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紅色通緝》:15個案例見證海外不是腐敗避罪天堂

2020-11-24 正義網

    【原標題:對話《紅色通緝》製作團隊 用15個案例見證海外不是腐敗分子避罪天堂】

  1月10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的五集電視專題片《紅色通緝》登陸央視螢屏。該片講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成效,片中大量鮮為人知的工作細節,更是引發觀眾關注。為此,記者採訪了該片的製作團隊。

  《紅色通緝》專題片從2018年5月份開拍,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攝製團隊分赴美國、英國、紐西蘭、肯亞、格瑞那達、柬埔寨等17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實地拍攝,採訪國家外交部長、警察總監與國際組織官員等30餘人。

  「專題片對楊秀珠、喬建軍、許超凡等15個案例的回顧,展示了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的成效,見證了『海外決不能成為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的反腐敗承諾。」製作團隊向記者介紹。

  1月11日,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召開。在全會召開前日播出的專題片,其內容也與「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要求不謀而合。

  「之所以選擇國際追逃追贓作為專題片主題,這與當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工作密切相關。」製作團隊介紹,從反腐大片《永遠在路上》,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巡視利劍》,再到今年的《紅色通緝》,系列專題片展示了黨中央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敗工作向縱深發展的工作態勢,系統展示了紀檢監察工作的工作成效。

  「腐敗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追回來繩之以法,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要追。」2014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追逃追贓工作作出了方向性指引,國際追逃追贓工作發生根本性變化。

  「過去,一些腐敗分子向海外一逃了之。這樣的現象,讓百姓深惡痛絕。」製作團隊介紹,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意義重大。國內正風肅紀、反腐懲貪,海外追逃追贓,這「兩個戰場」同時發力,能夠形成反腐敗的完整鏈條,在某種程度上,專題片是對「兩個戰場」工作的回顧。

  列為「百名紅通人員」頭號的嫌犯楊秀珠,在外逃亡13年7個月,先後逃往中國香港、新加坡、法國、荷蘭、義大利、加拿大和美國,最終在2016年11月15日,她選擇回國投案。「算了,我吃不消了,我正式提出來我要回家。」專題片中,面對鏡頭,楊秀珠回顧自己外逃期間的心態變化,從之前拒絕被遣返,到試探性的溝通,再到最後的主動要求回國。

  「其實,觀眾可以看到,不僅包括楊秀珠,專題片中涉及的外逃人員,他們面對鏡頭都是自然的表述、真情的流露。」製作團隊說,這種氛圍,不僅讓受訪對象自由地表達,而且還展現了我們反腐敗追逃工作嚴格依法的一面,政策可以談,法律就必要嚴格依照規定。

  「有些人在此前抱有一逃了之的幻想。其實,你是逃不出逃不脫追逃的天網的。某種程度上,《紅色通緝》專題片也是一種『喊話』:逃,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既然涉嫌犯罪,就要接受法律的懲處。」結合拍攝過程,製作團隊介紹說,反腐敗是全世界共同的價值觀,對於外逃貪官而言,要趁早放棄以逃避罪的幻想。

  原來被某些西方國家視為「手中的牌」的外逃人員,如今卻成了手裡的燙山芋。專題片中,多位外國官員出鏡接受採訪,也體現了中國的反腐行動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在我們看來,成績的取得,與黨中央提出的反腐敗國際合作倡議、構建國際反腐新秩序不無關係。」製作團隊表示,在拍攝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除了個案中的紮實證據、積極溝通外,能夠將外逃多年的嫌疑人緝捕歸案,與國際反腐新秩序的加速構建有著密切關係。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國在構建反腐敗新秩序方面的工作成績顯著,亞太經合組織《北京反腐敗宣言》《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等一系列反腐敗國際合作倡議,更是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在這種情勢下,「逃到境外就可以逃脫制裁」的僥倖,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沒有實際可能性的異想天開。

  「專題片中,有不少的細節描述,來自人性的視角。」第39號「百名紅通人員」付耀波,原系遼寧省本溪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支隊案件審理科科長,2014年9月12日因涉嫌共同貪汙公款1930萬元逃亡國外。「我想見他們(妻子和父母),我想知道他們的消息,但是我什麼也做不到,也不敢去做。」接受採訪時,付耀波吐露自己逃亡國外的辛酸生活。

