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與青少年暢談「科學的詩與遠方」 我是科學家系列演講拉開帷幕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吳楚 實習記者 張祺妍) 「科技創新是科學普及的起點,同時通過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又為科技創新厚植了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在這個持久而宏大的循環中,科學家既是啟動器,也是發動機,是科學普及的第一戰略力量。」7月9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網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一期在中國科技會堂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在致辭中如是說。

  活動現場,來自上海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郝蕾,中科院聲學所海洋聲學技術中心副研究員楊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盛,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四位演講嘉賓圍繞「科學的詩與遠方」進行了系列主題演講,通過講述個人科研故事與感受,向在座的青少年以及廣大網友傳遞科學之美。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現場致辭。主辦方供圖

  來自上海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郝蕾回憶道,她最初踏上科研道路是因為被「宇宙的可讀性」所打動,「宇宙中有太多的秘密尚未探索,有太多的風景等待分享」。她感慨道:「與其說我在工作,不如說我是一位好奇的觀星者,每天在難以計數的星辰中漫步,在漫無邊際的宇宙中領悟。從紛雜的光譜中,我看到了宇宙的生命。」

  郝蕾演講《宇宙的奧秘,我們頭頂那方星空》。主辦方供圖

  中科院聲學所海洋聲學技術中心副研究員楊波是蛟龍號潛水器的主任設計師,也是我國第一批參與中國深潛試驗的試航員之一。活動現場,他向公眾講述了自己在海面以下7000米領略到的深海奇景。神秘的海底世界不再停留在想像,在對科學的不斷探索中,楊波「從海底開始了解這個世界」,感受科學探索帶來的震撼與奇妙。

  楊波演講《從海底開始了解這個世界》。主辦方供圖

  結構生物學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盛,兼具科研人、科普人與科幻人的三重身份,結合自身科普寫作經歷,提到「軟科普」的寫作更為大眾喜愛。他分享時說:「科普以受眾為中心,克制自我強烈的講述欲望,才會寫出優質的科普作品」。

  葉盛演講《一名科研人的科普隨想》。主辦方供圖

  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強調「文化自信需要科學精神」,他說:「我們需要探索太空、理解宇宙,發展科學,用科學精神給我們帶來科學自信,用科學自信給我們帶來全面的文化自信。這將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張雙南演講《文化自信需要科學精神》。主辦方供圖

  主題演講結束後,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為現場科學家頒發聘書。他表示,希望更多科學家來到「我是科學家」的舞臺,與公眾分享自己的科研故事,為繁榮中國科普事業厚植土壤,為推進科普在公眾發展增添動力。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為現場科學家頒發聘書。主辦方供圖

  科學的聲音在社會中越來越流行,傳播越來越廣泛。據了解,「我是科學家」系列演講將會持續舉辦,未來,「我是科學家」內容平臺將聚集更多科學家、科技工作者,一同探索科普之路,建築完善的科普傳播體系。

