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2021-01-12 清華大學新聞網

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清華新聞網6月10日電 (通訊員 劉洪強)6月5日下午,「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首席教授姚期智院士在六教為現場近400名清華師生帶來題為「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的演講。

圖為姚期智教授作講座。學生記者 李鈞翔

  姚期智首先從社會大眾的基本道德談起,指出辨別是非、恪守誠信,不取巧作弊是大眾的基本道德,同時也是科學家應持守的道德與責任的底線。接著,姚期智解讀了中國古代聖賢對於自身修養的透徹思考,同時指出,作為清華學子應該深入理解,道德不僅僅是關係個人修為的事,而是關係到整個民族生存的大事。而宋代虞允文、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更是讀書人出將入相、持幹戈以衛社稷的典範。談及科學家的道德和責任,姚期智以鄧稼先為例,從真理、秩序、平衡、和諧等科學的本質入手,指出了仁、義是科學家的基本道德操守,而求真、求善、求美是科學家的理想,勤奮和對科學的享受則是科學家在探索和發現真理之路上的必備素質。

  講座最後,姚期智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以後的學習和科研中忠於職守、見賢思齊,並表達了對各位同學成為優秀科學家的美好期待。

圖為講座現場。學生記者 李鈞翔

  演講結束後,姚期智還與在場師生就科學家的科研課題選擇、德國的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看待海外研究經歷、美國「拿回家的考試」(Take Home Examination)現象以及交叉學科等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講座由「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項目主任黃隆波助理教授主持。

  據悉,由「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六位首席教授聯袂開設的《學術之道》課程,列入「學堂計劃」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必修課程,同時列入非「學堂計劃」本科生《文化素質教育講座》課程。首席教授通過講授自身學術成長曆程、生活和科研工作感悟等,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追求科學、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

  演講人簡介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教授,祖籍湖北,1946年出生於上海。他是計算機科學的國際先驅,於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圖靈獎,亦是至今獲得此獎項的唯一華人。

  姚期智教授196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1975年獲伊利諾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他先後任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75-1976﹞、史丹福大學﹝1976-1986﹞、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1982﹞、普林斯頓大學﹝1986-2004﹞。199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0年選為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200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姚期智教授在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上,作出許多創始性的巨大貢獻,包括(1)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開展了以計算複雜性為基礎的現代密碼科學;(2)創建通訊複雜性理論、和偽隨機數生成算法理論;(3)為量子計算建立全新典範,創建量子通訊複雜性和量子安全通訊模式。

  從2004年至今,姚期智教授任職於北京清華大學,於2007年成立了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並於2011年創建了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以推動多元化的信息科學研究及教學,及發展量子計算。姚期智教授亦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為博文講座教授。

  除圖靈獎以外,姚期智教授曾接受多項國際殊榮。姚教授於1987年獲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波利亞(Polya)獎,1996年獲美國計算機學會及電機電子工程學會頒授克努思(Knuth)獎,2003年獲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頒授研究傑出獎。並於2004年獲伊利諾大學工程學院特殊貢獻校友獎。此外,姚期智教授亦獲香港城市大學﹝2003﹞、香港科技大學﹝2004﹞、香港中文大學﹝2006﹞、加拿大滑鐵瀘大學﹝2009﹞、澳門大學﹝2012﹞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供稿: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編輯:蕾 蕾 

