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圖靈獎得主

2020-12-06 神州學人

  姚期智,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獲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圖靈獎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清華大學教授。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印象

  文/劉冬梅 圖/高海濤

  姚期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46年12月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之後赴美國深造。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獲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從事教學和研究,1986年至2004年6月任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2000年,美國計算機學會把該年度的圖靈獎(公認為計算機領域諾貝爾獎)授予他,使他成為自圖靈獎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

  2004年9月,姚期智正式加盟清華大學,任高等研究中心全職教授。他說,之所以要成為清華大學的全職教授,是因為他對清華有信心,也希望清華人看到他的信心。對自己的清華學生,姚期智只有一個要求:做世界一流的工作!

  姚期智先生總給人一種溫文儒雅學者風範的感覺。這位"人生第一站"在中國大陸和臺灣接受啟蒙教育的學者,是一位以為人類做重大貢獻為軸心,以興趣為經線,以能力為緯線不斷編織人生大廈的人。

  中國情結

  "我所學的東西能有機會在我出生的中國生根,有條件在該領域為中國培養出世界級的研究人員來,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人生頭20年生活在中國,20歲以後生活在美國,57歲以後又將人生歸宿在中國大陸的姚期智的人生軌跡宛如一個圓。

  生在上海,長在臺灣,卻在美國接受了36年薰陶的姚期智自己也沒有料到,在中國所接受的教育是如此根深蒂固,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是人生經驗多了的緣故,姚期智對中國文化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他是懷有中國情結的。"現任清華高等研究中心主任的聶華桐先生說,"前幾天,我們聊天,他說他在清華教育年輕一代,有一種滿足感,是在美國教美國學生時所沒有的。在這裡,他教育的是中國年輕人!

  現在,了解中國的歷史,欣賞中國的文化,聽古典音樂,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依舊是姚期智"閒暇"之餘的主要內容。

  "中國是我的祖國,我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影響是非常深厚的,我對整個中國的感情非常深厚。目前國內有一個很好的目標,要建設出幾個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來,我覺得我現在能在清華參與這件工作也算是一點小小的貢獻。希望能盡點兒微薄之力。"

  奮鬥之路

  1967年,姚期智帶著自己的行囊走進了哈佛大學,追隨導師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開始了自己的物理世界探索之旅,並順利地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1973年,26歲的姚期智做出了一生中的重要決定:放棄苦心鑽研多年的物理學,轉而投向方興未艾的計算機技術。

  "就能力和性格而言,我更適合搞計算機。物理看重直覺,你必須推想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求證也許不嚴格。可數學,包括計算機,最重要的是你必須用嚴密的數學推理來證明這個答案。我發現自己的論證能力在計算機領域更合適。"

  1973年,姚期智進入素以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深厚積澱而聞名的伊利諾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兩年後,他如願以償。

  "做研究的人也是不同的,每個人做事的方式也不一樣。我比較喜歡新奇的東西,有新的方向我就喜歡去看一看,試一試。"

  變化迅猛的計算機研究更具有這方面的特性,使得姚期智津津樂道其中:"我喜歡做這類事情,怎樣把一個東西變成一個問題,然後再去解決它。"

  但並不是每一個事情他都去嘗試新的。"比如走路,從A點走到B點,我知道一條路的話,我會總走這條路。我不太喜歡走一條新的路或者短一點的路。吃東西也是一樣的,有哪幾樣東西如果經常吃的話,我就很滿意了。聽音樂,我比較喜歡聽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我的知識還局限在20年前。"

  姚期智說,年輕的時候你可能感到有許多事情可以去嘗試,當你投身到某一個領域以後,你可能就沒有時間花在別的事情上了,而只能在你所傾心的領域不斷探索和追求。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閱讀成為姚期智緩解壓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讓他感到驚喜的是,這種隨便翻一翻的閱讀方式卻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

