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實蠅常常造成落果、爛果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柑橘的品質和產量。該病為害率一般為5%~15%,高的達30%~60%,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柑橘果實蠅的發生規律、為害特點、發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1、發生規律
果實蠅在百壽鎮1年發生7~8代。在溫度大於30℃、溼度90%的情況下,每25d左右完成1個世代。世代重疊明顯,同一時期各種蟲態均能見到。以老熟幼蟲或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開始羽化。成蟲1年有2個活動高峰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下旬,以第2個活動高峰期蟲量大(見表1)。第1個高峰為害當地沙田柚、楊梅;第2個高峰主要為害柑桔、羅漢果。成蟲全年有8個月為害活動。2006年和2007年連續2年從4~12月用甲基丁香酚誘捕雄蟲的方法,調查田間種群動態。結果顯示2007年的蟲口數較2006年明顯增多,說明該蟲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見表1)。
果實蠅幼蟲還具有群居性。剖檢蟲果,1個果內一般有幼蟲5~6頭,最少的2~3頭,多的達10~12頭。該蟲繁殖能力很強,1頭雌蠅一般產卵150~180粒,多的可產卵200粒以上。
2、為害特點
該蟲以成蟲和幼蟲為害果實。成蟲活動高峰一般在早上8~10時,下午16時至19時30分。產卵高峰亦是在此時段。產卵時雌成蟲先在果實表面爬行,選擇產卵部位,找好位置後,用產卵器或口器劃破果皮,用足支撐體軀,雙翅展直,腹部彎曲,把產卵管刺入果皮內,將卵產於果皮和果肉之間。產卵孔有針尖大小,被一小黑點覆蓋。卵在果實內孵化成幼蟲後蛀食果肉,破壞果實組織。隨著齡期增加,幼蟲的食量增大,危害加重,造成果實未成熟就大量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果實蠅為害有明顯的地域性差異。筆者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第2個為害高峰期的9月底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表3。分析2007年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山地果園1比平原果園3為害重,山地果園1為害率達30.1%,而平原果園3為害輕,為害率只有5.0%。同是山地果園的不同作物受害也有差異。果園1和果園4同是山地果園,果園1種植柑桔,其為害率是30.1%,而果園4種植羅漢果,其為害率只有23.3%。果園1的為害比果園4的為害程度重。從表2、表3中還可看出,2007年比2006年為害嚴重,說明果實蠅有加重危害的趨勢。
3、發生原因
3.1外來蟲源侵入
近年來,隨著貿易的發展,從外地調入的水果鮮果日益增多,有的水果未經檢疫就進入市場,從而增加了該蟲傳入的可能性。
3.2寄主種類多
果實蠅除為害柑桔外,還為害羅漢果、沙田柚、油桃、南方早熟梨、楊梅、枇杷等瓜果。近年來,百壽種植水果種類繁多,每年從4~12月都有不同品種的水果成熟,果實蠅全年有8個月的適生寄主。這為果實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使其為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3.3防治方法不當
由於果實蠅為害時間長,遷飛性強,防治難度大;加之防治技術尚未成熟,許多果農濫用農藥,不但造成了環境汙染,而且還殺死害蟲天敵,破壞生態環境,使該蟲沒有天敵控制而猖獗發生。
4、防治方法
4.1農業防治
一是及時清除蟲果。對掉在地上的蟲果1~2d清除1次並深埋和堆漚,或者把蟲果集中裝入不透氣的尼龍袋內,在袋中放入沾有敵敵畏藥液的棉球把蟲果內的幼蟲薰死。二是秋冬季節對果園進行鬆土。通過鬆土破壞果實蠅的化蛹、羽化場所,使落地的老熟幼蟲不能正常化蛹、羽化而死亡,降低來年的蟲口基數。三是果園養雞。果實蠅多在2~3cm左右的土層化蛹,雞不但可以啄食落在地上的爛果和幼蟲,也可以啄食土中的蟲蛹,降低果實蠅的種群密度。
4.2物理防治
誘捕雄果實蠅。根據果實蠅寄主多、遷飛能力強、交配後終生產卵的特點,於為害柑桔前期,在園內懸掛廣西植保總站研製生產的誘捕器,密度為90~120個/hm2,並把引誘劑滴加在誘捕器的誘蕊紙板上,每20d加滴1次。雄果實蠅聞到引誘劑氣味,就會尋找並鑽進誘捕器內被誘殺;而雌果實蠅沒有雄果實蠅交配,所產的卵就不能孵化。
4.3化學防治
除在柑桔園內掛果實蠅誘捕器外,要經常觀察誘捕果實蠅的情況,如果誘捕器內果實蠅突然增多,就要及時噴殺化學農藥,或者結合噴其他農藥時,加進一些有機磷、菊酯類農藥,可以有效防治果實蠅。防治的農藥可用80%敵敵畏乳油或48%樂斯本1 000倍液。每隔10~15d噴1次,果實採收前20d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