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入學的初一年級新生開始,初中生物、地理將被納入中招考試科目,在相應課程結束後進行,實行隨教隨考隨清。
考試時間安排在初二年級下學期期末,隨當年初三年級中招考試一併組織,在中招考試之後進行。考試成績按每門滿分50分計入學生次年中招錄取總成績。
很多初中老師反映,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語文英三科問題不大,卻在生物、地理的期末考試中不及格。
很多家長和同學們潛意識裡也會覺得地理、生物是「副科」,在重視程度、時間投入上,相對一些學科明顯偏弱,甚至有時候會忽略這兩門學科。
如今生物、地理也納入中招考試科目了!如果這兩門沒學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中招成績!
一、學習生物地理的黃金期
其實生物和地理對於孩子來說,幾乎是「零基礎」,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會感到比較困難,原因如下:
1.首先,生物和地理專業名詞比較多,知識點又很瑣碎。比如,生物學中動植物的組織、結構層次、胚乳和子葉等等。初一地理學中的「三線——等高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特別是等高線的畫法和表現的地形特徵是比較難理解的。
2. 其中地理學科是一門對空間思維和綜合思維要求比較高的學科,需要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有力支撐才行,恰恰初一這些學科尚未開設,或者相對地理學科的需求,有些滯後,也是孩子們感覺地理難學的重要原因。
孩子進入初二,會面臨學科增多、主三科重難點增多、會考臨近等壓力。
所以家長一定要提前幫孩子規劃好學習計劃,把握住孩子學習生物地理的最佳學習時期——初一。
二、學習生物地理的方法
地理
1.自編順口溜記憶: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貫性。如果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
2.學會概括: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亞地型複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
3.對地理的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像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自然資源」的概念。
4.地圖和理論的結合,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
5.要善於把不同地理事物聯繫起來:首先必須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裡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繫起來了。
生物
1.「 先記憶,後理解 」 ,掌握基本知識要點: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律。
2.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繫這些實際。
①聯繫自然實際。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裡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
②聯繫生產實際。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麼問題。
③聯繫生活實際。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係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3.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簡化記憶法。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②聯想記憶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③對比記憶法。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可以運用對比法,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④綱要記憶法。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