  "年輕的時候我認為我現在做的東西是世界上最重要,別的事情都不值得做。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件好事,你認為有意義,你才會有那麼大的興趣和那麼大的投入。當你在你的領域研究鑽研得比較深了以後,慢慢地你的視野會比較大一點,你會知道你的研究在世界上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你會覺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這個世界上做出了一點小小的貢獻。"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又引發了姚期智新的探索欲望。

  早在1970年末以前,密碼學尚屬政府研究範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感到密碼學在未來商業行為中會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怎樣在通信上有一種保密的方法?怎樣用計算理論解決密碼學上的問題?這成為當時誕生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姚期智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研究工作,是因為這是比較有影響的工作。這個工作不只是局限在我們這個領域,別的科學家也會對它產生興趣。"

  成功理念

  重新翻閱人生之路這部大書,細細品味所走過的路,在翻越了許許多多的曲曲折折之後,展現在姚期智眼前的是生命的滄海。然而,那幾乎覆蓋了計算複雜性的所有方面的近百篇學術論文;那些在數據組織、基於複雜性的偽隨機數生成理論密碼學、通信複雜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計算等多個尖端科研領域做出的巨大而獨到的貢獻;那由於他在計算理論研究方面做出的諸多"根本性的、意義重大的"貢獻而獲得的圖靈獎,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戴在頭上的光環,都不是姚期智理念上的成功。在他看來,成功意味著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事情。

  姚期智認為,年輕學子們不要只把目光局限在自己的學科,應該不斷學習其他事情。"有如此眾多不同的領域的美麗,如果限制欣賞的範圍,那是一種遺憾。"他的導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格拉肖曾經告訴姚期智"要大膽、創新"。正是在這種做學問的基本精神的驅使下,使姚期智不斷向新的學術領域發起衝擊。

  "成功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如果在每一個模式裡你都有自己的想法,做得特別好,那麼都能夠成功。一般來講,學校專業比較完整,如哈佛大學,有各種專業學院,那麼它就能夠辦成世界一流大學。但這也有例外,普林斯頓大學傳統的理念是,他們不需要做所有的事情,他們只需要把想做的事情都做好,做得最好。這是他們的成功之道。"

  普林斯頓大學的成功理念仍然影響著在那裡工作生活了多年的姚期智。他仍然堅守著"還是希望有我自己控制的時間和控制的環境。生命有許多階段,工作有許多性質,在有些階段,幾乎要百分之百地做一件事情。"

  性格與成功

  姚期智認為性格與一個人的成長"唇齒相依"。

  性格上的堅忍不拔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姚期智說,遇到困難,人們往往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換別的事情乾乾,一種是想辦法克服它。打開成功寶典,一般情況下要有相當程度忍受失敗的精神,不能一件事情幹一段時間不成功,馬上換一件事情做。"我想,每一件值得做的事情都是要克服某一層面的困難的,一件事情如果別人能做的話,恐怕別人都已經做過了。當然性格上的堅忍不拔也要有個'度'。要知道什麼時候要堅持,什麼時候要放棄。"

  姚期智的工作信條是:如果你有十件失敗,有一件成功這就很好了。"我們搞研究和從事事務性的工作不一樣。從事事務性的工作如果幹十件事情有九件事情幹砸了,就可能沒有工作了。對研究來講,研究過程的不成功是沒有關係的,真正重要的只是你成功的結果。"

  對姚期智來講,挫折感主要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更多的是解決問題上。

  "最開始不知道做不成功是因為自己太笨,還是因為問題太難。當你一再失敗的時候,你會問自己還會不會做出成功的事情來。過一兩年你會對自己有所了解,有所了解以後會比較容易一點。"

  姚期智說,每個人由於性格的不同,選擇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會不太一樣。他的原則是,在選擇課題的時候,不能選擇超過自己能力太大的課題,不能野心很大,要量力而行。但也不要選擇太容易的問題。最好選擇比你的能力稍稍高一點的問題進行研究,當你的能力得到培養以後,你再選擇更難一點的課題進行研究。

