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我們的社會在大幅度進步,不管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人的綜合素質,我們不應該對此予以過分悲觀,相反應該樂觀一些。
但即便如此,你我還是發現,這個社會還是有諸多活在自我世界的「SB」,他們認為自己看到、了解、理解的世界應該和別人眼中是一樣的,他們的標準就應該是別人的標準,甚至有人到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地步。
實際情況是,每個人理解世界或者認為活著的意義差異很大,比如這次發生的白人警察跪殺黑人事件,而一部分人對此居然認為是黑人就是該殺,讓人看到匪夷所思的認知偏差。
但這就是現實,有些人認為自己就是不一樣的,應該享受到遠遠超過他人的特權,這種人就是有這種自信,別人都是應該以TA為中心的。
傑裡米·裡夫金在《同理心文明》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同理心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幫助人類不斷拓展自己的社交範圍,組成更大的經濟單元,從而驅動社會的發展。
這和我一直推薦大家閱讀的孔子《論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中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東方人提出的同理心概念。
所以,我一直對外說《論語》是中國最早的情商書。
寫到這裡,我想說的是整個社會尤其是中國社會,我們的整體同理心文明是在提升的,但是具體對每個人而言,個體缺乏同理心的人還是非常常見,一些自私自利的人或者行為基本上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所以,從某種意義也可以說,雖然我們的科技不斷地在進步,但是人性並沒有發生變化,人性中一些固定的「惡」比如嫉妒等等並沒有變。
對一些缺乏同理心的「SB」,建議一定要樹立「界限感」,而不能一味退讓。應該遵循最簡單的法則——以善還善、以牙還牙;而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太放在心上了,讓一點就讓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