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教授為專業代言|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①

2020-12-05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百年學府,英才輩出

九大學院,各具特色

32個專業,科類齊全

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

教授為專業代言

歡迎報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這個九月,我在北京等你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學院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成立於2009年5月18日。學院下設能源地質系、地質工程與環境系、地球物理與信息系、測繪與土地利用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等五個系和地測實驗中心。

學院擁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等3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1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地質工程」和「測繪工程」2個工程碩士領域,7個本科專業。

地球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與能源與礦業學院、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聯合建設「煤炭安全開採與地質保障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專業解析

學院招收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球物理學、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7個專業的本科生。

我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作為國家特色專業、北京市特色專業,在2018年獲得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2019年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地質工程專業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地球物理專業在2019年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

1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邵龍義教授,帶你走進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主講人介紹

邵龍義,教授、博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地質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巖石學教育部雙語示範課程、北京市精品課程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煤田地質、沉積學、大氣化學。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10餘項,973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專題7項。出版學術專著12部,參與編寫學術專著及譯著7部。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5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次。發表國內外期刊學術論文200餘篇,SCI收錄70餘篇。指導畢業博士研究生32人、碩士研究生68人。指導的博士論文《極端汙染天氣條件下氣溶膠單顆粒特性和非均相轉化》獲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獎及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地質工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學家武強教授,帶你走進地質工程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主講人介紹

武強,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學家、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煤礦水害事故調查組組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國際礦井水協會副主席、國際礦井水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國際SCI檢索期刊《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編。長期從事礦山水防治與資源化利用教學和科研工作。曾作為國務院特別重大透水事故調查專家組組長,先後負責了6次特別重大透水礦難現場搶險救援或調查研究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10餘項等。

3 地球物理學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山工程地質與工程物探專家彭蘇萍教授,帶你走進地球物理學、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主講人介紹

彭蘇萍,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山工程地質與工程物探專家、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會長、國家「653工程」煤田地質與測繪領域首席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長期從事煤礦地質與煤礦工程物探工作,注重礦井地質中物探技術研究,在煤礦精細地質構造、礦井災害源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和工程應用上取得突出成績。率先開展煤礦三維三分量地震勘探技術研究,建立了以野外採集評價技術、三維地震可視化解釋與反演技術、縱橫波聯合解釋技術為基礎的煤礦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首次達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達到查明≥3米斷層的技術水平,並在煤炭企業廣泛推廣應用。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及一等獎10餘項等。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9人、副教授25人、講師16人。教師隊伍中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5名教師的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人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提名獎,1人獲中國十佳優秀博士後獎,4人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名師獎,3人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3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10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馨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專家教授為我國煤田地質與礦山測繪教育事業的奠基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以彭蘇萍院士和武強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已成為我國地質和測繪領域的中堅力量,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學科優勢

學院以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託,學科齊全、特色鮮明,實力雄厚、設備先進、成果豐碩。「十二五」期間,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973」及「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7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0餘項」。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堅持「以本為本」,以本科教育為基石,構建本、碩、博 「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圍繞學校礦業和安全特色,以工科為主,理工管多學科協調發展,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來 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招生辦公室

