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6篇SCI!湖北博士:包攬各類獎項,連續三年獲一等獎學金

2021-01-19 武漢工程大學招辦

在武漢工程大學本科到博士十餘載的時光,他把學習烙進生活,勤思成為了他最真實的寫照。他發表SCI論文6篇,中文核心論文2篇,公開發明專利7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連續兩年榮獲武漢工程大學"優秀研究生",連續三年榮獲武漢工程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榮獲2018年度化工與製藥學院"年度科研之星";榮獲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湖北省第十二屆大學生化學(化工)學術創新成果報告會"三等獎。他就是2019-2020年度國家獎學金的獲得者,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馮健。

不懼困難 愈戰愈強

在工大的十餘載時光,學習在他身上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學習是值得深思的,在他眼中關於學習也有深刻的答案,本科階段是追求"學好","學好"是取得結果、是一個度量、是為了掌握知識,而研究生階段是追求"好學","好學"是探索、是習慣、是態度。這便是他從本科生到研究生角色轉換後對於學習深刻的認知。

人生從不一帆風順,面對困難,他選擇迎難而上,直指問題根源。在灰暗的日子裡不斷尋找新的途徑解決問題,以求柳暗花明後的微光。若是自己解決不了,他會向自己的導師、師兄師姐求助。成長路上,他愈戰愈強,可這一路他從不孤單,課題組的人和諧友愛、課題組的專業相輔相成。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不斷清晰知識盲點、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平淡的生活自此增添了許多趣味。不畏懼困難的心態、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諧友愛的課題組大環境成為了他成長路上的"三大法寶"。

腳踏實地 行穩致遠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絕大部分的時間在閱讀文獻與實驗研究中度過,對於每天的實驗安排一定要細緻,而且必須按照進度安排有條不紊地完成科研任務,是馮健對科研的態度。保證大量的知識儲備、做合理的設計實驗方案,事先預期實驗的可行性與結果,是他對科研的執著。SCI-HUB、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國知網、維普等各大平臺,是他科研路上不斷取勝的法寶。讀研是為了學習方法學,什麼時候拿到一個新的方向馬上可以上手了,那研究生算是合格了,是他對科研的認定。

在這樣的信念下,馮健將繼續按部就班地完成接下來的研究工作,積極面對未來可能面對的難題,藉助導師與工大的平臺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廣增見聞 全面發展

在馮健眼中,讀書不能讀傻,不能因為過重的學業任務讓自己失去人情味。人們都生活在一個集體社會中,除了通過學習來充實自己的文化內涵,還需要提升交流、應變、運用等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全面發展自己,爭取自己的發展空間。科研之餘,找關係要好的朋友聊聊天,看看電影,放空自己,這是他享受生活的方式。廣泛閱讀,從書海中汲取營養不僅是他為自己充電的過程,也是他為閱讀文獻所做的準備。

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學術會議、科研比賽,磨鍊自己的心態、發現自己的短板和長處、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他始終心有所想,也在不斷地提高自己。

