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清華新聞網6月10日電 (通訊員 劉洪強)6月5日下午,「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首席教授姚期智院士在六教為現場近400名清華師生帶來題為「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的演講。
圖為姚期智教授作講座。學生記者 李鈞翔 攝
姚期智首先從社會大眾的基本道德談起,指出辨別是非、恪守誠信,不取巧作弊是大眾的基本道德,同時也是科學家應持守的道德與責任的底線。接著,姚期智解讀了中國古代聖賢對於自身修養的透徹思考,同時指出,作為清華學子應該深入理解,道德不僅僅是關係個人修為的事,而是關係到整個民族生存的大事。而宋代虞允文、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更是讀書人出將入相、持幹戈以衛社稷的典範。談及科學家的道德和責任,姚期智以鄧稼先為例,從真理、秩序、平衡、和諧等科學的本質入手,指出了仁、義是科學家的基本道德操守,而求真、求善、求美是科學家的理想,勤奮和對科學的享受則是科學家在探索和發現真理之路上的必備素質。
講座最後,姚期智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以後的學習和科研中忠於職守、見賢思齊,並表達了對各位同學成為優秀科學家的美好期待。
圖為講座現場。學生記者 李鈞翔 攝
演講結束後,姚期智還與在場師生就科學家的科研課題選擇、德國的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看待海外研究經歷、美國「拿回家的考試」(Take Home Examination)現象以及交叉學科等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講座由「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項目主任黃隆波助理教授主持。
據悉,由「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六位首席教授聯袂開設的《學術之道》課程,列入「學堂計劃」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必修課程,同時列入非「學堂計劃」本科生《文化素質教育講座》課程。首席教授通過講授自身學術成長曆程、生活和科研工作感悟等,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追求科學、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
演講人簡介: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教授,祖籍湖北,1946年出生於上海。他是計算機科學的國際先驅,於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圖靈獎,亦是至今獲得此獎項的唯一華人。
姚期智教授196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1975年獲伊利諾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他先後任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75-1976﹞、史丹福大學﹝1976-1986﹞、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1-1982﹞、普林斯頓大學﹝1986-2004﹞。199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0年選為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200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姚期智教授在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上,作出許多創始性的巨大貢獻,包括(1)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開展了以計算複雜性為基礎的現代密碼科學;(2)創建通訊複雜性理論、和偽隨機數生成算法理論;(3)為量子計算建立全新典範,創建量子通訊複雜性和量子安全通訊模式。
從2004年至今,姚期智教授任職於北京清華大學,於2007年成立了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並於2011年創建了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以推動多元化的信息科學研究及教學,及發展量子計算。姚期智教授亦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為博文講座教授。
除圖靈獎以外,姚期智教授曾接受多項國際殊榮。姚教授於1987年獲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波利亞(Polya)獎,1996年獲美國計算機學會及電機電子工程學會頒授克努思(Knuth)獎,2003年獲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頒授研究傑出獎。並於2004年獲伊利諾大學工程學院特殊貢獻校友獎。此外,姚期智教授亦獲香港城市大學﹝2003﹞、香港科技大學﹝2004﹞、香港中文大學﹝2006﹞、加拿大滑鐵瀘大學﹝2009﹞、澳門大學﹝2012﹞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供稿: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編輯:蕾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