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教育獎的設立始於1990年,是由寶鋼獨家出資設立、政府支持指導、專家諮詢策劃、高校積極參與的全國最具知名度的教育獎項之一。
隨著2019年度寶鋼獎評比落下帷幕,東南大學光榮簿上又將增添8個與努力、奮進有關的師生的名字。其中,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張磊,以其突出的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豐碩的科研成果以及優異的綜合素質,榮獲了2019年度「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
「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獲得者
張磊博士(右二)上臺領獎
張磊博士,本科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績優異,於2015年免試保送至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專業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目前在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跟隨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崔鐵軍教授從事微波天線與人工電磁表面的研究。
博士期間,他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5篇,影響因子總計204.863,引用次數總計701次,h指數13;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高水平SCI期刊收錄6篇,EI收錄6篇;一作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69.579,引用次數達231次,其中有一篇為《Nature》子刊,兩篇被選為封面,三篇發表在影響因子高於10的期刊上。
除此之外,他還獲得了各種榮譽,包括「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兩次「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羅德與施瓦茨獎學金」、「東南大學三好研究生」、「東南大學博士學業獎學金」以及「東南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等,併入選「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的名單。
同張磊博士的會面,是帶著崇敬與好奇的一場探尋。
初次接觸張博,發現他是一個性格比較內斂、慢熱的人,通過進一步的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到他待人接物都很友善、謙遜,做事也非常認真專注。在請他用三個關鍵詞概括自己時,他認真想了想,緩緩說出:「專注、堅持、自律」。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原無線電系)是我校的驕傲之一,它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同時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一流的試驗平臺,吸引了眾多學子的目光。2015年,張磊保送至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讀博。
張磊具體的研究方向是人工電磁編碼超表面,在5G和未來6G智能通信、以及國防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他每天都早早來到實驗室,查閱文獻,時刻追蹤相關領域的最新學術資訊,就連節假日都是如此。在提到自己研究領域的現狀和前景時,張磊專注地說:「電磁波是通信的信息載體,人工電磁編碼超表面可以集成輻射和散射為一體,能夠實時操控電磁波,在雷達成像、電磁隱身等領域有潛在應用。也能夠直接編碼信息,在毫米波高頻段和太赫茲頻段構建極簡的通信體系,具有一定的優勢。」
回顧博士階段發表的6篇自己作為第一作者的SCI論文時,張磊說,「每一篇論文出爐的背後都有很多汗水,從最初idea醞釀到理論推導、仿真模擬,接著做實驗論證,最後投稿、拒稿、來回修改,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第一篇論文的發表,那時他剛開始接觸科研,遇到了很多挫折,在師兄師姐的幫助下,漸漸掌握了仿真和實驗技巧。他的第一篇論文投到了天線領域權威期刊IEEE TAP,收到大修意見,整整五頁的審稿意見和近40個專業問題。經過一個半月的修改,回覆信達7000多詞,後面又經過了三輪小修,文章才被錄用。談到這裡時,他感慨道,「整個過程下來,在跟審稿人來回多次交流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對審稿人的專業水平深感佩服,也為我後續做研究做了很好的鋪墊。」
他認為,發高水平論文,不僅要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開放的視野,還要多閱讀文獻,特別是高水平期刊的高質量論文,同時注重積累,做好文獻閱讀記錄,找準方向去深挖。另外要「見賢思齊」,多與人交流,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在本科學習階段,張磊就聽數個授課老師提起過崔鐵軍教授,對崔老師在電磁學領域的建樹非常崇敬。保研至東大前,張磊便聯繫了崔老師,在郵件裡,崔老師給予了他很多指點和幫助。也正是由於崔老師的人格魅力與學術造詣,更加堅定了他在東大讀博的決心。
「這一路走來所取得的成績都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和幫助。」當談到導師對自己的影響時,張磊說道,「崔老師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科研一線,做事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讓我深受感染。」
崔老師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很高的學術平臺和寬鬆的科研氛圍,並且因材施教,他能很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給予包容和鼓勵。在做研究方面,他一直鼓勵學生去嘗試,在論文修改方面,也非常細緻和認真。儘管崔老師平時非常忙,但一般在學校的時候他都會找張磊聊聊科研進展、指點一些方向,也會給他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和建議。「好幾次在凌晨一兩點收到崔老師的郵件。有時候即便老師出差在外,不管多晚,他也會及時給我回覆郵件,跟我討論一些科研問題。」
在提及課題組時,張磊喜悅地說:「課題組是一個大家庭,氛圍很好,我能取得的這些研究成果得益於老師和師兄師姐們先前的研究基礎。課題組有很多優秀的同門,我們會發揮各自的優勢,建立合作。從初期想法的討論、理論的摸索到仿真模擬,都離不開和同門師兄弟姐妹們的交流討論。在實驗系統測試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會找有相關經驗的同門或老師請教。人多力量大,可以解決遇到的很多困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為了產學研結合,更深層次了解工業界的需求,張磊多次前往國防軍工研究所調研,參觀一些先進武器裝備系統並了解其艱辛的研製過程,他深切地感受到早年技術攻堅的難度和挑戰。他發現,「做科研不僅僅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同時也要結合國家的需求,敢於攻堅。還要多參與一些項目,爭取使研究成果落地生花。」
除了調研活動,張磊也曾在本科期間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山區支教活動。「支教期間每天跟孩子們一起吃大鍋飯,每晚跟支教隊員們一起開會總結、備課。那段時間特別充實。」回憶起這段已過去多年的經歷時,他的語氣裡依然帶著滿滿的幸福感,「小朋友們都很純真可愛,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傳授一些新的思想和觀念,讓他們意識到可以通過努力學習走出山區。」
「與其蹉跎度時日,不如勤奮在當年」
科研之餘,張磊也會充分利用閒暇時間來充實自己。雖然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與實驗室為伴,但空閒時他也會閱讀新聞、瀏覽知乎或者看看B站視頻等放鬆身心。他喜歡打籃球、健身、遊泳和爬山,也喜歡看電影和紀錄片。「我覺得健身很減壓,喜歡舉鐵到力竭。一般每周都會有三個晚上去健身房鍛鍊1小時,周末的話,天氣好也會去爬爬山或者去玄武湖走走。」
在問及未來的規劃時,他心裡已有明晰的方向,「博士畢業後希望出國繼續深造,進行博士後研究,領略不同的研究氛圍和科研思路。」
張磊學長的寄語
「東大的平臺很好,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軟硬配套資源和發展機會,整體氛圍比較開放自由,周圍的小夥伴們都很優秀,可以相互學習。我希望學弟學妹們勤奮刻苦,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開拓一片天地。未來是你們的!」
這就是東大的「寶藏男孩」張磊,他不懈地探索著、奮鬥著、追尋著。如今,新的徵程已經開始,祝願張磊擁有更廣闊的一番天地,一如他的名字:「磊磊軒天地,詩書有雋動」。
來源:東南大學研究生 採寫、責編 | 水鳥 小雪人 張妮妮 圖片 | 張磊
部分圖片及文字源於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 東南大學研究生會 宣傳與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