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大家在網上發東西,會發現,可以選擇對誰可見。無論哪個平臺,幾乎都有這樣4個選項:只有自己可見、粉絲可見、相互關注可見、公開可見。
如斯,其實相當於造就了4個不同的世界,讓人與人之間,有了一個邊界。我覺得這很有趣。
1. 自我世界
人,很多時候,其實對於自己,還是有很多的無知。達瑞歐的《原則》,把之稱作為自我意識的盲點和思維的盲點。也就是說,有的東西,是我們自己選擇視而不見的,或者是無知的。
如果我們能夠以一種「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態度,重新審視世界,一定會發現很多的美好,甚至會覺得世界如此鮮活。
只是,我們很多人,把自己封閉起來了,把自己裝進了一個套子裡面。有時候,這個套子,是手機。有時候,這個套子,是遊戲。每一個人,這一生,始終是要圍繞著一樣東西轉的。
很多人,漸漸地,把自己轉迷糊了。很多東西天天見到,就以為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並不知道。如果我們把我看肉眼可見的東西,都陌生化,我們每一個人,充滿好奇心,這樣的話,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了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潛質。
無疑,很多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的。哲學家就是這樣一種人,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之後,最後又把自己囿於這個見解的束縛之中,出不來。
2. 單一世界
最極致的一種單一世界,其實是單相思,單戀、暗戀的世界。非經歷過的人,不能夠理解。
一個人喜歡另外一個人,明明就在眼前,可惜另外一個人就是不知道。心思,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那是一種唯心主義。單戀的世界,這是一個痛苦的唯心主義的世界。
任憑你內心已經翻江倒海,澎湃不已,任憑那個人在你腦中跑了無數圈又去心中跑了無數圈,那個人,居然不知道。
最神秘的單一世界,感覺是宇宙那個黑洞,把一切都納入其中,可怕而又黑暗。
3. 雙邊世界
雙邊世界,就美好得多。人類的情感,一般就是一種雙邊互動的結果,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莫不如是。
維繫雙邊世界的關係,考驗的是彼此之間的信用與共鳴,不然不牢靠。
4. 多元世界
這個世界也是多元化的,很多東西,真的是感覺春秋、戰國時代一樣,混亂,而又野蠻生長。
我們同時在這4個世界裡面徘徊,進進出出,很多人最沉迷的,應該是自我世界,很安靜,但是容易陷入孤獨。最喜歡的是,多元化世界的美麗與鮮活。最討厭的是單一化世界那種,絕望與煎熬。
最理想的世界,其實是一種雙邊世界,你愛我,我也愛你,不只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國與國之間的感情,其實也是這樣。
不止局限於人,人與金錢的世界,如果也能夠一種良性的雙邊世界,一切估計都會和諧很多,我愛錢,錢也愛我,那是一種心想事成的世界。
《三體》中,世界被分為了很多個維度。都說升維思考,降維打擊,頭腦中有很多維度的人,一定裝有很多個世界。因為,每一個維度,其實就是一個世界。比如,時間的維度。
進一步的,我甚至覺得,作為一個人,在這個種種關係的世界裡面,如心裡沒有一個邊界感,那麼這個人心態很難平衡,ta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一定處理不好,會把自己陷入被動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