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6篇SCI論文,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16,這樣亮眼的科研成績出自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術茂,而這已達到電子科大博士畢業水平。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興趣愛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使命和責任。曾術茂說,自己的使命就是以新能源為切入點,著力解決國家"燃煤之急",為"能源安全"和"綠水青山"貢獻一份力量。如今,他已被保送至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深造。
與成電結緣
高二時,曾術茂就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上化學課時了解到的新能源在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方面的重要意義,讓曾術茂在懵懵懂懂中意識到,或許這就是自己的理想所在。隨著了解的深入,他更加篤定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從新能源入手,尋求破解之道。
高考填報志願時,曾術茂查閱了許多資料。電子科技大學在新能源領域成績突出,讓他十分心動,於是果斷報考,把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作為自己的第一志願第一專業。
時至今日,曾術茂還清晰記得高考後的那個暑假,有一天早晨當他打開手機看到高考成績和錄取結果時內心的激動。就這樣,他與成電結緣了——成電成了他的夢想的新起點。
最重要的"引路人"
懷著滿心的歡喜和激動,曾術茂踏進成電的校門。在能源導論課上,張昌華老師讓大家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以後的打算和志向,曾術茂的文章開篇就引用了《三國演義》裡的一句詩:"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張老師勸曾術茂早點加入實驗室學習,早點參加科研工作,也就在那時他開始知道有科研這回事。
在導生和張昌華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大一下學期,曾術茂順利加入了長期致力於燃料電池以及儲能鋰電池相關研發工作的李廷帥副教授團隊,從此開始,他從一個科研的"門外漢"逐漸走進了新能源的宏偉學術殿堂。
從"學術小白"到"科研達人"
"萬事開頭難",尤其是科研。在好幾千字的英語論文,還有複雜的物理公式,以及令人頭昏眼花的物理場前,曾術茂心裡發怵了。基礎知識空缺、英語水平不足,是一個科研新人面臨的巨大挑戰。但是,曾術茂並不會被困難輕易打倒。在徐民師兄的幫助下,他學會了如何看論文、如何操作軟體。徐民耐心地給他講解燃料電池的相關理論,使他慢慢入門。
曾術茂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料,大量閱讀文獻、認真記筆記。每次閱讀,他都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搜尋,以提高利用文獻的效率。"有時候,我會問一些很幼稚的問題,比如電解質的電導率是多少,把師兄氣得很慘,他狠批我一頓,勒令我多看論文,還給我安排論文分享報告,讓我一個大一新生向研究生講論文。"徐民還多次"敲打"他,讓他堅持不懈地到實驗室學習,不許有絲毫懈怠!
現在回憶起這些"慘痛"經歷,曾術茂只有感激。此後,李廷帥副教授開始讓他接手大學生創新設計的課題。他接到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研究氣孔率對燃料電池熱應力分布的影響。儘管過程艱難,但最終曾術茂的論文發表在了《國際氫能》上。
李廷帥副教授對曾術茂的工作十分欣賞,又一次性給了曾術茂3個課題,布置任務時,他特意對曾術茂"加壓":"你仔細做,反正這些都是你的!"挑戰巨大,但曾術茂已然臨危不懼。他瘋狂查文獻,然後設計計算方案。進入"忘我"狀態後,他甚至感覺周圍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腦子裡每天想著課題,做夢也是模型的收斂曲線。最終,圍繞這三個課題,曾術茂又發表了5篇SCI論文。
大三結束後,曾術茂被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智林傑研究員看中,從而獲得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智林傑在富碳納米材料的構建與結構控制、高性能富碳納米材料、富碳納米材料在能源與環境領域的應用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
在成電四年,曾術茂收穫了不少鮮花與掌聲。他榮獲四川省優秀畢業生,連續三年專業排名前三,獲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人民一等獎學金1次,發表SCI論文6篇。儘管榮譽接踵而至,但曾術茂卻仍然不斷告誡和激勵自己:"任重而道遠,必須再接再厲!"
來源 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