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博士12篇一作SCI,從本科到博士一直保持專業第一

2020-12-08 騰訊網

他曾發表論文22篇,其中一作SCI論文12篇,一區論文8篇,Top期刊論文9篇,獲授權專利2項,申請專利3項。他從本科到博士一直都是專業第一,他用奮鬥書寫人生,用汗水為青春做註腳,他就是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程熱物理專業2014級博士生,蘇文

一直以來蘇文立志做一個實幹家,他獲得的一項項成績都是他孜孜不倦努力的結果。他是真正的學霸,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留校直博。

他的數學課程如"線性代數與解析幾何"、"工科數學分析"全為滿分100,讀博期間,平均成績達到91.11,專業排名第一

他被授予吳仲華優秀研究生獎(全國僅10人),為熱力學領域唯一獲獎人他還獲得了天津大學優秀博士論壇報告獎。在讀博士期間,2017~2018年蘇文連續兩年獲評博士生國家獎學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蘇志文從本科到博士期間一直都是專業第一,他的科研成果與他的成績一樣突出,他立志把理論變為現實。蘇文先後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會議推廣自己的科研成果,為科研同行口頭匯報自己的科研成果6次。

2015年,他曾擔任天津大學中低溫熱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太陽能光熱聯盟研究生論壇主要負責人,聯絡參加論壇的學者,整理論文集。

蘇文還曾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赴美國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環境能源工程實驗室CEEE(Centerfor Environmental Energy Engineering)進行訪學,合作導師為國際能源知名學者YunHoHwang教授。

訪學的這一年他與外導合作發表SCI論文4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在科研之餘,蘇文還走訪了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大學,參觀了MIT的博物館,蘇文如饑似渴的學習了解了機器人、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學科進展。這一年蘇文的科學素養、科研水平都在急速的提高。

開掛人生:要做學霸就做多領域學霸

蘇文不僅在自己本專業相當優秀,更讓人驚嘆的是不局限於單方面優秀,他還很努力在數學和計算機方面也做到學霸級別。

在校期間,他自我研習了計算機語言,並獲得了一系列的相關證書。在數學學科競賽中,先後獲得了"學會杯"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秋季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天津賽區二等獎、"拓普杯"天津市大學生物理競賽特等獎、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學數學競賽二等獎、"廣數杯"京津冀本科畢業設計大賽三等獎,並被評為"天津大學科技創新先進個人"。

這些多學科的積累為都讓蘇文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為他的科研打下了多學科多技能的紮實基礎。

暖心學長樂於助人

生活中的蘇文其實是一個樂於助人的暖心學霸,他樂於為學弟學妹答疑解惑。本科時他曾擔任2011級新生的小班,為新生面臨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困難提供指導,並組織相關活動促進新生班級的團結與交流。

還曾組織班級一起看望學校退休老教師。他也曾作為優秀學生代表為大一同學講解數學知識,歸納數學的重點及難點,並進行答疑解惑。留校直博後,他為大二、大三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及保研經驗。

讀博時蘇文參加"優秀博士生報告"交流會,與即將讀博或有志於科研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博士歷程,幫助同學們解決初做科研時經常遇到的一些困惑。

蘇文在博士期間主要課題是"基於工質物性的有機朗肯循環分析及T形管分離特性研究",他力求解決中國能源轉型時期,中低溫清潔能源所面臨的效率低、難推廣等瓶頸,實現清潔能源的發電、供暖及製冷,緩解發展所面臨的經濟-能源-環境三方面困境。

蘇文早已將天大"實事求是"的校訓精神融入自己的科研與生活當中,堅持探索創新,勇攀科研高峰,力求為新能源的推廣做出自己的貢獻!

