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送別愛人,無限感傷,用了一個別人很少用的詞牌,寫下一首送別詞。這首詞的的絕妙處有三:第一是詞牌沿用唐教坊曲名《河瀆神》,鮮有此詞牌作品流傳後世;二是開拓了「謝娘」意蘊,一般謝娘或指的才女,或言歌姬,此處指的是愛人;三是比喻絕妙,用筷子比眼淚,可謂妙絕古今。這樣一首別具一格之作,加上情真意切,自然悽楚動人,流傳千古。
《河瀆神·孤廟對寒潮》唐代:溫庭筠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這首詩的大意:孤零零的破舊老廟,被江上的陣陣寒風肆虐。西陵峽風雲蕭蕭,無限悵惘。我們在這破廟相送最後一程,知道江邊,依依不捨。你愁腸百結,登上蘭舟,眼淚早已像玉箸千條,晶瑩剔透,不曾斷絕。黃昏時分,耳畔響起思歸之樂(實則是杜鵑聲聲,哀怨悽愴),早早開放的梅花的香氣灑滿整個山郭。然而驀然回首,兩情已經隔絕這千山萬水。一點相思的遊魂,又何時才能還鄉,何時才能重聚呢?
這首詞寫的極其哀婉深沉。首句用兩個意向說明蕭瑟,悽涼,一為「孤廟」,一為「寒潮」。這個孤廟,是這對情人分別前最後的經過之地。在這裡,還有太多話兒言說不盡,還有太多衷情不能傾訴。然而前途多荊棘,再會遙遙無期,何其傷感。
第二句,鏡頭轉向離別的江畔。古代人遠行,多乘船。然而這個離別的岸口,竟是如此風雨悽迷,寒風瑟瑟。那個美麗的謝娘,依靠這蘭舟的船欄杆,含情脈脈,潸然淚下。謝娘並非是指的一個姓謝的姑娘,在此指的就是那個愛人。其實謝娘這個詞歷史上頗多含義,有的指的是謝道韞一樣的才女,有的指的是唐宰相李德裕家謝秋娘那樣的歌姬。此處的謝娘,指的是心愛女子。
而溫庭筠詞中最絕妙的一句便是「淚流玉箸千條」這句,淚水怎麼會像筷子呢?因為玉的筷子晶瑩剔透,就如淚珠串聯不斷。此處以筷子比淚,是說起淚落不止,晶瑩、慘悽!分別之後,獨坐蘭舟的謝娘聽見杜鵑聲聲,更添神傷。此時縱然早梅飄香,然而已經是兩情蕭索,天涯各自漂泊之感了。
在寫情詞方面,不得不說溫庭筠確實是高手,他總是善於抓住細節打動人心。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和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