  "剛開始我寫很多文章,看到的問題我都想去解決它。後來就比較挑一點,會選擇比較難一點的問題進行研究,寫的文章也會慢慢少一點。因為一開始你要培養你的能力的話,你就要多做一些事情,等能力夠了以後,你才有資格選擇比較重要的事情去做。這種性格有助於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挖掘自己的潛能,也容易成功。"

  始終在名校執教的姚期智先生不僅堅守著自己的成功理念,而且將其引入育人理念之中。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他帶學生,會先出些題目讓他做做看,看他對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他的數學根底,看他對自己的指導是否滿意,然後再看怎麼樣是最好的配合。

  他認為學生能夠自動、自發,有很強的欲望想要做出東西來的動機是最重要的。學生必須對這方面的問題有真正的興趣。"我們這個領域比較像數學,要有很大的興趣才能做出成就來,像做家庭作業一樣的方式是做不出成就的。"

  意外收穫

  姚期智的事業之路不能說是一條直線。1967年,當他填寫大學所學專業時,選擇物理學並不是出於真正的對物理學的了解。但是,在以後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相對論和量子學,了解了其中的意義的時候,那種感覺至今仍然令姚期智記憶猶新:"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對我們研究科學的人來說,那就是最令人喜悅的事情。"

  這個意外收穫,將姚期智帶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物理上的經驗使他知道有另外一個世界,而對文學的喜愛使他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人溝通,同時幫助他了解了學文學的人以及學別的科學的人。"因為我知道學文學的人讀莎士比亞,學音樂的人聽到音樂,他們所感受到的程度,他們心裡的感覺。這種感覺對我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影響,它成為我做學問的一個標準。如果你有一個你所達不到的標準,你對你的工作就永遠不會滿意。"

  視野的開闊,歲月的不斷積澱,使姚期智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對社會有了更多的責任感。"我現在覺得可憂的是以前大家都看書,現在許多人都不看書了,而是看電視和玩遊戲。那種自然的、合作與交流的感覺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喪失得太快。"

