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真好玩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31期演講招募

2020-12-22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物理學家費曼曾遭朋友奚落:你們科學家,用分析的方法剖析一朵花,它就變得毫無趣味。

費曼不以為然:普通尺度的花朵之美,我也能欣賞;但作為科學家,我還能想像一朵花的細胞裡有複雜運動,花為了吸引昆蟲授粉而演化出色彩,還會想到:昆蟲這樣低級的生物也有審美嗎?顏色為什麼會引起美的感受?……

「科學知識只會增加你對花的興味、神秘感,甚至敬畏。這些不僅不會減損花的美,只會增進美。」

如今,已有百餘位科學家登上過「我是科學家」演講舞臺。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常問他們:是什麼驅動著你做「科學研究」這件事呢?

他們的回答有一個最大公約數:我是科學家,在找尋大自然規律的快樂中,我已經得到了獎賞。

科學家得到了他們的愉悅,願你也一樣。

去質疑,去驗證,去探索,去感受。

歡迎帶著你的好奇心來擁抱科學,像個孩子一樣——

你會發現:科學真好玩。

操縱閃電、讓聲音起舞……枯燥的物理公式如何變成魔術般的表演?

人類壽命不斷增長,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化學」扮演了什麼角色?化學教授為何在短視頻中當「網紅」?

多彩生命的演化,是否全部依賴自然選擇?

水蛛、貓、海上吉普賽人和高原民族……為適應「缺氧」環境,生命演化出了哪些智慧的花樣策略?

古生物學家如何在巖層中發現寶藏,復原出億萬年前的翼龍生活圖景?

醫學與藝術在何處交匯?醫學的秘密又如何被文藝復興時代的畫作言說?

2020年12月26日,歡迎來聽6位科學家聊聊:那些好玩的科學故事。

演講嘉賓

陳徵

北京交通大學物理系教師

「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用眼睛和手走近物理》

鄒徵廷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組長

科學松鼠會成員

《生物演化,就是自然選擇嗎?》

戴偉

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北京地區分會主席

《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化學無處不在》

王曉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部副研究員

《在海灘上跑來跑去,我想串起科學的貝殼》

汪筱林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教授

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

《見龍在田,飛龍在天》

孫軼飛

河北醫科大學醫學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科學松鼠會成員

《藝術你想要去何方,它指著醫學的方向》

主持人

段玉龍

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北京科普宣傳大使

2020年12月26日14:00-16:30

北京 · 希爾頓酒店一層天元宮

(報名12月25日截止)

報名成功者將在12月25日前收到簡訊通知

名額緊俏,請珍惜到場機會哦~

建議成人及12歲以上青少年參與

注意事項

1、現場憑報名通過審核簡訊入場。

2、請提前準備好北京健康寶,保證健康碼為綠碼才可進入。

精彩直播同步上線

請關注「我是科學家「在

一直播、網易、嗶哩嗶哩官方主頁

我是科學家

一直播

網易

b站

交通貼士

地址

  • 北京希爾頓酒店一層天元宮(北京市朝陽區東方路1號)

地鐵

  • 乘坐地鐵10號線到「亮馬橋」站B口出,向北走步行710米10分鐘

公交

  • 乘坐403、536路、高鐵專線1路、快速直達專線141路到「燕莎橋北」站,向北步行234米到達

  • 乘坐402、416、418、419、516、687、701、985路到「燕莎橋東」站,向北步行550米到達

  • 乘坐405、604路到「三元庵」站,向南步行500米到達

導航定位:北京希爾頓酒店(朝陽區-東方路1號)

