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二的學生最近吐槽課題組加了一條新規定,那就是必須有一篇SCI,即使學校可能沒有這樣的論文規定!本來這種規定應該適用於下一屆的研一,然而現在就要開始實施,於是他只能感慨好難!明明應該用新不用久!

對於該改動,一位資深的博三學子說出了內心話:通過對研究生論文收費,養活了多少期刊!大學評優、升職,完全看論文發表的數量和級別,根本不考慮論文的內容。直博要5分以上單獨一作sci,一般就是3分以上單獨一作。你以為那論文都是乾貨嗎?c刊上一次需要多少錢?

當然也有學霸博士反駁:不發表論文難道以交捲來論英雄嗎?那本碩畢業更水了。現在咱們已經在強化本科教育,要求嚴進嚴出,對研究生也應該這樣,特別是碩士研究生應該強化科研能力。如果沒有畢業論文卡 越來越多的翟博士!但是發論文似乎已經成了一套商業體系!

有些家長不是很清楚學術上的事情,於是吐槽:碩士水不水先放在一邊不說,本科論文普遍不行,但你連查資料、做研究都不會,連最簡單的學術問題解決不了 ,對得起你大學生的稱呼?其實研究生一般研二才開始分小方向寫論文,還要找工作或者轉博、出國,真沒多少時間!當然不排除研一就定導師的學校。

直接取消論文這一項,只要通過了碩士階段所有的考試就可以畢業,不就行了?事實上沒這麼簡單!裡面大多數拿不到畢業證的並不是論文的原因,基本都是因為掛科。取消了,更慘,不取消還會逼他們學一學。現階段除了這些考評學生質量的辦法,暫時沒有更科學的評判學生質量的辦法。任何一項規定都不會完美,不能因為發生個別問題而推翻這一規定。畢竟碩士生上課真的不能和本科生的精度相提並論!
對於搞科研的來說,論文是基本素養,必須會寫,其實論文格式固定,關鍵是內容,只要內容夠創新有亮點,就沒有多大問題。博士研究生的論文發表,也要求精不求多。現在很多大學就這樣。有同學碩博連讀,5年半發了一篇子刊就滿足小論文要求了,要是那種水刊,5篇也心虛啊!

本科生確實可以考慮不要硬論文指標,以基礎教育知識成績為主,畢竟還是多以學習為主,到了碩士、博士階段論文是需要的,畢竟到了該階段,要解決科學問題,有人說碩士會變水,難道以前的不水?發的論文量有,質卻難以保證……
博士論文就得精細,工匠精神。而不是發了2篇C刊才能論文答辯。更有甚者,必須署名博導第一作者,這都變成了什麼。博士要解決問題。理工碩士就得解決科學技術問題,人文社會學科就得解決企業和社會問題。

研究生如果沒有發表論文的要求,那導師更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學生當免費勞動力了。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有論文要求,無良導師才可以用這個卡學生畢業,讓學生做免費勞動力,給導師的權限太大了,得罪了他,卡你畢業!
關鍵是沒有更好的指標來評價一個學生或者青年人的科研水準,獎項、專利更不靠譜。在新的標準出來之前,貿然取消,那評優秀的時候就成了上面的人點兵點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