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雷鋒」路乞承認自己被國際刑警通緝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一篇關於一位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的報導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

  8月9日,《南方都市報》的報導稱,路乞,一位來自美國的環保「洋雷鋒」,北京奧運火炬手優秀候選人,自定居武漢以後,經常撿垃圾,還發起環保行動,號召大家一起撿垃圾——其事跡被媒體廣為報導後,感動了不少中國人。但是,報導援引網友的話,指稱路乞可能是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中涉嫌非法移民等罪名的通緝對象。

  沉默兩天後,與中國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路乞,操著標準的普通話接受了南方周末的獨家專訪。「沒錯,我就是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上的那個人。不過,指控我共謀、偽造、洗錢?可能性比零還低!」 路乞憤怒了。

  逃離美國的嫌疑人?

  平靜而受人尊重的生活在七天前被打破,貼著他拾荒照片截圖的紅色通緝令經媒體報導,廣泛流傳於網絡。還是8月9日,網友malimalihome發帖投訴被路乞在替其辦理赴美手續時騙取20萬美元,為此多年不能與家人團聚。

  「我不知道這個人。我倒希望他告我,我們到法庭上對簿公堂。」路乞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赴美需要付費辦理手續,因自身條件不符而申請失敗,不可能退錢。因為資金已經投入公司,屬於當事人的正常支出。這在籤訂合同時都會註明。路乞稱,他的客戶中曾有申請失敗的例子,廣州某家庭7口人申請共同赴美,其中一人條件不符而被退回。

  「一些媒體的報導憑什麼稱我是通緝犯?有什麼證據證明我有罪?」路乞強調,在沒有證據定罪前,任何人都是清白的。

  「通緝令上的三張照片,第一張是我的護照證件相,第二、第三張是記者給我拍的環保照片。檔案資料也是我本人的。」這位從業35年的68歲美國律師很痛快地在南方周末記者面前自揭「老底」,「當然,除了罪名之外。」

  照片上的他原名Kenneth Lee Rothey,來自美國猶他州,一頭灰發,身高1.93米,站在記者跟前像座小山。

  通緝令列出的三項罪名出自休斯頓法院的判決。2005年8月,《休斯敦紀事報》刊登了一則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的新聞布告,三名律師事務所僱員涉嫌偽造籤證、洗錢等罪,其中兩名將在10月份接受審判,如指控成立,將分別被最高處以20年監禁、50萬美元罰款,5年監禁、25萬美元罰款;另一名仍在等待判刑,如指控成立,將被最高處以10年監禁、25萬美元罰款。還有一名涉案律師Kenneth Lee Rothey已出逃,正在尋找。

  「我是光明正大地來到中國,不是出逃!」觸及「通緝犯」、「出逃」等字眼,路乞變得激動。他告訴本報記者,自2004年重返中國,認識了現任妻子孟順波,他隨即決定定居武漢。

  此前,這位畢業於猶他州大學的法學博士,在休斯頓擁有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律師事務所,專為中國公民申請美國綠卡提供法律服務。

  「拿到綠卡的都不是一般人。」路乞告訴本報記者,客戶往往先申請赴美開辦公司或收購企業,再申請綠卡。他的一名客戶,國內資產達20億人民幣。路乞稱,十年間,有數百名中國客戶(包括香港與臺灣地區)經他公司代理,獲得了美國公民身份。

  《休斯頓紀事報》新聞布告上指控路乞偽造籤證、洗錢及幫助中國公民非法入境美國。

  「我不會受理任何虛假材料,也絕不會幹違法的事。」路乞稱,申報材料由當事人提供,如果有假,美國會拒絕辦理,與代理律師無關。「即便拿到綠卡,發現有假,政府也會立即註銷。」

  據路乞透露,廣州某部門曾讓他幫助註銷某人的綠卡,此人涉嫌挪用六億資金,但被他拒絕,「他們不能向我提供任何證據,我可能去做嗎?」

  移民律師的中國業務

  定居武漢後,路乞與垃圾打起了交道。他帶領妻子與環保志願者在黃石、武漢街頭撿垃圾,拎著垃圾筐、彎腰拾廢品的形象頻頻現諸當地媒體,漸漸擁有頗具規模的志願者隊伍。

  路乞是個地道的中國通。1960年,21歲的他便被派往香港傳教,35年間往返中國五十餘趟,幾乎走遍了中國各省;喜歡吃中餐,偶爾還會去肯德基吃雞腿;興之所至,操起流利的普通話和粵語,和朋友討論中國歷史,或者吟詩作賦。