馮健始終認為,生活是一個大舞臺,機會是需要自己創造的,不要放過任何一次機會,要學會抓住機會,只有抓住機會才能展現自己的能力,才能挖掘自己的潛能,不斷地成就自己。面向未來更廣闊的人生舞臺,祝願馮健立足當下砥礪前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文本素材來自:武漢工程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獲2019中國機器人大賽亞軍(一等獎)等9項獎項;一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和一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重點立項。4、何偉,航天學院17102-1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劉佩進教授和嚴啟龍教授。獲寶鋼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標兵及學術之星等榮譽。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
  • 學霸情侶:包攬專業前2名,如今結為夫妻,攜手發表18篇SCI!
    他們曾是學校裡朝夕相伴的知己,曾是同一個課題組形影不離的夥伴,他們包攬專業第一第二,攜手發表18篇SCI論文,最後雙雙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共同奔赴澳洲繼續深造。從校園愛情走向神聖的婚姻殿堂,他們在對方的鼓勵中一路相伴前行,用真情演繹"神仙愛情"的真正內涵。他們,就是長安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徐開偉和鄒小彤。
  • 中國90後CNS一作大盤點,博士三年6篇Science比曹原還開掛!
    他們中有人在博士剛入學的年紀就已經拿下了6篇《Science》有人在23歲發《Nature》25歲成985大學教授直博三年手握6篇一作Science……以上的關鍵詞似乎每一個都足以讓人的履歷閃閃發光,但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包攬了如上所有光環,還拿了清華大學第22屆「學術新秀」榮譽。
  • 湖北7位「超級學霸」:保研名校、開公司,還發表10篇SCI
    他們勤奮刻苦,精鑽學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頻頻斬獲各類榮譽。今天,讓我們走進幾位"學習先進典型",一起感受榜樣的力量吧!1.劉星劉星,男,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2016級碩士生。在導師董志兵教授的指導下,劉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表了8篇第一作者SCI論文和2篇共同第一作者SCI論文(武漢工程大學均為第一單位),連續3次獲得一等獎學金、連續2次獲得特等獎學金、連續2次獲得國家獎學金。他是化環學院研究生的傑出代表,也是其所在實驗室(1421實驗室)的中流砥柱。即便取得了這些驕人的成績,劉星也依舊保持一顆樸素和平靜的心,他認為:成績只屬於過去,對於未來,他將繼續砥礪前行。
  • 本科期間發表6篇SCI論文,校方:已達博士畢業水平
    發表6篇SCI論文,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16,這樣亮眼的科研成績出自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術茂,而這已達到電子科大博士畢業水平。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興趣愛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使命和責任。
  • 應屆碩士3年發表16篇SCI論文,就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pan>《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去年約5萬名本專科學生獲國家獎學金,百名優秀代表公布
    曾連續三年獲國家獎學金。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曾獲國家英語競賽二等獎、國家物理競賽三等獎、周培源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優秀獎等;2018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流訪問,所有課程皆為滿績。李睿意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2015級學生。曾獲國家獎學金、屈伯川獎學金、上銀菁英獎學金等多項獎勵。
  • 西電密碼學博士獲得多項國家級創新競賽獎項,發表論文7篇
    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7篇,其中3篇發表在計算機網絡領域頂級會議INFOCOM(CCF A),1篇發表在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TSC),1篇發表在資料庫領域重要會議DASFAA(CCF B), 2篇發表在國內著名期刊《通信學報》。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 報考湖北大學2021年研究生人數創新高,湖大歡迎你!
    (5個學科聯合)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目前有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大學四年,他是拿到烹飪學校畢業證書的「掌勺師傅」,更是手握4篇SCI高水平論文的科研大牛。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根據 2019 年公布的影響因子,計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頂級期刊雜誌影響因子總和為:43.07+41.037+36.216=120.323也就是說鄧博士三年發表論文影響因子達到了 CNS 之和。試想如果鄧博士三年發了 CNS 級別雜誌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為博士畢業生的優秀代表不會引起任何非議。
  • 華理博士獲得IUPAC青年化學家獎,曾4次獲國獎,發表32篇SCI論文
    來自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張琦博士憑藉其題為「基於大環主客體化學的納米粒子可控自組裝及其性能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從全球優秀青年化學家中脫穎而出,斬獲本獎項。IUPAC成立於1919年,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致力於推動解決化學科學的世界問題,促進化學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發展。
  • 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
    「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記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新京報快評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熊丙奇《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這篇報導的導語是:「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
  • 全世界僅6位!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
    全世界僅6位!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IEEE CSC)頒發的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項Graduate Study Fellowship。
  • 科學家張首晟驟然離世:曾包攬物理界多個重量級獎項
    12月6日上午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教授驟然離世,終年55歲。
  • 包攬物理界多個重量級獎項的張首晟驟然離世 今年才加入美圖、聯想...
    包攬物理界多個重量級獎項的張首晟驟然離世》聽從楊振寧建議 從事凝聚態研究1983年,張首晟獲得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士學位,4年後,又順利拿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學位。1993年,張首晟受聘於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張首晟不僅僅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同時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源碼資本張宏江博士連續三年居全球頂級計算機科學家榜單中國大陸...
    近日Guide2Research第6版頂尖計算機科學家年度排名出爐,統計2020年世界頂尖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排名。入選華人學者超140人,中國科學家45人。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張宏江博士居中國大陸科學家之首,華人排名第5,全球排名第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