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遠,有多近,你離科學的距離?|「我是科學家」首次登陸合肥,第27期演講招募

2020-10-20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科學」是什麼模樣?理性、充滿探索、有時甚至有點反直覺。

作為科普信息的傳遞者,我們想做有溫度、負責任的科普。

但處在信息傳播的鏈條中,我們同樣關心:如何讓信息更有效地傳遞給接收者?

這過程並不容易。

好在,我們有很多同行者,一直在努力嘗試、反思、改進並繼續前行。

比如——

如何策劃一場科普展覽,讓展覽激發觀眾內心最深沉、最溫柔的情感?

在向公眾普及科學真相的同時,如何做到適當歸還公眾自己做出選擇的空間?

10月24日,歡迎來聽兩位科學傳播人,聊聊科學與你的故事。

演講嘉賓

劉於思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

《說好了做科普,為啥我看有些內容,就是很鬧心?》

人們怎樣看待科學問題?如果不只是理性,我們是在靠什麼進行認識和理解它們?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天然地恐懼和厭惡某些科技,甚至避之不及?意識到這個問題,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作為研究科學傳播的社會科學學者,為何說向公眾普及科學真相的同時,還要適當歸還公眾自己做出選擇的空間?

隋鴻錦

大連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

《人體標本旁,有人籤下了人生第一份不吸菸合同》

科學傳播如何忠實地表達科學原理,又不失生動有趣?

生物塑化技術讓人體標本得以走出學校,以展覽的形式 進入大眾視野,但科普展覽的核心僅是技術嗎?

怎樣讓科普展覽與觀眾建立聯繫,激發內心最深沉、最溫柔的情感?

主持人

江雨濛

合肥市科技館科技輔導員

球幕影院及線上科普活動主持人

2020年10月24日14:00-16:00

合肥 · 合肥市科技館西二樓學術報告廳

(報名10月23日截止)

報名後將由工作人員隨機篩選,所有幸運入選的觀眾,將在10月23日之前給您發送簡訊通知,請您查收簡訊或自行查看報名狀態。

名額緊俏,請珍惜到場機會哦~

建議成人及初中生以上青少年參與

精彩直播同步上線

請關注「我是科學家「在

一直播、網易、騰訊、嗶哩嗶哩官方主頁

我是科學家

一直播

網易

騰訊

b站

交通貼士

地址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黃山路與合作化路交口)

科技館停車不便,請儘量使用公共運輸

公交

  • 10路;12路;13路;16路;53路;56路;102路;103路;108路;118路;121路;125路;129路;136路;149路;158路

溫馨提示:

1. 進入報告廳前請有序排隊,保持一米間隔;

2. 主動接受體溫檢測;

