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介紹中國地質遺蹟保護情況

2020-12-04 中國網

活動標題

活動描述

  • 2004年6月24日上午10時,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介紹中國地質遺蹟保護情況,並答記者問。

文字內容:

  • 楊揚: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今天我們請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先生向各位來介紹中國地質遺蹟保護情況。現在,請姜先生做一個簡單的說明,然後回答記者們的問題。 2004-06-24 10:03:57
  • 姜建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上午好。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關心的問題,保護地質遺蹟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環節,也越來越廣泛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1989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成立地質遺產工作組,開始地質遺產登錄工作。在此之前的1987年,中國已經開始地質遺蹟保護的法律建設,90年代中期以來逐步開展各種層次的地質遺蹟登錄工作,現已有380餘處被命名國家和省市級地質遺蹟保護區。1999年11月,國土資源部在威海召開會議,通過了未來十年的「地質遺蹟保護規劃」,同時決定建立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並於次年成立了「國家地質公園領導小組」和「國家地質公園專家評審委員會」。2001年至今,中國正式批准建立85個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共批准了25個國家地質公園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包括中國的八家世界地質公園。本次會議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決定於2004年6月27日至29日在中國召開「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 2004-06-24 10:07:47
  • 姜建軍:
    「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的宗旨是地質遺蹟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目的是:(1)交流各國地質遺產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的經驗,推動世界地質公園健康發展,更好地保護地質遺產;(2)促進地質遺產為科學普及服務,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3)促進人-地和諧,從而使人們更加珍愛人類生活的地球。 「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在全球推進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建設後的首次大會,是地質公園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也是世界地質科學界的一件盛事。本次大會在中國召開,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的地質遺蹟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為中國的地質遺蹟走向世界創造良好的機會。 為了成功舉辦本屆大會,國土資源部和有關部門、有關地方省人民政府及行業協會專門成立了大會組委會,積極開展籌備工作。截止到目前,大會組委會已收到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國內、外代表參加本次大會的正式回執。 2004-06-24 10:09:04
  • 姜建軍:
    本次大會會址選定在北京新世紀大酒店。會議將於6月27日上午開幕,開幕當天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宣布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名單,大會期間,還將舉行學術報告會、地質遺蹟和地質公園展覽、地學知識競賽頒獎、世界地質公園授牌、首都大學生地學知識演講比賽、地質公園遊覽推介、頒發紀念大會首日封、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辦公室掛牌儀式等活動。預計將有數千人參加上述活動。 本屆會議將產生兩項重要成果,一是制定、通過《世界地質公園大會》章程;二是發表保護地質遺蹟《北京宣言》,並舉行籤名活動。 6月30日至7月8日,將舉辦大會的科學考察活動。考察共分四條線路,考察期間,將舉行中國的8家世界地質公園的揭碑開園活動,預計將有數萬人參加各地的活動。還有三天,大會就要開幕了。經過半年緊張有序的籌備,目前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我們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密切配合,努力把這次大會開的圓滿成功。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2004-06-24 10:10:03
  • 新華社記者:
    我想問一下姜司長,我們在二月份的時候聽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了全世界20多家世界地質公園,請問這些世界地質公園主要是分布在哪些國家?它們與中國被批准的八家相比有什麼特點? 2004-06-24 10:10:59
  • 姜建軍:
    今年的2月13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審批了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的名單,一共是25家,其中中國有八家。中國這八家分別是黑龍江的五大連池、河南嵩山、河南雲臺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湖南張家界、雲南石林和廣東丹霞山國家公園。其他17家主要分布在德國的3家,英國的3家,法國的2家,希臘2家,西班牙2家,愛爾蘭1家。 2004-06-24 10:13:32
  • 姜建軍:
