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期間發表6篇SCI論文,校方:已達博士畢業水平

2021-01-12 騰訊網

發表6篇SCI論文,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16,這樣亮眼的科研成績出自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術茂,而這已達到電子科大博士畢業水平。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興趣愛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使命和責任。曾術茂說,自己的使命就是以新能源為切入點,著力解決國家"燃煤之急",為"能源安全"和"綠水青山"貢獻一份力量。如今,他已被保送至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深造。

與成電結緣

高二時,曾術茂就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上化學課時了解到的新能源在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方面的重要意義,讓曾術茂在懵懵懂懂中意識到,或許這就是自己的理想所在。隨著了解的深入,他更加篤定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從新能源入手,尋求破解之道。

高考填報志願時,曾術茂查閱了許多資料。電子科技大學在新能源領域成績突出,讓他十分心動,於是果斷報考,把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作為自己的第一志願第一專業。

時至今日,曾術茂還清晰記得高考後的那個暑假,有一天早晨當他打開手機看到高考成績和錄取結果時內心的激動。就這樣,他與成電結緣了——成電成了他的夢想的新起點。

最重要的"引路人"

懷著滿心的歡喜和激動,曾術茂踏進成電的校門。在能源導論課上,張昌華老師讓大家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以後的打算和志向,曾術茂的文章開篇就引用了《三國演義》裡的一句詩:"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張老師勸曾術茂早點加入實驗室學習,早點參加科研工作,也就在那時他開始知道有科研這回事。

在導生和張昌華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大一下學期,曾術茂順利加入了長期致力於燃料電池以及儲能鋰電池相關研發工作的李廷帥副教授團隊,從此開始,他從一個科研的"門外漢"逐漸走進了新能源的宏偉學術殿堂。

從"學術小白"到"科研達人"

"萬事開頭難",尤其是科研。在好幾千字的英語論文,還有複雜的物理公式,以及令人頭昏眼花的物理場前,曾術茂心裡發怵了。基礎知識空缺、英語水平不足,是一個科研新人面臨的巨大挑戰。但是,曾術茂並不會被困難輕易打倒。在徐民師兄的幫助下,他學會了如何看論文、如何操作軟體。徐民耐心地給他講解燃料電池的相關理論,使他慢慢入門。

曾術茂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料,大量閱讀文獻、認真記筆記。每次閱讀,他都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搜尋,以提高利用文獻的效率。"有時候,我會問一些很幼稚的問題,比如電解質的電導率是多少,把師兄氣得很慘,他狠批我一頓,勒令我多看論文,還給我安排論文分享報告,讓我一個大一新生向研究生講論文。"徐民還多次"敲打"他,讓他堅持不懈地到實驗室學習,不許有絲毫懈怠!

現在回憶起這些"慘痛"經歷,曾術茂只有感激。此後,李廷帥副教授開始讓他接手大學生創新設計的課題。他接到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研究氣孔率對燃料電池熱應力分布的影響。儘管過程艱難,但最終曾術茂的論文發表在了《國際氫能》上。

李廷帥副教授對曾術茂的工作十分欣賞,又一次性給了曾術茂3個課題,布置任務時,他特意對曾術茂"加壓":"你仔細做,反正這些都是你的!"挑戰巨大,但曾術茂已然臨危不懼。他瘋狂查文獻,然後設計計算方案。進入"忘我"狀態後,他甚至感覺周圍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腦子裡每天想著課題,做夢也是模型的收斂曲線。最終,圍繞這三個課題,曾術茂又發表了5篇SCI論文。

大三結束後,曾術茂被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智林傑研究員看中,從而獲得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智林傑在富碳納米材料的構建與結構控制、高性能富碳納米材料、富碳納米材料在能源與環境領域的應用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

在成電四年,曾術茂收穫了不少鮮花與掌聲。他榮獲四川省優秀畢業生,連續三年專業排名前三,獲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人民一等獎學金1次,發表SCI論文6篇。儘管榮譽接踵而至,但曾術茂卻仍然不斷告誡和激勵自己:"任重而道遠,必須再接再厲!"

