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方玉建科學網博客
有好久沒寫博客了,一是博士畢業了忙著工作,二是想著避免網絡分散自己的精力,所以聚焦自己的精力靜下心來踏實做點事情。但近日我的外甥參加2020年江蘇大學流體博士網絡複試的事情讓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所以寫下此文。
江蘇大學:位於江蘇鎮江,江蘇省屬大學,非985、211,是一所綜合、研究教學型大學(編者注)
先介紹一下我的外甥吧。該如何說起呢?
先從他的求學經歷說起吧。
2011年他在浙江參加高考,考試分數比重點線高1分,當時我挺為他的高考志願發愁的,有點擅作主張地給他填報了東北電力大學。雖然被錄取了,他卻放棄就讀堅持復讀。次年,又參加高考,成績高出省重點線十餘分,這次他報考了江蘇大學,令我們意外的是他選擇了應用化學專業。2016年順利畢業,我們鼓勵他繼續深造,他參加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但報了華東理工大學未被錄取,後調劑到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繼續研究生學習。碩士階段的學習激發了他的科研興趣,以第一作者在一區SCI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英文科研論文。我當時正好在讀博士,我只發表了兩篇三、四區的SCI英文科研論文,跟他一對比,令我十分汗顏,所以我鼓勵他踏實研究繼續升造。可沒想到他卻報了浙江大學的博士考試,後來落選。在工作還是繼續堅持之間?我鼓勵他好好找他的碩士導師交流,後來就留在學校幫助導師作研究助理,計劃下一年再繼續報考江蘇大學的博士。這一年,他一方面幫著導師指導和管理研究生,同時在影響因子IF=15.548的一區SCI期刊Nano Energy上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申請並受理了一項發明專利。看到他的這些成績,作為舅舅的我倒是挺欣慰的。
但是2019至2020年真是多變的一年,首先是他們化工學院的博士名額被推免生用光了。所以,我們建議他報考江蘇大學流體中心的動力工程和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博士,符合他繼續從事的氫能製備研究方向,並給他推薦了博士導師。接著他就在積極準備博士的入學考試,但沒想到春節期間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博士的入學考試取消了,改成資格審查之後直接參加綜合能力面試和英語聽說能力測試,採用網絡的方式進行。
這次面試或複試的競爭異常殘酷,二十幾位考生爭取4個名額。原定每位考生20分鐘的網上複試或面試時間,實際調整為每位10分鐘。複試完,他告訴我因為時間突然調整變化讓他在回答專家評委的問題時感到很緊張。
總共的面試時間只有10分鐘,包括5分鐘ppt匯報,2~3分鐘的英語聽說能力測試,還剩~2分鐘的評委答問。真是何等的緊張與關鍵!
結果是出乎意料,同時又是意料中的事,他以複試排名5而落選。
說它出乎意料:一個碩士研究生,第一作者發表了三篇I區SCI論文竟然落選!那是他碩士三年和待業一年所有的辛苦付出,突然在這個短短10分鐘的面試或複試環節被擋在博士的門檻外!10分鐘決定了他過去的整整四年,何等的不對等!
說它又是意料中的事:20多位考生爭取4個名額,13位教授專家參加複試,10分鐘就可以決定名額「花落誰家」。他還能排上第五已經算是幸運,更精確的是第二名與第五名的分差只有0.7分不到,而他因為落後第四名0.18分而排名第五,那是怎樣的一個激烈程度!
我曾經寫過一篇小短文《我的SCI夢》。我沒有因為發表了SCI論文而有圓夢的感覺,倒是為外甥三篇一作的I區SCI論文參加博士複試而被拒江蘇大學流體博士的門外而感到一陣夢醒的冷冽寒風!
本文作者方玉建,江蘇大學博士在讀,原文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84852&do=blog&id=123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