圖 片/於曉東等

相關焦點

  • 教授為專業代言|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①
    百年學府,人才輩出九大學院,各具特色32個專業,科類齊全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教授為專業代言歡迎報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這個九月,我在北京等你學院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具有百餘年辦學歷史。
  • 榜樣|北京高校先進黨組織: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黨委
    編者按6月28日,北京高校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表彰大會通過線上召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黨委被評為北京高校先進黨組織。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黨委是2018年教育部首批「全國百強黨建工作標杆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是我校一個以核資源工程、核燃料循環工程、核設施和基礎測繪工程、國土資源管理、地理空間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系統構建等為特色的二級學院。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chkxygcxy.htm測繪,顧名思義為測量繪圖,即測角量邊並繪製成圖。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已實現傳統測繪向數位化測繪的轉化和跨越,正走向信息化測繪道路。以新一代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時代的到來,測繪也迎來了智能時代。
  • ...到地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從天文到地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07-28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夢為航——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傳片
    後來高考填報志願,他始終記得小時候的夢,依然想要學習有關地球科學的專業。 於是顧航選擇了在全國首屈一指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要學習與地球科學相關的專業,實現從兒時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夢想。但是地球科學不算熱門專業,總有人問,你學的是什麼專業?做什麼的?怎麼聽都沒聽過?為什麼不去學金融專業、IT專業?
  • 那麼遠 那麼近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戰疫中「開學」
    今天下午兩點到五點,是沈樹忠院士、史宇坤老師共同教授的《現代古生物學》課程的授課時間。沈樹忠院士在Zoom平臺上為17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等二十餘名同學介紹了古生物學研究的新動向。雖然課程時間持續較長,方式也和傳統的課堂教授不同,看不到同學們的即時反饋,但沈院士一直精力充沛地為大家講解,同學們也在對老師講解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課後的反饋顯示,同學們認為第一次線上上課效果比想像中的好,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穫。這一天地科院共有12門本科生課程線上開講,總計200多位學生參與其中。通過直播授課的形式,同學們實現了從假期狀態到開學狀態的無縫對接。
  • 2019江蘇南京大學招聘學術秘書1人公告(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委託 江蘇南大人力資源事務所有限公司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有關人員,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招聘崗位、崗位職責與任務崗位名稱: 學術秘書 1名用工單位: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崗位職責: 負責周成虎院士團隊的科研工作及日常行政工作崗位任務:1.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dqkxygcxy.htm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前身是1961年成立的「地質與測量教研室」。學院下設四個系:基礎地質系、礦產地質系、水文與環境系、地球物理系及一個地質科學實驗中心。
  • 2015新增兩院院士名單公布 浙大4位在職教授入選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07日訊(記者 吳俏婧)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羅民興、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樹鋒、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雲敏3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浙大教師中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
  • 2020年高考:測繪類專業全息解讀
    學院下設能源地質系、地質工程與環境系系、地球物理與信息系、測繪與土地利用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等五個系和地測實驗中心。學院擁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同時有5個本科專業,地球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 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
    9月25-28日,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暨新技術應用線上高級培訓研討會,會議採取線上培訓方式,院相關技術人員參加了講座。此次培訓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武漢大學、廣州大學的知名教授進行講座,系統地講解自然資源、測繪地理信息、遙感信息工程、三維信息提取與建模等前沿技術,並對傾斜實景三維新型攝影測量技術及其行業應用與實踐案例、三維地籍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實踐等方面進行新技術新應用的案例分享。
  • 人物 | 武漢大學張良培教授獲IEEE GRSS傑出成就獎,為首位亞裔獲獎者
    《測繪學報》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複製連結,關注《測繪學報》抖音!【測繪學報的個人主頁】長按複製此條消息,長按複製打開抖音查看TA的更多作品7NsBSynuc88[抖音口令]文章轉載自:武漢大學。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內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
  • 追憶寧津生院士:一生相許測繪事業,被後輩稱為「大地之星」
    1996年,寧津生院士提議「院士同上一門專業基礎課」,得到了測繪領域院士們的積極響應。1997年9月,《測繪學概論》正式開課。每年武漢大學新生入學時,寧津生院士都會主講《測繪學概論》的第一堂課。2019年3月,87歲高齡的寧津生院士仍在主講《測繪學概論》的第一堂課。
  • 新加坡國大 7位教授評為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
    七位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被評為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們分別是Antonio Helio Castro Neto教授、貝烈煒(Barry Halliwell)教授、林水德(Lim Chwee Teck)教授、劉斌(Liu Bin)教授、黃學暉(Ng Huck Hui)教授、蘇重豪(Sow Chorng Haur)教授和俞皓(Yu Hao)教授。
  • 香港城大教授呂堅獲選為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
    香港城大教授呂堅獲選為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   香港城市大學30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校科學及工程學院院長、機械工程講座教授呂堅獲選為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以表彰他在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以及力學研究等領域的貢獻。
  • 高考志願填報進行時 飛燕遙感為您解讀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遙感科學與技術屬於工學中的測繪類,是在空間科學、地球科學、測繪科學、計算機科學及其他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專業課程分為三大系列:計算機科學類、測繪科學與技術類和遙感科學與技術類。
  • 彭蘇萍院士向母校捐贈城市地質雷達儀器設備-安徽理工大學新聞網...
    11月13日上午,彭蘇萍院士捐贈城市地質雷達儀式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民族樓二樓會議室隆重舉行。我校傑出校友、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彭蘇萍院士向母校捐贈價值約80萬元的城市地質雷達設備1套。副校長鄭明東出席捐贈儀式並講話,彭蘇萍院士主持捐贈儀式並致辭。
  • 分支機構 | 關於舉辦「2020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暨測繪地理...
    可快速關注我們關於舉辦「2020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暨測繪地理信息新技術應用(線上)高級培訓研討會」的通知各相關單位:《測繪學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測繪學會主辦、《測繪學報》編輯部編輯、測繪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學術刊物
  • 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北京這位教授厲害了!
    7月27日,歐洲科學院 (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 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秋明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歐洲科學院年會暨新當選院士入會儀式將推遲至2021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