(來源:天津大學招生辦 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

相關焦點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榮譽畢業生A就是爭議最大的華西胸外科鄧漢宇博士,從2016年入學以來,他已經發表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40多篇論文包括:Original research:16 篇Comments: 9 篇Meta 分析:10 篇其餘為 letter。
  • 發表11篇SCI的博士科研之路:從「問題生」到本科一作發14分頂刊
    大四一作發頂刊JAS(IF=14.6),2017年至今已發表SCI論文11篇,入選第70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次)、唐立新獎學金、美國化學會ACS上海分會研究生學術成就二等獎、上海市先進材料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
  • 一作發三篇1區SCI的碩士,竟落選一地方高校博士複試
    次年,又參加高考,成績高出省重點線十餘分,這次他報考了江蘇大學,令我們意外的是他選擇了應用化學專業。2016年順利畢業,我們鼓勵他繼續深造,他參加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但報了華東理工大學未被錄取,後調劑到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繼續研究生學習。碩士階段的學習激發了他的科研興趣,以第一作者在一區SCI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英文科研論文。
  • 92年的小哥,985的特聘教授:3年博士期間發表40篇SCI
    近日,又有一位90後學者火了:92年出生,本科畢業後3年讀完博士,博士期間發表40餘篇SCI (一作/通訊 31 篇),畢業即獲聘成為985高校特聘教授。他就是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的特聘教授——齊衝衝。
  • 上海交大 本科12篇一作SCI,讀博再發《Science》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17屆本科畢業生鄭景旭引入了外延生長(epitaxy)的概念來調控金屬的沉積形貌,以鋅金屬負極為示例,使得鋅沉積/溶解的可逆性達到了99.9%,循環壽命達到了傳統鋅電極的100倍。
  • 博士帶著8篇SCI論文來應聘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8篇SCI論文,兩篇EI論文;項目路演現場獲得千萬投資協議……上個周末,在2019年江蘇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四對接」的活動現場,記者圍觀了一次高水準的人才展示。
  • 北京"超牛"博士:研究成果助力癌症治療,以第一作者發表9篇SCI!
    張凱,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也是第十四屆&34;獲得者。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寶鋼優秀學生獎、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等榮譽。
  • 人民日報:一張圖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這幾天,演員、北影博士翟天臨被「學術打假」,除了衝在第一線捍衛學術公平的諸多碩士生、博士生外,還有許多人想搞清楚本科、碩士、博士的論文到底有何區別。此外,還有一大批正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同學回憶起了自己的「辛酸」往事,一大批正在思考要不要讀研的學生則變得更加糾結。  小編就以一盤兒紅燒肉告訴你,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
  • 雙胞胎學霸:他們一起讀研,發SCI論文13篇,又一起考取廈大博士
    他們初高中階段開始接觸生物後就對這個方向有濃厚的興趣,高考後選擇專業時初識『水產養殖』這個專業,並均以第一志願報考河南師範大學水產養殖專業,弟弟白玉麟以院第一名的成績入學,哥哥白玉麒由於三分之差未能被河南師範大學錄取,在河南工程學院就讀安全工程專業。這也是他們倆人生第一次以獨立的身份生活在兩所不同的高校,鍛鍊了獨立學習與交友能力。
  • 想當大學老師談本科,碩士,博士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如果你已經確定將來你的職業規劃了,就衝著這個目標前進,當然如果要從事高校工作,那麼本科期間你就要朝著這些方面努力:1.學歷首先,本科學歷是不足夠你去當一個大學的老師的,因為現在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現在高校的招聘要求也在逐年的提高,從本來的本科到碩士,再到現在的碩士基本達不到高校任教資格了
  • 從一盤紅燒肉看本科、碩士、博士論文都有啥區別!
    這幾天,演員、北影博士翟天臨被「學術打假」許多人想搞清楚本科、碩士、博士的論文下面,用一盤兒紅燒肉告訴你,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第一篇(第一章到第三章):豬是怎樣養成的;第二篇(第四章到第五章):豬的各個部分肉質的區分和作用;第三篇(第六章到第七章):理論的不同發展階段對紅燒肉發展的影響和啟示;第四篇(第八章到第十章):
  • 簡單圖示:終於明白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區別了
    一、學生版二、圈圈版想像這個圓圈代表了人類的所有知識。你小學畢業時,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博士論文序言:歷史中豬肉食譜的文獻綜述、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不足和問題;第一篇(第一章到第三章):豬是怎樣養成的;第二篇(第四章到第五章):豬的各個部分肉質的區分和作用;第三篇
  • 北京硬核博士:研究成果助力癌症治療,以第一作者發表9篇SCI
    張凱,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也是第十四屆"校長獎章"獲得者。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寶鋼優秀學生獎、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等榮譽。共發表科研論文26篇,SCI文章總影響因子超250。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期刊論文8篇,影響因子總和超過90。
  • 本科期間發表6篇SCI論文,校方:已達博士畢業水平
    發表6篇SCI論文,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16,這樣亮眼的科研成績出自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術茂,而這已達到電子科大博士畢業水平。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興趣愛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使命和責任。
  • 3年16篇SCI,碩士生破格拿博士學位,他的兩位前輩比他還牛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均在學校「最具影響力期刊」目錄)、EI會議論文4篇,另以其餘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 武漢高校博士教師兩年發表12篇SCI論文 被稱「科研狂人」
    他是一名「科研狂人」,兩年發表12篇SCI論文,為了取得第一手數據,把實驗室當成自己的「家」。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師納迪姆近日被學校授予「優秀科研工作者」,他的科研故事也在校園引發熱議。10月19日早上7點多,納迪姆已經在實驗室開始忙碌,他正在研究離子色譜法的廣泛應用。
  • 博士學霸:7篇一作影響因子篇均過10,博士期間總影響因子230!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7篇文章,篇均影響因子超過10;以二作和共同作者身份在16篇雜誌上發表SCI總影響因子230;獲得2016-2017年度「北京科技大學三好學生」、2017-2018年度「材料學院十佳學術之星」等榮譽稱號。
  • 武漢大學跨專業博士蛻變「論文達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論文!
    人物名片:鄧娟,仡佬族,中共黨員,1993年11月生,貴州銅仁人,2011年考入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5年進入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測繪工程專業攻讀專業碩士學位;2017年,考博時她放棄自己學習了六年的測繪專業,轉入電子信息學院物理電子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鄭國興教授
  • 相比本科和博士,碩士為何最尷尬?
    看過《生活大爆炸》的都知道,這部劇又名《論暴擊碩士一萬點傷害的100種方法》,其中一集講到碩博士的稱謂,讀完博士你的稱謂前面就可以加Dr.,而讀碩士你的稱謂和本科依然沒什麼區別,只能是Mr.,博士和碩士的差距可見一斑。
  • 東京藝術大學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專業有哪些?
    東京藝術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是一所校本部位於東京都臺東區上野公園的日本藝術類國立大學。蔚藍留學老師今天主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東京藝術大學專業設置:一、東京藝術大學本科專業設置東京藝術大學本科只有兩個學部:美術學部和音樂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