    關於中國和世界、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地質公園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每個地方推出來的地質公園都代表了各自的特色。比如中國的8家世界地質公園,一個特點是它的地質特色在全球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的八家當中,有地層構造類型的被譽為五代同堂、在地學上就是跨度了36億年巖石地層的公園,像中國的嵩山地質公園;第二種類型是風雨類型的,比如我國的砂巖類型——張家界;還有花崗巖類型的,像中國的黃山。不僅如此,中國推出的地質公園還強調了地質學與文化和物種經濟的相結合,比如我國的廬山,這個地方既有濃厚的地質特點,比如冰川等,還有濃厚的文化。還有一些物種發育,比如廬山的雲霧茶,這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又如中國的嵩山,在地層構造上是全世界的代表,同時這裡又有中國獨特的文化——茶文化,兩者結合在一起。國際上也各有特點,比如愛爾蘭的這一家公園,就是以海勢地貌為特點。還有一家希臘的,是以石化的木頭為特點,實際上專業名字叫矽化木。這和中國目前推出的8家地質公園是相互有差別的。 2004-06-24 10:22:31
  • 旅遊中國周刊記者:
    請姜司長結合旅遊業的發展來談一談中國地質公園將來的建設;地質公園的建設主要是為了保護,旅遊是為了一種開發,請談一談地質公園的建設在保護和開發上如何權衡? 2004-06-24 10:24:02
  • 姜建軍:
    地質公園的建設與旅遊事業密切相關,是為旅遊的一種服務。在目前我們國家命名的85家地質公園當中,一部分是在已有建設的基礎上命名的,根據它的地質特色、遺蹟特色;一部分是過去沒有形成公園,我們根據地質特色建立的。這兩種類型建立的地質公園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目的:一、要促進科普,科學地普及,也就是地質學知識的普及。二、要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三、要促進對地質遺蹟的保護。 在已有公園的基礎上再命名為地質公園,我們重點放在對公園的導遊、公園的解釋牌、公園的景點的進一步擴大開發,這樣就把地質公園和旅遊結合起來。這個結合點一是過去按傳統的觀念,我們在視覺美學上不認為是美的東西,但是從自然科學知識上富含美的特點被我們揭示出來,像雲南的冒天山,這個地方從視覺美學來看它是一個黃土高原,在古生物學上它是一個重要的反應生物大爆炸、生物演變的地方。在這個視覺美學上並不美的黃土高原蘊含著千姿百態的植物,我們將通過科學通俗化、圖片把它揭示出來,它就成為了更加美的東西,就成為了一個新的旅遊、觀賞科普的紀念地。 這樣來考慮,我們就會對其他公園裡面過去不美的東西,通過這樣的方式擴大景區或者公園裡面新的景點,跟旅遊密切結合,並挖掘資源。 2004-06-24 10:27:51
  • 姜建軍:
    我還想舉一個例子,就是雲南的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在園中有一個非常孤獨的石頭,那就是阿詩瑪。阿詩瑪是大家都了解的動人故事,石頭也形態神似確實像阿詩瑪。我們建立了世界地質公園,既講動人的故事,同時還要告訴這個石頭在地質科學知識裡的解釋,那就是兩個作用。它受到了自然資源的風化作用,在萬分之一、億萬分之一之中形成這樣一個巧合,讓人們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這樣提高原有公園的旅遊品位。前面談到的兩個結合點會讓遊人感到品位高,那就一來、二來、再來。我想通過這個方式,人們對地質遺蹟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會使老百姓自發有一種意識——我要保護它,這就處理好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 2004-06-24 10:30:49
  • 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記者:
    中國政府對將來的地質遺蹟保護工作都有哪些規劃? 2004-06-24 10:31:19
  • 姜建軍:
    中國政府歷來注重對46億年地球歷史自然作用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國從1999年開始由國土資源部在山東威海召開過地質地貌景觀保護會議,在這一屆會議上,提出了一個中國的地質遺蹟保護規劃。在這個規劃裡面體現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方面,要嚴格地進行保護的原則,對有一些孤立、不適於作為開發利用、周圍遊人很少的地方,作為建立地質公園方式不好的,我們要嚴格地建設成保護區。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建立一種人文的、新的保護方式。 目前,這兩個類型的保護區和地質公園加在一起,已經建立了86個。在規劃當中,我們考慮今後要建立300多個這樣不同類型的地質遺蹟保護區和地質公園,來保護大自然賦予中國人民的寶貴資源。另外,我們在規劃當中根據地質遺蹟的特點和在中國境內的分區特點,分為9個區,採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措施來進行保護。 我舉一個例子,對於古生物化石,像脊椎類的,我們就在一定程度上要進行搶救,進行適當的應急的挖掘,否則它在大自然當中會被風化掉。 2004-06-24 10:34:23
  •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以6%的陸地面積拿下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將近三分之一的名額,中國是憑什麼拿到這麼多的世界地質公園?中國作為現在擁有世界地質公園最多的國家,對於想申辦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有哪些建議和意見?第二個問題,我們國家公布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的時候,浙江長興獲得了國際地質界的「金釘子」,作為中生代和古生代,而且現在也是最大的地球物種變種的一種界限點,長興這樣一個地方有沒有成為國家地質公園或者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4-06-24 10:36:52
  • 姜建軍:
    地質公園是國際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地質學家和有關方面的專家,在九十年代以來,共同探討的保護地質遺蹟資源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是一件新生事物。在探索這種保護方式、開發方式的過程當中,我們中國在地質公園的建設方面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這些認可在我們申報的8家國家公園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一、我們注重了科普;二、我們確實有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眼光;三、我們的管理都是比較嚴謹的;然後我們真正地形成了一個公園的概念。我們建設地質公園的成就得到國際上聯合國官員們的認可,也正是這樣一個原因。我們8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確實推出了它的地質特色,也得到國際地質學界的認可,因此這8家都被他們承認並被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4-06-24 10:39:50
