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電往事:淪落鐵窗的天才李一男和被偷走的那兩年

2021-01-07 百略網

小牛準備上市了,9月24日,小牛電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

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能被稱之為天才的人不多,李一男算是其中名頭最響的那個。

牛電科技這家電動車公司,充滿著爭議性和關注度,無論是其創始人李一男的傳奇經歷,還是運用網際網路向傳統電動車市場的宣戰。都使得它一成立就成了市場上的明星,被資本熱捧。

但後來誰都想不到,它既不是順遂的成為市場獨角獸,也不是被競爭對手壓垮,而是在遭遇了一場離奇的變故中整整沉寂了兩年之久,這兩年被稱為小牛「被偷走的兩年」。

一個天才

1992年真是個故事無數的年份,總設計師南巡,中華的土地,似乎人人都嗅到了財富的味道。

這一年,研究生二年級學生李一男開始在華為實習,這時的華為還沒有成長為中國的驕傲,只是一家年收入1億元,一兩百號員工的小公司。

那時候的任正非,愛在公司的總部,南山深意工業大廈裡穿著條褲衩撻著拖鞋,員工們見怪不怪。

大概那年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個不起眼的新員工能給華為帶來什麼。

李一男很快就被任正非發現其聰慧之處,接著被調去了負責華為最具傳奇色彩的C&C08萬門機產品,這個產品讓華為起死回生,是華為內部最受重視的產品。

那時候,任正非每天都來看看李一男,常常和他們整個項目組的人睡午覺,越看李一男任正非覺得越喜歡,思路清晰,少年天才,甚至直接稱李一男為「乾兒子」,彼時李一男24歲,任正非50歲。那時候人們還沒有太多烏煙瘴氣的認知,要是在今天,李一男恐怕要對「怪叔叔」任正非的「親密」退避三舍了。

但此情此景誰都知道,這個小夥子日後必將會飛黃騰達,只不過誰都沒想到會這麼快。

李一男的升遷紀錄,在網際網路上被傳播了一輪又一輪:剛入職兩天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中央研究部總裁,而後又坐上了華為常務副總裁的高位。

在華為工作了25年的餘承東,才剛剛爬上這個位置。

當上華為副總裁那一年,李一男25歲,手中掌管著華為10億的產品線。

李一男有真本事,是對技術的直覺和判斷。

95-96年,一個大哥大賣幾萬,華為看的眼紅,想發力移動,到處去調研。

移動公司的人都說,你們做GSM哪裡還有機會啊,人家地盤都佔完了!對了,馬上就要3G了,你們不如去研究3G!

但李一男堅定地認為,沒有GSM哪裡就會有3G?