3. 報告廳入口處配備洗手液,進入前請進行消毒,進入報告廳後根據標識主動隔位就坐。

相關焦點

  • 近?我們離科學的距離 | 我是科學家演講即將開始
    10月24日(周六)14:00,「我是科學家」第27期演講「遠?近?我們離科學的距離」將與大家見面啦!為了大家能有個完美愉快的活動體驗,我們給大家介紹活動當天的注意事項。沒關係我們貼心為大家準備了精彩直播掃描二維碼進入「我是科學家「在一直播、網易、騰訊、嗶哩嗶哩官方主頁 ↓↓↓我是科學家
  • 「我是科學家」第24期「飛向深空」圓滿落幕
    2020年8月22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第24期演講「飛向深空」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基層處處長黃曉春出席活動,並為演講嘉賓頒發了科學顧問聘書。這是今年以來第一次恢復開放招募現場觀眾。活動現場,200多位熱愛科學的觀眾在現場聆聽了科學家的演講,觀眾分布在各個年齡層,來自不同行業的觀眾帶著不同角度的問題,踴躍與演講嘉賓互動。線上直播點擊量超190萬。
  • 「我是科學家」第28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25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合肥科技館協辦的「我是科學家」第28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合肥科技館副館長冉清出席活動。活動現場,180多位熱愛科學的觀眾在現場聆聽了科學家的演講,觀眾分布在各個年齡層,來自不同行業的觀眾帶著不同角度的問題,踴躍與演講嘉賓互動。線上直播點擊量超173萬。
  • AI:人工智慧,或者愛 |「我是科學家」第28期演講招募
    實驗室中的情感計算,如何幫你察覺ta的心意,甚至自己都不了解的自己?十年後,也許是一位機器人管家來為你定製晚餐,幫你消解心中的煩惱?10月25日,歡迎來聽5位來自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者聊聊:人工智慧和你未來生活有關的故事。
  • 飛向深空,飛往星辰大海 |「我是科學家」第24期演講招募
    於曉洲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國際宇航聯空間大學聯盟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用微納衛星探索深空,我想知道超級地球離人類有多遠原新華社航天記者國際宇航聯空間教育委員會委員一些特別的說明從這一期「飛向深空」開始,「我是科學家
  • 科學真好玩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31期演講招募
    物理學家費曼曾遭朋友奚落:你們科學家,用分析的方法剖析一朵花,它就變得毫無趣味。費曼不以為然:普通尺度的花朵之美,我也能欣賞;但作為科學家,我還能想像一朵花的細胞裡有複雜運動,花為了吸引昆蟲授粉而演化出色彩,還會想到:昆蟲這樣低級的生物也有審美嗎?顏色為什麼會引起美的感受?
  •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距離產生美。距離產生情。距離是不是衡量你們之間所經歷的一切有多遠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內涵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大地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那?表面的距離肯定有人知道,內心的距離那?。人與人之間在一起,實際的距離看都能看出來,可是心裡的距離誰知道那?也許有人說他知道,萬一說錯了那?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把錯的那個距離當做對的距離去看待了。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感覺咱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那就真的有多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人一生都是生活在比你我各自各方面的距離有多遠。
  • 末日時鐘警告的"世界末日"離我們有多近?
    世界末日離我們還有多遠呢?根據末日時鐘的顯示只有兩分鐘了,什麼是末日時鐘呢?我們來聽聽西瓜視頻創作者科學火箭叔的解釋吧~&34;是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的,以&34;作為核戰爆發的標準,被用來形象的象徵人類受世界級核戰爭威脅的程度。在1947年首次設立時,&34;被設定為11時53分。兩年後當蘇聯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時,時鐘被調近到11時57分。
  • 科普:太陽離地球有多遠?困擾人類2000年!
    所謂天文單位也就是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這一距離值現在已經從稍顯混沌變成了一個精確的數字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一新的標準測量值已經於同年8月份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國際天文學大會(IAU)上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獲得採納。也就是說,從此,一個天文單位的定義值被確定為:1495,9787,0700米——不多也不少。
  • 月亮離地球究竟有多遠?看完你就知道了
    神秘的月球:月宮一晝夜人間27天,晝夜好比冰火兩重天!
  • 6000℃的表面溫度,人類能夠「登陸」嗎?這一天離我們有多遠?
    太空的真實樣貌可能並非我們所想,那太陽的真實樣貌你敢看嗎?6000℃的表面溫度,人類能夠「登陸」嗎?那這一天離我們有多遠?隨著科技的發展,質疑聲也越來越多,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紀的「騙局」——「阿波羅11號」。美國發布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的表現引得世界人民的歡呼,同時也有質疑——假的。難道這是美國為了戰勝蘇聯所製造出來的假象嗎?
  • 月亮離我有多遠? 如此詩意的中考作文題難不難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中考語文結束後,中考作文題《月亮離我有多遠?》就成為熱議的焦點。記者隨機問了幾位學生對作文題的感覺。一位男生說,一開始看到,我還以為發錯考卷,考的是科學題呢,不過還算好些,準備的一些材料也用得上。而一位女生則顯得異常苦惱:「作文題好難!腦細胞想沒了都不知道怎麼寫,害得試卷後來都沒寫完。」
  • 「我是科學家」第26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0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第26期專題活動在天津成功舉辦。在活動現場,天津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王雯,北京科技大學能環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子富,兩位演講嘉賓分別從環境毒理學和廁所與水處理創新角度,分享了環境背後的科學和故事,向公眾展示了環境領域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 京杭招募愛滋病疫苗志願者,愛滋病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距離愛滋病疫苗上市究竟還有多遠?許多人為這個好消息雀躍,似乎離攻克愛滋難題已經不遠。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第一個HIV疫苗試驗。HIV疫苗的研究在近35年從未停歇,進入二期,甚至是三期臨床試驗的愛滋病疫苗並不少見。早在1984年,當時的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部長赫克勒·瑪格麗特·瑪麗就大膽預言愛滋疫苗「將在兩年內準備好進行試驗。」
  • 七姊妹星團離地球有多遠? 新研究結果與數據矛盾
    七姊妹星團離地球有多遠?   在過去的20年裡,對於「昴星團距離地球到底有多遠」這個問題一直有著激烈的爭論。現在,射電天文學家也加入了爭論,不過他們的研究結果跟歐洲的衛星數據相矛盾。  距離在天文學中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知道一顆恆星的距離,你就無法知道它的威力有多大。
  • 月球離地球有多遠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導語:雖然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但畢竟是在太空中,其距離還是非常遠的。那麼,具體月球離地球有多遠呢?首先,如果是按照光年單位來算的話,就是千萬分之四光年。這個概念可能有些人很難理解,那麼,我們來換算成千米,看看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吧。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有科學家提出可以建造大量低溫超導體環,產生人工磁場,但這仍是一個紙面上的粗淺概念。約翰·列儂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你就改變世界;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你就改變自己。」科學家們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改變火星環境困難太大,或許可以把視線投回人類自身。
  • 「我是科學家」演講:分享科學與藝術交融案例
    2019年6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十二期在北京市77文創園劇場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普信息化處處長張斌出席活動。  活動現場,演講嘉賓分別從科技傳承傳統文化、科學成果可視化、幾何機器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幕後故事和教AI進行藝術創作等角度,分享了科學與藝術交融的精彩案例與科學故事。
  • 月亮離我們有多遠?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月球雷射測距,距離精度優於1米,為385823.433千米~387119.600千米。那麼,地球離月亮到底有多遠?雷射測月又是怎麼回事?
  • 有人說金星距離地球比較近,為什麼人類不選擇登陸金星?
    太陽系一共有八個行星,從離太陽最近的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能看出來,地球和金星是挨著的,那麼人類怎麼不登陸近的金星呢?金星的半徑大約6000公裡左右,比地球就小那麼一點點,體積比地球大,是地球的0.9倍,沒有液態水,它的地表溫度非常高,能達到500多度,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金星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的亮度排在第二位,僅次於月亮,是一顆類地行星。在內部結構上也比較像,具體的距離平均大約4150萬公裡左右。月球離我們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