相關焦點

  • 「我是科學家」演講:分享科學與藝術交融案例
    2019年6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十二期在北京市77文創園劇場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普信息化處處長張斌出席活動。  活動現場,演講嘉賓分別從科技傳承傳統文化、科學成果可視化、幾何機器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幕後故事和教AI進行藝術創作等角度,分享了科學與藝術交融的精彩案例與科學故事。
  • 科學家為青少年量身創作科普作品 評科幻文學應以"科"為先
    ·科學家原創系列」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正式發布了首批四部圖書。這是中國科學院第十二屆公眾科學日活動上的一幕,也是5月14日開幕的2016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之一。   當日,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策劃的「青少年科學素養文庫·科學家原創系列」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正式發布了首批四部圖書——《探秘遠古人類》、《追逐類星體》、《叩開免疫之門》和《一念非凡——科學巨擘是怎樣煉成的》。
  • 科學真好玩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31期演講招募
    物理學家費曼曾遭朋友奚落:你們科學家,用分析的方法剖析一朵花,它就變得毫無趣味。費曼不以為然:普通尺度的花朵之美,我也能欣賞;但作為科學家,我還能想像一朵花的細胞裡有複雜運動,花為了吸引昆蟲授粉而演化出色彩,還會想到:昆蟲這樣低級的生物也有審美嗎?顏色為什麼會引起美的感受?
  • 騰訊科學小會攜手中科館科普大篷車 點燃鄉村青少年的好奇心
    據悉,本活動於9月26日在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啟動,先後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自治縣舉辦,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將科學知識和科學家精神帶到偏遠地區,引導當地青少年以科學家為新偶像、以科學探索為新時尚,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該活動由大篷車嘉年華、科學家演講和科普短片放映組成。
  • 2019宜春市廣播電視臺媒體推介會系列活動今天拉開帷幕!
    今天上午9:00 「美好生活 ,廣電傳情」 2019宜春市廣播電視臺媒體推介會系列活動 在袁山公園拉開帷幕
  • 「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
    他還創作了2000多首詩歌,多是對科學生涯的紀實或抒懷,其中一首為《題許氏祿豐龍再造像》:千萬年前一世雄,賜名許氏祿豐龍。種繁寧限兩洲地,運短竟與三疊終。再造猶見崢嶸態,像形應存渾古風。三百骨骼書卷記,付與知音究異同。是位有著「詩和遠方」情懷的科學家。1897年6月1日,中科院院士、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出生。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雲」集全球頂尖科學家論道前沿科技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12月27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辦線上開幕儀式,由此,這一為期4天的全球性科學盛會正式拉開帷幕,將持續到30日結束,主題定為「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未來科學大獎周Program Committee聯席主席與未來科學大獎歷屆獲獎人、捐贈人、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主席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與往年不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採用雲端形式。
  •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2020-10-1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火星探索計劃」系列科普活動之火星車設計大賽正式拉開帷幕
    8月21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火星探索計劃」系列科普活動之「火星車設計大賽」在青海冷湖火星營地拉開帷幕。  「火星車設計大賽」 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中國科學技術館共同主辦,一汽-大眾奧迪獨家協辦,旨在激發和引導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追逐夢想
  • 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清華新聞網6月10日電 (通訊員 劉洪強)6月5日下午,「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首席教授姚期智院士在六教為現場近400名清華師生帶來題為「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的演講。
  • 2020年第九屆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拉開帷幕
    央廣網廣州11月22日消息(記者鄭澍)11月21日,2020年第九屆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以嶄新的形式在「雲」端拉開帷幕,212個學校的320支隊伍通過「線下獻技、雲端比拼、遠程問辯」的方式展開激烈的角逐,最終60個隊伍晉級複賽。
  • 「燃燒激情 建功青島」市南區首屆青年律師演講比賽成功舉辦
    13:32:26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12月1日訊 2020年12月1日,市南區首屆青年律師演講比賽在區融媒體中心隆重舉行
  •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今天給大家帶來幾組微喪成熟女生頭像,如果有喜歡的請不要錯過,當然也可以拿去保存哦。在生活中每一個女生都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心的人,並且也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做很多事情。看到圖中的這位女生,一個人走在黑夜裡。
  • 2020年中國昆蟲攝影大賽拉開帷幕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邱佩實)「發現昆蟲之美,感同生態和諧」6月5日,第49屆世界環境日之際,2020年全國昆蟲攝影大賽於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全國昆蟲攝影大賽在中國昆蟲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的支持和指導下,由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組織承辦,是全國範圍內的公益項目。
  • 科學T大會 頂尖科學家對話小科學家
    ,共話青少年科學教育。謝曉亮進一步介紹了單細胞基因組學在試管嬰兒、新冠病毒測序、新冠特效藥研製中的重要應用,他也期待著,自己所終身熱愛的科學,能夠為更多的小科學家們熱愛。為了小科學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講,萊維特暖心地將PPT翻譯成了中文。
  • 區中小學「兩彈一星」科學家豐功偉績巡展活動拉開序幕
    區中小學「兩彈一星」科學家豐功偉績巡展活動拉開序幕 2020-12-21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I:人工智慧,或者愛 |「我是科學家」第28期演講招募
    演講嘉賓溫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蟲蟲總動員:讓ta教我們做運動!》當AI走出遊戲》夏炎Momenta研發副總裁《同事告訴我,>《你可能不了解ta的心意,但人工智慧知道》陳小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
    作者:邱晨輝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項目成功採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百位科學家雲集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緊隨國際科學研究前沿熱點,第三屆論壇在量子科技、天體物理、人工智慧、新材料等領域均設置了系列峰會。同時,設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話題講堂,邀請12個前沿科技領域的科學家,面向公眾介紹最新研究進展,暢談科學為人類帶來的福祉。此外,延續前兩屆論壇傳統,全體參會科學家共同參與,開放討論科學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的莫比烏斯論壇將在雲上延續,打造持續42小時的「科學馬拉松」。
  • 從線下轉戰線上:CES 2021拉開帷幕
    美國時間1月11日,一年一度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揭開帷幕。受疫情影響,這項全數位化盛會今年從線下搬到了線上。通用汽車董事長兼執行長瑪麗·巴拉(Mary Barra)女士將發表開場主題演講,分享通用汽車公司為促進全球社區出行而實施的轉型戰略,為全電力的未來奠定基礎僅僅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