  • 姜建軍:
    關於提到我國的公園,和世界其他公園相互有借鑑的問題,我剛才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到過。每一個公園如何把地質與文化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地質與當地的物種經濟結合起來,把地質與當地的科學、提高人民的素質結合起來,這都是要相互借鑑的。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北京延慶的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這個地區的矽化木,農民通過地質公園的渠道,在附近辦起了農家院,這個地方不能搞大型賓館,但是有人必須吃住,農民就搞起了農家院,他們每年可以拿到一萬元,這些是以前拿不到的,農民覺得我現在富了,是因為國家有了地質公園,是因為有了矽化木,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財富。農民認為如果誰要破壞這樣的矽化木,他們就不答應!這個就是為地方老百姓服務,為地方經濟服務,為政府更好地宣傳,也有效地保護了地質公園。 2004-06-24 10:44:23
  • 姜建軍:
    關於長興「金釘子」這一項,它不是黃金,而是很重要的世界地質界在地層年代上的一個對比的標準語言。從地質意義上來說,它應該成為國家的,乃至世界的。但是地質公園不僅僅停留在地質上,它還需要公園的概念。目前,我們應該從地質上把它建立起保護區,先保護好,這是等待我們去完善它的一個科普的概念,而且要有可以接待遊人的設施,逐步向公園的概念發展,最終成為一個國家的地質公園或世界的地質公園。謝謝。 2004-06-24 10:48:00
  • 中國財經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全國地質公園的建設,以及以後的維護資源的來源。中國有8家公園入選世界級的地質公園,教科文組織是不是有資金支持?第二個問題,我國的地質遺蹟保護還有哪些不足? 2004-06-24 10:48:45
  • 姜建軍:
    關於地質遺蹟的保護,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有專門的經費來支持全國各地的地質遺蹟保護。對於地質公園來說,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個市場行為,我們不對地質公園的建設去進行投入,地質公園的建設主要是各地地方政府和公園自身去投入。 政府在投入地質遺蹟保護中,有的經費落腳點是在地質公園內部的地質遺蹟。聯合國教科文對於地質公園只給予命名、認可,並沒有任何的投入。 2004-06-24 10:50:26
  •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我想請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目前國際上對於地質遺蹟保護的現狀是怎樣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在這方面有哪些具體的進展,包括法規建設、資金投入等等。 2004-06-24 10:51:22
  • 姜建軍:
    國際上對於地質遺蹟資源的保護是高度重視的,比如一些發達國家,美國、英國、法國等。像英國,專門對境內地質遺蹟資源進行調查,然後進行登錄。在管理上、保護上,一個是以政府保護和登錄的名義;還有一部分是以民間、協會來進行保護,包括像法國、美國都是這樣的做法。它是兩個方面、兩個層次上管理,這個是國際上的一些做法,都在共同探討一種良性循環的保護方式,像英國這次也有三家世界地質公園。 關於我們國家的地質遺蹟保護的進展,實際上保護的問題,作為政府來考慮,一個是立法,對於地質遺蹟的保護,我們在87年和95年,專門以法規文件的方式發布了一些辦法來保護。 在2000年,我們對地質遺蹟保護很重要的一類就是古生物化石,關於這方面的保護也專門頒布了法律。一方面,我們是要立法,依法行政、依法保護;第二方面,我們要定一個規劃,使我們的保護工作有序的進行;第三方面,無論是在規劃裡面,還是在各項工作中,我們要加大資金投入,這種資金投入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的,除了政府,還有社會也應該投入。同時,我們還要探討良性循環的路子,不能只依託政府的投入,任何一項事情要保護好都需要社會的支持。 2004-06-24 10:54:54
  • 姜建軍:
    其實在投入方面,我們建設地質公園,建好了就代表一種很好的投入。每一個地質公園的管理部門,他們自發拿出錢對各個地質遺蹟點進行解釋、向遊人開放,有人問津就是一種回報。謝謝。 2004-06-24 10:56:45
  • 楊揚:
    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04-06-24 10:56:54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live/scio/040624.rm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

相關焦點

  •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運用科技手段保護地質環境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運用科技手段保護地質環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5日 14:12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訊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62號)國土資源部關於修改《地質...
    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本行政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工作。  第九條 國土資源部依據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結果,編制全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  第二十一條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後,對具有觀賞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礦業遺蹟,國家鼓勵開發為礦山公園。  國家礦山公園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申報,由國土資源部審定並公布。