  熱愛中國文化的路乞愛上了女書法家孟順波,後來還學會了書法。而3年前,他與前任中國太太楊某結束了短暫的婚姻。

  2001年,路乞在廣州認識楊某,次年赴美結婚。路乞告訴本報記者,楊父是某廳級離休幹部,姐姐與妹妹都持有美國綠卡,人脈資源很豐富,為他的公司介紹了不少客戶。

  在廣州生活時,路乞在廣州二沙島買了一套複式單位,光裝修就花了40萬元,他還曾被邀請參加過羊城晚報高端財富沙龍「鳳舞東方」。

  在國際企業聯合會網站上,本報記者看到,路乞(當時叫路見義)與楊某都是該組織成員,楊某的身份是美國某律師事務所主任。路乞稱,她不是主任,也不是該所律師,她負責收集中國客戶的材料。

  本報記者在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越秀分局聽證告知公告上查到,楊某是廣州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3年3月因違法違章受處罰,2004年6月2日最後更新的信息是「納稅人失蹤」。路乞稱,公司屬於楊某,他並沒有入股,也沒有任職,只是幫忙而已。

  一位曾經採訪過路、楊夫婦的財經記者赴哈佛訪學時,還去拜訪過他們,「那時兩人還很恩愛」。

  「不久後她就開始叫我『壞蛋』。」路乞將幾封來自客戶與同事的郵件給本報記者看,兩人關係常常鬧得很僵,至2004年終於劃上句號。路乞告訴本報記者,客戶材料的核實均由楊某負責,有幾次,他發現楊某收集的材料有虛假之嫌,要求她重新查證。「即使經我手的材料,出現問題,也不是我的責任。」

  本報記者按公告上的地址尋找楊某的投資公司,發現這裡是某銀行行長辦公室。楊某在廣州天河區美居中心C座的工作室,也於去年拆遷搬至別處。

  國際企業聯合會會長王鶴年告訴記者,楊某確是該組織成員,但由於該組織旨在促進招商引資,來去自由,此間無需承擔會員義務。他曾於五六年前在北京開會時遇到楊女士,此後再無往來。

  路乞稱自己與前妻早已失去聯繫,只知道她也拿到了美國綠卡。

  回武漢第一次上網,孟順波首先打開博客,查看網友留言與評論。這個掛著夫婦倆結婚照片的博客在幾天內點擊率飆升至9萬多次,日均1萬。孟順波興奮地說,「那麼多人支持我們!」

  這位黃石女書法家笑稱美國丈夫是個「好的壞蛋」,近日來,這個「壞蛋」讓她操了不少心,阻擋媒體一波又一波的「騷擾」,給朋友覆信解釋情況,「眼睛都是浮腫的」。剛結婚時,她便在香港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定居武漢後,她每次都陪著路乞上街撿垃圾,幫助聯繫活動和採訪,旁聽路乞在高校的講座。

  本報記者與路乞的談話中,每說完一件事,路乞都要側身看看妻子,「順波是上帝賜給我的」。夫婦倆目前的生活遠不及在廣州與休斯頓時的富裕,孟順波稱他們現在的住房是西南財經政法大學提供的,無車。路乞每月按時領取來自美國的養老金,另外還有高校教書與開辦講座的收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博士黃敬剛曾為路乞聯繫過新東方學校與武大的講座,「路老師很受學生歡迎」。

  讓路乞在武漢當地廣為人知的是他三年如一日上街撿垃圾的舉動。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黃靜對這位魁梧的老人印象深刻,「在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武漢電視臺、央視的『小崔說事』和『社會紀錄』上都看到過他!」作為大受市民歡迎的環保楷模,路乞稱自己還曾被武漢市委黨校邀請,為官員們上環保課。

  8月2日,路乞作為中南賽區前30名入圍選手,應邀參加火炬手決賽選拔。「路老師都成武漢市的名片了。」黃靜不反對這張「名片」是個老外。

  有網友在論壇發帖,路乞如此高調,是為了通過名人的身份免去嚴格的審查,順利拿到中國「綠卡」,以逃避被引渡回國的風險。

  「我是想獲得在中國的永久居留權,但你剛才轉述的說法,完全扯蛋!」路乞激動回應,按中國法律規定,外國人必須要在中國連續呆滿五年,中途離境時間不超過三個月,才能申請永久居留權。