  他認為,要對社會、對歷史有一定了解,那才不會隨波逐流。

相關焦點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的有限性有哪些
    巔峰贅婿原標題: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的有限性有哪些「人工智慧(AI)對我們人類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已經非常顯而易見,但實際上AI還有一些目前無能為力的領域。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現在AI算法的限制是什麼,它的有限性在哪裡?接下來在機器學習以及AI的發展之中,還有哪些需要實現突破的地方?」
  • 72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創業,建立南京圖靈AI研究院
    雷鋒網獲悉,4月20日,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截至2017年)、中科院院士姚期智率領清華團隊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親自出席了研究院揭牌與項目籤約儀式。姚期智於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還需突破哪些瓶頸
    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在「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發言。人臉識別、自動駕駛、語音識別、語義理解,人工智慧已經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有了很好的應用落地。看上去,如今的人工智慧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回到技術本身,在姚期智看來,人工智慧仍有自己的發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
  • 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對科學創新的一點看法
    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對科學創新的一點看法 2020-11-2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放棄外籍身份,中國71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要回去了,永遠的
    姚期智,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姚期智曾經獲得過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可謂是功成名就。 但是當國家號召海外優秀人才歸國支援中國建設之時,71歲高齡的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永遠的離開了美國,致力於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
  • 放棄外籍身份,中國71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要回去了,永遠的
    姚期智,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姚期智曾經獲得過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可謂是功成名就。但是當國家號召海外優秀人才歸國支援中國建設之時,71歲高齡的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永遠的離開了美國,致力於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密碼學……人工智慧絕對是...
    本次大會共邀請到海內外近600位重磅嘉賓,涵蓋產學研用多個領域,包括7位圖靈獎得主、1位諾貝爾獎得主、39位院士在內的2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頂尖人工智慧企業領袖。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他們將分享關於行業發展和人類未來的最新思考。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他的第一個論點是AI理論很重要。在姚期智看來,AI現在面臨的挑戰,我們所面臨的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理論來分析,這種分析能夠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面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挑戰,從而獲得一些啟迪和啟示,找到尋求解決方案的方法。
  • 華人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劉炯朗逝世,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
    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門生。 消息稱,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7日因病過世,享壽86歲。 他是即時系統、電子設計自動化、離散數學等領域的開山祖師爺之一,更被列為國際知名學會IEEE及ACM雙會士及雙教育獎得主,不僅學術成就驚人,更是培育英才,桃李滿天下。 1998-2002年間,他放棄美國籍而返臺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的有限性有哪些
    在10月30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提出了上述思考。姚期智舉例解釋: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你看到了一個紅燈或者停車標誌,如果這個圖像的能見性不好,或者有些人故意做了一點點變動,最後的結果可能就變成了一個通行標誌。這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這是過去幾年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 華人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劉炯朗逝世,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門生
    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門生。消息稱,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7日因病過世,享壽86歲。 他是即時系統、電子設計自動化、離散數學等領域的開山祖師爺之一,更被列為國際知名學會IEEE及ACM雙會士及雙教育獎得主,不僅學術成就驚人,更是培育英才,桃李滿天下。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在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姚期智在演講中提到了三個觀點,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舉例說服大眾。他的第一個論點是AI理論很重要。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
    在開幕式上,中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人工智慧理論的新方向》的主題演講。姚期智在演講中提到了三個觀點,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舉例說服大眾。他的第一個論點是AI理論很重要。
  • 中國唯一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
    3月27日AMC又宣布了2018年圖靈獎的獲得者,美國的三位深度學習巨頭共同獲獎,圖靈獎這一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中國也有一位科學家也曾在2000年獲得過此項殊榮,這個人就是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學科融合「令人興奮」
    作者 |姚期智我分享一點關於科學創新的想法。首先,談一談學科融合。一個是,近年來的一些諾獎成果既可以拿化學獎,也可以拿物理學獎或醫學獎,表明這三個領域有相當大的交叉。這並不是偶然現象。「科學探索獎」的設立,一定意義上對於學科融合非常有幫助。一流的青年科學家有機會在同一個舞臺上相互認識,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夠產生融合和交叉的效果,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成為科學進步的引擎。其次,我還想談一談科學的時代意義。迄今為止,科學給人類的生活帶來莫大的福祉。但未來,科學對人類社會可能有更重大的意義。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還需突破兩個瓶頸
    EGGednc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表示:人工智慧仍有自己的發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如何判定一個算法被大眾接受,廣泛使用,姚期智認為需要滿足一些標準。EGGednc同樣的,姚期智舉了一個例子。假設有一個給房屋評估的AI程序,可以對房屋進行評估。這個算法可以根據輸入的房屋數據、周邊情況和其他數據,給房子做出評估。你進行操作後,發現自家房子只值200萬,那你可能會不高興了,因為你自己覺得房子能值400萬。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辭去終身教授,賣掉美國房子,毅然回到祖國
    姚期智,1946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由於父母工作原因,他從小在中國臺灣長大,進入學校以後,姚期智便表現出了過人的聰慧,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21歲那年便順利進入哈佛大學,他的老師格拉肖,乃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創立VC基金,「科學家也可以做企業家」
    姚期智是全球頂尖的計算機理論科學家,博士期間曾師從 197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格拉肖,2000 年成為第一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學者。他在計算機理論上的研究為發展如今炙手可熱的量子計算、區塊鏈技術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中科院院士、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姚期智:為中國創建一流計算機學科
    今天的《家國棟梁》系列報導,我們來認識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姚期智是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是圖靈獎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裔學者,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唯一華裔計算機科學家,也是世界現代密碼學基礎的奠基人之一。13年前,他毅然放棄了美國名校的終身教職,回到祖國,傾注所有精力,為中國創建世界一流計算機學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