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學家發現磁流體新特性

2020-12-12 科技生活快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2日消息 俄羅斯「5-100計劃」項目新聞處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和江蘇師範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磁流體的新作用,這將可以更有效地在醫學中使用它們。

科學家們在光譜分析的幫助下對磁流體中微粒的性質及當其被體液稀釋時的過程進行了研究,獲得的數據在進行外科手術時很重要。

項目參與者涅波姆尼亞夏婭解釋稱,「如果在手術過程中,用注射器將磁流體注入靜脈或動脈,並將磁鐵放置在外科醫生要進行切口的地方,那麼磁流體塞將在剖面後截斷血液流動。當這類液體進入人體時,會自然地被體液稀釋,這會導致出現巨大的形成物(聚集體)並隨後沉積,從而引起反應,導致毛細血管栓塞及其他負面影響」。

這一研究結果被發布在Springer Proceedings in Physics上。

相關焦點

  • 印度科學家研製納米磁流體技術 可使熱傳導效率提高三倍
    印度科學家研製納米磁流體技術
  • 磁流體密封的工作原理
    這種液體具有在通常離心力和磁場作用下,既不沉降和凝聚又能使其本身承受磁性,可以被磁鐵所吸引的特性。磁流體由3種主要成分組成:①固體鐵磁體微粒(Fe3O4);②包覆著微粒並阻止其相互凝聚的表面活性劑(穩定劑);③載液(溶媒)。2、磁流體的特性磁流體是一種叫膠體溶液。
  • 漲知識 磁流體概述
    該流體在靜態時無磁性吸引力,當外加磁場作用時,才表現出磁性。來自網絡的一段視頻演示了磁流體的特性,見下面視頻。玻璃盤中裝有磁流體,在無磁場作用時,盤中磁流體平鋪在盤中,當在盤底有一個磁極向上的磁鐵接近時,磁流體出現沿磁力線方向伸展的凸起,這是磁性固體顆粒沿磁力線排列的現象。
  • 磁流體密封件的應用原理與特點
    1、磁流體密封原理磁流體密封技術是一種新型的密封方式,它是指利用具有高飽和磁強度的磁流體來進行相關機械設備密封,由於磁流體本身是一種液態流體,具備液態流體的基本特性,以及具有磁性固體材料的磁性,磁流體密封技術就是利用磁流體對磁場的響應變化特性而來。
  • 雲南天文臺發現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與磁流體湍流級聯過程相關聯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毛基榮等對費米衛星觀測的伽馬射線暴輻射能譜進行統計研究,在顫抖輻射這一新穎的輻射機制框架下,發現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能譜的多樣性可以統一採用磁流體湍流級聯過程解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 印度研製的納米磁流體技術可使熱傳導效率提高三倍
    印度英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利用納米磁流體已經成功地將導熱效率提高了300%,這一研究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隨著電子晶片體積的不斷縮小,這就要求人們尋找非常高效的散熱器件(熱沉),該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已經能夠生產這種晶片了。    該中心金屬材料研究實驗室John Philip博士說,納米磁流體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因為非常少量的流體就可以產生強大的製冷效果。這一技術對納米電子機械系統和微電子機械系統有重要意義。
  • 神奇的磁流體
    今天介紹個好玩的東西,磁流體,又稱磁性液體、鐵磁流體或磁液,是一種新型的功能材料,它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固體磁性材料的磁性
  • 魔性的磁流體了解一下
    該流體在靜態時無磁性吸引力,當外加磁場作用時,才表現出磁性,正因如此,它才在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理論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用納米金屬及合金粉末生產的磁流體性能優異,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苛刻條件的磁性流體密封、減震、醫療器械、聲音調節、光顯示、磁流體選礦等領域。
  • 發電技術新革命:高效的磁流體發電技術(二)