  孟順波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不考慮回美國,主要是因為三個月的離境時間太短,「要回去,我們起碼得呆上半年。」路乞稱,按美國法律規定,犯罪嫌疑人不需要自證無罪。在獲得中國永久居留權後,他將會回休斯頓,直接上法院,「我是無罪的」。

  沒有警察找過他

  紅色通緝令在網絡與媒體間引起震動後,路乞夫婦與警方接觸過一次——他們致電110尋求幫助,媒體的追堵攔截讓他們無暇應對。「除此之外,我們沒有被警方要求協助調查。」孟順波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

  8月15日,美國領事館向本報記者發來「代表美國司法部態度」的傳真,內容顯示,此案的兩名嫌疑人已經分別獲刑18個月與12個月,分別處以罰金5000美元與3000美元。Kenneth Lee Rothey目前仍在逃亡,相信他現在中國。美國政府正在努力將他引渡回國。公告指出,按照法律程序,Rothey在被定罪之前,仍被假設為清白人。

  國際刑警組織巴黎裡昂總部秘書處秘書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近日不斷接到舉報Kenneth Lee Rothey的郵件和來自中國媒體的電話,他們已將信息轉給特定國家中心局。他們的職責是發布信息,協助成員國調查,但不會向成員國派出工作人員,幫助逮捕通緝對象,也不參與引渡的事宜。

  湖北省公安廳新聞處一位姓餘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不少媒體稱「湖北公安部門將與路乞進行正面接觸,已把路乞的個人資料寄給國際刑警組織」。茲事體大,他專門向公安廳刑事偵查局的主要負責人進行核實,公安部門沒有對路乞進行任何調查,也沒有跟他有過任何接觸,更沒有把路乞的個人資料寄給國際刑警組織。

  他解釋,國際刑警組織是國際組織,地方公安部門不能越級聯繫國際刑警或者執行國際刑警通緝令,除非得到公安部的指令。但目前為止,湖北省公安廳沒有接到公安部關於此事的指令,也沒有收到國際刑警通緝令。

  公安部新聞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安部目前還沒聽說此事,而且就算路乞是國際刑警通緝對象,公安部也不能擅自透露相關信息,因為事情很複雜,不僅是犯罪問題,而且涉及中美關係,需要外交部門的配合與斡旋。公安部刑偵局也證實了上述說法。

  武漢大學一位國際法教授解釋,雖然路乞是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對象,但因為中、美之間尚未籤訂刑事司法協助條約,中國政府無義務引渡。

  不過眼下,路乞的生活多少還是受到些影響,在北京參加「我是奧運火炬手」決賽選拔培訓時,路乞就聽到消息,自己出局了。央視5套奧運節目組告訴本報記者,他們收到上級部門的指令,不考慮讓路乞進入決賽,至於是否與此次通緝令風波有關,不便透露。

  路乞表示能接受這個結果,以後照樣繼續上街撿垃圾,「不舉奧運火炬,我心中的火炬仍然亮著。我不會讓我的祖國蒙羞。」

  (李丹婷和錢亦楠對本文亦有貢獻)

  -連結

  國際刑警組織

  國際刑警組織(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成立於1923年,總部設在法國裡昂,目前擁有182個成員國。

  組織的宗旨是保證和促進各成員國刑事警察部門在預防和打擊刑事犯罪方面的合作。它的主要任務是匯集、審核國際犯罪資料,研究犯罪對策;搜集各種刑事犯罪案件及犯罪指紋、照片、檔案;通報重要案犯線索、通緝追捕重要罪犯和引渡重要犯罪分子等。

  紅色通緝令是國際刑警組織最著名的一種國際通報。通緝對象是有關國家的法律部門已發出逮捕令、要求成員國引渡的在逃犯。紅色通緝令須由經辦國國際刑警中心局局長和國際刑警組織總秘書處秘書長共同籤發,須要求成員國提供逮捕令或判決書。

  國際刑警組織還有其他顏色的通報:藍色通報涉及犯罪嫌疑人,要求成員國警方予以查明,獲取證據;綠色通報涉及危險的慣犯分子,提醒各國警方引起注意並加以預防;黃色通報是關於失蹤人員的信息;黑色通報則涉及死者屍體,要求識別身份。紫色通報是案情通報,向有關國家通報重大犯罪案件或特殊犯罪手段的情況;白色通報是收藏品通報,將有關國家收藏的文物或藝術品被盜的情況通報有關國家並請有關國家協助查找。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潘曉凌 實習生 成希 發自武漢

來源:南方新聞網-南方周末

 


