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張良計 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感而發寫點感想。
年輕的時候,吃虧是不是越多越好?
我的答案是要分情況看。吃虧之後有總結有思考,那就是財富,多多益善。吃了虧不但不反思,還想著去報復社會,那就該被抓起來。
吃虧不一定只有受苦,它也可以是一門學問。
聰明的人不一定要吃很多虧,但每一次虧都吃得由表及裡,入木三分,那就是把虧吃透了。這樣的人,就算一輩子只吃三四次虧,也遠勝過那些吃虧不長記性,把吃虧當吃飯的人。
那麼如何做到聰明地吃虧?下面總結了3個小技巧,希望給到各位啟發:
吃虧的第1個技巧,叫以小見大。
在一件小事上疏忽犯錯吃到的虧,卻可以引申聯想地更深更遠,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為自己為例。有一次我和公司幾個同事及老闆出去開會,陰差陽錯導致其他人打車過去,唯獨剩下我只能坐老闆的車讓他捎我一程。
那時候年輕不懂事,我打開車門一屁股坐在後座。老闆也沒說什麼,一路開到客戶那兒,只是到地方下車的時候笑呵呵地來了一句:
「怎麼樣,車後面座位還挺舒服的吧?」
我以為老闆是真的問我舒不舒服,還連忙點頭,大大咧咧說難怪大家都說開寶馬坐奔馳,我一路上舒服的都快在車上睡著了。
恰好這一幕被同行的其他同事看到了,他不動聲色地把我拉到一邊,暗搓搓告訴我以後別這樣了。
我還納悶,說咋樣了?我哪兒說錯話了嗎?
結果他說,你傻呀,後座都是給老闆坐的!
我一聽才恍然大悟。我坐老闆的車還坐在後座,那前面開車的老闆不就成我的司機了?
想到這裡我突然感到背後一涼。
幸好當時這位老闆並不是小心眼,只是笑著「敲打」了我一下,往後也沒有因為這個事而刁難我。可這要是換個別的老闆或者變成坐客戶的車,指不定會給人留下什麼壞印象,後面誤了大事。
其實這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吃虧,甚至可以說虧還沒吃到,一隻腳沒踩下坑就被人從坑邊拉了出來。
但我仍然記了7年直到現在。要是當年真因為這個事被人家在職場穿小鞋了,那我估計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這事對我後面人生的影響還挺大,它讓我開始思考職場禮儀這個東西。
車上座位坐哪裡,就是一個很小的職場禮儀。但由此延伸開來還有其他的職場禮儀,並且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周圍人的影響,也開始關注別人的響應和反饋,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要知道在這之前,我活得挺沒心沒肺的。在工作場合什麼話都敢往外說,做事情不拘小節,聽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從來不會去細想。
可現在除了打車以外,我坐朋友的車,坐生意夥伴的車甚至是初次見面的人捎我一段路,我都會注意儘量不要坐在後面,而是選擇坐前排。
並且這個思維模式延續到我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開會的時候,和同事出差的時候,陪客戶吃飯的時候,寫郵件的時候,打電話的時候,我都會多往前想一步:
我做出這個行動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對方會有什麼感受?會不會觸犯到什麼禁忌?
這是不是我希望對方獲得的感受?如果不是,我希望對方獲得什麼感受?為了讓對方有這個感受我應該做什麼?
如果我不這麼做,對方會怎麼想?這會造成什麼後續的影響?
對方可能希望我怎麼做?我能不能做到?如果不能,我該如何拒絕對方?