    磁流體發電現階段主要應用於火力發電,天然氣發電等常規能源發電。傳統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1噸煤可以發電3000千瓦時,而使用磁流體發電裝置,理想狀態下可發電4500千瓦時。磁流體發電的溫度控制由於受到耐高溫材料的限制,商業化運營的磁流體發電裝置大多採用添加1%的低電離物質降低發電溫度,目前高溫陶瓷已經可以承受2816℃的溫度,加入低電離物質的磁流體可以在2300℃溫度下發電,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當克服高溫材料這一難題後,磁流體聯合發電裝置的能源利用效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 磁流體玩具危害 避免寶寶玩
    什麼是磁流體?磁流體運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將磁流體製成玩具也是早已有的事情,那麼磁流體玩具危害有哪些呢?磁流體的預防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磁流體玩具危害磁流體本身是沒有什麼危害性的,但是把它製作成玩具給小孩玩的話,小孩很容易將它誤吞,這樣會造成小孩的傷害。
  • 【趣味物理】磁流體變成了聖誕樹(驚!!!)
  • 超導磁流體推進技術
    設計師將目光聚焦到了「磁流體推進」技術。所謂磁流體推進,是對一個貫通海水的通道加上磁場,使導電的海水產生電磁力而在通道內流動,產生反作用力推動艦船前進。而採用超導磁體作為磁場來源,則稱為超導磁流體推進器。
  • 重磅發現:磁單極子,在聲學領域首次亮相!
    磁單極子,在聲學領域首次亮相!科克大學(UCC)和牛津大學物理學教授謝默斯·戴維斯(Seamus Davis)帶領一組實驗物理學家發現了磁單極子流體產生的磁性噪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磁場噪聲譜儀,它可以讓人類感知到磁單極子噪聲。
  • 中俄科學家討論「人造太陽」託卡馬克
    託卡馬克,是一種外形酷似「甜甜圈」、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也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人造太陽」裝置。在「核聚變」領域,兩國早就攜手共進。託卡馬克作為凝聚兩國科學家智慧之光的大科學裝置,是中俄友誼的見證。 11月20日,俄羅斯和中國科學家在「和中俄科學家一起種太陽」會議上討論了創建託卡馬克的問題和任務, 並回答了中俄兩國的青少年群體的問題。
  • 直播|11月20日,和中俄科學家一起「種太陽」!
    科學家們大開腦洞、不斷鑽研,通過觀察太陽這個宇宙中巨大的「核聚變」裝置,發現太陽的能量源於自身內部源源不斷的核聚變反應,科學家們因此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通過模仿太陽產生能量的過程——將氫同位素聚合成氦,釋放出取之不竭的核聚變能源,讓童謠裡唱的「種太陽」逐步變成現實。那麼,什麼是核聚變?科學家是如何模擬太陽產生能量的核聚變過程的?「人造太陽」又面臨哪些難題?
  • 央視:磁流體潛艇試驗很成功,美媒感嘆:還有中國不玩的黑科技嗎
    據美國《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報導:央視在一期節目中對磁流體技術推進器(magnetohydrodynamic MHD) 做了介紹。該媒體說,央視在報導中宣稱這次試驗很成功,達到了預料速度。10月18日在海南三亞海軍基地海上做了實驗。在冷戰時期,美蘇等國家為了加快潛艇速度,能在水下減少水的阻力和靜音。提出了新概念潛艇水下推進方式。
  • 神奇的磁流體,有磁鐵靠近就能千變萬化,這是什麼原理呢?
    磁流體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液體,從外觀上看,它渾身長滿了尖刺,但又能隨著磁鐵而任意改變形狀,讓人驚呼「比變魔術還要神奇」!這新穎的磁流體其實是一種新型的功能材料,又稱磁性液體。這個由極其微小的磁性固體顆粒、基載液以及界面活性劑三者混合變成的一種膠狀液體。
  • 科學家基於磁性流體創造了新的功能材料
    北高加索聯邦大學(SKFU)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磁性流體中的流體動力與磁場相互作用的關係,研究人員根據磁流體創造了新的功能材料。新材料能夠響應外力場,並據此改變其性能。這些材料的行為取決於它們當前所處的條件。磁性流體是人為創造的材料。它們可以是水或油,並在其中添加了磁性物質最小納米顆粒:鐵,鈷或鎳。
  • 外媒稱中國試驗磁流體動力潛艇,猶如電影中「紅十月」號
    Kinda.》為題目,就是指中國海軍試驗磁流體推進系統,你知道,就像獵殺紅十月。圖片:颱風級核潛艇建造場面。由於小說和電影均產生於冷戰時,設定其採用了複雜的磁流體動力推進系統。圖片:電影中「紅十月」號的拍攝場景。
  • 磁流體推進器誕生,與西方20年差距被抹平!
    磁流體推進器誕生最近,中國海軍基地傳來了好消息,中國磁流體推進器在軍事港口測試了中國。這對於中國核潛艇發展的下一步研製工作來說,將是一個很好的前景。磁流體推進器將有助於中國進一步優化和升級其核潛艇動力。在此之前,磁流體推進技術已被德國和美國壟斷,對華技術封鎖,然而,經過不懈的努力,中國科學家終於打破了這一封鎖,抹平了與西方20年的差距。