相關焦點

  • 美國華文報紙關注中國公安部通緝李洪志
    中新社紐約七月三十日電 今天出版的美國多家華文報紙,都在顯著版位刊登了中國公安部通緝李洪志的消息。  《僑報》以頭版豎橫「中國下令全球通緝李洪志」為大標題,刊登了來自北京的消息。該報今天還同時報導了中國駐美臨時代辦劉曉明昨天下午前往美國國務院,就中國公安部要求國際刑警組織協助緝拿李洪志一事與美代理助理國務卿謝淑麗進行磋商的消息。  據報導,美國聯邦司法部發言人魯賽爾證實,國際刑警組織已在二十九日將中國政府的通緝令通知了美國聯邦司法部,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際刑警組織成員都得到了通知,而且中國方面希望美國方面能夠協助將李洪志緝拿歸案。
  • 紐西蘭一華裔男子涉嫌殺妻棄女 遭國際刑警通緝
    紐西蘭國家副總警監羅伯•波普在通報會上說,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以及國際刑警組織目前正密切合作,展開跨國搜捕。洛克林對晨報表示,僅在21日當天,紐西蘭警方就同美國警方進行了3次聯絡,美國警方正根據新方提供的線索,展開搜捕薛乃印的行動。  在被問及新方是否已派出警員前往美國時,洛克林表示:「目前還沒有。至於何時會派出警員,要視案情的需要而定。」
  • 海洋汙染也是犯罪,國際刑警組織動手了
    新華社巴黎11月13日電(記者應強 張善輝)總部位於法國裡昂的國際刑警組織13日發布公報說,該組織於今年10月首次聯合全球多個機構展開代號為「海上30天」的聯合行動,查處大量違反國際法的海洋汙染犯罪活動。
  • 「洋雷鋒」線上當翻譯 服務上千名外籍居民
    作為鎮上幾乎無人不識的「洋雷鋒」,他不但線上幫忙當翻譯,向外籍居民解釋鎮裡防疫摸查和宣傳等相關信息,還負責線下信息登記、體溫檢測、秩序維護等社區志願服務工作。疫情發生之初,朋友勸其回國,但他婉拒了,「中國政府很負責,這裡很安全,我要留在這裡幫更多的人」。這位親歷過2003年非典疫情的外國人,見識過中國政府的積極應對措施。
  • 為拉登提供10年武器 「世界頭號軍火販子」遭通緝
    即使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他旗下的運輸公司依然能夠將成千上萬的違禁武器運往世界的很多地方。  來到非洲  從部隊失業後成了武器「個體戶」  布特1967年出生,18歲成為蘇聯維斯別克空軍基地的一名導航兵。由於表現出色,布特入選空軍突擊隊,後來又獲得前往莫斯科軍事外國語學院繼續深造的機會。
  • 「我放了錢,就應該有一罐汽水 」--《爆裂刑警》
    ——《爆裂刑警》,主演是筆者心中的不老男神——吳鎮宇and古天樂,感興趣的小夥伴就跟讀者一起看下去吧!《爆裂刑警》筆者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劇情,《爆裂刑警》講的是刑警Mike(吳鎮宇 飾)和阿仁(古天樂 飾)是一對拍檔兼好兄弟
  • 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 | 海西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刑警大隊、魚卡...
    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 | 海西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刑警大隊、魚卡公安檢查站開展應知應會測試 2020-09-08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市警方發撲克牌通緝令 大小王標賞金(圖)
    對於昨日A3版刊登的「近日,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將54名有重案在身的通緝犯資料印製成一副特殊的撲克牌,藉此向群眾徵集線索」的報導,讀者、網友們紛紛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Billion-陳陳陳國欣要身體健康」:將通緝重犯的資料做成撲克牌的做法有新意。  「@陳秀文系我系我」:初衷必然是好的。但是,不知道會不會給那些長著與通緝犯相似臉形的朋友造成困擾呢?
  • 《刑警兄弟》先導預告片 黃宗澤變「五毒」刑警
    《刑警兄弟》先導預告片 黃宗澤變「五毒」刑警 》今日發布先導預告片,「五毒」刑警黃宗澤遇上「呆萌」金剛,一對爛兄賤弟上演終極大互撕,各種無釐頭創意橋段,爆笑連連。
  • 汽車被盜 刑警帶GPS查行蹤
