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自深圳大學,發表SCI論文1篇,EI論文8篇,參與國家項目2項……

2020-11-24 校園快報

今天,小編將和大家一起分享深圳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左路路腳踏實地,超越自我的大學故事。

歲月如梭,流年似水。三年碩士時間白駒過隙間悄悄滑落,導師的諄諄教誨、輔導員的句句叮嚀、同學們的心心相印,小道上的人來人往、教室中的各抒己見,食堂裡的琳琅滿目,共同鑄造了左路路研究生三年的幕幕畫卷。

在此期間,左路路深深懂得了「讓人覺得無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這句話的含義。研究生三年讓她在競賽中深刻領會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邊界,而打破這些邊界的錘子,是求知慾、是渴望、還有交流。下面小編根據左路路的競賽歷程,來講述她的成長經歷。

個人簡介

左路路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

學術研究:

研究領域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特徵工程、數據挖掘、優化調度等,在該領域發表SCI論文1篇,EI論文8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深圳大學新引進教師科研啟動項目1項,主持深圳大學研究生創新發展基金項目1項,獲得軟體著作權1項,參與國際會議報告3次。

獲獎及重要榮譽:

1.第十五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級三等獎

2.第二屆「深創杯」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1400進16)

3.2018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當前中國碩士生最高級別的獎學金)

4.第二屆「深創杯」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突出雙創項目獎

5.首屆AIIA杯人工智慧巡迴賽——智慧未來全國總決賽二等獎

6.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廣東選拔賽一等獎

懵懂

在大學生活裡,左路路是一個努力勤懇的女孩子,但卻總感覺沒有方向感,於是,在她的本科履歷表中,只有寥寥無幾的獎學金證書,其他,競賽、項目空空如也。後來,左路路遇到了她的導師,牛奔教授。牛教授是一位科研能力卓越、嚴謹、有始有終且很有風趣的老師,對她參與學術競賽和創業競賽進行了規劃,這也為她的研究生生活拉開了帷幕。

除了感謝她的導師之外,左路路還特別感謝深圳大學給予了她們一個很優秀的平臺。深圳大學會定期的在公文通發布學術競賽、創新、創業比賽的通知,並且不同的學院也會邀請教師或者師兄、師姐給她們開展講座,例如,挑戰杯,網際網路+,深創杯,三創等。因此,在學校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她做到了以下兩件事:

第一,學會主動的和導師交流,表達她要去參加挑戰杯比賽的想法,獲得導師的建議。左路路的導師是一位很有趣的人,他並沒有給她指定研究或者主題,而是讓她自己去搜尋,於是,她走在路上、吃飯、睡覺都在想著有關主題的問題,最終定義了,智能公交調度,醫護排班、客戶分析等。

第二,學會主動地關注時事,查找文獻。左路路說:「深圳大學每年都要花幾百萬去維護同學們的圖書館,為何不讓它達到它存在的目的呢?」在圖書館中,需要學會利用資料庫,中外文獻以及著作的搜尋。除此之外,需要主動地去把能有機會參加的競賽按照月份,做成Excel文件。

此時,左路路已明確了自己的不足,度過了懵懂期,目標明確的她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了。

坎坷

當競賽時間和競賽項目都已決定了,下面就是競賽申請書(或者項目計劃書)的撰寫,項目任務的分配、以及項目進度的監控。

項目申請書的撰寫上,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這些之前左路路沒有接觸過,是完全無從下手的,於是她搜尋了別人的項目計劃,跟著模仿了自己的寫法,最後再根據導師的意見修改。她的挑戰杯項目申請書最後修改了29版。

深創杯與主辦方合照

提到項目任務分配,不由得會提到參與人員的把控。左路路在這裡強調:「如果你不能確保你的朋友很認真,請不要加進你的朋友。」她的項目團隊是身邊的合作朋友以及學院面試過來的本科優秀學員。痛下狠心找團隊成員,任務分配因人而異。

