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誇讚美人的詩歌都有引用「柔荑」「凝脂」等詞語,比如三國時期的曹丕所作的《彈棋賦》中有一句:「平如砥礪,滑如柔荑」;南朝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也寫道:「雜夭採於柔荑,亂嚶聲於綿羽。」
這些詩句或多或少受到一首詩的影響,這首詩就是《詩經》中「風篇」的《碩人》。
《碩人》是一首描寫美貌女子的著名詩歌,裡面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誇讚美女的話了。
那你知道這其中的「柔荑」「蝤蠐」「瓠犀」等都是什麼意思麼?
「柔荑」是植物初生的葉芽,「手如柔荑」意為女子的手像柔嫩的白芽,手指嬌嫩白皙。
幾千年下來,柔荑幾乎已經成為女子美手的代名詞,不過小編還是很難把手指和草木的嫩芽聯繫在一起。相比之下,《孔雀東南飛》中的那句「指如削蔥根」似乎更加形象,蔥根,又白又細,恰似女子白嫩纖細的手指。
「凝脂」即凝固的油脂,「膚如凝脂」形容女子的肌膚嫩滑柔潤得就像是凝固的油脂。
但人的皮膚上總歸是有毛孔和細紋的,能夠做到膚如凝脂該有多難,估計再好再貴的化妝品也很難有這樣的功效,或許只有初生的嬰兒才能擁有這樣的皮膚吧。
用「柔荑」和「凝脂」來誇讚美女都還頗為恰當,不過「領如蝤蠐」就比較難以想像了。「領」指的是脖子,「蝤蠐」是一種天牛的幼蟲,黃白色,肉乎乎的,是寄居在樹木裡的一種害蟲。
「領如蝤蠐」是說脖子像天牛幼蟲般的豐潤白皙……自從在網上見了蝤蠐的照片後,小編真心佩服古人的腦洞,竟能將脖子和蝤蠐聯繫在一起,實屬高人啊。
「瓠犀」即瓠瓜的子,「齒如瓠犀」形容牙齒像瓠籽一樣又白又齊。瓠瓜應該很多人都見過,就是西葫蘆,用西葫蘆的籽來比喻潔白整齊的牙齒,倒也還算貼切。
「螓」是蟬的一種,「螓首」意額頭廣且寬;「蛾」是蠶的一種,蠶蛾的觸鬚細長彎曲,「蛾眉」意眉毛細且長。「螓首蛾眉」就是說寬寬的額頭,長長的眉毛。
現代很多人都喜歡窄額頭,粗平眉,覺得這樣才好看。不過按照古代人的標準,寬額細眉才是美女的象徵。
清人姚際恆評價這首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千古以來歌頌美人的詩篇,沒有能超過《碩人》的。如此之高的評價,確實名副其實。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在讚譽美女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引用此詩。
不過令小編更感興趣的是,能被這樣形容的女子該是多麼的貌美,據說《碩人》這首詩篇是用來歌頌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只是不知,這莊姜比起妺喜妲己、四大美人,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