相關焦點

  • 伍暉做客清華學術之路 暢談「新材料解決老問題」
    伍暉做客清華學術之路 暢談「新材料解決老問題」  清華新聞網11月5日電(研通社記者 汪姣姣)10月30日下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伍暉做客清華大學「學術之路」系列講座,結合自身經歷講述 「新材料解決老問題」 的研究歷程,並與同學們分享了自身的研究生活及感受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創立VC基金,「科學家也可以做企業家」
    姚期智的一位學生談到姚近些年的變化——過去他更關注學生在學術上成就。而現在,他更多問的是,你所做的事情能給社會創造多大價值?在姚班的學術指導課上,姚期智曾談到多位在美國期間與自己共事的科學家,除了學術,這些人也熱愛生活、藝術、音樂,甚至在教育與創業上都取得過不凡的成績。他曾以 1980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財富》世界 500 強公司 Biogen 創始人 Walter Gilbert 為例,談到科學家的職業轉型。
  • 加強科學道德建設 摒棄學術不端行為
    作為身兼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副主任之職的著名科學家,對當前科學道德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分析。我們節選了這篇報告的第一部分,現予以刊出。而作為基層科協——北京市科協的有關調查報告和由此產生的對加強科學道德建設的建議,與杜祥琬院士報告相輔相成,特一併刊出,以期對當前科技道德建設有所促進。
  • 首屆國際分布式AI學術會議議程全公布:姚期智、劉鐵巖主旨演講
    姚期智、Victor Lessor、劉鐵巖、Noam Brown、田源棟、漆遠、葉傑平...... 無論是哪一位,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是舉重若輕的存在,而在將於 10 月 13 日至 15 日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分布式 AI 學術會議——DAI(Distributed AI)上,這幾位大咖都將悉數出席!
  • 73歲頂級科學家姚期智,57歲放棄美國一切:我要回去,永遠的
    諾貝爾獎是無數科學家心中的最高獎項,是很多科研工作者一生追求的目標。但諾貝爾獎有一個局限就是沒有關於計算機領域的獎項,作為近幾年發展勢頭越來越猛的一個領域,計算機行業受到了許多科研人員的青睞。圖靈獎是目前此領域最具分量的一個獎項,我國目前只有姚期智教授獲此殊榮,他堪稱世界級的一位科學家。
  • 姚期智院士:首先成為一名科學家
    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受聘成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同期舉行的學術報告會上,姚期智與大學生和高校老師分享自己對人工智慧(AI)研究及專業選擇的思考。 尋找那個讓你「睡不著」的題目 姚期智教授是世界著名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科學家,被公認為是密碼學及量子計算的國際先驅,2000年榮膺圖靈獎(計算機科學的國際最高獎),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此次專門為學生作了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
  • 【微觀清華】世紀講堂|朱邦芬:學術之道始於走正道(一)
    【微觀清華】世紀講堂|朱邦芬:學術之道始於走正道(一)來源:「新清華 」公眾號2016年8月24日,清華大學2016級研究生新生在開學典禮結束後迎來了入學第一課——物理系朱邦芬院士為新生們講學術誠信。報告中,朱邦芬闡釋了學術誠信的重要性,通過典型案例對學術不端、學術不當行為作了界定,也為同學們講述了自己親身接觸過的幾位老一輩科學家堅守學術誠信的故事。
  • 放棄美國一切,71歲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如今在清華培養人才
    但是也不乏很多在國外學有所成的科學家們回到祖國,建設祖國,為我國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是這些無私奉獻,捨生忘死的科學家們在不懈的努力下,將我國的科技力量與國防力量提升到與世界強國比肩的水平。我們今天要說的便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放棄美國的一切,71歲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如今在清華培養人才。
  • 國士無雙:姚期智與中國計算科學的崛起
    然而,在世界學術領域,姚期智的影響力,甚至還要超越上述科學家,幾乎可以與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並駕齊驅!1946年,姚期智出生於上海,不久後便隨父母去了臺灣。如同許多取得傑出成績的科學家一樣,他自小就聰明伶俐,踏實肯學,展現出了學霸的潛力。1957年,國際上傳出一個大消息,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 姚期智:圖靈獎得主
    現在,了解中國的歷史,欣賞中國的文化,聽古典音樂,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依舊是姚期智"閒暇"之餘的主要內容。  "中國是我的祖國,我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影響是非常深厚的,我對整個中國的感情非常深厚。目前國內有一個很好的目標,要建設出幾個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來,我覺得我現在能在清華參與這件工作也算是一點小小的貢獻。希望能盡點兒微薄之力。"
  • 中國唯一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
    3月27日AMC又宣布了2018年圖靈獎的獲得者,美國的三位深度學習巨頭共同獲獎,圖靈獎這一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中國也有一位科學家也曾在2000年獲得過此項殊榮,這個人就是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籍,被楊振寧請回國的他有多厲害
    他所發表的近百篇學術論文,幾乎覆蓋了計算機複雜性的所有方面,是計算機理論方面國際上最拔尖的學者。 這句話是清華大學對我國頂級科學家姚期智的評價之一,可能對他了解不太多的人們還不知道姚期智到底有多麼厲害。
  • 姚期智:科學精神就是求真求善求美
    中國科協新聞網訊 11月30日,2012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著名計算機專家、計算機界最負盛名的獎項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應邀為與會青年學子作大會報告,他的報告題目是《科學家與科學之路》。在報告中,他與廣大青年學子分享了自己對科學的本質與科學精神的認識。他認為,科學精神就是求真求善求美。
  • 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棄美國籍,回中國特殊方法培養人才
    最離不開中國科學家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一群人。歸根結底,科學和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說法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都是硬道理。事實上,有許多科學家為了自己的前途而選擇到較發達的國家進行研究。但作為世界頂級華裔,姚期智在71歲那年選擇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美國給予的一切優待,毅然決然地返回中國,為中國培養科研人才。
  • 姚期智:71歲放棄美籍,辭去美國終身教授,毅然回國發展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中國現在的迅速發展,離不開老一輩科學家們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像大家敬重的"兩彈元勳"鄧稼先、"飛彈之父"錢學森。今天,要講的故事主人公是在計算機方面有所成就的科學家——姚期智。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國籍,用特殊方法培養清華人才!
    中國的成就最離不開的就是那些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的科學家。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任何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是硬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科學家為了自己的前途選擇去更發達的國家搞研究。但是姚期智這位世界頂級華人卻在71歲的時候選擇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美國給予的一切優厚待遇,毅然決然的回到中國,為中國培養科研人才。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國籍,用特殊方法培養清華人才
    中國的成就最離不開的就是那些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的科學家。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任何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是硬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科學家為了自己的前途選擇去更發達的國家搞研究。但是姚期智這位世界頂級華人卻在71歲的時候選擇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美國給予的一切優厚待遇,毅然決然的回到中國,為中國培養科研人才。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 同濟大學供圖 攝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報告中,姚期智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 放棄外籍身份,中國71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要回去了,永遠的
    姚期智,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姚期智曾經獲得過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可謂是功成名就。 但是當國家號召海外優秀人才歸國支援中國建設之時,71歲高齡的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永遠的離開了美國,致力於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