地區,它不能正常越冬。
桔小實蠅雌蟲更喜歡在果實軟組織、傷口處、凹陷處、縫隙處等地方產卵,因此減少果傷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發生。
桔小實蠅在野外自然條件下可遠距離擴散遷移,如以柑橘栽植為主的地區,桔小實蠅每年可發生3~5代,但周邊若有其他成熟期差異較大的水果,一年甚至可發生9~10代。
桔小實蠅比較難防,成蟲活動力強,受藥性差;卵、幼蟲、蛹均具屏障,藥劑難以抵達。
桔小實蠅的綜合防控
果得剛實蠅追蹤誘粘劑
果得剛瓜果實蠅追蹤誘粘劑,獨特追蹤誘捕,雌雄雙殺,天然花粉提取,綠色環保!
破壞發生條件:合理調整作物布局,成片種植單一果樹和品種,儘量阻斷桔小實蠅寄主食物來源,避免其通過轉主寄生危害完成周年繁殖;減少果面傷痕,果實套袋等,阻止桔小實蠅上果;翻耕果園、種養結合,清殺蟲蛹,減少蟲口基數;及時清除園區蟲果,落果,並帶離園區銷毀。
誘殺成蟲:化學防治效果較差,還有農殘風險,不如在成蟲出土羽化後誘殺來得直接,如用果得剛實蠅追蹤誘粘劑,噴射到礦泉水瓶或塑料板上誘殺,懸掛位置儘量在果樹中部,注意適當遮眼,粘滿蟲後替換。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農業助手,勿修改文章內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