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我們的感情有多脆弱」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溫庭筠(約公元(812-870年),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才思敏捷,考試作賦,嘗叉手八次就寫成八韻,時人稱為「溫八又」。宜宗大中初試進士,屢次不第,因為擾亂科場,違權貴,貶隨縣(今湖北隨縣)尉,再貶方城(今河南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世稱溫方城,溫助教。傳見《舊唐書·文苑傳》,《新唐書》附《溫大雅傳》。
溫庭筠是晚唐與李商隱齊名的詩人,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詞的創作上。從溫開始,我國才有詞的專業作者。他依新興曲調作歌詞,遂開五代宋詞之盛,詞麗密,與韋莊齊名。他的詞,題材狹窄,大都寫娼樓女子生活和她們的相思離別之情。後代詞人,多蹈溫詞蹊徑,誤認為「詞為豔科」,「詩莊詞媚。」他精於音律,「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舊唐書·本傳》)。用了不少詞調,對詞格律的規範化作出了貢獻。後蜀趙崇祚編《花間集》,首列溫詞六十六首,把溫詞看作「花間詞派」的開山祖師。他的《握蘭》、《金荃》二詞集已散鐵,今所傳《金奩集》為宋人輯本。近人劉毓盤輯《金荃詞》得七十六首。
本詞通篇寫閨怨。通過對一個貴族婦女的生活片斷——殘妝猶在,起身很遲,慢慢梳洗,插花照鏡,更換新衣等細節的描寫,深刻而準確地揭示了女主人公孤寂無聊的心情,繪畫出了一幅色彩鮮豔的仕女圖。當然,詞中女主人公過的是寄生生活,精神是空虛無聊的。但作品在刻畫人物情態,以及構圖和著色的技巧方面,很有可借鑑之處。
詞首句寫陽光明滅,繡屏掩映,以見房中擺設的堂皇。次句寫烏黑的鬢髮繚亂,將要遮住雪白的香腮,既刻畫了女子的美麗,又描寫了美人睡時的姿態。三句寫起床描眉,四句寫化妝梳洗,用了「懶」字「遲」字,一方面寫她無聊的心情,另方面又寫她貴族生活養成的習性。「照花」兩句,承上闕而來,說明她梳洗停當,照鏡簪花為飾,鏡子映著人臉,也映著頭上插戴的花,人面如花,花襯人面,交相輝映,愈增豔麗。末兩句寫在更換新衣時,忽見衣服上有鷓鴣雙雙,才想到紅顏薄命,命薄如花,興引起無限孤獨之感。顯得意在言外,餘味不盡。
《花間集》首列溫詞《菩薩蠻》十四首,當時傳唱極盛,很能說明溫詞的風格。傳說唐宣宗愛聽《菩薩蠻》詞,溫庭筠為宰相令狐絢代寫了許多首,這是其中的一首。作者以豔麗的筆墨,將婦女服飾寫得如此華貴,容貌如此豔麗,體態如此嬌慵,姿色、風情如此窮妍極態,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唱詞宮妓的聲口,另方面也是為了點綴沒落王朝醉生夢死的生活。它上承南朝宮體詩的遺風,下開花間詞人的道路,這是溫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