因此,挖了東方通信的劉江峰團隊開始研究GSM,不惜一切做了出來。

而反觀3G,到了12年之後的2008年,賈伯斯發明了蘋果手機後,中國國內才發3G牌照,3G市場才真正啟動。

27歲的副總裁李一男自然成為公認的任正非「接班人」。

彼時任正非有一句名言:「鄭寶用和李一男,一個是比爾,一個是蓋茨。只有兩個人合在一起,才是華為的比爾蓋茨。」

鄭寶用是彼時華為元老級別的資深常務副總裁, 他先後主持了華為公幾代程控交換機的設計與開發。

一個是開疆破土的資深功臣,一個是少年得意的天才,如若正面交鋒,哪能和平相處。

後來李一男和鄭寶用矛盾加劇,甚至到了誰走誰留的地步,關鍵時刻,任正非選擇了鄭寶用。

2000年,自覺羽翼已經豐滿的的李一男離開華為創立了港灣科技,從此開啟了一段與華為的虐戀。

李一男從華為研發部門挖走大量人才,研發並推出屬於自己的產品,港灣逐漸發展壯大開始和華為搶生意。

忍無可忍的任正非,成立了「打港辦」,:不讓港灣賺錢和不讓港灣上市是打港辦的兩條基本線。

港灣幾乎快在美國敲鐘上市,被華為的一紙訴狀打回了原形,西門子原本想以1.1億美金的價格收購港灣,也被華為擊退。最終,港灣被華為收購了。

李一男再次回到了華為,頭銜仍是華為副總裁,兼首席電信科學家,但剝奪了重大事件的決策權和參與權,不再是華為EMT成員。

任正非特意給回歸的李一男安排了一間透明的辦公室,一波波好奇的華為員工來來往往,時不時地往裡打量一番。

李一男忍不了,再次離開華為,頭銜兩年變一個,百度CTO、移動12580的CEO、金沙江投資合伙人。

但終究沒能找到自己最終的歸宿,在金沙江期間為自己後面的人生埋下了牢獄之災的隱患。

直到遇到了小牛。

創小牛

2014年初,離首都北京1000多公裡以外的上海,一位初中畢業後打拼多年的胡依林在四處尋找投資人的過程中屢屢碰壁。

胡依林

投資人普遍認為胡依林的項目很棒,但當商業計劃書展示到團隊頁的時候,所有投資人都皺起了眉頭,一致認為該項目要能成至少還缺少一位最最關鍵的人物——CEO。

彼時的李一男在北京,預感到一個巨大機會的來臨,也在尋找著合伙人,巧合的是,一南一北相隔千裡的兩人,創業方向完全一致——智能電動車。

有一天,胡依林見到了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李想將胡依林的商業計劃書轉給了自己當年的天使投資人黃明明。

在黃明明的引薦下,李一男和胡依林相識了,共同的認知自然是一拍即合,成為彼此的創業搭檔,於是,2014年9月,承載著天才李一男最後一次創業夢想的牛電科技就這樣誕生了。

依靠李一男的知名度,牛電科技很快拿到紅杉資本、IDG資本和紀源資本共同投出的5000萬美元投資。

彼時李一男的創業想法總結起來有兩點:

① 環保

5公裡以內的汽車出行佔到城市汽車出行近60%的比例。沒有汙染的自行車、電動兩輪車出行理應得到更多的提倡和道路權利的尊重。

李一男和團隊根據行業數據為基礎計算得出,如果電動車替代70%公交、20%摩託、10%的汽車,那麼將共減少4200萬噸碳排放。每棵成年大樹一年能吸收6千克碳排放,相當於70億顆大樹。

而這種理念,也成了小牛日後體現社會責任感最好用的背書。

②人們對於「酷車」的追求。

從市場角度來看,電動自行車日益普及,甚至是部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傳統的電動車總是太笨,人們對「酷車」還有追求。

李一男想把小牛打造成電動車界的小米。

這個市場有這個潛力,中國電動車彼時年均銷量超過3000萬輛,如果均價3000元,這就是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而且這還要是一個還沒有被網際網路技術顛覆過的行業,電動車極容易與網際網路產生化學反應。

2015年,牛電科技的第一款電動車產品小牛N1系列在京東眾籌創下7202萬元的紀錄。

閃閃發光的創業團隊,明確的創業理念,使得小牛被稱為2015年最優質的創業項目。

似乎,習慣於成功的天才少年李一男,這次也沒能例外。

但被埋下的人生伏筆,總有一天要被赤裸裸的掀開。

天才和鐵窗

2015年6月1日,李一男在發布會上正式宣布了小牛N1,雖然此前排練良久,但最終的效果並不能使他滿意。

底下的投資人並不在意,在他們的眼裡看到的是未來電動車行業的另一個小米。

變故倏然而至。

兩天後,也是李一男生日的前一天,在深圳寶安機場停機坪出口走廊內,剛下飛機的李一男就被警方帶走,罪名是涉嫌股票內幕交易。

這就像孩子剛出世,爸爸卻沒了,消息誰也不敢往外放,小牛一個勁的壓著消息,李一男的微博照常找人更新。

彼時所有的媒體都沒有確切的消息,李一男到底被抓了沒有?

小牛繼續放煙霧彈,小牛的公關彼時回應:李一男在位於江蘇常州的小牛電動生產車間抓生產。

而投資人吳世春說前幾日還和李一男一起喝酒,狀態挺好的,將用業績回應謠言。

要說做投資人也真不容易,不僅要擔風險砸錢,關鍵時刻還要敢於站出來胡說八道。

但紙還是包不住火,小牛和一眾投資人的煙霧彈迷惑了外界許久之後,李一男最終的判決消息還是下來了。

2016年3月15日晚,據財新網報導,因涉嫌內幕交易罪,46歲的李一男於3月15日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

檢方指控稱,李一男及其妹妹通過內幕消息炒股獲利700多萬元,但李一男在庭審期間否認檢方指控。

報導稱:

根據檢方材料,早在2015年6月3日,李一男就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檢方指控中,李一男涉嫌內幕交易發生於其在金沙江創投任職期間。檢方指控稱:李一男在2014年4月,通過其妹夫和母親的股票交易帳戶,滿倉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成交額達到1148萬餘元,實際獲利508萬。他還讓其妹妹同期購買該華中數控,成交金額在499萬餘元,實際獲利有236萬餘元。

更詳細的細節是,2011年8月,李一男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2014年4月18日,李一男在金沙江創投任職期間,使用妹夫和母親的證券帳戶買入華中數控65.7042萬股,買入金額1148.55萬元。

基於對哥哥投資決策的信任,其妹也用自有資金500萬元跟單購買。李一男共計獲利439萬餘元,其妹獲利236萬餘元。因在內幕信息敏感期交易行為異常,被證監會大數據系統報警。

同時檢方指控稱,

李一男之所以選股精準,是因為在華中數控併購重組的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與華中數控總裁李曉濤多次聯絡、接觸。李一男與李曉濤系大學校友,兩人也曾在華為公司共事。

最終李一男被判處兩年六個月,並處罰金750萬元。

這件案子最終的結果令外界迷惑。在金沙江創投期間,李一男曾以300萬元投資北京數字天域科技有限公司,此後該公司借殼上市李一男掌握的股票轉手價值就高達9.6億元。

這區區700萬實在不能跟李一男的價值畫上等號,況且李一男生性簡樸,並不是一個對於財富迷戀的人,真的有必要要以身試法嘛?

但終究事實已定,法律之下不容情,天才少年至此淪落至鐵窗,可憐小牛剛出世就失去了靈魂人物。

小牛被偷走的那兩年

李一男被抓,對於小牛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李一男本身就是小牛最大的一塊兒金字招牌,無論是諸多投資還是主要員工,幾乎都是靠著李一男多年的人脈和名聲拉來的。

公開資料顯示,牛電科技聯合創始人及主要員工來自 Frog Design、華為、百度、小米、艾默生、樂視等頂尖的科技公司。

其中,公司首席設計師 Joseph Nelson 是 Honda 前歐洲設計師,市場副總裁張一博來自小米科技,系統總成副總裁劉成棟來自萬向電動汽車,供應鏈副總裁何衛華則來自聚光科技。

正是李一男的傳奇履職,推動了牛電科技在團隊建設方面的前進;缺少李一男的牛電科技,就像一頂王冠丟失了最耀眼的那顆珍珠。

這個時候,如果企業出了任何問題,沒人能把全體員工團結起來。更可能的是,丟失靈魂後,一擊即潰。

果不其然,在李一男入獄後,小牛遇到了誕生以來的第一次危機。小牛N1部分批次屢屢被曝光有安全隱患,其缺陷主要是前輪輪轂會出現斷裂情況。

輪轂問題陸續被眾多用戶發現,發展到最後幾乎快成了公開的秘密。

對此,牛電科技低調推出了「niu care」冬日保養計劃,向用戶提供包含輪轂、制動檢測等在內的免費整車保養服務。這場被業內解讀為變相召回的策略,暫時穩住了部分用戶的情緒,但由於小牛官方有意低調處理,仍有不少電動車買主對此計劃並不知情,電動車的質量缺陷得不到全面解決。

鐵窗下的李一男放心不下小牛。

《財新》曾報導稱:入獄後的李一男曾數次申請取保候審。「我是公司的創始人和核心靈魂人物,因為我的拘押導致公司人心不穩,投資人信心不足,」他稱,「每天內心都在滴血」。

在李一男在深圳機場被帶走的同一時間,牛電科技剛好也在進行A輪融資。按照公開報導,這筆融資在2015年5月底公布。此輪投資方包括紀源資本、IDG資本、紅杉資本中國等,金額為4100萬美元。

然而幾天後李一男入獄,有投資方突然想跳票,「他們當時已經打錢了,但是聽到這個消息後想再要回去;還有投資方據說還沒來得及打錢,就不想打了。」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稱。

磕磕絆絆兩年,小牛算是熬了過來。

但兩年的時間裡,本該激進造勢的小牛一共發了四款新車,市場反應平平,也幾乎沒有在網上有太多聲音,反而專注於線下經銷商的鋪設。

小牛不搞網際網路,其它被小牛驚醒的電動車企業卻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個個齊頭並進,照著小牛的特色與網際網路結合,APP,松下鋰電芯一樣不落下。到現在,小牛的一開始的領先優勢全沒了。