來源 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92年的小哥,985的特聘教授:3年博士期間發表40篇SCI
    新智元報導來源:知乎、個人主頁等編輯:肖琴【新智元導讀】最近,中南大學一名90後特聘教授火了:本科畢業後3年讀完博士,博士期間發表40餘篇SCI (一作/通訊31篇),畢業即獲聘成為985高校特聘教授。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
  • 他發表6篇SCI、6篇EI、1篇為《Nature》子刊論文,榮獲寶鋼特等獎
    博士期間,他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5篇,影響因子總計204.863,引用次數總計701次,h指數13;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高水平SCI期刊收錄6篇,EI收錄6篇;一作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69.579,引用次數達231次,其中有一篇為《Nature》子刊,兩篇被選為封面,三篇發表在影響因子高於
  • 應屆碩士3年發表16篇SCI論文,就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在我國大學辦學實踐中,有碩士生因碩士畢業論文被答辯專家認為達到博士畢業水平,進而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的美談,但似乎還沒有在碩士求學期間發表論文多,就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期刊發表論文和學位論文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授予博士學位需基於博士學位論文,這一學位論文不能由期刊發表論文替代,否則,所有博士生只需在期刊上發表論文,而無需撰寫學位論文,就可授予博士學位了。
  • 「SCI 文章兩篇,且對IF有要求」,浙大博士畢業論文真的很難嗎?
    浙江大學學生,因無法在任何一個全球性期刊上成功發布一篇論文,而拿不到畢業證,怎麼辦?這裡的「浙江大學學生」可不是指的普通本科學生,甚至也不是碩士研究生,而是專門指的那些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學對本校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質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 天大博士12篇一作SCI,從本科到博士一直保持專業第一
    他曾發表論文22篇,其中一作SCI論文12篇,一區論文8篇,Top期刊論文9篇,獲授權專利2項,申請專利3項。他從本科到博士一直都是專業第一,他用奮鬥書寫人生,用汗水為青春做註腳,他就是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程熱物理專業2014級博士生,蘇文。
  • 博士帶著8篇SCI論文來應聘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8篇SCI論文,兩篇EI論文;項目路演現場獲得千萬投資協議……上個周末,在2019年江蘇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四對接」的活動現場,記者圍觀了一次高水準的人才展示。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新京報快評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我國正在推進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取消讀研期間發表論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和社會輿論,都需建立新的論文觀。資料圖。
  • 本科期間,發表一篇SCI論文,有多難?對考研有用嗎?
    這篇文章,我們討論一個話題,關於SCI論文與考研的關係,本科期間發表SCI,有多難?到底對考研有沒有用? 在討論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SCI,因為,即使是有些研究生,可能都不太了解SCI。 什麼是「SCI」?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3個榮譽畢業生發表的文章分別為:榮譽畢業生A: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榮譽畢業生B:SCI論文30多篇。榮譽畢業生C:發表SCI論文31篇,影響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0篇。
  • 北航本屆632名博士畢業生發表上千篇SCI論文
    中青在線北京4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原春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今天舉行2017-2018學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共有632名博士研究生、3229名碩士研究生獲授學位。據介紹,本屆632名博士畢業生共發表SCI論文1164篇,其中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俞立平攻讀博士期間發表SCI論文13篇。本屆632名博士畢業生中包括航天員劉旺。劉旺曾執行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圓滿完成手控交會對接的重任。「根據專家們的建議和後續載人航天工程任務需要,我還報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機與環境工程博士研究生。」劉旺曾在自述中談到。
  • 發SCI論文到底有多難,碩士博士畢業一般能有幾篇
    這兩天,一則關於某校男主送女主 SCI 論文的新聞頓時讓學術界無數博士盡折夭。有人感嘆自己這輩子都發表不出來那麼多論文。我們姑且不討論這則新聞的內容,塔主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一篇SCI對博士意味著什麼?所有在讀的博士都知道,SCI論文發表是一名博士畢業的硬性條件。
  • 5篇sci什麼水平值多少錢 李敏劈腿陸炎事件院長兒子為其買房
    5篇sci什麼水平,sci是什麼陸炎送李敏5篇sci值多少錢有多厲害,相信大家最近都被復旦女博士陸炎李敏事件刷屏了,而陸炎為愛還送復旦女博士李敏整整5篇sci,惹來不少網友羨慕,直言李敏就是科研界妖姬。陸炎送李敏5篇sci究竟有多厲害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他21歲保研,22歲讀博,1年又達博士畢業要求,發表11篇SCI/EI論文
    已發表SCI/EI論文11篇,受理專利6項,獲得行業旗艦會議最佳論文獎……作為學生第一負責人,他協助指導6位研究生正在進行導師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分布式光伏與梯級小水電互補聯合發電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作為導師助理,他協助導師撰寫項目申報書3項,其中中英合作項目「Optimal Design and Schedule of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 and
  • 江蘇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校方:正在調查 對此「零容忍」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北京報導北京時間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和公式摘取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25歲博士奶爸走紅,曾睡4小時打3份工,發表16篇SCI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25歲博士奶爸王言博火了。16篇SCI論文、十佳歌手、六塊腹肌……近日,還榮獲上海交通大學2019「學生年度人物」和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的榮譽。他的學業和生活經歷引發網友關注。人民日報等官微也予以轉發,為他打Call。
  • 發表11篇SCI的博士科研之路:從「問題生」到本科一作發14分頂刊
    大四一作發頂刊JAS(IF=14.6),2017年至今已發表SCI論文11篇,入選第70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次)、唐立新獎學金、美國化學會ACS上海分會研究生學術成就二等獎、上海市先進材料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
  • 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直博生,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
    吳天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直博生,師從韓禮元教授,致力於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3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300。
  • 以我讀博期間發表6篇SCI的經驗,解析論文投稿的這些問題
    作為機械導師的博士研究生,我從事的卻是自動化方面的研究,所以在論文發表這方面,導師們除了經費支持,也沒法提供什麼其他門路。如果我這樣的博士研究生還去考慮開源期刊還是傳統期刊的問題,純粹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然而,現在我作為一個想要繼續在學術圈混的人,也是時候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 先從我的經驗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