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之美:手如柳絮,皮如肥,古代美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2020-12-03 優秀獎寶寶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詩人筆下的美經歷了洗禮,卻依然是純潔而浪漫的。那麼,古人心中的愛怎麼可能是容顏?讓我們走進古詩詞去看看永恆的美麗。

首先,皮膚應該是白色的水靈。一個白衣遮百醜,膚色白裡透紅,即使不嬌豔,也像瓷娃娃可愛。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頭髮飄浮在額頭,側臉潔白如雪,誰不想看得更多?這是一隻纖細的手,是我心中的波浪。

大多數人判斷美的標準是,還包括眼睛要聰明一看,每一次皺眉和微笑都是風景。

他可以是「螓首蛾眉,巧笑倩兮」帶點調皮的風格,可以是「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活潑活力,也可以是「脈脈眼中波,盈盈花盛處」各種風情。通俗地說,他意味著眼睛裡應該有戲劇,歡樂,調皮,害羞,甚至星星。

妝容的改進自然是一個額外的好處。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如果不是基因強的大美女,不妨平日好好照顧自己。

簡單的「腮凝新荔,鼻膩鵝脂」,簡單的素顏妝容並不麻煩,稍微施粉黛可以讓暗淡的膚色看起來精力充沛許多。偶爾,華麗麗的妝容可以用手捕捉到,需要離開大家閨秀大氣。「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如果你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的心情會好一點,不是嗎?

選一個適合你的。有的化妝有氣勢,「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他很強美,像一杯酒讓人醉醺醺。有些冰清玉潔更精緻,「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很精緻美,就像一塊美玉讓人沉迷於懷舊。

性情也要有,如人淡如菊的淡雅。這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氣質出眾的女子,即使站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她影響力,就像皎潔的月光一樣,讓世界感到悲傷。站在人群中,卻和脫穎而出確實是一種技能。

當然,氣質也要靠修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許多女性可以學習鋼琴、象棋、書法和繪畫,還可以學習翩翩舞蹈來提高她們的氣質。「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是動態的美,更加美麗和難忘。

