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沉睡,冷風瑟瑟,對於很多人來說,冬季無疑是最討厭的季節。春天有冒著嫩綠枝椏的草兒,有百花齊放,有蟲鳴鳥叫;夏季有烈日蟬鳴,有冰棍可樂,有所有美好的事情;秋季有瓜果香氣,有豐收歡樂;唯獨冬季是寂靜無聲的,寒冷厚重的。但冬季也有冬季的美,有「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的新年,還有那紛紛落下的白雪。白雪能夠掩蓋大地,給秋季葉子掉落得只剩枝幹的樹木以裝飾,看著那被大雪覆蓋的田地,就能想到來年的春景,來年的豐收,冬雖寒冷,冬也給人帶來希望。
雪是古代文人墨客筆下常常讚頌景物,它潔白而美麗,又與眾不同。世界上沒有一片雪花是相似的,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對這樣的雪花,人們常常心生讚美。對雪花的讚美,也是各有各的不同,小小的一片雪花,天空下的一場雪,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說要我們去讚頌雪花,很多人除了「好美」,可能就說不出什麼了。古代的才子佳人眾多,他們對於雪的讚頌,是我們遠遠不及的。
南北朝劉義慶在《詠雪》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某一個冬日,南北朝的風流宰相謝安在家中舉辦宴會,外邊大雪紛飛,室內爐火溫酒,謝安正在給後輩講解詩文。眼看著屋外的雪下得越來越大,謝安高興地問眾人,外邊的雪像啥。謝安哥哥的長子說:像是把鹽撒在空中;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像是那紛飛的柳絮迎風起舞。謝安滿意的大笑,這個女子就是被後人成為山水田園詩鼻祖的才女謝道韞。
這一段被記載,還真是將普通人和才女的對比寫了出來,普通人說像鹽,才女卻能想到用柳絮比喻,還是風中飛舞的柳絮,這麼一比較,雪花好像更美了。而《詠雪》這段散文,寫的也極佳,雖然是對謝道韞才華的讚頌,也因此而流傳千古,但散文的結構等等,也是不錯的。文章的第一句就交代了事情的北京,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
謝氏在東晉是有名的家族,為首的就是太傅謝安,這樣的家庭在暴風驟雪的天氣,有聚集在一起討論詩文的雅興,主講的人是謝安,聽的自然就是子女們了。緊接著就引出了主要的事件,就是詠雪,因為「俄而雪驟」,所以來了雅興,兄長將紛紛大學比作撒鹽空中,而妹妹則比作柳絮紛飛。散文中只將這兩個答案寫了出來,難道只有兩人做了發言嗎?想必不是,這就是文章的耐人尋味之處,而謝太傅的大笑,作者結尾介紹的女子身份,更是神來一筆。
這是對謝道韞才氣的讚頌,難道這樣就能夠看出謝道韞的才氣嗎?有為何會說謝道韞的比喻更好呢?柳絮是春天的景物,看起來像是花,實際上並不是,風吹的時候,柳絮就隨著風而起,漫天飛舞,這是柳絮的特徵。謝道韞用柳絮來比喻被風颳起的雪花,可以說是非常的契合,雪之大,因風而起的特點都寫了出來。用鹽來比喻並不是說不行,而是撒鹽空中,唰唰落下,就給雪花加上了重量,柳絮是輕盈的,能夠引起人們的審美,以鹽比喻,躲都來不及,哪還有心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