  • 國土資源部就《地質勘查資質監督管理辦法》答問
    加強資質監管 保證勘查質量——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負責人就《地質勘查資質監督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1月25日,國土資源部發布實施《地質勘查資質監督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10〕14號,以下簡稱《辦法》),就加強地質勘查資質監督管理
  • 國土資源部公布2015年全國地質災害情況
    中國氣象網訊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2015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8224起,與2014年相比,2015年地災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有所減少,分別減少24.6%、28.3%和54.0%。
  • 國土資源部出臺《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規範》
    日前,國土資源部出臺《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規範》,旨在統一地質勘查單位的質量管理標準,切實發揮質量管理體系在地勘單位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整體提高地勘單位科學管理水平,確保地質工作質量。《規範》定位為地質勘查行業標準,是對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規範》對已經和未按GB/T19001-2008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單位都有完善和規範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為GB/T19001-2008標準的認證提供行業標準,更為各級地質勘查主管部門提供了檢查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
  • 國土資源部召開「第42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新聞發布會
    出席今天新聞通氣會的有關領導同志還有: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姚義川副司長,地質勘查司於海峰副司長,地質環境司陳小寧副司長,中國地質博物館張亞鈞副館長,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單華春女士。首先,我們請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姜建軍司長通報第42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的有關情況。
  • 國土資源部:不再受理地質勘查資質新設、延續、變更等申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日訊 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2017年9月22日,《國務院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國發〔2017〕46號)取消了地質勘查資質審批。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精神,從決定發布之日起,不再受理地質勘查資質新設、延續、變更、補證等申請和開展審批工作,也不得以轉交下屬事業單位、協會繼續審批等方式搞變相審批。為做好取消審批後的地勘行業監督管理工作,保障地質勘查工作有序發展,現將有關工作措施公告如下。
  • 國土資源部:所屬館藏機構地質資料目錄必須公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向社會提供有效快捷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近日,國土資源部發出《關於建立健全地質資料網絡服務體系的通知》。《通知》要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所屬館藏機構保管的地質資料目錄信息必須在網絡上公開提供社會查詢利用,但涉及保密的放射性礦產和海域地質資料除外。
  •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根據《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20號)的有關規定,部組織制定《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 國土資源部2013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新聞發布會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有: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車長波;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張海啟;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溫寧;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光學,張局長他同時也是本次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的兩名首席科學家之一。
  • 國土資源部通知要求調查地勘行業地質人才狀況
    日前,國土資源部發出《關於開展全國地勘行業地質人才狀況調查的通知》,這對於研究制定地質人才培養規劃,增強地勘單位總體實力,推進地質工作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報表填報工作,確保報送數據的真實有效;填報全國地勘行業地質人才狀況調查表的範圍為取得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同時包括地勘單位的主管局(總局、中心、指揮部)機關本部及直屬的無獨立勘查資質的二級單位。
