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市人大代表付鋼:聚集國內外創新成果,打造健康產業千億...

2021-01-15 山東熱搜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愛科

「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藉助內外循環「雙節點」的城市優勢和天然環境優勢,青島有能力成為面向「一帶一路」和「RCEP」國家的國際健康合作新平臺。青島市人大代表、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建議,青島應發揮自身優勢,引導國內外的健康產業創新成果向青島聚集,將青島打造成為醫養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

青島健康產業發展仍受三大痛點制約

疫情的蔓延,給全球的經濟發展帶來重創,需要重新審視生命健康的價值,國內外健康金融環境和產業環境的改善,使得健康產業GDP佔比和增速逆勢增長。付鋼提到,與北京、上海、深圳、蘇州等城市相比,青島健康產業發展還未形成規模,主要受到三大痛點制約:

首先,青島雖然歷來是北方濱海療養之都,但長期以來醫療資源多而不強。青島醫療機構數量位居全國前十,但進入全國Top100的醫院只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市立醫院兩家,臨床上的發展弱勢間接導致產業轉化效率低下,優勢的海洋醫藥與生物製品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也僅為8.6%,本地產業化率為4.3%,80%醫藥企業為中小型企業,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其次,國家自貿區及上合示範區等國家政策在健康領域的助推作用尚未顯現。青島對外面向「一帶一路」、面向日韓,對內引領黃河流域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特別是隨著RCEP籤署,又為青島這座「雙節點」城市帶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雖然坐擁多個國家級開放合作平臺,但未能給健康產業的發展起到明顯的助推作用。

最後,青島作為季節性旅遊城市,旺季峰值高、負擔重,淡季空置期長、浪費嚴重。青島人均消費低,難以從根本上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濱海療養之都的城市優勢未能完全發揮,對城市的經濟拉動效果非常有限。

青島藉助內外循環「雙節點」的城市優勢和天然的環境優勢,有能力打造成為面向「一帶一路」和「RCEP」國家的國際健康合作新平臺,引導國內外的健康產業創新成果向青島聚集。

打造健康千億級城市 業界提出三條建議

怎樣實現打造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的發展目標?付鋼提出了三點實施建議。

第一,建設長江以北醫學中心,全面激活健康領域科技成果轉化。

青島具備國際合作優勢和濱海醫養環境,發展成長江以北國家醫療中心的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在政企聯合的共同努力下,國家創傷醫學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已於2020年9月21日世界華人醫師年會上落戶青島。「建議青島繼續協調其餘六大中心,促進國家醫學中心的頂級醫療資源與青島各大醫療機構對接,建立青島分中心,逐步成為服務長江以北乃至全國的醫學中心,導入國家級科研、人才、技術資源,進一步盤活青島目前已有和在建的醫療機構。」付鋼說,利用與日、韓、歐、美等各國的合作優勢進行國際合作,承接各大領域的創新成果轉化,將青島逐步建設成為一個比肩休斯敦醫學中心和杜拜健康城的國際健康城市。

第二,以醫療產品進口綜合解決方案能力,打造先進醫藥科技成果進入中國第一站。

付鋼建議,青島以新機場啟用為契機,藉助自貿優勢,進一步申請到類似海南的醫藥免檢政策,實現新藥的進口分裝、先行先試,形成覆蓋全國的冷鏈物流中心,並提供涵蓋臨床方案設計、伴隨診斷產品開發和產品商業化推廣的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快國際先進科研成果進入中國的速度並與長江以北醫療中心的建設形成良好的互動,與北京、上海、廣州的傳統進口貿易形成明顯區別,青島將有能力打造成國際醫療健康產品進入中國的第一站。

