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21-01-18 中國政府網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

依託單位領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致歡迎詞

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主題功能區建設與空間開發優化、自然資源產權與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的制定。

該實驗室共承擔科研項目(課題)55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有9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70篇。其中,SCI檢索論文89篇。完成省部級以上對策建議126項。其中,有21項對策建議獲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

形成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監測預警研究等團隊4個;培養博士後29名,出站12名;培養博士127名,畢業49名;培養碩士生90名,畢業22人。超額完成建設計劃書提出的培養計劃。實驗室堅持年報簡報制度。堅持開放課題研究,共資助4批次,61項開放課題研究項目。每年開展地球日宣傳、實驗室開放等科普活動,為普及資源環境管理知識做出了應有貢獻。

評審專家陳毓川院士發言

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付英匯報建設情況

參會的領導和專家認真聽取匯報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現場

驗收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審閱材料、實地考察、質詢討論的基礎上,認為實驗室保質保量完成了各項任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並掛牌。

該實驗室主任付英表示,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將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完善中長期發展規劃。服務「三深一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戰略,拓展重要地區、海岸帶資源環境綜合研究,推進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監測預警工作。對接「三深一土」戰略,使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與不斷提高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與效益、優化空間布局與提高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結合起來。主動把「三深一土」科學技術創新與自然資源管理制度創新結合起來,提升科技創新的效能及自然資源治理水平。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部重點實驗室辦公室、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驗收。

附件:

實驗室概況

相關焦點

  • 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
    中國土地學會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為紀念第二十七個全國土地日,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日前在京聯合舉辦「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專家座談會,與會專家圍繞「土地與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集思廣益,積極建言。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少農日前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的書面稿中提出,要加強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充分運用到國土空間開發和資源保護、國土規劃編制、國土綜合整治、地質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 服務於國土規劃編制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我國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理論與方法還存在很多不足,評價指標層面與國土資源及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管理之間存在空檔。因此,有必要根據國家「十二五」戰略部署及國土規劃要求,對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內涵、對象、內容等進行完善。  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新內涵  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分為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兩個方面。
  • 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座談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高文)為紀念第27個全國土地日,日前,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聯合在北京舉辦「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專家座談會,召集業內資深專家圍繞「土地與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集思廣議、積極貢獻真知灼見。
  • 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部署、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實施的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提出的《國土資源優化配置對策與建議》,為編制《全國國土規劃綱要》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和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62號)國土資源部關於修改《地質...
    四、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第九條第二款修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全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結果,編制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 泰山區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二次)競爭性磋商成交結果公告
    泰山區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二次)競爭性磋商成交結果公告1.項目名稱:泰山區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二次)3. 預算控制價:20萬元4.採購人:泰安市國土資源局泰山區分局地址:泰安市東嶽大街責任人:王科長
  • 耕地資源承載力關鍵影響因素識別與典型評價模型研究進展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來源:《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20 年 06 期作者:孫燕君1,2,王璐1,2,3,劉振華1,2,3,文寧4*,胡月明1,2,3,謝健文1,2,3,雷帆5,肖莉4,唐鐵4單位:1.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2.
  • 洛陽市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
    日前,我市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為未來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報告通過收集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水利普查等數據,全面分析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並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城鎮規模和發展格局的建議。
  • 國土資源部召開「第42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新聞發布會
    出席今天新聞通氣會的有關領導同志還有: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姚義川副司長,地質勘查司於海峰副司長,地質環境司陳小寧副司長,中國地質博物館張亞鈞副館長,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單華春女士。首先,我們請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姜建軍司長通報第42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的有關情況。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確立的指標必須是能夠通過觀察、測試、評議等方式得出明確結論的定性或定量指標。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要綜合地反映區域資源環境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強度和方向等方面的內容。綜合性原則。
  •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在京啟動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在京啟動 2016-09-30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集成與應用」隸屬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專項,是區域生態資源資產統計核算業務化技術方向的重要研究項目之一。該項目旨在面向國家資源環境統計核算的業務化需求,發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方法與技術體系。  會議由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於貴瑞主持。
  • 專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應突出政策價值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走向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和約束各地嚴格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謀劃社會經濟發展。在環境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中,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無疑是一個核心議題。
  •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14 11:37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由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陝西省地質調查中心聯合完成的《關中盆地地熱資源賦存規律及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發現,關中盆地地熱資源總量達3.23×1018千卡,相當於4610億噸標準煤,為陝西全省探明煤炭資源總量的3.34倍。
  • 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詳情如下: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規定,做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
  • 國土資源部:將有序開放油氣勘查開採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油氣資源勘查開採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負責人表示將完善並有序開放油氣勘查開採體制,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   國土資源部新聞發言人、地質勘查司司長於海峰指出,五年來,全國石油儲量基本穩定,累計探明地質儲量57億噸,年均探明11.4億噸,同比下降7.9%;石油產量穩步增長,年均產量2.08億噸,同比增長7.2%;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92萬億立方米,年均探明7849億立方米,年均產量1192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1.5%和39.8%;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速推進
  • 國土資源部:我國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砂巖型鈾礦床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在該地區既勘查評價了一處資源量達510億噸的超大型煤礦,又發現了一處超大型鈾礦。不僅節省了大量鈾礦前期找礦投資,同時也縮短了四至五年的鈾礦勘查周期,預計開發利用後可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在國土資源部的積極推動下,「煤鈾兼探」思路正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新的鈾礦找礦成果不斷湧現,促成了我國鈾礦勘查開發格局的轉變,為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供應能力展現出良好的前景。
  • 國土資源部2013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副巡視員夏俊]  歡迎各位前來參加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國土資源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起步晚、起點低,經歷了艱苦的探索歷程。1995年起原地質礦產部開始天然氣水合物前期研究,1999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國土資源部正式啟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整合了國內各方面優勢力量,做了大量的基礎性、探索性工作。
  •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運用科技手段保護地質環境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運用科技手段保護地質環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5日 14:12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訊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 國土資源部:我國首次在陸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
    國土資源部於9月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先後於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實物樣品。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的國家,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後第三個在陸域鑽獲「可燃冰」的國家。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代表國土資源部向外界發布了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