  真實世界裡,無法排解這種思鄉之情,付耀波想起了妻子有一個習慣:每天中午要上網下一盤棋。於是,他就每天在網絡世界看妻子下棋,「她在網絡上下圍棋,我看到了她,我又特意申請了一個號,在旁邊觀看,這是每天能給我帶來的比較開心的事,我每天都在網上等她。」

  「我們在採訪中發現,一碗熱騰騰的熱乾麵,一首熟悉的歌謠或者一個熟悉的建築,都會觸發外逃人員的思鄉感情。遠在他鄉,這個想念是很痛苦的。」製作團隊說。

  就在專題片播出之際,又有兩名「百名紅通人員」歸案:12月14日,「百名紅通人員」蔣雷回國投案;12月28日,外逃13年的犯罪嫌疑人王清偉回國投案自首。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截至2018年12月,共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5000多名,其中「百名紅通人員」56人,追回贓款100多億元。

  「通過採訪,我們能夠感受到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以及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可以說,這些硬體奠定了國際追逃追贓的堅實基礎。」製作團隊表示,「當然,通過採訪,我們還看到了這些外逃者們流離失所的悽苦。他們很痛苦,畢竟中國人還是有著濃厚的思鄉情結的。所以還是規勸他們,早點回國,法網這麼密,怎麼逃得掉呢?」