但好在,李一男回來了,小牛的靈魂就回來了,即便他現在書面上已經不擔任任何小牛的職位。

小牛的招股書上,李一男的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公司雖然持有43.8%的股份,是小牛電動的第一大股東。但作為創始人的李一男卻已不在小牛電動車董事會成員和執行高管名單之中。

鐵窗生涯註定了李一男不能為小牛敲鐘,但小牛若能成功上市,也是對李一男大起大落一生的寬慰了。

相關焦點

  • 還原牛電科技「被偷走」的兩年,與後李一男時代
    談起牛電科技、小牛電動車,李一男便是無法繞過的話題。8月22日的牛電科技秋季新品發布會現場,鳳凰網科技注意到創始人李一男就坐在嘉賓席的第二排,與周遭的好友談笑風生。在新品介紹期間,李一男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沒有合攏過嘴。只是,這一次李一男的身份變了。然而,跟著變化的不只是CEO角色的轉換,李一男「消失」的兩年,正是國內出行領域快速變革的關鍵時期。
  • 李一男出獄了,那個錯過出行黃金兩年的往昔「天才」
    細細算來,從2015年6月3日到今天正好兩年零六個月,李一男出獄的時間到了。兩年半後,再回味2015年6月那場小牛新品發布會上李一男的那句話,別有一番傷感: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過山車一樣。如今看來,一語成讖。這個經歷堪稱傳奇的「天才」,在失去自由的30月中錯過了太多。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那些曾在我們視野中出現過的天才,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我們也相信那些天才會有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來,卻沒有想過,一個天才最終會淪落為一個低保戶。我們印象中的天才,在畢業之後應該都是成功人士,西裝革履,自信滿滿。而今天這位天才,卻面容枯槁、鬍子拉碴,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 《被偷走的那五年》:春夢了無痕
    同樣是黃真真導演的作品,《被偷走的那五年》,開場與《分手說愛你》如出一轍:通過情侶間親密無間的自拍,流露兩性生活中獨到的溫暖。與《分手說愛你》相比,《被偷走的那五年》不再是香港本土化的愛情故事,雖然相同地寫照出時下青年的生活原貌,但婚姻中的夫婦,無論從思想的高度,還是品位與城府,均略勝戀愛時期的男女一籌,「兩年之癢」的提速式情感分裂發人深省,更加深刻。
  • 瓦伊迪索娃:她被偷走的那五年
    誠如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中說的一樣:那些陽光充足,時間也多得過分的日子,已經快要消逝了吧。時間太兇猛,若想回翻幾年才夠?我想,就五年吧。 瓦伊迪索娃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才少女,15歲那年就已經手握兩個WTA單打冠軍頭銜。2006年闖入法網四強,之後一年再闖澳四強。在十七歲的年紀就來到生涯最高的世界第七。
  • 中國天才淪落美國20年!一朝震驚世界!
    中國天才淪落美國20年!一朝震驚世界! 他雖是兩年就完成了博士論文, 可這樣的得罪導師的結果, 卻是讓他幾乎無法畢業。
  • 本西奇:被偷走的這兩年
    「人們總認為我比實際年齡大一些,那是因為我從16、17歲就達到現在的位置了。我認為每個人都希望我一直處於上升的階段。但網球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必須克服傷病,度過艱難的時刻,這樣才可以成為更加強大的人。」當談到外界對於她的期望時,本西奇如是說道。
  • 《被偷走的那五年》預告片 白百何變「女魔頭」(圖)
    《被偷走的那五年》預告片 白百何變「女魔頭」(圖) 今日,由黃真真執導,白百何、張孝全、範瑋琪、安心亞、阿ken出演的懷念系愛情影片《被偷走的那五年》發布劇場版預告片。
  • 王智:被偷走的那五年
    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裡有一句經典臺詞:「很多事情永遠想不通,想不通為什麼一睜開眼你就不是我的了」,那些逝去的時光,那些被偷走的人和事,沉澱為人生底蘊,染指在未來的似水年華。偷走了初入職場的鋒芒,留下了業務窗口的成熟穩重。懷著這份工作一定是「性價比」高、幸福感強的淺薄認知,開始了我的工作。
