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言語第二記載了一篇東晉才女謝道韞回答如何將雪花作比喻的故事: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先將文中的人物和生僻詞語做一個簡單的解釋:謝太傅就是東晉時期大名鼎鼎的謝安,是當時力挽狂瀾的人物,就是由他指揮了淝水之戰,將前秦苻堅的軍隊打敗,挽救了東晉王朝,也讓苻堅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糗事。「兄子胡兒」就是謝安次兄謝據的兒子,名字叫謝朗。「兄女」就是指謝道韞,她是謝安長兄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嫁給了王羲之的的長子王凝之。「差可擬」就是說差不多可以比擬一下的意思。
謝家和王家在東晉是一個厲害的存在,劉禹錫的《烏衣巷》中就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王謝兩家聲名顯赫一時,但是今天我要說的不是他們兩家的地位如何顯赫的事情,而是說謝家的才女謝道韞的故事。

還是回到《世說新語》中的這段記載。這段文字說的就是謝安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裡把自己的家人都召集到一起,大家圍爐取暖聊天拉家常,後來他和家中的晚輩們討論起文章和寫作的義理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討論著。這個時候了外邊的學越下越大了,謝安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就興致勃勃地問圍坐在他身邊的子侄們:「你們都說一下,這大雪飛揚的樣子像什麼呢?」
其實謝安是想借這個問題考察一下子侄們的學習情況與文採修辭之類的學問。謝安的侄子謝朗先開口說:「我覺得著大雪紛飛的樣子像是把鹽巴撒在了空中的樣子。」謝朗答完後,坐在旁邊的謝道韞接上了話題,就說到:「不如把大雪紛飛的樣子比喻成柳絮漫天飛起更好」謝安聽後高興地大笑起來,謝道韞的才思敏捷,從答如流一下子就脫穎而出了,她的回答要比他的幾個堂兄都要好。
我不禁思索起來,謝朗怎麼會把雪花飛揚的樣子比作撒鹽的樣子呢?雖然鹽巴和雪花在顏色上海有點相似,但是形狀上就差的遠了,而且往空中撒鹽,鹽巴重,鹽巴在空中也不可能形成飛舞的樣子吧,我只能說這是一個蹩腳的比喻,一點兒也沒有修辭,甚至也沒有一點兒美感。
反觀謝道韞的比喻,將漫天飛揚的雪花比作柳絮飛舞的樣子,無論從形狀相似性來說,還是從動態的飛舞狀來說,都是形神兼備的,既有形貌的描摹,也有動態的巧妙聯繫。這個比喻確實是非常絕妙的。將謝朗和謝道韞的比喻放在一下,高下立判,孰優孰劣,簡直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試著猜想一下,謝朗聽完謝道韞的回答後肯定是羞愧的無地自容。重要的事再說一遍,謝朗的這比比喻無論是形還是神都是不具備的,將飛舞的雪花比作灑向天空中的鹽,簡直有點不倫不類,更有東施效顰的味道。難怪乎宋代的蒲壽宬在《詠史八首·謝道韞》中還又記述了此事:
當時詠雪句,誰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今心而繡口。此事難效顰,畫虎恐類狗。
好了,今天謝道韞的詠雪的故事就講完了,《世說新語》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籍,對魏晉時期名士的言談往事以及逸聞趣事都有記述,而且還採取了分門別類的編排,書中反映了魏晉時期名士的言行、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謝道韞的詠雪就編排在言行第二的第十二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