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我們用攝像機翻拍的視頻)
1978年12月18-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電影紀錄片《臺山紀行》正是在這個偉大的轉折點,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
我們先來欣賞
當年這部電影紀錄片的
拍攝製作腳本
影片以一批臺山的海外華僑回鄉為線索,記錄了他們在行程中的所見所聞。是臺山珍貴的視頻資料:臺城人工湖、大隆洞水庫、烽火角水閘、端芬上澤等地……16分鐘的視頻,你看到畫面裡的人物都是超過40歲以上......
【解說詞】:
臺山,祖國南海之濱美麗富饒的華僑之鄉。
我們來到臺山縣的縣城臺城鎮,看到眼前這一派秀麗的景色,耳邊仿佛響起了敬愛的周總理視察臺山時讚美「臺山是個好地方,潛力很大,又是僑鄉,排球之鄉」的親切聲音。
從城鎮到農村,錦繡大地鮮花盛開,我們滿懷激情的心啊,就像那滾滾稻浪,隨風飄蕩。
啊!終於回來了,親愛的故鄉,僑居海外的人,思念你的山山水水。回到久別的故鄉,又是多麼渴望把一切都看個夠。
影片中的大隆洞水庫
大隆洞山區,從前一片荒涼,現在青山綠水 ,舊貌變新顏。
1958年大躍進年代,臺山人民用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在這裡修堤築壩,建成了大水庫。二十年來,臺山人民大搞水利建設,先後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庫有五百多個。宏偉壯觀的烽火角水閘,是在1960年建成的。從此,兇猛的海潮底下了頭,水閘控制地區六個公社,二十七萬畝低產田變成一年三熟的高產田。
上閣,解放前是臺山有名的窮地方。那時候有女不嫁上閣,如今的上閣卻是一片新氣象。可是,人們沒有忘記1943年臺山鬧旱災,上閣地區的其樂大隊有一千多人死於飢餓,埋在這一片亂葬墳裡的悲慘情景。
在舊社會當牛做馬的僑眷曾煥林,那時全家五口人餓死了三口,現在曾煥林是其樂大隊的支隊書記,一家八口人,孩子們有的在學校念書,有的在隊裡參加勞動。其樂大隊是農業學大寨的一面紅旗,不少僑眷社員為改變家鄉的面貌貢獻了力量。
來到臺山,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見到這樣喜人的新景象。
臺山的工業也在大步地向前邁進。解放前的臺山,只有一家破舊的小發電廠和幾個手工小作坊。現在有一百八十多間工廠,生產的各種工業產品有四百多種。
臺山海宴華僑農場,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在這裡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臺山貢獻力量。今年,這個農場又安置了兩千多名被越南當局迫害驅趕回國的難僑。國家是華僑的靠山,為了安置難僑,在這裡迅速地建起了大批新住宅。孩子們也有自己生活和學習的場所。
被越南當局驅趕回國的教師鄧麗娟,醫生馮南知,司機周德生等得到了對口的安置。強大的祖國把溫暖送到了每一個歸僑的心坎上。78歲的老華僑譚威,在舊社會一家三代被迫到美國當鉚工,現在他是廣東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委員。
人工湖舊照片
新舊社會兩重天,歷經艱辛困苦的老婦僑,滿懷深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
「垂釣馬山下,水清心亦閒,魚行篙筍邊,鳥語樹林間;退休真幸福,時懷報黨恩,老當益壯兮,服務為人民」
李蒞宗老人今年一百零六歲,他是兩年多以前才從澳大利亞回到闊別了七十多年的故鄉,來歡度幸福晚年的。
臺山人民的生活,朝氣蓬勃。臺山的排球運動有六十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有名的「排球之鄉」。解放以來,向國家和各省、市輸送了四百多名排球運動員和教練員。
美麗的鄉土,牽動著海外親人的心,近幾年來,從世界五大洲七十八個國家,回到臺山探親的人越來越多。
幾十年不見親人面,親切的話兒說不盡。
許金棠六歲那年去美國,四十八年後他又跨進了自家的門,人民政府對華僑的房產給予了保護。嘗一嘗家鄉的茶,希望你們經常回來看一看家鄉的變化。
中秋之夜,親人團聚之夜。在這個歡樂的夜晚,唱一支美好的歌,祝願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臺山啊臺山,你美麗的容貌,將深深地銘記在我們的心上。
欣賞了這部電影紀錄片
看到40多年前的家鄉
你有什麼感想?
請留言與我們分享
另外,片中的年輕人和小孩
如今不知道在哪裡
如果你發現片中的自己
或者有你認識的人
請與我們聯繫
郵箱tsfb001@qq.com
來源:臺山臺
原標題:《電影紀錄片珍藏曝光!帶你走進改革開放前的臺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