相關焦點

  •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31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
    12月26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第31期專題活動在北京希爾頓酒店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活動。北京交通大學物理系教師陳徵、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鄒徵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部副研究員王曉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河北醫科大學醫學教育史研究室主任孫軼飛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了有趣好玩的科學故事,向公眾展現了科學研究者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
  • 「我是科學家」第24期「飛向深空」圓滿落幕
    2020年8月22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第24期演講「飛向深空」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基層處處長黃曉春出席活動,並為演講嘉賓頒發了科學顧問聘書。這是今年以來第一次恢復開放招募現場觀眾。活動現場,200多位熱愛科學的觀眾在現場聆聽了科學家的演講,觀眾分布在各個年齡層,來自不同行業的觀眾帶著不同角度的問題,踴躍與演講嘉賓互動。線上直播點擊量超190萬。
  • 「我是科學家」第26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0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第26期專題活動在天津成功舉辦。在活動現場,天津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王雯,北京科技大學能環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子富,兩位演講嘉賓分別從環境毒理學和廁所與水處理創新角度,分享了環境背後的科學和故事,向公眾展示了環境領域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 AI:人工智慧,或者愛 |「我是科學家」第28期演講招募
    演講嘉賓溫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蟲蟲總動員:讓ta教我們做運動!》情感計算研究所所長《你可能不了解ta的心意,但人工智慧知道》陳小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 有多遠,有多近,你離科學的距離?|「我是科學家」首次登陸合肥,第27期演講招募
    「科學」是什麼模樣?理性、充滿探索、有時甚至有點反直覺。作為科普信息的傳遞者,我們想做有溫度、負責任的科普。但處在信息傳播的鏈條中,我們同樣關心:如何讓信息更有效地傳遞給接收者?這過程並不容易。好在,我們有很多同行者,一直在努力嘗試、反思、改進並繼續前行。
  • 「我是科學家」第28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25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合肥科技館協辦的「我是科學家」第28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合肥科技館副館長冉清出席活動。活動現場,180多位熱愛科學的觀眾在現場聆聽了科學家的演講,觀眾分布在各個年齡層,來自不同行業的觀眾帶著不同角度的問題,踴躍與演講嘉賓互動。線上直播點擊量超173萬。
  • 「我是科學家」演講:分享科學與藝術交融案例
    2019年6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十二期在北京市77文創園劇場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普信息化處處長張斌出席活動。  活動現場,演講嘉賓分別從科技傳承傳統文化、科學成果可視化、幾何機器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幕後故事和教AI進行藝術創作等角度,分享了科學與藝術交融的精彩案例與科學故事。
  • 科學家與青少年暢談「科學的詩與遠方」 我是科學家系列演講拉開帷幕
    7月9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網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一期在中國科技會堂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在致辭中如是說。主辦方供圖  中科院聲學所海洋聲學技術中心副研究員楊波是蛟龍號潛水器的主任設計師,也是我國第一批參與中國深潛試驗的試航員之一。活動現場,他向公眾講述了自己在海面以下7000米領略到的深海奇景。神秘的海底世界不再停留在想像,在對科學的不斷探索中,楊波「從海底開始了解這個世界」,感受科學探索帶來的震撼與奇妙。
  • 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第23次到佛山中小學演講
    10月12日~16日,2020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走進佛山五區中小學,來自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的8名老科學家為佛山學子帶來了64場科普演講。從古老地球誕生的歷史,到現代尖端科技遙感衛星,老科學家們向佛山學子分享他們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向孩子們撒播科學的種子。聆聽老科學家講解科學知識「宇宙中有黑洞,是否有白洞呢?」
  • 飛向深空,飛往星辰大海 |「我是科學家」第24期演講招募
    飛向深空2020年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原新華社航天記者國際宇航聯空間教育委員會委員一些特別的說明從這一期「飛向深空」開始,「我是科學家
  • 多領域科學家陪公眾迎新年,超600萬人觀看科學演講
    2020年12月31日晚21時,首都科學講堂特別節目——「2021科學跨年之夜」在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成功播出,薛其坤等11位科學家接力演講,為公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這是我國內首次以電視科學演講方式,邀請重要領域科學家接力演講陪公眾迎新年的知識跨年活動。
  • 第31期:深海裡行走的口紅,它是紅唇蝙蝠魚!
    大家好,又到了小野研學社給大家分享神奇動植物的時候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更新到第31期,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神奇動物,號稱深海裡行走的口紅,
  •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科普教育基地落戶韶關 持續提升全民...
    10月25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市科技館舉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徐德詩、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劉大禾、空軍指揮學院研究員徐邦年、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劉定生4名老科學家,以及市科技局、市科協有關負責同志參加儀式。
  • 科普100秒(第91期) | 什麼是優化營商環境?
    科普100秒(第91期) | 什麼是優化營商環境?聽半首歌跑出兩百米路喝下一杯水在金華在FM104.4 AM675金華綜合廣播與金華市科協共同推出《金華科普一百秒》
  • 「網紅」科學家說量子力學 中科院「玩起」跨年科學演講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董瑞豐)辭舊迎新之際,一場跨年科學演講在十餘家直播平臺上線,與一些跨年晚會、演唱會「同臺競技」,引發超百萬網友在線收看,被點讚為「跨年之際一股來自科學界的清流」。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發起的「『新年悟理』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日前在北京舉行,由該所研究員、「網紅」科學家曹則賢擔任主講人。這是中科院科學家首次嘗試用跨年科學演講的方式進行科學傳播。
  • 「科普中國·數說科學」走進高校:百度百科開創新時代科普
    在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下,科普中國與百度百科權威設立「科普中國·數說科學」項目,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對全網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網民網際網路行為,智能識別網民關心的熱點科學問題和科學熱詞,並使用直播、視頻、圖文、AR等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產出權威、客觀的精品內容。
  • 今日頭條舉行海綿演講科學專場,7位科學家向公眾解讀2018科學大事件
    1月19日,海綿演講科學專場在北京 751中央大廳順利舉行。當天,共有 7位今日頭條科學創作者登上海綿演講的舞臺,他們與現場 400位觀眾分享了各自研究領域的科學故事與前沿發現。海綿演講是今日頭條創作者官方演講平臺,目前已經舉辦了5場活動。自創辦以來,已有37位今日頭條各領域優質內容作者登臺演講。
  •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2020-10-1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
    新學期的第一周,他將去內蒙古的四所中學做科普。戴偉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牛津大學博士,已來中國任教23年。九年前,他投身化學科普事業,每年去全國二十多個城市、八十多所學校演示化學實驗。2018年2月起,他發布了185個短視頻,單條視頻播放量最高超過1500萬。戴偉成了「網紅」教師,他正嘗試用最有趣的實驗、最流行的平臺科普化學,「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
  • 科普中國與快手合作開展 「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網上科普活動
    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科普中國、快手主辦,共同發起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為主題的短視頻作品徵集活動——#尋找1000位科普達人#,旨在掀起科學家精神的網際網路浪潮,推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氛圍。,傳遞科學力量網上科普活動一、參與方式:1、打開快手APP,帶話題#尋找1000位科普達人#發布科學家精神主題內容即為成功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