第三,建設產居創聚集的健康城市綜合體,打造中國高淨值人群第二居住地。

「建議圍繞國家醫學中心的創新資源落地和國際健康產品的導入,打造配備高端健康管理體系的健康城市綜合體,並在青島全市多個優勢地段進行複製,結合青島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吸引全國高淨值人群在青島創業安家,優化青島人口綜合素質,改善青島經濟結構,提升應對突發健康事件的能力。」付鋼說,通過以上三點策略的有效實施,青島的健康產業將實現跨越性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的發展目標將加速實現。

相關焦點

  • 發現新「齊跡」|淄博高新區:MEMS產業孵化器 助力打造千億級產業平臺
    6英寸矽基MEMS研發製造平臺」等10多個創新創業平臺,為入園企業及高層次人才提供設計、研發、孵化、產業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聚力打造MEMS晶片、集成電路晶片、智能傳感器、儀器儀表等優勢產業鏈和產業聚集區。
  • 南京生物醫藥谷: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谷依託現有產業基礎,緊抓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的「雙區」聯動發展機遇,進一步聚焦「基因之城」建設,著力打造以基因細胞產業為引領的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一、生命健康產業總體發展情況近年來,藥谷聚焦「基因之城」建設,以生物醫藥創新資源匯集平臺和生命健康創新名城先導區為目標,大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得益於產業創新、政策和資源優勢,現已集聚綠葉製藥、先聲東元、世和基因等500餘家基因及生命健康領域企業,培育了健友生化、藥石科技、南微醫學等3家上市企業,1家獨角獸企業世和基因(估值70億人民幣),
  • 【兩會青島聲音】專訪軟控袁仲雪:打破壟斷髮展杜仲膠產業
    >    >>>>【兩會青島聲音】這些青島代表給總理說了啥    >>>>【兩會青島聲音】青啤孫明波:中國經濟"質"存高遠    >>>>>【兩會青島聲音】專訪海信周厚健:大企業創新就要"頂天立地"    >>>>【兩會青島聲音】周厚健:北京的交通擁堵海信可以「改善」
  • 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推進食品工業科技創新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堅守保供抗疫與科技創新第一線⊙記者 夏子航 ○編輯 吳正懿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 張學武>今年參加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帶來了多份建議,其中不少都與「科技創新」有關。
  • 兩會好聲音|市人大代表王凡:提早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升海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愷琦1月12日,2021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海洋產業」引發代表委員熱議和廣大市民關注,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建工作組組長王凡表示,要想加快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還需提前布局,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建設,加大新興產業培育
  • 那些年兩會傳遞出的新能源汽車「好聲音」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15、2014年全國兩會,汽車界的代表委員傳遞出哪些新能源汽車「好聲音」。  2014年新能源汽車「好聲音」  苗圩:新能源汽車是不得不走的路  工業和信息部部長苗圩表示,2014年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業界認識已趨於統一。
  • 科技創新做強「千億蛋糕」!煙臺健康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原標題:科技創新做強"千億蛋糕"!煙臺健康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水母網12月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李俊玲 通訊員 鄭曉龍)第二屆國際健康產業大會正在我市舉辦。記者昨日從煙臺市衛健委獲悉,截至2019年底,全市醫養健康產業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
  • 硒產業謀定功能性農業-萬祥軍:「兩會」提案推農業大健康
    建議國家將安全補硒作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具體行動,出臺重要食品硒添加強制性措施和標準,並建議成立硒研究國家實驗室,為我國硒產業創新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並在恩施州建立硒研究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機構和科技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2016年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盧凌建議儘快啟動「全民補硒」工程。
  • 2020兩會「硒」聲!農業大健康·萬祥軍: 謀定功能性農業
    海東市「兩會」,寫好富硒產品「大文章」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鳥成雲表示,著眼2020年,海東將認真學習貫徹好這次省兩會精神,做好結合、落實、深化三篇文章,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海東力量。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脫貧攻堅方面重點在培育壯大拉麵產業、富硒農業、青繡產業上下功夫,加大對青稞酒產業的保護和扶持力度,把海東特色產業打造成鞏固脫貧成果的支撐產業。
  • 兩會專訪:人大代表談感想 說體會
    市人大代表、尚志鎮黨委書記 郭彥發:作為一名基層代表和城關鎮的黨委書記,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2021年,我將帶領尚志鎮全體幹部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十四五」規劃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努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一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完善產業發展鏈條,夯實經濟基礎,爭當尚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 「健康」成今年西安兩會高頻詞 有代表建議在新建大樓裝新風系統