    18日上午,海口公安局刑警根據車上的GPS定位器在臨高境內把車找到,抓獲一名嫌疑人,並作出對其拘留10天的處理。  汽車被盜 刑警根據GPS定位查行蹤  據車主吳先生介紹,17日晚上11點多鐘,他將一輛牌號為「瓊A·E16××」的黑色現代小轎車,停在海口府城大園路怡和園酒店後面的停車場。
  • 百佳刑警推選丨王豹:大案剋星 鐵血刑警
    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展示刑警職業風採,激勵廣大刑警爭做崗位能手、爭當標兵模範,全面促進刑偵工作和隊伍建設,公安部決定舉辦第二屆「熱血鑄劍·丹心衛民」全國公安百佳刑警推選宣傳活動。經公安部審核,我省7名刑警入選第二屆全國「百佳刑警」提名。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全國公安百佳刑警山東提名人選——王豹。
  • 香港把洋垃圾轉運內地、東南亞謀暴利,遭聯合國、國際刑警點名
    近日,香港的這一無恥行徑遭到了國際刑警及聯合國的點名批評。2020年8月,國際刑警於發布關於廢塑膠市場的犯罪趨勢報告,揭示中國在2018年禁止進口「洋垃圾」後,東南亞成為新的「垃圾場」,而香港作為各國垃圾的轉口港,於去年更分別成為越南和泰國、菲律賓的第2及第3大廢塑料來源地。
  • 7歲男孩被綁架52天後獲救,當時孩子出現在暗網上,國際刑警出動
    7歲男孩被綁架52天後獲救,當時孩子出現在暗網上,國際刑警出動。根據外媒報導,近日俄羅斯一名7歲的男孩在一次可怕的綁架事件中獲救,當時這名男孩被發現在黑暗的網絡上。當7歲男孩薩弗利·羅戈夫採夫從俄羅斯的家中消失時,大家都以為他被謀殺了。
  • 《壞刑警》:昔日「韓劇王國」的翻身之作
    MBC推出的月火劇《壞刑警》,首周4個小集就躍居收視冠軍,並且最高收視率破10%——這是MBC今年月火、水木劇的最高收視成績,比蘇志燮的《我身後的陶斯》大結局還高。《壞刑警》改編自BBC的警匪懸疑劇《路德》,由申河均、李雪主演,圍繞著為了懲治惡人不擇手段的「壞刑警」禹泰錫(申河均 飾)與身份成謎的天才精神病少女殷善材(李雪 飾)展開。從《壞刑警》可以看出MBC強烈的求變欲望。
  • 王劍宇:擦亮刑警803品牌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因廣播劇《刑警803》而聞名。王劍宇所在的一支隊曾多次榮獲集體一等功、二等功,被國務院授予「特別能戰鬥刑偵隊」榮譽稱號,是「尖刀上的刀尖」。一支隊成立以來破獲眾多各類大案要案,包括1949年以來規模最大的走私武器彈藥案、震驚全國的持槍殺人案、轟動上海的系列電擊殺人案等特大案件。
  • 對話《紅色通緝》:15個案例見證海外不是腐敗避罪天堂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的五集電視專題片《紅色通緝》登陸央視螢屏。該片講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成效,片中大量鮮為人知的工作細節,更是引發觀眾關注。為此,記者採訪了該片的製作團隊。  《紅色通緝》專題片從2018年5月份開拍,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攝製團隊分赴美國、英國、紐西蘭、肯亞、格瑞那達、柬埔寨等17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實地拍攝,採訪國家外交部長、警察總監與國際組織官員等30餘人。
  • 《神界:原罪2》回歡樂堡不被通緝方法
    《神界原罪2》玩家最一開始的身份就是被關押的人,在船上時因為海怪的來襲飄到了歡樂堡,離開後再回來會受到通緝
  • 【刑警803廣播劇】雷派登賓館的魔影03怪客
    【刑警803廣播劇】雷派登賓館的魔影03怪客 2019-11-22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導演汪濤:《全城通緝》圓了我的電影夢
    導演汪濤寫真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汪濤執導,金馬金雞雙料影帝劉燁、功夫巨星趙文卓、韓國女星秋瓷炫以及內地新銳影星娜扎等領銜主演的大型懸疑燒腦大片《全城通緝》正在全國各大影院熱映。  《全程通緝》是導演汪濤首部指導的大銀幕影片,該片無疑是汪濤導演職業生涯中的轉型之作。他在採訪中也直言拍攝電影是圓他兒時的一個夢。汪濤導演回憶道,在他的童年時期就很喜歡看露天電影,80年代初期電影業非常興盛,因為那時候剛剛經歷過文化革命,所以文化市場相對比較開放,那時候他的家就住在電影院旁邊,所以電影藝術對他而言可謂是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