當然,一個好女人是個墮落的天使,沒有人能和她相比。「有美一人,婉如清揚。妍姿巧笑,和媚心腸」,別忘了美心更漂亮。

相關焦點

  • 古代誇讚美人「手如柔荑、螓首蛾眉」……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
    許多誇讚美人的詩歌都有引用「柔荑」「凝脂」等詞語,比如三國時期的曹丕所作的《彈棋賦》中有一句:「平如砥礪,滑如柔荑」;南朝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也寫道:「雜夭採於柔荑,亂嚶聲於綿羽。」這些詩句或多或少受到一首詩的影響,這首詩就是《詩經》中「風篇」的《碩人》。《碩人》是一首描寫美貌女子的著名詩歌,裡面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誇讚美女的話了。
  • 相貌美是平均值?研究發現,美的標準還真能量化
    我是畫畫的,自以為對美學,對美是什麼,多少有一些了解。但是看了一本關於「美學」的書後,大開腦洞,裡面居然出現了一個奇葩觀點——說「美」是平均值,簡直匪夷所思。在平常的認知中,「美」這玩意兒,屬於藝術,是一種純主觀的心理感受,說不清道不明,你說美,他說不美,沒個標準。
  • 小小的一片雪花有多美,普通人說像鹽,才女以柳絮比喻
    但冬季也有冬季的美,有「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的新年,還有那紛紛落下的白雪。白雪能夠掩蓋大地,給秋季葉子掉落得只剩枝幹的樹木以裝飾,看著那被大雪覆蓋的田地,就能想到來年的春景,來年的豐收,冬雖寒冷,冬也給人帶來希望。雪是古代文人墨客筆下常常讚頌景物,它潔白而美麗,又與眾不同。世界上沒有一片雪花是相似的,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對這樣的雪花,人們常常心生讚美。
  • 人生之美如百合
    有一種人生,如高貴優雅的百合,在生命的不同階段,綻放著美麗的花期。 人生之美,美在青春飛揚的激情中,橙衣戰士的逆行、白衣天使的妙手,紅衣志願者的愛心……危難之中,他們青春臉上的堅毅、沉穩、無悔交織成的愛,溫暖著我們的心,成為我們的堅強依靠。勇敢者的心,一如燦然綻放的百合。
  •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
    儒家、道家、墨家的先哲們都有精彩、詳盡、深刻的闡述,中國古代藝術把中和作為重要的審美原則。中庸之道要求人們做什麼事情都專不要過激,要求適中,無偏無頗,適中之美要求藝術所表現的內容要符合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也就是說,只允許怨而不怒的委婉勸說,不允許尖銳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傳統道德規範,要發乎情,止乎禮。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他很多的詩也一直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下一句是什麼?它才是重點
    翻譯詩歌和翻譯其它文學作家不同,它基本上就是對詩歌的一次再創作,難度之大大家可以想像。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詩之所以會風靡幾十年,譯者的功勞也不可小覷。,又深陷風霜雨雪的感動般若波羅蜜,一聲一聲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還在乎擁有什麼對於這段文字,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 南鶴詩話之五:「觀美」的巧對
    對子,即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也是古代讀書人必修的一門功課。記得在鄉中讀書時,其中有一對子跟觀美地名有聯繫的,至今想起來,覺得還挺有意思的。那時候,蘇老師剛平反昭雪後被安排落實到鄉中任教語文的。他是我們溪邊村解放後第一個師範生,1950年溫州師範畢業到南宋中學執教。
  • 一首很唯美的宋詩,大雪紛飛中臘梅凋落,落梅映雪美得如詩如畫!
    早春時節的一場雪,把開得豔麗的臘梅吹落,那紛紛揚揚的雪花,還有片片飄落而下的梅花,當真是美得如詩如畫。正好這一充滿詩意的畫面,被宋朝詩人黃庶寫進了《探春》一詩中,從而也讓世人記住了這首詩,記住了這位詩人。如此唯美的一產詩,那也是最不容錯過,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從詩論中的羚羊掛角說起,漫談中華詩詞的含蓄之美
    在一切美的形式中,最令人眷顧和回味的,便是無言之美、含蓄之美。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學之所以美,不僅在有盡之言,更在無窮之意。就文學說,詩詞比散文的彈性大;換句話說,詩詞比散文所含的無言之美更豐富。散文是儘量流露的,愈發揮盡致,愈見其妙。詩詞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離。才能引人入勝。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意境是構成詩歌藝術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學的靈魂所在。所謂意境,即詩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以求達到「內情」與「外物」相統一的境界。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是通過描繪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從而營造出一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境界。
  • 「二十四番花信風」——古詩中的清明花信
    在古代,人們選擇應節令而開的花作為標誌,以花為節令之信使,故稱花信,而風應花期,又有了「花信風」之說。南宋程大昌又認為:「花信風: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而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演繁露》)現在正值夏曆三月,節在清明,不論從何種說法,都符合我們要說到的此時花信。清明是重要的一個節氣,此前天氣還略帶寒意,春分過後,天氣漸暖,至清明才算真正進入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分。
  • 西沙見聞:如詩如畫的風景美 堅守如一的「環保心」
    中新網西沙鴨公島5月22日電 題:西沙見聞:如詩如畫的風景美 堅守如一的「環保心」  中新網記者 楊旭 尹海明  乘坐「長樂公主」郵輪來到西沙踏上全富島的那一刻,來自江西南昌的遊客趙女士興奮不已,「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海!」遊客在西沙全富島手持國旗合影。
  • 詩在古代是吟的,且看古代男女對唱
    工作之餘愛看閒書,出差之機常逛街市,間或有所感,書詩文自娛。【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類似於二重唱或者多重唱這種形式,我國古已有之,不過名稱是叫聯句詩。所謂聯句詩,是由兩人或多人,各自寫成一句或幾句,合成為一首詩。起始於漢朝的《柏梁詩》,被認為是這種式樣詩的雛形。詩在古代是吟的,所以有「吟詩作對」的說法。所謂的吟,是吟唱吟誦的意思。
  • 唐朝從未以胖為美:有詩為證
    「短長肥瘦各有志,玉環飛燕誰敢憎」,蘇軾的這首《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誕生了「環肥燕瘦」這個成語,從此,世人就普遍認為楊玉環是個「胖女人」,唐朝是以胖為美。甚至一些胖乎乎的女孩得意地說:「要是在唐朝,我一定是個大美女!」這恐怕是你想多了。實際上,唐朝的主流審美觀裡從來沒有「以胖為美」,我們可以從很多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詩歌來證明這一點。
  • 什麼是美呢?其實,美沒有標準,完全定義美是不可能的
    想要說清什麼美,是困難的。——蘇格拉底想要創造美,就應該拒絕真實,同時又頌揚它的某個方面。藝術可以懷疑真實,卻不能逃避真實。任何藝術想要表達美,就得首先面對真實。美一旦被喚醒,就像暴君。就像梵谷筆下的向日葵和藍得令人眩暈的星空,能瞬間讓我們臣服。身體美是我們的追求,但精神美,才是一個人此生的修行。美沒有標準,也沒有共識,如果非得說出個標準,健康美和自然美肯定是全球都可以公認的第一條。健康和自然,除了肉體更指靈魂。
  • 唐代第一才女的詩,從大自然中發現美與哲理,美得令人心醉
    每當說到唐詩之時,大家想起的是什麼呢?是詩人筆下盛唐時期的雄渾氣象?還是李白筆下那灑脫而又俊逸的文字,還是杜甫的那語不驚人死不休。想必上面所說的這些大家都已經感受到過,但是,有些時候平凡的才是最美的,唐朝的詩人總是能夠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許多的美好許多的道理。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象,到了詩人的眼中也散發著不一樣的光彩,今天帶來的就是唐朝一位女詩人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從詩文中去感受這位女詩人從大自然中發現的美與哲理。
  • 詩經中的一首詩,道出先秦男子擇偶標準:碩大無朋
    詩,可以讓你與眾不同,有用之知識,是讓你活著,而無用之詩,是讓你活得美。中國人的詩性是存在於骨子裡的。從先秦時期起,就有那麼一群人在近觀蒹葭,遠瞻星空。在用詩來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進而有了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我想詩性就是從《詩經》開始注入我們的基因中吧!
  • 在古代皇帝如何選擇後宮妃子的,她的的美麗標準是怎麼定義
    但實際上,和現代審美的標準與古代不同。平時在電視上看到的精美圖片並不代表所有朝代。由於歷史環境的不同,出現不同的審美標準。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標準。雖然沒有多少記載,可以確認五千年來中國皇帝的審美標準,但是一些成語或故事可以預測當時的審美狀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先秦時期的皇帝以自然之美為美麗,濃妝豔抹不受歡迎。
  • 十首現代詩,一起來感受現代漢詩中的古典之魂。
    自《詩經》起,風花雪月等意象共同構造了古典詩詞的典雅之境。儘管漢語經歷了白話的過程,但古典意象並沒有流逝,在一些詩人的筆下,它們被寫入現代詩中,以現代漢語的方式重溯古典。今天選了十首現代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現代漢詩中的古典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