自信

如今,經過項目組導師的培訓,左路路不僅在科研成果上碩果纍纍,還參與了多次國際學術報告,在匯星樓參與了管理學院、文學院的競賽分享,希望以後能越走越好。下面向大家展示期間的一些照片。

深大廣州「三創杯」集體照

團隊「深創杯」比賽合照

首屆AIIA杯總決賽現場智能管理創客部落團隊合照

「三創杯」廣東省一等獎證書

「挑戰杯」廣東省三等獎證書

「挑戰杯」校級一等獎證書

青春是一場旅行,夢想一直在路上。讓我們再次出發,頂峰相見!

來源:深圳大學管理學院 編輯:單日栩 責編:李世卓

相關焦點

  • 科研榜樣:他發表學術論文13篇,SCI8篇,說,科研一定要腳踏實地
    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業一等獎學金、優秀研究生等獎勵和榮譽。目前共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SCI論文8篇,領域Top期刊論文2篇,中科院JCR一區期刊1篇,二區期刊5篇,機器人領域國際頂級會議2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作為學生中主要參與人員參與橫向課題1項。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獲寶鋼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標兵及學術之星等榮譽。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發表專利2項,主持博士論文創新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加多項學術會議/活動。5、王亦晨,航海學院03121602班,中共黨員。本學年平均學分積專業第3,綜測成績專業第一。
  • 博士帶著8篇SCI論文來應聘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8篇SCI論文,兩篇EI論文;項目路演現場獲得千萬投資協議……上個周末,在2019年江蘇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四對接」的活動現場,記者圍觀了一次高水準的人才展示。
  • 他發表6篇SCI、6篇EI、1篇為《Nature》子刊論文,榮獲寶鋼特等獎
    寶鋼教育獎的設立始於1990年,是由寶鋼獨家出資設立、政府支持指導、專家諮詢策劃、高校積極參與的全國最具知名度的教育獎項之一。隨著2019年度寶鋼獎評比落下帷幕,東南大學光榮簿上又將增添8個與努力、奮進有關的師生的名字。
  • 武漢大學跨專業博士蛻變「論文達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論文!
    人物名片:鄧娟,仡佬族,中共黨員,1993年11月生,貴州銅仁人,2011年考入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5年進入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測繪工程專業攻讀專業碩士學位;2017年,考博時她放棄自己學習了六年的測繪專業,轉入電子信息學院物理電子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鄭國興教授
  • 這位學霸真牛:他發表30篇SCI論文,發明專利28項,獲國內大獎!
    4月13日,第十五屆王大珩光學獎評審會在北京召開,電子科技大學推薦參評的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永團隊李劍峰教授指導的博士生羅鴻禹從來自35所高校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光學獎」。在該研究方向上,羅鴻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Optics Letters等著名期刊已發表和錄用SCI論文30篇,EI論文6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Google Scholar總引用587次,SCI他引337次。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類」,並獲得「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
  • 一年7篇SCI論文,參與8項專利,他是奮鬥著的浙大追夢人!
    在大二時,吳聲豪懷揣著保護綠水青山的美好願望,下定決心選擇了這個當時在浙大剛剛成立的新專業,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希望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石墨烯的光熱轉換過程,以及相關的能源環境應用。
  • 32篇SCI、EI論文、多項發明專利、本科生科研導師
    來源 | 華南理工大學、新華網編輯 | 學術君不愛逛街、不愛打遊戲,但醉心科研,發表32篇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論文,擁有9項授權發明專利、44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另外60餘項專利在受理中……這個「大神」就是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關偉鵬。
  • 成都電子科大學霸發表30篇SCI論文 又獲王大珩光學獎
    4月13日,第十五屆王大珩光學獎評審會在北京召開,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推薦參評的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永團隊李劍峰教授指導的博士生羅鴻禹從來自35所高校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光學獎」。
  • 學霸女神:她發表多篇SCI、EI論文,保研985名校,還高顏值!
