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學府,英才輩出
九大學院,各具特色
32個專業,科類齊全
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
教授為專業代言
歡迎報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這個九月,我在北京等你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學院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成立於2009年5月18日。學院下設能源地質系、地質工程與環境系、地球物理與信息系、測繪與土地利用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等五個系和地測實驗中心。
學院擁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等3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1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地質工程」和「測繪工程」2個工程碩士領域,7個本科專業。
地球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與能源與礦業學院、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聯合建設「煤炭安全開採與地質保障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專業解析
學院招收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球物理學、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7個專業的本科生。
我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作為國家特色專業、北京市特色專業,在2018年獲得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2019年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地質工程專業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地球物理專業在2019年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
1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邵龍義教授,帶你走進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主講人介紹
邵龍義,教授、博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地質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巖石學教育部雙語示範課程、北京市精品課程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煤田地質、沉積學、大氣化學。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10餘項,973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專題7項。出版學術專著12部,參與編寫學術專著及譯著7部。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5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次。發表國內外期刊學術論文200餘篇,SCI收錄70餘篇。指導畢業博士研究生32人、碩士研究生68人。指導的博士論文《極端汙染天氣條件下氣溶膠單顆粒特性和非均相轉化》獲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獎及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2 地質工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學家武強教授,帶你走進地質工程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主講人介紹
武強,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學家、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煤礦水害事故調查組組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國際礦井水協會副主席、國際礦井水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國際SCI檢索期刊《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編。長期從事礦山水防治與資源化利用教學和科研工作。曾作為國務院特別重大透水事故調查專家組組長,先後負責了6次特別重大透水礦難現場搶險救援或調查研究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10餘項等。
3 地球物理學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山工程地質與工程物探專家彭蘇萍教授,帶你走進地球物理學、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主講人介紹
彭蘇萍,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山工程地質與工程物探專家、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會長、國家「653工程」煤田地質與測繪領域首席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長期從事煤礦地質與煤礦工程物探工作,注重礦井地質中物探技術研究,在煤礦精細地質構造、礦井災害源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和工程應用上取得突出成績。率先開展煤礦三維三分量地震勘探技術研究,建立了以野外採集評價技術、三維地震可視化解釋與反演技術、縱橫波聯合解釋技術為基礎的煤礦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首次達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達到查明≥3米斷層的技術水平,並在煤炭企業廣泛推廣應用。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及一等獎10餘項等。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9人、副教授25人、講師16人。教師隊伍中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5名教師的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人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提名獎,1人獲中國十佳優秀博士後獎,4人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名師獎,3人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3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10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馨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專家教授為我國煤田地質與礦山測繪教育事業的奠基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以彭蘇萍院士和武強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已成為我國地質和測繪領域的中堅力量,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學科優勢
學院以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託,學科齊全、特色鮮明,實力雄厚、設備先進、成果豐碩。「十二五」期間,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973」及「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7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0餘項」。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堅持「以本為本」,以本科教育為基石,構建本、碩、博 「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圍繞學校礦業和安全特色,以工科為主,理工管多學科協調發展,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來 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招生辦公室
圖 片/於曉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