而啟發我這些思考的契機,就是當年我誤坐老闆奔馳車後座的這件小事。
從一個細節,學到一個整體,然後用這個整體去規範其他所有的細節。
這就是以小見大。
第2個吃虧的技巧,叫舉一反三。
你在這個地方吃過的虧,總結的經驗教訓是不是可以適用於那個地方,這就是舉一反三。
吃虧吃得舉一反三,代表你把這個虧研究透徹了。因為你能從表面現象抽離出背後的本質。表面看起來是這個問題,實際上你犯的卻是那個錯誤。並且這個錯誤不僅在這個「表面」會犯,在其他的「表面」你同樣也會犯。
比如我說個大多數人在寫工作郵件時都會犯的毛病:
長篇大論,囉裡吧嗦。
一件很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事情,非要寫成一篇800字作文。甚至有的人會把郵件當成發揮自己文學愛好的地方,洋洋灑灑好幾頁紙,寫的人爽翻天,看的人是真不爽。
別看這是個小事,我就曾遇到過客戶投訴,說我們郵件寫得又臭又長,沒有重點。每次和我們對接項目進度都非常疲憊,因為客戶要從字裡行間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這其實浪費了大把時間。
表面上看這是表達能力差,更深層的本質是沒有搞明白寫郵件的目的。
寫工作郵件是什麼目的呢?8個字就可以概括:
告知進展,促使行動。
告知進展中,又分為對誰告知進展,告知到哪一步的進展,這就涉及到你寫郵件的溝通對象是誰。
面對一個剛接受項目的新手,那麼這個進展就是背景的來龍去脈,現在的項目進度,以及需要對方接手的工作;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和你一樣一開始就進入項目的人,那就沒必要把前因後果再囉嗦一邊,有事說事無事退朝就是最好的回應。
而促使行動,是把下一步動作簡單明確地告知對方。
接下來該做什麼,時間節點是怎麼樣的,預期達到的效果有哪些,如果達不到有什麼補救措施,講完這幾點就完事了,沒必要婆婆媽媽。
好了,搞明白寫郵件的方法,那是不是寫工作匯報也能夠這樣?寫策劃方案也可以參考?做職場演講的時候是不是也能夠借鑑一下?
大家不妨再深一步想想,寫郵件,寫方案,做匯報,做演講,它們的本質是什麼?
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它們都是把你的思想,通過文字和語言傳遞到聽眾的腦海裡,最後讓對方接受並認可你的想法。
既然都是溝通,那麼在溝通上踩過的坑就是通用的,吃過的虧也是一脈相承。
不理會溝通對象,不梳理溝通信息,不理解溝通目的,就會導致溝通失敗,這和你用什麼方式做溝通並沒有關係。
明白了這個,你吃一次虧的經驗就足夠以後用在各個場景裡。這就叫舉一反三。
前面2個技巧各有側重,以小見大的吃虧是縱向深入,舉一反三的吃虧是橫向拓展,它們都是對內提升自我思考的深度。
第3個技巧則偏向對外人際交往,叫不吃暗虧。
什麼是暗虧?就是你吃虧了,但只有自己知道,別人還以為一切風平浪靜,歲月靜好。而且一旦吃過一次暗虧,後面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暗虧奔跑著向你撲來。
比如明明都是你幹的活兒,結果功勞全被同事搶了過去。老闆不知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只看最後結果,結果褒獎全都和你無關。
再比如職場甩鍋,錯誤不是你犯的,當初你也做足了預警提示,可豬隊友還是不聽勸,結果闖下大禍,最後對方還惡人先告狀,你只能啞巴吃黃連。
面對這些情況,你不能指望老闆深明大義,為你伸張正義。老闆考慮問題的思路很簡單:
看結果,盯權責。
如果結果是好的,那麼過程就不會那麼在意。但老闆會在意的是,這個好結果是誰創造出來的,因為下一次他會期待更多的好結果。
所以如果你的功勞被搶,並且暫時無法給自己「翻案」,那麼下次就不要站在幕後,而是勇敢走到臺前承擔更多的責任,讓老闆看到你的意願和決心。
等到你憑自己本事,梅開二度再獲成功的時候,再找一個不經意的時刻告訴老闆,多虧了之前項目的成功經驗,讓你這次更加遊刃有餘。這麼做既暗示了你過去的功勞,又讓老闆對你的未來更有信心。
這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昨天吃的暗虧,今天全部補回來。
職場甩鍋也是一個道理。
知道豬隊友喜歡惡人先告狀,那麼以後多留個心眼,工作往來多留證據。重要的決定不要口頭說,而是全部落在紙面上。
郵件往來,聊天記錄,方案修改意見,這些全都要一一對應。誰說的,誰做的,誰推進的,誰負責的,都有明確責任人。這樣凡事講證據,件件有著落,專治甩鍋100年。
總而言之,你可以做一個實在的人,但不要做一個老實人。關於這點,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到你,叫擺姿態。
擺什麼姿態?
我不好惹。
這個不好惹,不是要你去罵人懟人,而是做事情講規則講邏輯。你沒那麼容易被說服,可一旦被說服,你會全力以赴。你沒有那麼好欺負,一旦利益受到侵犯,你會戰鬥到底。
做到這一點,你會少吃非常多的暗虧。因為大家知道了,佔你便宜不划算。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簡單總結一下,聰明吃虧的技巧有3條:
1. 吃虧能夠以小見大;
2. 吃虧可以舉一反三;
3. 永遠不要吃暗虧;
大家共勉 =)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良計(ID:zhang_liangj),作者:張良計
本文來源張良計,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