    三年來,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她參加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局項目、四川省苗子工程項目等各級科研項目共5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3個、校級1個,且部分已順利結題。在這期間,以第一申請人身份擁有實用型專利一項。
  • 「最牛畢業生」發表SCI論文19篇!深圳先進院2020屆研究生畢業
    畢業典禮上,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對畢業生提出殷切囑託:「年輕一代的你們將在中國科技力爭世界前沿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你們也將是努力使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一批人。無論在何崗位,希望你們都有大的人生格局,對未來有目標、有期許,發揚深圳先進院創新無極限的精神。相信你們的努力,將助力實現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
  • 石河子大學25篇SCI論文入選ESI高水平論文
    9月10日,ESI最新數據更新檢索結果顯示,石河子大學有25篇SCI論文入選ESI高水平論文。  本次檢索到的25篇被引論文總被引頻次為1715次。這些論文分布在ESI的11個學科中,分別為農業科學6篇、化學3篇、工程學3篇、植物與動物科學3篇、物理學2篇、材料科學2篇、臨床醫學2篇、分子生物與遺傳學1篇、社會科學1篇、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和地質學學科各1篇。
  • 把實驗室當「旅遊聖地」 湘潭大學本科生發表5篇高級別SCI論文
    紅網時刻通訊員 劉宇謙 記者 賀衛玲 報導暑期到了,有的人選擇旅遊愉悅身心,有的人選擇實習提升能力,而湘潭大學化工學院2020屆本科生易默雨則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他繼續呆在實驗室裡,在導師的指導下,心無旁騖地開展電化傳感方面的研究。
  • 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論文工廠再次被證實2020年春節剛過,美國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伊莉莎白·畢克通過大數據對比,發現超過400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論文,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其中僅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有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博士期間,他參與橫縱課題共9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2篇;以第一學生作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並全部授權;開發2套數位化精度分析軟體,並獲得軟體版權2項。2019、2020年度連續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6年獲得"SMC社會獎學金",2019年獲得"優秀研究生"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優秀博士研究生標兵"榮譽稱號。
  • 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這些下屬都是大學教師,他們舉報的還是老問題:陳宇京有8篇論文重複發表、一稿多發,有些涉嫌變相抄襲。  陳宇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的論文沒有變相抄襲,而所謂重複發表,屬於非主觀、非自願因素造成的,「學校對這件事已有結論了。」
  • SCI論文_怎麼發表ei期刊
    WOSCI沃斯編輯:發表論文要比想像中不容易,還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尤其是在發表ei文章的時候,更是需要備好發表的基本技能,這樣成功的機率才會更高,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發表ei刊物的論文和一些常見的問題。
  • 躋身全球前0.1%!湖北這所高校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根據最新ESI數據,武漢工程大學電氣學院洪漢玉教授帶領的圖像識別團隊成員中年輕博士黃正華、張耀宗與張天序、洪漢玉等教授合作的4篇論文入選了ESI工程學全球Top1%高被引論文,其中2篇同時入選了ESI工程學全球Top0.1%熱點論文。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師弟讀研時發了4篇中科院II區sci論文,均是環境類期刊中影響力較高的。畢業後,他還留2篇初稿給師妹,期間參與了實驗。研二時拒絕了團隊的碩博連讀,研三拒絕了團隊小導師的留學建議,更為遺憾的是他研三拒絕了推薦的一個博導(願意招他),去年新增為院士。不想讀博的理由很簡單,兩個字「累了」。之前,和他聊過,他的想法是工作2年後再去國外讀博。
  • 合肥工業大學參與的PCAWG聯盟在《Nature》發表6篇研究論文!牛!
    6篇《Nature》!合肥工業大學參與的PCAWG聯盟在《Nature》發表研究論文2020年2月6日,PCAWG(Pan-Cancer Analysis of Whole Genomes,泛癌全基因組分析)聯盟在《Nature》正刊發表了6篇論文,合肥工業大學楊善林院士和丁帥教授是集體作者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