  • 《被偷走的那五年》:文藝氣息小成本電影的再次勝利
    原標題:《被偷走的那五年》:文藝氣息小成本電影的再次勝利  新華網長春9月14日電(記者趙夢卓)首日票房1600萬,連續7天成為排片、票房雙冠軍,十天不間斷登陸微博熱門話題榜前十,8天破億……當這一串數字均出自8月29日上映的《被偷走的那五年》這部華語愛情片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這個中小成本的電影創造億萬票房的佳績?
  • 《被偷走的那五年》票房破億 白百何成票房定心丸
    人民網娛樂9月16日電 (溫璐)8月29日上映的《被偷走的那五年》以首日1600萬開局,並在《侏羅紀公園》《怪獸大學》夾峙中持續一周多排片確實,作為白百何第三部票房過億電影(前兩部《失戀33天》《分手合約》),《被偷走的那五年》可謂是充分發揮了她「小妞」的本色:不夠驚豔、缺乏攻擊性,卻足夠清新、活潑和大大咧咧,將都市女性的小生活、小情緒演繹得格外到位。
  • 《被偷走的那五年》挺催淚的一部電影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和我一樣,當對一部影片抱有很高期待值的時候,它往往會讓你覺得有點小失望。看到一半的時候會想著也許高潮會在後面,抱好瓜子緊緊盯著屏幕,可是右下角進度條已經前方高能還是預想得那麼感人。《被偷走的那五年》是部老片子了,13年的。之前聽朋友推薦過,看定位應該是挺能催淚的,最近在家裡也是閒到發怵,再加上重感冒不想出去,整天窩在被窩裡覺得剛剛好。突然想到這部電影,那就把之前錯過的補起來,催催淚想著也是不錯。津津有味地開始看起來,開頭還真是不錯,挺吸引人,剛結婚的男女主相處模式也很喜歡,嗯不錯。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被偷走的那五年》:賞心悅目結尾突兀
    《被偷走的那五年》的前半部分的確是賞心悅目、令人捧腹。鮮嫩柔和的小清新畫面,活潑可愛的笑料,不失新穎的浪漫情節,讓影片呈現出一種輕鬆溫馨的基調。不過結尾部分劇情急轉直下,原先的小清新路線也十分突兀的變成了濃縮韓劇。
  • 他被稱為我國第一牛的死刑犯,在道德邊緣瘋狂試探的天才發明家
    他被稱為我國第一牛的死刑犯,在道德邊緣瘋狂試探的天才發明家在我初中的時候,我的老師便跟我們說,才華跟道德,很難在一個人的身上得以完美體現,有才華的人很多,有道德的人也很多,但是同時兼備才華跟道德於一身的人卻很少,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金無足赤
  • 搞笑段子:股民老王被偷走的那兩年
    老王五十出頭,是個資深的專業股民,二十多年來經歷過多輪牛市和熊市。他還是個撩妹高手,年輕時是個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帥哥,身邊不乏對他暗送秋波的姑娘。結婚後,他仍隔三差五地出入娛樂場所,招風引蝶、拈花惹草,有一次曾被老婆抓到現行。他老婆王嫂是個潑辣的女人,直言快語、雷厲風行,年輕時是排球運動員。
  • 《被偷走的那五年》上演"搶男人"戲碼 張孝全羞澀
    中新網6月18日電 前日,入圍上海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被偷走的那五年》在上海舉行了首場發布會。導演黃真真,主演白百何、張孝全、安心亞、阿ken齊齊亮相,大曝拍戲趣事。發布會現場,不僅曝光了電影浪漫唯美的先導預告,範瑋琪也在VCR中揭露自己被白百何「誘騙」拍戲的經歷。
  • 怎麼評價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
    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如今看來其實也同樣集齊了雷人的韓劇三寶:車禍、失憶、治不好。但五年前看時,我卻被電影的後半段感動到泣不成聲。在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了曾經不太熟悉的影帝張孝全的演技,也感受到了白百何在演戲上的天分。
  • 「蓋茨比」票房不敵《被偷走的那五年》(圖)
    「蓋茨比」票房不敵《被偷走的那五年》(圖) 》,無論從投資、演員陣容、視覺效果還是奢靡指數,《了不起的蓋茨比》都遠超《被偷走的那五年》,為何卻在票房「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