相關焦點

  • 15個案例見證海外不是腐敗分子避罪天堂
    對話《紅色通緝》製作團隊  用15個案例見證海外不是腐敗分子避罪天堂  1月10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的五集電視專題片《紅色通緝》登陸央視螢屏。該片講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成效,片中大量鮮為人知的工作細節,更是引發觀眾關注。為此,記者採訪了該片的製作團隊。
  • 中紀委:任何國家、哪一個政治家都不敢公開庇護腐敗分子
    文章指出,對腐敗問題要進行歷史、哲學和文化的思考。腐敗,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它損害法律尊嚴,侵蝕社會公平正義,是各國政府面臨的共同挑戰,任何國家、哪一個政治家都不敢公開庇護腐敗分子。有分歧並不可怕,增加接觸就能增進相互理解,溝通交流的過程就是建立信任、找到共同點的過程。
  • 中國助力非洲發展的101個案例方案:見證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活化石
    它見證著中非合作情比金堅、休戚與共的歷史事實,見證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篇章,這一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成果亮點,無疑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中非合作「授人以漁」指導思想的創新之作與時代回答。該書旨在向非洲各國朋友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國優秀企業與非合作案例方案,記錄中非「真實親誠」合作的累累碩果,凸顯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厚植中非傳統友誼根基。
  • 「洋雷鋒」路乞承認自己被國際刑警通緝
    但是,報導援引網友的話,指稱路乞可能是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中涉嫌非法移民等罪名的通緝對象。  沉默兩天後,與中國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路乞,操著標準的普通話接受了南方周末的獨家專訪。「沒錯,我就是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上的那個人。不過,指控我共謀、偽造、洗錢?可能性比零還低!」 路乞憤怒了。  逃離美國的嫌疑人?
  • 《天堂電影院》影評:電影見證時代與人生
    一道來自故鄉的消息揭開塵封已久的回憶,《天堂電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由放映師艾佛特的死訊展開,帶觀眾回到義大利西西里島吉安加村「天堂戲院」的前世今生,以及艾佛特與薩爾瓦多亦師亦友、惺惺相惜的情誼。
  • 劉金國:境外不是法外之地
    專項行動領導小組12個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劉金國對全國公安機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公安部黨委決策部署,克服重重困難,強力推動「獵狐2014」專項行動取得的突出成績和展現出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和過硬的工作作風給予了充分肯定。
  • 天堂是否真的存在?他研究150個「瀕死體驗」案例,揭示真相
    天堂是否真的存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我為什麼會活著?在我死後,又會到達哪裡?是天堂,還是地獄?這一系列的終極之問,你是否想過呢?為此,他曾研究了150個瀕死體驗的案例,而在這些案例裡,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儘管這些人的性格、宗教信仰、社會地位和教育背景等跨度都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毫無聯繫。但他們對於死後的體驗竟驚人相似。為了便於你們理解,小編把這些整理為以下七大特徵。
  • DNF心動表白季攻略 紅色魔女對話親密度最高選項
    DNF最近心動表白季活動開始了,很多小夥伴都對這個心動表白季的一些NPC對話感到費解吧,畢竟親密度不好弄,對話選擇尤其重要,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心動表白季的攻略。所以本次將會按照:紅色魔女 → 奧菲利亞 → 獵手伯恩 → 梅爾文 → 賽麗亞的順序依次給大家帶來詳細的活動攻略啦~紅色魔女對話攻略:註:為了防止出現部分玩家對話、選項不同的情況,所以特地列出了NPC的提問以及兩個選項,紅色加粗即為正確選項。若是NPC提問、選項與攻略不同,請結合攻略分析NPC性格自主選擇。
  • 從3組典型案例看「舌尖上的腐敗」行為的定性及處理
    「舌尖上的腐敗」問題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帶壞社會風氣、傷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但表現複雜、隱蔽,需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進一步增強政治敏銳性,精準發現、精準認定、精準處理。就如何對「舌尖上的腐敗」行為進行定性及處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相關部門同志通過3組典型案例作探討。
  • 【實證紀法】從大操大辦、多吃多佔典型案例看「舌尖上的腐敗」的...
    案例1 某市某局局長杜某(中共黨員),因其子高考成績優異,自費在該市某高檔飯店舉辦「狀元宴」,並邀請其親屬、好友及所在單位同事等共200餘人參加(其中所在單位同事有50餘人),宴席提供了高檔白酒和名貴菜餚,還組織燃放煙花,場面聲勢浩大,在該市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
  • 末世大量湧現的那些天堂地獄的見證真的可信嗎?
    我們所說的是這一個個聲稱去過天堂的見證,因沒有一個達到兩三個人的見證,故而都不可採信。並不是說『天堂的真實性』不可信。因為天堂的真實性,聖經中的見證就已經足夠絕對可信了,根本無需誰再來加以補充。不知道是他們真的分不清楚這二者明顯的區別,還是故意混淆概念。
  • 前「黑老大」洪漢義澳門首次見證:人生短暫 死後天堂地獄是永恆的...
    (圖:基督時報/施迦南) 7月28日晚,香港前黑社會大佬洪漢義在澳門首次見證。
  • 空間劃分不是玩俄羅斯方塊 3個超棒的過道設計案例
    空間劃分不是玩俄羅斯方塊 3個超棒的過道設計案例  【收納,利用走道空間規劃書牆】  小編的話:  走道空間相當寬敞,在有餘裕的前提下設計師將書牆規劃在此。空間劃分不是玩俄羅斯方塊 3個超棒的過道設計案例  【天花板格柵有延伸空間感的視覺效果】  小編的話:  越大坪數的房子在空間配置上越要妥善規畫,以免流於空洞,本案北歐風的定調提供了明亮與舒適,而半開放式的格柵、玻璃等設計則是讓空間性連貫
  • 林夕和被通緝「港獨」羅冠聰,還「約定」上了!
    正被通緝的「亂港頭目」羅冠聰,近日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自己「人在英國,心繫香港」,這一說法還得到了香港作詞人林夕的回應,7日,林夕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更改歌曲《約定》的歌詞,稱「還記得當天抗爭多難捱」、「仍未忘跟你約定心念沒有死」,文末還帶上了羅冠聰的話題,並配圖「約定」。
  • 告別洛夫倫:2000萬水貨讓克洛普防守出書 見證利物浦新天堂
    幸運的是,在克洛普來到利物浦之後,無論是拉拉納還是洛夫倫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就連奧裡吉也成為了「歐冠錦鯉」,他們一起見證了「利物浦的新天堂」。6年之後當洛夫倫轉身離去,他留給利物浦球迷的是什麼樣的回憶和多少難忘的感動瞬間呢?
  • 4-15歲海外華人孩子...
    最近有媽媽抱怨說,這一年自己親眼見證了閨女從能夠講「媽媽看啊,螞蟻爬到我的腳上了」這樣10多個字的句子,一直退步到只會講在海外,很多孩子在一歲前就會開始全日制的日託生活。  雙職工家庭,親子共處的時間非常有限,也就頂多早上起床後和上學前,以及下班後睡覺前之間,以及周末,才有機會和父母說說中文,久而久之中文會無可救藥地退化了。  這也是海外孩子面臨的共同問題,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風靡全球的中文學習平臺。  LingoAce在線中文直播課
  • 「一旦相信永遠得救,死後直接上天堂」的觀點是否正確?
    十字架上得救的強盜是特別值得一提的案例。這個案例是否說明人一信主就可以得救?這個強盜是否當日就進入了天堂?許多人總結出,「一旦相信永遠得救,死後直接上天堂」的觀點是否正確?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路23:33-43】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