  • 國土資源部:將有序開放油氣勘查開採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油氣資源勘查開採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負責人表示將完善並有序開放油氣勘查開採體制,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   國土資源部新聞發言人、地質勘查司司長於海峰指出,五年來,全國石油儲量基本穩定,累計探明地質儲量57億噸,年均探明11.4億噸,同比下降7.9%;石油產量穩步增長,年均產量2.08億噸,同比增長7.2%;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92萬億立方米,年均探明7849億立方米,年均產量1192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1.5%和39.8%;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速推進
  • 國土資源部:青藏高原地質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
    自2006年起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和綜合研究」項目進入結題階段。記者從7月16日~17日在京召開的項目成果專家評審會上獲悉,青藏高原地質研究達到歷史新水平,取得了一批令世界地質領域矚目的原創性成果,主要包括一套服務於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的地質—環境—資源圖件,一個收納青藏高原地質調查與研究成果的基礎地質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及描述青藏高原演化歷史的新的板塊構造模型等。
  • 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6月26日,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標準》按甲、乙、丙三個級別對勘查技術人員、勘查設備儀器、質量管理體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等地勘資質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類分級。《標準》自7月1日起施行。    對勘查技術人員,《標準》要求,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須為全職聘用,且僅受聘於該技術人員所在資質申請單位。
  • 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依託單位領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致歡迎詞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主題功能區建設與空間開發優化、自然資源產權與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的制定
  • 國土資源部:我國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砂巖型鈾礦床
    國土資源部日前宣布,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並組織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目前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已經躋身世界級大礦行列。
  • 國土資源部:我國首次在陸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
    國土資源部於9月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先後於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實物樣品。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的國家,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後第三個在陸域鑽獲「可燃冰」的國家。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代表國土資源部向外界發布了這一消息。
  • 國土資源部解讀《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負責人解讀《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永久基本農田是耕地的精華,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並實行特殊保護是耕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國家意志、剛性約束。近日,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就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作出總體部署。
  • 獨特濱海地貌 深圳'驢友'聖地擬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組圖)
    據介紹,不僅地質專家認為七娘山有條件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就連國土資源部的官員也認為其具備申報資格。  七娘山地質具有典型性  備受深圳「驢友」青睞的七娘山目前已經封山,記者昨日從七娘山公園籌建辦了解到,他們正在籌建郊野公園,同時組織申報國家地質公園,但目前材料編制工作還在進行,因此有些低調。
  • 雲陽普安恐龍化石群原址將建市級地質公園 規劃面積91.3平方公裡
    市國土房管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仕川介紹相關情況。記者 李裕錕 攝    華龍網6月28日10時15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黃軍)今(28)日上午,重慶市雲陽縣普安鄉恐龍化石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市新聞發布中心舉行,市國土房管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李仕川介紹相關情況。    據李仕川介紹,我市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特別是恐龍化石分布範圍廣,已在24個區縣的66個地點發現,數量多、種類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