    在新建樓宇安裝新風系統、建立心肺功能測評體系、加快西安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健康」成為今年兩會的高頻詞,《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今年要推進健康西安建設,不少人大代表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建議國家在產業基金和產業政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銀昕 | 全國兩會現場報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胡巍 攝)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將「成立四川國家級民營科技裝備發展專項基金;希望國家產業扶持基金和產業扶持政策將民營企業的基礎科學研究納入支持範圍」等內容寫入了他的代表建議中。
  •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合川醫療健康產業下一步這樣布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2日訊(記者 舒婷)今(12)日下午,重慶合川區醫藥健康產業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根據規劃,十年內合川將培育一個由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藥、功能食品及相關產業組成的千億級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推動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
  • 兩會:這些委員、代表給旅遊界出了些頗具爭議的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 楊多良  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業發展  產業融合背景下旅遊業與健康產業、中醫藥的融合力度不斷加強,中醫藥健康旅遊方興未艾,不僅提升了產業層次,優化了產業結構,也為各相關產業增添了新的發展動力,找到了適應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成長方向。
  • 人大代表為創新型城市建設「出點子」
    會上,來自相關行業領域的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就依法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談體會、講問題、出點子。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多年「磨一劍」作為一座因科技而興、因創新而強的工業城市,株洲從未停止過對創新的追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也是謀劃多年、推進多年——2014年,我市正式籌備啟動創新型城市;2017年4月,我市正式印發《株洲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方案(2017-2020年)》,明確重點抓好企業技術創新、產業集聚創新、創新人才培育、智慧財產權示範、特色園區建設等十大工程;2018年4月,國家批覆支持我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2019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依法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決定
  •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公司張宏妹談煤電企業...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公司張宏妹談煤電企業綠色轉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疫情防控雖然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是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發展任務異常艱巨。」5月25日,全國人大代表,皖能合肥發電有限公司發電運行部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張宏妹表示,無論是在疫情突發情況下還是現在常態化防控階段,都應當切實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特別是煤電油氣供應。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筆錢用在刀刃上、緊要處。」張宏妹說,對錢怎麼用、用在哪,政府做出了安排。這條要求同樣適用於企業,必須做到精準科學、有的放矢。
  • 中國廣播影視雜誌刊發封面文章聚焦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6日訊 6月15日出版的中國廣播影視雜誌6月刊(下半月)刊發封面文章,以四個版面聚焦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實踐,從科技賦能媒體融合、全媒體記者轉型、策劃創新交互式產品、打造智媒傳播生態等多維度點讚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永無止境」。
  • 從無到有 瀘州人的「飛天夢」破土生根 「三年過百億、五年五百億、八年過千億……」
    航空航天產業在瀘州算是一張白紙,如何書寫?底氣何在?在瀘州「兩會」期間,瀘州市人大代表、瀘州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鍾華貴接受了媒體採訪,介紹了瀘州航空航天產業園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目標,鍾華貴表示,瀘州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目標是主營業務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深圳將與香港合作建設好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努力在科研人員出入境、科研物資通關、科研資金流動、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先行先試,努力把合作區打造成為創新要素流動最便捷、創新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最關鍵的是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深圳將積極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努力打造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中心,著力打造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在人工智慧、健康科技和新材料等前沿技術領域搶佔先機。
  • 尋找市州兩會新「熱詞」
    尋找市州兩會新「熱詞」     坐標:樂山    熱詞點擊    四川旅遊首選地    在樂山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樂山進一步強化旅遊主導思路,首提「要對標四川旅遊首選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